期刊文献+
共找到93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6
1
作者 赵士诚 裴雪霞 +5 位作者 何萍 张秀芝 李科江 周卫 梁国庆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2-497,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没有降低,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后移可使耕层无机氮供应较好地与作物吸收同步,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减少氮素的田间表观损失。基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特征进行氮肥减量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氮素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下载PDF
旱作水稻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47
2
作者 石英 沈其荣 +1 位作者 茆泽圣 徐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长后期根部和叶部NO-3 -N和硝酸还原酶 (N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稻移栽前 2 0d内 ,根际NH+ 4 -N和NO-3 -N含量基本接近 ,以NH+ 4 -N为主 ;其后在水稻全生育期内 ,各施氮处理土体中NH+ 4 -N都低于 5mg/kg ,而NO-3 -N均在 15mg/kg以上。土壤的硝化活性随据根区的距离增加而降低 ,水稻植株根部NO-3 -N含量大于叶部而NR的活性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水稻 根际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5
3
作者 盖霞普 刘宏斌 +1 位作者 翟丽梅 王洪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318,共9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研究生物炭对不同土层土壤淋溶液体积以及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淋失量的影响。实验所用的生物炭以玉米秸秆(炭化温度500℃)为原料制成,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T1)、1%(T2)、2%(T3)和4%(T4)施用于褐潮...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研究生物炭对不同土层土壤淋溶液体积以及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淋失量的影响。实验所用的生物炭以玉米秸秆(炭化温度500℃)为原料制成,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T1)、1%(T2)、2%(T3)和4%(T4)施用于褐潮土中。结果表明:淋溶实验过程中,淋溶初期生物炭对土壤NH+4-N和NO-3-N的固持作用比较明显,且对NH+4-N的固持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而对NO-3-N的固持主要发生在10~40 cm;生物炭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T1)相比,T2、T3、T4处理的土柱累积淋溶液体积分别减少了10%、20%、26%,无机氮素淋失量显著降低,分别减少27%、48%、61%;无机氮素淋失量的减少主要来自NO-3-N,相对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T2、T3、T4处理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62.4、44.4、34.5 mg,分别减少了28%、49%、58%。总的来说,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素的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铵态氮 硝态氮 氮淋失 土柱淋溶
下载PDF
硝态氮和氨态氮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宋海星 申斯乐 +3 位作者 马淑英 阎石 刘金萍 赵玉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在大豆开花前期追施不同配比的NO-3-N与NH+4-N,分析其根瘤固氮酶活性,叶片NR活性,幼茎段酰脲含量、酰脲相对丰度及全氮含量。结果表明:7种配比的NO-3-N与NH+4-N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降低幼... 在大豆开花前期追施不同配比的NO-3-N与NH+4-N,分析其根瘤固氮酶活性,叶片NR活性,幼茎段酰脲含量、酰脲相对丰度及全氮含量。结果表明:7种配比的NO-3-N与NH+4-N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降低幼茎段酰脲含量及酰脲相对丰度。其中,NO-3-N∶NH+4-N=1∶5时,根瘤固氮酶活性相对最高,幼茎段酰脲含量及酰脲相对丰度也最高;NO-3-N∶NH+4-N=1∶0时,根瘤固氮酶活性最低,幼茎段酰脲含量及酰脲相对丰度也最低。所有配比均可提高叶片NR活性及幼茎段全氮含量,但叶片NR活性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而增高,幼茎段全氮以NH+4-N∶NO-3-N=1∶3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硝态氮 氨态氮 根瘤固氮 固氮酶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内碱解氮、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施氮安全值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智猛 戴良香 +1 位作者 张电学 常连生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利用 3年 6季氮肥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 ,冀东褐土剖面碱解氮、NO-3 -N含量时空迁移变化和土壤氮素安全值指标。结果表明 ,土壤碱解氮自上而下依次递减 ,NO-3 -N呈“V”字型变化 ,二者均与施肥水平及植株生长状况密切相... 利用 3年 6季氮肥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 ,冀东褐土剖面碱解氮、NO-3 -N含量时空迁移变化和土壤氮素安全值指标。结果表明 ,土壤碱解氮自上而下依次递减 ,NO-3 -N呈“V”字型变化 ,二者均与施肥水平及植株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在 2 0~ 40cm区域出现碱解氮亏缺区 ,N2处理较为明显。N2处理的地下水NO-3 -N含量已超标 ,建议高产条件下土壤环境投氮安全值为 42 0~ 450kg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周期 碱解氮 硝态氮 时空变化 施氮安全值
原文传递
氮肥减量与缓控肥配施对土壤供氮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6
作者 胡娟 吴景贵 +1 位作者 孙继梅 吕东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0,194,共6页
