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NO_3^-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被引量:89
1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8-546,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中NO- 3 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结果表明 ,尿素施入旱地土壤后 ,硝化作用一般在 7d之内完成 ,NH+ 4 N只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保持较高浓度 ,其它时期NH+ 4 N含量基本在 1~ 3mgkg- 1 范围内 ,土壤...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中NO- 3 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结果表明 ,尿素施入旱地土壤后 ,硝化作用一般在 7d之内完成 ,NH+ 4 N只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保持较高浓度 ,其它时期NH+ 4 N含量基本在 1~ 3mgkg- 1 范围内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NH+ 4 N一般也低于 4mgkg- 1 ,NH+ 4 N的含量不能反映土壤有效氮的水平。土壤剖面中的NO- 3 N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低施氮量条件下 (N <12 0kghm- 2 ) ,NO- 3 N主要在 0~ 40cm土层内移动 ,但当施氮量高于N 2 40kghm- 2 时 ,冬小麦季即有相当数量的氮移出 0~ 10 0cm土体。NO- 3 N在土体中的移动存在着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干旱年份 ,即使夏玉米季 ,NO- 3 N向深层移动的可能性也很小。试验年份中 ,除 1999年夏玉米季发生了较严重的气体损失以外 (该季节特别干旱 ) ,其余季节损失的肥料氮主要以NO- 3 N的形式在深层土壤剖面中累积 ,这在两个试验点的结果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nO3^-n 土壤剖面 养分累积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养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黄正 范玮 +1 位作者 李谷 刘红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用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摇床驯化污泥 ,选用聚乙烯醇 (PVA)作为包埋载体 ,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包埋固定化硝化污泥 ,制备固定化小球 ,驯化后处理废水中 NH+4 - N。结果表明 :经 6周驯化后 ,硝化细菌从最初的 13个 / ml增至 2 .7× 10 7... 用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摇床驯化污泥 ,选用聚乙烯醇 (PVA)作为包埋载体 ,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包埋固定化硝化污泥 ,制备固定化小球 ,驯化后处理废水中 NH+4 - N。结果表明 :经 6周驯化后 ,硝化细菌从最初的 13个 / ml增至 2 .7× 10 7个 / m l;混凝沉淀处理可显著降低养殖的化学需氧量 (COD) ,但对 NH+4 - N无影响 ;应用固定化小球结合混凝沉淀处理合成废水 (COD=2 2 1m g/ L,NH+4 - N=40 mg/ L) 2 4h,COD去除率为 86 .4%,NH+4 - N去除率达 99.0 %;处理养殖废水 (COD=2 43mg/ L ,NH+4 - N=45 mg/ L ) 2 4h,COD去除率为 74.9%,NH+4 - N去除率达 8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硝化细菌 养殖废水 氨氮
下载PDF
旱作水稻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47
3
作者 石英 沈其荣 +1 位作者 茆泽圣 徐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0-524,共5页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长后期根部和叶部NO-3 -N和硝酸还原酶 (N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稻移栽前 2 0d内 ,根际NH+ 4 -N和NO-3 -N含量基本接近 ,以NH+ 4 -N为主 ;其后在水稻全生育期内 ,各施氮处理土体中NH+ 4 -N都低于 5mg/kg ,而NO-3 -N均在 15mg/kg以上。土壤的硝化活性随据根区的距离增加而降低 ,水稻植株根部NO-3 -N含量大于叶部而NR的活性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水稻 根际土壤 铵态氮 硝态氮 时空变异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盖霞普 刘宏斌 +1 位作者 翟丽梅 王洪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318,共9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研究生物炭对不同土层土壤淋溶液体积以及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淋失量的影响。实验所用的生物炭以玉米秸秆(炭化温度500℃)为原料制成,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T1)、1%(T2)、2%(T3)和4%(T4)施用于褐潮...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研究生物炭对不同土层土壤淋溶液体积以及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淋失量的影响。实验所用的生物炭以玉米秸秆(炭化温度500℃)为原料制成,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T1)、1%(T2)、2%(T3)和4%(T4)施用于褐潮土中。结果表明:淋溶实验过程中,淋溶初期生物炭对土壤NH+4-N和NO-3-N的固持作用比较明显,且对NH+4-N的固持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而对NO-3-N的固持主要发生在10~40 cm;生物炭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T1)相比,T2、T3、T4处理的土柱累积淋溶液体积分别减少了10%、20%、26%,无机氮素淋失量显著降低,分别减少27%、48%、61%;无机氮素淋失量的减少主要来自NO-3-N,相对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T2、T3、T4处理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62.4、44.4、34.5 mg,分别减少了28%、49%、58%。总的来说,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素的淋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铵态氮 硝态氮 氮淋失 土柱淋溶
