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叙事医学教育发展及其对护理学的启示 被引量:96
1
作者 于海容 姜安丽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6,共4页
2001年1月,美国内科医生Charon在《内科学年报》(Ann Intern Med)上发表“叙事医学:形式、功能和伦理”一文,首次提出“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的概念。同年10月,Charon发表文章,正式发起了“叙事医学”运动。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教育 护理 叙事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宁波博物馆创作笔记 被引量:71
2
作者 王澍 《时代建筑》 2009年第3期66-79,共14页
文章关注的是一种和我们日益疏远的观念与做法,即传统中国对自然事物与其形态的兴趣,涉及绘画、园林、器具与建筑营造等。这种兴趣的出发点并非自闭的分析理性,而在于一种确信,即自然的山川形态影响着人的生存状态与命运。由长期经验从... 文章关注的是一种和我们日益疏远的观念与做法,即传统中国对自然事物与其形态的兴趣,涉及绘画、园林、器具与建筑营造等。这种兴趣的出发点并非自闭的分析理性,而在于一种确信,即自然的山川形态影响着人的生存状态与命运。由长期经验从自然中观照出的诸种图式,和这种先验的自然格局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相符,并且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被系统量化了的,但这种法则与量化,并不以失去面对自然事物的直观判断为代价。因此,相关的思维与做法不是限于论辩,而是一种面对自然的,关于图式与验证的叙事。或者说,与文学不同,这是关于营造活动本身的叙事。这种验证,不仅在于符合,也可以对自然根据"道理"进行调整修正,它必然涉及一种有意义的建造几何学,但显然不是西人欧几里德几何,毋宁说是一种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事物 自然形态 齐物 叙事 几何学正观 外观 内观 系列性 情趣
下载PDF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电子游戏何以作为次世代儿童哲学的教育平台 被引量:39
3
作者 姜宇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1-29,120,共10页
关于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向来存在着两个针锋相对的立场。大众舆论对游戏的负面效应口诛笔伐,但新兴的游戏化学习潮流又将游戏奉为学习的真正未来。本文不拟对二者进行仓促的论断,而是首先试图回归哲学史上对于游戏的精神性界定,再由... 关于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向来存在着两个针锋相对的立场。大众舆论对游戏的负面效应口诛笔伐,但新兴的游戏化学习潮流又将游戏奉为学习的真正未来。本文不拟对二者进行仓促的论断,而是首先试图回归哲学史上对于游戏的精神性界定,再由此反思、衡量游戏化学习的利弊得失。游戏化虽然全方位提升了学习的环境和体验,但“重外而轻内”这个根本症结使得它无法真正实现李普曼所追寻的儿童哲学的终极理念,也即引导孩子们对自身的生存意义进行主动积极的探寻。元宇宙的到来似乎实现了这一变革的契机。一方面,它极大地克服了游戏化平台的种种缺陷,进而将哲学化生存和游戏化学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真正敞开了以一种哲学为核心来重构教育的可能途径。但另一方面,元宇宙又并非完美无缺;正相反,升级的监控、人的全面数据化,乃至“媒介被动性”的不平等状态,这些都是摆在未来儿童哲学教育者面前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游戏化 元宇宙 儿童哲学 叙事
下载PDF
从“故事”到“小说”——沈从文的叙事历程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晓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2-89,共8页
沈从文的故事意识和小说理念从创作初期就交织纠缠在一起,并在他以后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出悖论关系。作为一个"文体家"的定位正体现在沈从文的故事模式及其与小说理念的悖论式的内景中。20世纪30年代成熟期的沈从文往往在小说... 沈从文的故事意识和小说理念从创作初期就交织纠缠在一起,并在他以后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出悖论关系。作为一个"文体家"的定位正体现在沈从文的故事模式及其与小说理念的悖论式的内景中。20世纪30年代成熟期的沈从文往往在小说中自觉而且刻意地营造一种讲故事的语境。对故事语境的自觉,同时体现的是自觉的小说意识。沈从文的创作因此既表现出由故事形态向现代小说模式演化的渐进历程,又表现出对叙事意义的艰难探寻,最终以其对"叙事"的自觉超越了"故事"与"小说"的二分,呈现出某种本体性。审视30到40年代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一个乡下人是怎样从乡土闯到都市,逐渐在大学体制中变成一个孤独的都市现代人,最后作为一个曾经的"讲故事的人"走向"死亡"的象征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故事 小说 叙事 “说故事的人”
下载PDF
从“意象”到“事象”:叙事视野中的唐宋诗转型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剑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5,共8页
学界现有的"意象"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围绕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建立起来的,因而"意象"说在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时往往陷入困境。这也是"意象"说、"意境"说尤其适宜于解释唐诗,却与宋... 学界现有的"意象"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围绕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建立起来的,因而"意象"说在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时往往陷入困境。这也是"意象"说、"意境"说尤其适宜于解释唐诗,却与宋诗品质不尽相合的重要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叙事脉络中的重要阶段,宋诗发展了"事象"的表现形式,提取与事相关的要素,以呈现动态的、历时的行为和现象;并通过"事象"营造出"事境",在每一个独特的事境中传达多元而充满变化的复杂体验,进而实现诗歌主旨的表达。以宋诗为代表提炼出来的"事象"与"事境",可以用于建构古代叙事诗学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深入认识古典诗歌的叙事传统,进而全面认识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质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事象 诗歌叙事 唐宋转型