以农民习惯施肥(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及氮肥减量10%配施树脂包膜尿素、包膜缓释肥和有机肥对土壤供氮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处理较... 以农民习惯施肥(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及氮肥减量10%配施树脂包膜尿素、包膜缓释肥和有机肥对土壤供氮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处理较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处理降低了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6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成效率及氮素吸收效率,但产量降低1.3%、氮肥利用率降低4.2%。氮肥减量10%配施树脂包膜尿素、包膜缓释肥、有机肥处理提高了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0—2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20—40cm、40—6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较低;提高了灌浆期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成熟期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氮肥减量10%配施处理较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处理和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12%-19.14%和13.32%-23.34%,产量分别提高了0.95%-6.89%和2.23%-8.25%,同时也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成效率及氮素吸收效率,以氮肥减量10%配施包膜缓释肥处理效果最好,其氮肥表观损失量仅为1.1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硝态氮 铵态氮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NO_3^-态氮对花生结瘤与固氮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左元梅 刘永秀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8-764,共7页
NO- 3 - N是环境介质中影响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培方法研究了 NO- 3 - N对花生根瘤生长发育和固氮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NO- 3 - N施用量的增加 ,花生根瘤原基、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明显降低。当 NO- 3 - N施用量为 ... NO- 3 - N是环境介质中影响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培方法研究了 NO- 3 - N对花生根瘤生长发育和固氮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NO- 3 - N施用量的增加 ,花生根瘤原基、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明显降低。当 NO- 3 - N施用量为 5 0、1 0 0 mg·kg- 1时花生单株和单位根瘤固氮酶活性升高 ,而施用 NO- 3 - N为1 5 0、2 0 0 mg·kg- 1时花生的固氮酶活性较低。结果分析表明 ,环境介质中较高浓度的 NO- 3 - N可能是通过影响根瘤菌 -花生间的识别侵染 ,从而抑制根瘤原基形成并导致可见根瘤的数量减少 ;花生根瘤生长发育主要受环境中 NO- 3 - N浓度和其根系含氮量的影响 ,而与植株吸氮量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结瘤 固氮作用 n03^-n
下载PDF
小麦苗期施入氮肥在土壤不同氮库的分配和去向 被引量:18
8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小麦苗期施入N肥后土壤不同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施肥后 2 8d ,作物所吸收的土壤N占总吸N量的 5 8 1% ,吸收的肥料N占 41 9%。作物对肥料N的利用率达到 5 5 3% ,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2 4 3% ,损失率...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小麦苗期施入N肥后土壤不同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施肥后 2 8d ,作物所吸收的土壤N占总吸N量的 5 8 1% ,吸收的肥料N占 41 9%。作物对肥料N的利用率达到 5 5 3% ,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2 4 3% ,损失率为 2 0 4%。施肥后短期以NH+ 4 N存在的肥料N占施N量的 5 0 5 % ,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和作物的吸收 ,土壤中的NH+ 4 N显著下降。NO-3 N在第 7d达到高峰 ,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说明施肥后在 7d以前有强烈的硝化作用发生。施肥后 2d ,以固定态铵存在的肥料N占 33 7% ,至 2 8d ,仅占施入N量的 2 4% ,说明前期固定的铵在作物生长后期又重新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在施肥后第 7d ,肥料N以微生物N存在的量占施肥量的 15 2 % ;至 2 8d来自肥料N的微生物N也几乎被耗竭 ,仅占施N量的 2 4%。随作物生长 ,肥料N在各个土壤N库中的数量均显著下降。在其它N库几乎被耗竭的情况下 ,至施肥后 2 8d主要以有机N的形式残留。在不种作物的条件下 ,土壤N素的矿化量很低 ,作物的吸收作用导致土壤有机N库不断矿化 ,施入N肥后 ,土壤N素的矿化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氮肥 土壤 氮库 分配 去向 固定态铵 微生物n 施肥
下载PDF
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华北农田盐碱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石玉龙 刘杏认 +3 位作者 高佩玲 张晴雯 张爱平 杨正礼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33-5343,共11页
基于山东滨州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大田试验,探究了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夏玉米季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为盐碱土壤N_2O增汇减排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按照不同处理氮、磷、钾含量相同原则,设置对照CK[N:0.2t·(hm^2·a)^(... 基于山东滨州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大田试验,探究了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夏玉米季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为盐碱土壤N_2O增汇减排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按照不同处理氮、磷、钾含量相同原则,设置对照CK[N:0.2t·(hm^2·a)^(-1),P_2O_5:0.12 t·(hm^2·a)^(-1),K_2O:0.2 t·(hm^2·a)^(-1)]、C1[5 t·(hm^2·a)^(-1)生物炭]、C2[10 t·(hm^2·a)^(-1)生物炭]、C3[20 t·(hm^2·a)^(-1)生物炭]、M1[7.5 t·(hm^2·a)^(-1)有机肥]、M2[10 t·(hm^2·a)^(-1)有机肥]这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土壤N_2O排放影响趋势基本一致,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施肥(基肥和追肥)后,累积排放量占整个生育期排放量的近一半;与CK相比,C1、C2分别降低N_2O排放的45.3%、31.6%,而C3、M1、M2分别增加了17.3%、37.4%、27.6%.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均会对土壤N_2O排放产生影响,施加生物炭可以降低N_2O排放,而施加有机肥则促进了N_2O排放.因此,生物炭对减少农田N_2O排放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生物炭 有机肥 土壤PH 含水量 硝态氮 铵态氮