下载PDF
集约化养猪场冲栏水的达标处理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虹 李道棠 +2 位作者 朱章玉 董洪涛 陈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58-560,共3页
采用厌氧 ABR反应器与好氧 -缺氧 ICEAS反应器串联工艺处理养猪场冲栏废水 .在无外加碱度条件下 ,由于进水中的碱度不够补偿硝化过程中碱度的消耗 ,而使 ICEAS反应器中的 p H降低至 5.5左右 ,严重抑制了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 ,导... 采用厌氧 ABR反应器与好氧 -缺氧 ICEAS反应器串联工艺处理养猪场冲栏废水 .在无外加碱度条件下 ,由于进水中的碱度不够补偿硝化过程中碱度的消耗 ,而使 ICEAS反应器中的 p H降低至 5.5左右 ,严重抑制了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性 ,导致了 NH+4- N的去除率小于 60 %,出水中 NH+4- N的浓度为 60 0 mg/L左右 ,无法达到排放标准 .在外加 Ca CO3 ( 3.9g/L )的条件下 ,NH+4- N去除率达 97%,出水中 NH+4- N浓度为 43mg/L左右 ,COD总去除率达 95.5%,出水中 COD浓度为 2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冲栏废水 达标 集约化养猪场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和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5
6
作者 樊明寿 孙亚卿 +1 位作者 邵金旺 贾立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本试验采用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NO3- N和NH+4 N两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根际pH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O3- N和NH+4 N同时存在的条件下 ,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NH+4 N或NO3- N处理 ,且植株生... 本试验采用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NO3- N和NH+4 N两种不同形态氮素对燕麦营养生长、氮代谢、根际pH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O3- N和NH+4 N同时存在的条件下 ,燕麦生长明显优于单一NH+4 N或NO3- N处理 ,且植株生长量特别是根系生长量随着NO3- N在氮源中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燕麦吸收NO3- N和NH+4 N对根际pH产生不同影响 ,吸收NO3- N ,根际pH逐渐升高 ,而吸收NH+4 N使根际pH有所降低。当水溶性磷充足供应时 ,氮素形态对燕麦生长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一致 ;但当供应溶解性低的磷素时 ,氮素形态对二者的影响不一致 ,生长量与磷素吸收利用率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且根际pH与磷素吸收利用率间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铵态氮 硝态氮 营养生长 根际PH 磷素利用
下载PDF
氮肥减量与缓控肥配施对土壤供氮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胡娟 吴景贵 +1 位作者 孙继梅 吕东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0,194,共6页
以农民习惯施肥(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及氮肥减量10%配施树脂包膜尿素、包膜缓释肥和有机肥对土壤供氮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处理较... 以农民习惯施肥(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为对照,研究了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及氮肥减量10%配施树脂包膜尿素、包膜缓释肥和有机肥对土壤供氮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处理较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处理降低了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0—6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成效率及氮素吸收效率,但产量降低1.3%、氮肥利用率降低4.2%。氮肥减量10%配施树脂包膜尿素、包膜缓释肥、有机肥处理提高了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0—2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20—40cm、40—6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较低;提高了灌浆期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成熟期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氮肥减量10%配施处理较单施普通尿素200kg/hm2处理和氮肥减量10%单施普通尿素180kg/hm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12%-19.14%和13.32%-23.34%,产量分别提高了0.95%-6.89%和2.23%-8.25%,同时也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成效率及氮素吸收效率,以氮肥减量10%配施包膜缓释肥处理效果最好,其氮肥表观损失量仅为1.1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硝态氮 铵态氮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硝态氮和氨态氮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39