原文传递
数字档案资源的可视化叙事服务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谢玉雪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28,共7页
融合可视化理论、叙事学理论拓展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内涵。本文在数字档案资源的可视化叙事服务理论指导下,以案例研究形式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典型数字档案资源--线上展览予以解析,基于其资源入口、展示界面、媒介形式、... 融合可视化理论、叙事学理论拓展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内涵。本文在数字档案资源的可视化叙事服务理论指导下,以案例研究形式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典型数字档案资源--线上展览予以解析,基于其资源入口、展示界面、媒介形式、推广渠道的可视化和资源主题、结构、视角、语言的叙事性经验,总结出可视化叙事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一般模式,并从理念、制度、资源、平台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实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叙事 数字档案资源服务 档案线上展览
原文传递
社会记忆研究的发展趋势之探讨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俊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141,共12页
冷战后欧洲对社会记忆的兴趣的爆发推动了西方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促进了社会记忆的跨学科的合作。要理解当代社会记忆发展趋势,必须首先对战前和战后主要的社会记忆理论家做一个批判性的梳理。同时,也要夯实社会记忆这样一个重要概念... 冷战后欧洲对社会记忆的兴趣的爆发推动了西方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促进了社会记忆的跨学科的合作。要理解当代社会记忆发展趋势,必须首先对战前和战后主要的社会记忆理论家做一个批判性的梳理。同时,也要夯实社会记忆这样一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使其避免误解。在当代西方社会记忆理论家中,阳·阿斯曼和爱蕾达·阿斯曼思维的精微以及批判性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对社会记忆和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关系之研究显然有偏颇之处。新媒体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记忆的快餐化,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记忆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不仅体现在民族记忆的强化,也提升了世界记忆的地位。为此,建立一个以新媒体和通讯技术为前提的社会记忆理论和实践之研究框架,就成了一种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媒体 叙述
原文传递
幻听、灵听与偶听——试论叙事中三类不确定的听觉感知 被引量:26
8
作者 傅修延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10,共12页
叙事作品中的幻听、灵听和偶听源于听觉感知的不确定性,这三类不确定的"听"分别处在真实性、可能性与完整性的对立面上:幻听的不真实在于信息内容的虚假;灵听的不可能是由于信息交流的渠道过于离奇;偶听的不完整缘于信息的碎... 叙事作品中的幻听、灵听和偶听源于听觉感知的不确定性,这三类不确定的"听"分别处在真实性、可能性与完整性的对立面上:幻听的不真实在于信息内容的虚假;灵听的不可能是由于信息交流的渠道过于离奇;偶听的不完整缘于信息的碎片化。就不确定的程度而言,幻听甚于灵听,而灵听又甚于偶听。感知的不确定必定造成表达的不确定,但迷离恍惚的听觉事件往往能使文本内涵变得更加摇曳多姿,带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咀嚼意趣。不仅如此,这类不确定的"听"还能为故事的始发、展开和转向提供动力,对人物性格的凸显与作品题旨的彰明,亦有画龙点睛般的贡献。对幻听、灵听和偶听进行系统的梳理辨析,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讲故事艺术的丰富与微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听 灵听 偶听 不确定 叙事
下载PDF
叙事: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宁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7,共4页
当前幼儿教育一种愈]愈烈的趋势,就是内容和方法侧重于例证性或逻辑思维,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习,忽视了幼儿的感性生活世界和原发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布鲁纳提出的两种思维模式,指出幼儿的思维更多地具有叙事性思维的特征,叙事在幼... 当前幼儿教育一种愈]愈烈的趋势,就是内容和方法侧重于例证性或逻辑思维,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习,忽视了幼儿的感性生活世界和原发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布鲁纳提出的两种思维模式,指出幼儿的思维更多地具有叙事性思维的特征,叙事在幼儿社会性和认知发展上起着核心作用。叙事应是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逻辑思维 叙事性思维 幼儿社会性 认知规律
下载PDF
《春江水暖》:浸润传统美学的“时代人像风物志”——顾晓刚访谈 被引量:24
10
作者 顾晓刚 苏七七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3,共6页
《春江水暖》在富春江畔一家三代的亲情故事中,创造性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使其可以被观众在叙事、美学、哲学多个层面进行感受与理解,也让它在青年电影创作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与导演的访谈,不仅深度呈现了这... 《春江水暖》在富春江畔一家三代的亲情故事中,创造性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使其可以被观众在叙事、美学、哲学多个层面进行感受与理解,也让它在青年电影创作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与导演的访谈,不仅深度呈现了这部电影的美学观念与创作方法,同时也涉及一个青年导演的自我教育过程,可以对青年创作者形成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风物 叙事 美学 《春江水暖》
原文传递