原文传递
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剖面碳氮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珊珊 耿增超 +2 位作者 姜林 佘雕 罗志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探讨了火地塘林区土壤碳、氮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碳、氮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层的碳、氮含量比B、C层高,且差异显著,A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68.10 g.kg-1,而C层最低,只有2.61 ...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探讨了火地塘林区土壤碳、氮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碳、氮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层的碳、氮含量比B、C层高,且差异显著,A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68.10 g.kg-1,而C层最低,只有2.61 g.kg-1;同一剖面随着深度的增加,A层碳、氮含量最高,而B、C层之间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性明显减小;土壤碳氮比均小于25∶1,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气候特征、林分类型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层间差异显著,显著性沿剖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火地塘林区 有机碳 全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几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类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菊梅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75,共7页
以方格法采取了红油土147个土壤样点,分别分析了其中铵态氮、硝态氮、Olsen-P、氯离子、水溶性钾、钙、镁,并采用图检方法对这几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铵态氮,铵、硝态氮之和,Ol... 以方格法采取了红油土147个土壤样点,分别分析了其中铵态氮、硝态氮、Olsen-P、氯离子、水溶性钾、钙、镁,并采用图检方法对这几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铵态氮,铵、硝态氮之和,Olsen—P呈正态分布;Ca2+、Ca2++Mg2+、Cl-也可用正态分布描述;硝态氮呈对数正态分布;Mg2+既可用正态分布,也可用对数正态分布描述;K+属偏态分布,其代表值只能用正态化后计算的平均值。根据分布类型分别计算了它们的统计值,并比较了采用何种统计值才能更好地反映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硝态氮 氯离子 正态分布 偏态分布 土壤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得峰 姜继韶 +8 位作者 孙棋棋 王蕊 李如剑 王志齐 刘洪星 崔全红 郭胜利 党廷辉 巨晓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2-1209,共8页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量施氮(N)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硝态氮(NO_3^--N)残留的影响。试验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半覆膜种植,设常规施氮(N200)和减...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减量施氮(N)对雨养区春玉米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硝态氮(NO_3^--N)残留的影响。试验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供试作物为春玉米,半覆膜种植,设常规施氮(N200)和减量施氮(N150)2个处理,定期测定土壤矿质N和氧化亚氮(N_2O)气体含量。结果表明:虽然N150处理较N200处理施N量减少了25%,但玉米产量无显著变化(P>0.05),三年平均为13.4(N200)、13.3(N150)t·hm^(-2);N150处理N2O累积排放量较N200处理降低24.3%;N200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NO_3^--N残留量平均为210.2 kg·hm^(-2),N150处理则低至115.1 kg·hm^(-2);N200和N150处理的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渭北雨养农业区,春玉米在常规施N的基础上减量25%,不仅能维持作物产量,还能有效降低N_2O排放和NO_3^--N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减量施氮 产量 氧化亚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室内模拟:生物炭对白浆土和黑土中氮素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千丰 元野 +1 位作者 刘居东 王光华 《土壤与作物》 2013年第2期88-96,共9页
试验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淋溶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棒芯生物炭对白浆土和黑土淋溶液体积、土壤pH以及NH+4-N和NO-3-N淋溶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炭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提高土壤pH。添加2%生物炭较未添加处理分别减少了白浆土和黑... 试验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淋溶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棒芯生物炭对白浆土和黑土淋溶液体积、土壤pH以及NH+4-N和NO-3-N淋溶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炭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提高土壤pH。添加2%生物炭较未添加处理分别减少了白浆土和黑土12%和15%的N淋溶损失,而添加4%生物炭又较添加2%生物炭分别减少上述两种土壤13%和5%的N淋失量。N肥直接吸附于生物炭再与土壤混合较N肥、生物炭和土壤直接混合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土壤N素的淋溶量。玉米棒芯生物炭在降低不同形态N素损失上存在差异,在白浆土中,添加2%生物碳较未添加生物碳相比,减少了8%、15%和12%的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的N素淋溶损失;而在黑土中,上述氮肥淋溶损失则分别减少了5%、18%和12%。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提高白浆土和黑土的持水保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溶 生物炭 保肥能力 nH+4-n no-3-n