8
作者 宋海星 申斯乐 +3 位作者 马淑英 阎石 刘金萍 赵玉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在大豆开花前期追施不同配比的NO-3-N与NH+4-N,分析其根瘤固氮酶活性,叶片NR活性,幼茎段酰脲含量、酰脲相对丰度及全氮含量。结果表明:7种配比的NO-3-N与NH+4-N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降低幼... 在大豆开花前期追施不同配比的NO-3-N与NH+4-N,分析其根瘤固氮酶活性,叶片NR活性,幼茎段酰脲含量、酰脲相对丰度及全氮含量。结果表明:7种配比的NO-3-N与NH+4-N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降低幼茎段酰脲含量及酰脲相对丰度。其中,NO-3-N∶NH+4-N=1∶5时,根瘤固氮酶活性相对最高,幼茎段酰脲含量及酰脲相对丰度也最高;NO-3-N∶NH+4-N=1∶0时,根瘤固氮酶活性最低,幼茎段酰脲含量及酰脲相对丰度也最低。所有配比均可提高叶片NR活性及幼茎段全氮含量,但叶片NR活性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而增高,幼茎段全氮以NH+4-N∶NO-3-N=1∶3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硝态氮 氨态氮 根瘤固氮 固氮酶
下载PDF
小麦苗期施入氮肥在土壤不同氮库的分配和去向 被引量:18
9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小麦苗期施入N肥后土壤不同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施肥后 2 8d ,作物所吸收的土壤N占总吸N量的 5 8 1% ,吸收的肥料N占 41 9%。作物对肥料N的利用率达到 5 5 3% ,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2 4 3% ,损失率...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小麦苗期施入N肥后土壤不同N库的动态。结果表明 ,施肥后 2 8d ,作物所吸收的土壤N占总吸N量的 5 8 1% ,吸收的肥料N占 41 9%。作物对肥料N的利用率达到 5 5 3% ,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为 2 4 3% ,损失率为 2 0 4%。施肥后短期以NH+ 4 N存在的肥料N占施N量的 5 0 5 % ,随着硝化作用的进行和作物的吸收 ,土壤中的NH+ 4 N显著下降。NO-3 N在第 7d达到高峰 ,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说明施肥后在 7d以前有强烈的硝化作用发生。施肥后 2d ,以固定态铵存在的肥料N占 33 7% ,至 2 8d ,仅占施入N量的 2 4% ,说明前期固定的铵在作物生长后期又重新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在施肥后第 7d ,肥料N以微生物N存在的量占施肥量的 15 2 % ;至 2 8d来自肥料N的微生物N也几乎被耗竭 ,仅占施N量的 2 4%。随作物生长 ,肥料N在各个土壤N库中的数量均显著下降。在其它N库几乎被耗竭的情况下 ,至施肥后 2 8d主要以有机N的形式残留。在不种作物的条件下 ,土壤N素的矿化量很低 ,作物的吸收作用导致土壤有机N库不断矿化 ,施入N肥后 ,土壤N素的矿化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氮肥 土壤 氮库 分配 去向 固定态铵 微生物n 施肥
下载PDF
控释肥料氮素释放规律及其对叶菜类蔬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建生 唐拴虎 +2 位作者 徐培智 张发宝 谢春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自研控释肥的氮素释放动态及对叶菜类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CRF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硝态氮含量在菜心生长前期显著低于BVSF处理,后期又明显低于SVSF处理。BCRF处理的氮素...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自研控释肥的氮素释放动态及对叶菜类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CRF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硝态氮含量在菜心生长前期显著低于BVSF处理,后期又明显低于SVSF处理。BCRF处理的氮素供应能满足菜心等广东的主要叶菜类蔬菜全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而且蔬菜产品的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糖含量明显升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改善蔬菜品质,同时,具有稳定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氮素 释放规律 叶菜类蔬菜 生长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无菌条件下小麦氨基酸态氮及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莫良玉 吴良欢 陶勤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对铵态氮 (硫酸铵 )、氨基酸态氮 (甘氨酸 ,谷氨酸及赖氨酸 )和缺氮无菌砂培条件下小麦单株干物重、全氮量及根、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均可被小麦吸收 ,且吸收量相当 .培养 3 0d后 ,甘... 