下载PDF
物料C/N对鸡粪锯末高温堆肥腐熟过程主要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雅娟 霍培书 +3 位作者 程旭艳 尚晓瑛 李季 王小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23,共6页
用鸡粪与锯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物料C/N为15、25和40时对鸡粪锯末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碳素、氮素和碳氮比等主要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鸡粪锯末的不同配比对碳素和氮素转化的影响,为优化堆肥提供理论依据。结... 用鸡粪与锯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物料C/N为15、25和40时对鸡粪锯末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碳素、氮素和碳氮比等主要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鸡粪锯末的不同配比对碳素和氮素转化的影响,为优化堆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鸡粪与锯末在C/N=25时达到的温度最高为66℃,达到最高温度所需最短时间为3d,C/N=15的处理次之。2)堆肥过程中各处理的pH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在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量均有所降低。T2和T3处理全氮含量呈不断升高的趋势,T1处理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堆肥结束时,T1处理全氮含量有所降低。T1、T2和T3处理的C/N在堆肥结束时都有所下降,其中T1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4)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NH4+-N含量分别比最高时降低了44.12%、74.37%和56.83%,NO3--N质量分数分别比开始时增加了855.72、731.68和532.23mg/kg。综合判断,物料碳氮比为25时有利于鸡粪锯末高温堆肥中碳素和氮素的转化。同时鸡粪中添加锯末对C/N=15的堆体温度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锯末堆肥 碳氮比 铵态氮 硝态氮
原文传递
磷、钾和不同氮源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秀虎 杨敏 黎晓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8,共6页
探讨磷、钾和不同氮源(NO3--N、NH4+-N)对小白菜产量的形成对其主要品质的影响,为小白菜生产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试验利用416-B混合最优设计和SAS分析,建立不同氮源、磷、钾与小白菜产量、Vc含量和硝酸盐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 探讨磷、钾和不同氮源(NO3--N、NH4+-N)对小白菜产量的形成对其主要品质的影响,为小白菜生产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试验利用416-B混合最优设计和SAS分析,建立不同氮源、磷、钾与小白菜产量、Vc含量和硝酸盐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氮源、磷、钾的浓度及相互之间的比例是影响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氮素是形成产量的重要因素;硝态含量与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的积累呈正相关关系;铵态氮则能增加小白菜产量,降低其硝酸盐积累。磷、钾能明显地改善小白菜的品质。适宜的不同氮源、磷和钾浓度及相互比例,有利于小白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本试验推荐的理论配方,硝态氮、磷、钾和铵态氮的浓度分别是:7.94 mmo/L、1.12 mmol/L、5.51 mmol/L和2.08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应用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靖民 张忠庆 曹国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使用SAN++间隔流动分析仪,研究了测定土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新方法。结果表明,SAN++间隔流动分析仪在测定土壤中NO-3-N和NO-2-N含量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检测限分别为N 0.20 mg/kg和20.00μg/kg,回收率在98.0%~101.8%之... 使用SAN++间隔流动分析仪,研究了测定土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新方法。结果表明,SAN++间隔流动分析仪在测定土壤中NO-3-N和NO-2-N含量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检测限分别为N 0.20 mg/kg和20.00μg/kg,回收率在98.0%~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95%~2.25%之间,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该方法使用2.0 mol/L KCl溶液作为浸提剂,适用于吉林省不同土壤类型,并具有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和同时测定土壤中NO-3-N和NO-2-N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流动分析仪 土壤 no-3-n no-2-n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淋失特征及氮素表观平衡 被引量:17
17
作者 丁燕 杨宪龙 +3 位作者 同延安 韩仲宇 谌琛 唐希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4-1921,共8页
连续6年采用渗漏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土壤90 cm深度处氮素(N)淋失特征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氮素淋溶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多的玉米季,且集中在8月和9月.监测期内,TN和NO-... 连续6年采用渗漏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土壤90 cm深度处氮素(N)淋失特征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氮素淋溶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多的玉米季,且集中在8月和9月.监测期内,TN和NO-3-N年平均流失量分别为2.72~23.07 kg·hm-2和1.53~18.72 kg·hm-2,年流失率分别为0.65%~3.44%和0.82%~3.32%,且年总氮、硝态氮流失量均随年施氮量增加呈指数增加.氮素淋失形态中,NO-3-N比例较高,可占总氮淋失量的56.00%~81.00%,且随着氮肥用量的降低,其占总氮淋失量的比例也随之减小.可见,施氮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淋失液中各形态氮的比例.氮素表观平衡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提高,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和表观氮盈余均呈现指数增加趋势.长期施氮条件下,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损失率的幅度为32.60%~55.20%,土壤表观残留率为-0.17%~8.20%.多年监测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模式下,作物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农田氮素淋失量也大幅降低,在节约肥料资源的同时减轻了潜在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no-3-n 总氮 淋溶 表观平衡
原文传递
羊草草地土壤氮的总矿化、硝化和无机氮消耗速率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玉中 祝廷成 Redmann R E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28-1431,共4页
采用管式取样法和15N库稀释技术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地土壤氮总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 ,将其与土壤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草地土壤总矿化速率在 4~ 7月呈增加的趋势 ,7月份达到最高(以干土计 ,以下同 ,值为N 36 .35... 采用管式取样法和15N库稀释技术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地土壤氮总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 ,将其与土壤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草地土壤总矿化速率在 4~ 7月呈增加的趋势 ,7月份达到最高(以干土计 ,以下同 ,值为N 36 .35 μg·g-1·d-1) ,7月份以后矿化速率降低 ,7、8月份土壤中铵态氮的消耗速率大于氮的矿化速率 ;总硝化速率随土壤水分及硝化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波动性很大 ,硝化速率最高值出现在 8月份 (N 4 6 μg·g-1·d-1) ,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硝化速率的变化趋势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地 土壤氮 铵态氮 硝态氮 总矿化速率 硝化速率 同位素示踪技术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五味子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徐海军 孙广玉 +1 位作者 张悦 周志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2年生五味子苗木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施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不同比例,分析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根系及茎叶中全氮含量、生物量等季节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五味子苗木生长的影响。结... 以2年生五味子苗木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条件下,施以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不同比例,分析了叶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根系及茎叶中全氮含量、生物量等季节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五味子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味子苗木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吸收和利用存在明显差异,NH4+-N和NO3--N对五味子幼苗生长有显著的联合效应。在五味子生长前期,五味子主要以吸收和同化NH4+-N为主,并以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75∶25时地上部生物量积累较多;而在五味子生长的中后期,五味子主要以NO3--N吸收和同化为主,并以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为25∶75时地上部生物量积累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铵态氮 硝态氮 生物量
下载PDF
滇中烤烟坡耕地地表径流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娅丽 王克勤 +3 位作者 董莉 王帅兵 杨寿荣 张胜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1,共5页
采用野外田间试验定点监测的方法,通过研究滇中坡耕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形态和浓度来反映氮素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雨季氮素输出主要以径流为主,占流失量的64.86%。相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三氮浓度均值均表现为:CK〈N1〈N2〈N3... 采用野外田间试验定点监测的方法,通过研究滇中坡耕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形态和浓度来反映氮素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雨季氮素输出主要以径流为主,占流失量的64.86%。相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三氮浓度均值均表现为:CK〈N1〈N2〈N3〈N4〈N5,N5处理总氮和硝态氮浓度最高值达到5.52,4.36 mg/L,高出其他各处理的2.85-4.69倍和4.73-10.45倍,铵态氮浓度介于0.01-1.30 mg/L之间。滇中坡耕地地表径流输出主要以可溶态为主,可溶态氮中以硝态氮为主,硝态氮占全氮浓度比例为21.02%-83.55%,铵态氮仅占总氮的1.02%-38.58%。氮素各形态浓度与施肥量之间、总氮浓度与氮素输出量之间、施肥量与氮素输出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64 1-0.983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硝态氮 铵态氮 坡耕地 滇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