对铵态氮 (硫酸铵 )、氨基酸态氮 (甘氨酸 ,谷氨酸及赖氨酸 )和缺氮无菌砂培条件下小麦单株干物重、全氮量及根、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均可被小麦吸收 ,且吸收量相当 .培养 3 0d后 ,甘氨酸和谷氨酸处理的小麦干物重显著高于缺氮及铵态氮处理 ,而铵态氮、赖氨酸及缺氮处理的干物重相近 .低浓度铵态氮 (0 .7mmol·L-1)培养 15d的小麦仅根的GPT活性显著高于缺氮处理 ,而高浓度 (3 5 .7mmol·L-1)处理 6h对这两种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氨基酸态氮培养 15d或处理 6h后 ,小麦植株根、叶的GOT或GPT活性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 ,这反映出小麦外源氨基酸主要同化部位及同化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条件 小麦 氨基酸态氮 铵态氮 营养效应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对N和P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胡智弢 孙红文 谭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2-1216,共5页
以太湖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SPM)材料,进行了SPM对磷酸盐(PO_4-P)、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SPM对PO_4-P和NH_4-N的吸附分别在5h和2h达到稳态,之后基本处于一种动态平衡。SPM对NO_3-... 以太湖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SPM)材料,进行了SPM对磷酸盐(PO_4-P)、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SPM对PO_4-P和NH_4-N的吸附分别在5h和2h达到稳态,之后基本处于一种动态平衡。SPM对NO_3-N的吸附量很小甚至出现负吸附。pH对SPM吸磷作用影响显著,随着pH值的上升吸附量下降。盐度、[NO_3^-]和[NH_4^-]对PO-P的吸附有抑制作用,而犤Ca^(2+)犦对PO-P的吸附影响分为2部分,在低浓度下抑制,在高浓度下有促进;[Ca^(2+)]和盐度对NH_4-N的吸附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SPM PO4-P nh4-n nO3-n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条件对土壤NO_3-N、NH_4-N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赵瑞芬 于志勇 +1 位作者 程滨 张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4-177,共4页
采用大棚土壤,研究了土样预处理方式、KCl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对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的土壤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预处理方式、KCl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都不同程度影响土壤NO3-N、NH4-N的含量测定结果。风干、烘干的... 采用大棚土壤,研究了土样预处理方式、KCl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对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的土壤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预处理方式、KCl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都不同程度影响土壤NO3-N、NH4-N的含量测定结果。风干、烘干的土样预处理方式对土壤NH4-N、NO3-N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用2mol/LKCl溶液作为浸提液,液土比5∶1(V∶V)测定大棚NO3-N含量,测定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前处理 KCl浓度 液土比 nO3-n nh4-n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上游河网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冯帅 李叙勇 邓建才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27-3136,共10页
污染物在河流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共同作用下浓度会发生衰减,衰减的速率可用表观降解系数表示,其中,仅有生物过程引起污染物浓度衰减的速率用生物降解系数表示.为了探究太湖流域上游河网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在20个采样点开展原位实... 污染物在河流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共同作用下浓度会发生衰减,衰减的速率可用表观降解系数表示,其中,仅有生物过程引起污染物浓度衰减的速率用生物降解系数表示.为了探究太湖流域上游河网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在20个采样点开展原位实验测算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表观降解系数和生物降解系数,并分析了生物降解系数占表观降解系数的比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上游河网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的表观降解系数分别为0.0216~0.1974、0.0152~0.3123、0.0080~0.7870和0.0274~0.5914 d^(-1);生物降解系数分别为0.0083~0.1264、0.0021~0.2138、0.0021~0.0905和0.0110~0.1528 d^(-1).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生物降解系数与表观降解系数的比值分别为19.35%~91.30%、13.85%~99.12%、13.70%~97.78%和3.94%~98.39%.太湖流域上游河网不同河段的表观降解系数和生物降解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生物降解在TN和NH+4-N表观降解中发挥的作用较大,在高锰酸盐指数和TP表观降解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降解系数 生物降解系数 高锰酸盐指数 nh+4-n Tn TP
原文传递
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华北农田盐碱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石玉龙 刘杏认 +3 位作者 高佩玲 张晴雯 张爱平 杨正礼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33-5343,共11页
基于山东滨州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大田试验,探究了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夏玉米季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为盐碱土壤N_2O增汇减排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按照不同处理氮、磷、钾含量相同原则,设置对照CK[N:0.2t·(hm^2·a)^(... 基于山东滨州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大田试验,探究了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夏玉米季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为盐碱土壤N_2O增汇减排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按照不同处理氮、磷、钾含量相同原则,设置对照CK[N:0.2t·(hm^2·a)^(-1),P_2O_5:0.12 t·(hm^2·a)^(-1),K_2O:0.2 t·(hm^2·a)^(-1)]、C1[5 t·(hm^2·a)^(-1)生物炭]、C2[10 t·(hm^2·a)^(-1)生物炭]、C3[20 t·(hm^2·a)^(-1)生物炭]、M1[7.5 t·(hm^2·a)^(-1)有机肥]、M2[10 t·(hm^2·a)^(-1)有机肥]这6个处理.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土壤N_2O排放影响趋势基本一致,排放高峰均出现在施肥(基肥和追肥)后,累积排放量占整个生育期排放量的近一半;与CK相比,C1、C2分别降低N_2O排放的45.3%、31.6%,而C3、M1、M2分别增加了17.3%、37.4%、27.6%.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均会对土壤N_2O排放产生影响,施加生物炭可以降低N_2O排放,而施加有机肥则促进了N_2O排放.因此,生物炭对减少农田N_2O排放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生物炭 有机肥 土壤PH 含水量 硝态氮 铵态氮
原文传递
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剖面碳氮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珊珊 耿增超 +2 位作者 姜林 佘雕 罗志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探讨了火地塘林区土壤碳、氮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碳、氮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层的碳、氮含量比B、C层高,且差异显著,A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68.10 g.kg-1,而C层最低,只有2.61 ... 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方法,探讨了火地塘林区土壤碳、氮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碳、氮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层的碳、氮含量比B、C层高,且差异显著,A层有机碳含量最高可达68.10 g.kg-1,而C层最低,只有2.61 g.kg-1;同一剖面随着深度的增加,A层碳、氮含量最高,而B、C层之间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性明显减小;土壤碳氮比均小于25∶1,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海拔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气候特征、林分类型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层间差异显著,显著性沿剖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火地塘林区 有机碳 全氮 铵态氮 硝态氮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几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类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菊梅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75,共7页
以方格法采取了红油土147个土壤样点,分别分析了其中铵态氮、硝态氮、Olsen-P、氯离子、水溶性钾、钙、镁,并采用图检方法对这几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铵态氮,铵、硝态氮之和,Ol... 以方格法采取了红油土147个土壤样点,分别分析了其中铵态氮、硝态氮、Olsen-P、氯离子、水溶性钾、钙、镁,并采用图检方法对这几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铵态氮,铵、硝态氮之和,Olsen—P呈正态分布;Ca2+、Ca2++Mg2+、Cl-也可用正态分布描述;硝态氮呈对数正态分布;Mg2+既可用正态分布,也可用对数正态分布描述;K+属偏态分布,其代表值只能用正态化后计算的平均值。根据分布类型分别计算了它们的统计值,并比较了采用何种统计值才能更好地反映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 硝态氮 氯离子 正态分布 偏态分布 土壤
下载PDF
真江蓠对氨氮去除效率与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温珊珊 张寒野 +3 位作者 何文辉 张饮江 徐姗楠 何培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4-803,共10页
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水平上测定了真江蓠培养密度对NH4-N去除效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比较了真江蓠在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状态下的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起始浓度NH4-N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水平上测定了真江蓠培养密度对NH4-N去除效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比较了真江蓠在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状态下的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起始浓度NH4-N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江蓠密度为2-24g·L^-1时,5h内随着藻体密度增大和实验时间延长,真江蓠去氨氮能力也增强。当藻体密度为24g·L^-1时,真江蓠在5h内去除氨氮效率最高,达到99.779/6。各种藻体密度在起始阶段保持较高吸收速率(30~41μmol·g^-1·h^-1),随后藻体密度与吸收速率呈反比关系,其最低藻体密度组(2g·L^-1)在3h和5h吸收速率最大,分别为28.33μmol·g^-1·h^-1和18.85μmol·g^-1·h^-1在起始浓度梯度实验中,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真江蓠吸收氨氮的最大吸收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在1h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16.47、159.40μmol·g^-1·h^-1和439.70、913.6μmol·L^-1。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真江蓠对NHt—N的吸收差别不显著;当氨氮浓度为300-500μmol·L^-1时,氮半饥饿的真江蓠在起始1h内有一个快速吸收阶段(40.7-102.1μmol·g^-1·h^-1),吸收速率与NH4-N浓度几乎成正比,此时不符合米氏动力学饱和方程,而在低N浓度下(100-200μmol·L^-1),藻体对NH4-N的吸收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直到NH4-N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吸收速率可达到一极大值而符合米氏动力学饱和方程。该研究结果为大规模栽培真江蓠净化水体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 氨氮 吸收动力学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动态法研究天然沸石去除氨氮效果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杰 刘玉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58-361,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天然沸石在动态下去除NH4- N效果及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杂质明显影响着沸石床层的穿透点,小颗粒样品的效果优于大颗粒沸石,最小床层深度较小,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效果更显著,同时,小颗粒沸石有利于再生。在床... 本文研究了天然沸石在动态下去除NH4- N效果及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杂质明显影响着沸石床层的穿透点,小颗粒样品的效果优于大颗粒沸石,最小床层深度较小,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效果更显著,同时,小颗粒沸石有利于再生。在床层压力降允许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动态法 穿透曲线 脱氨 脱氮 吸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室内模拟:生物炭对白浆土和黑土中氮素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千丰 元野 +1 位作者 刘居东 王光华 《土壤与作物》 2013年第2期88-96,共9页
试验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淋溶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棒芯生物炭对白浆土和黑土淋溶液体积、土壤pH以及NH+4-N和NO-3-N淋溶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炭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提高土壤pH。添加2%生物炭较未添加处理分别减少了白浆土和黑... 试验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淋溶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棒芯生物炭对白浆土和黑土淋溶液体积、土壤pH以及NH+4-N和NO-3-N淋溶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生物炭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及提高土壤pH。添加2%生物炭较未添加处理分别减少了白浆土和黑土12%和15%的N淋溶损失,而添加4%生物炭又较添加2%生物炭分别减少上述两种土壤13%和5%的N淋失量。N肥直接吸附于生物炭再与土壤混合较N肥、生物炭和土壤直接混合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土壤N素的淋溶量。玉米棒芯生物炭在降低不同形态N素损失上存在差异,在白浆土中,添加2%生物碳较未添加生物碳相比,减少了8%、15%和12%的硫酸铵、硝酸钾和尿素的N素淋溶损失;而在黑土中,上述氮肥淋溶损失则分别减少了5%、18%和12%。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提高白浆土和黑土的持水保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淋溶 生物炭 保肥能力 nh+4-n nO-3-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