从“是”和“的”、“有”和“了”看肯定和叙述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冬梅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4,95-96,共13页
"是"和"有"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度极高的两个动词,"的"和"了"是使用频度极高的两个虚词。本文证明了,"是"和"的"相通,都表示肯定,"有"和"了"相通,都... "是"和"有"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度极高的两个动词,"的"和"了"是使用频度极高的两个虚词。本文证明了,"是"和"的"相通,都表示肯定,"有"和"了"相通,都表示叙述,而"是/的"和"有/了"的区分是汉语里最重要的分野,即肯定和叙述的分野。同时,通过对"是"和"有"共现、"的"和"了"共现情形的考察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对称,即叙述可以被肯定,肯定很难再被叙述。而这种不对称关系是汉语中的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包含关系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 “的”“有”“了”肯定 叙述 词类包含
原文传递
神话的现代理解与叙述 被引量:19
12
作者 万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9,共6页
中国神话学将考察的对象局限于古代遗留下来的神话文本,并且认定神话只存在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从而导致神话学和神话研究的没落。西方学者开启了重新认识神话的学术视野,颠覆了固有的神话樊篱。神话是关于世界和人类本原问题的探询,宣扬... 中国神话学将考察的对象局限于古代遗留下来的神话文本,并且认定神话只存在于人类的童年时期,从而导致神话学和神话研究的没落。西方学者开启了重新认识神话的学术视野,颠覆了固有的神话樊篱。神话是关于世界和人类本原问题的探询,宣扬了立足于信仰的永恒的精神境界。神话叙事意味着我们认知世界的努力。神话从远古一直向我们走来,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世界。传统神话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现代神话则成为奇迹创造和另类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神话学 文本 叙述 生活世界
下载PDF
护理本科叙事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史宏睿 周雪 +5 位作者 陕柏峰 张瑛 周芸 郭小燕 张静 胡秀英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学课程对本科生叙事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12月,以某高校大学三年级96名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开展叙事护理学课程,共18学时。教学前后采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学课程对本科生叙事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12月,以某高校大学三年级96名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开展叙事护理学课程,共18学时。教学前后采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结果学生叙事能力的关注倾听维度得分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叙事能力总分及理解回应、反思再现维度得分与教学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访谈结果包括学生学习感受和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其中感受包括叙事护理能力提高、人文关怀认识加深、重新感悟生命。结论叙事护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关注倾听能力,对叙事能力其他方面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课程 叙述 叙事护理 关怀能力
下载PDF
“于是”和“所以”的异同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郭继懋 《汉语学报》 2006年第4期27-34,共8页
文章指出"于是"和"所以"在表义和功能上的分工是:"于是"主要用于叙事,"所以"主要用于说明或论证;"于是"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外部现象,"所以"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内在关系。... 文章指出"于是"和"所以"在表义和功能上的分工是:"于是"主要用于叙事,"所以"主要用于说明或论证;"于是"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外部现象,"所以"用于陈说因果情境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两者的句法组合差异的成因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说明 论证 外部现象 内在关系
下载PDF
叙事设计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18
15
作者 沈冠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6-89,共4页
"叙事"介入"设计",为设计提供了新设计方法论的可能性。叙事设计方法论包括观念层、组织结构层以及操作流程层等。设计主题或观念的故事化演绎比单纯的视觉说服更容易让受众接受。
关键词 叙事 叙事设计 方法论 行动元
下载PDF
《洛丽塔》中的叙述与聚焦——认知诗学视野下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8
16
作者 饶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5,共4页
《洛丽塔》作为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作者选择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导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的选择中不断用过去与现在的"我"作为内聚焦与外聚焦交替出现,隐含叙述... 《洛丽塔》作为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视点的恰当处理。作者选择第一人称作为小说的主导叙述视点,并在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的选择中不断用过去与现在的"我"作为内聚焦与外聚焦交替出现,隐含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观念视点。在叙事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认知诗学的研究成果分析该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对叙述视点处理的叙述策略,阐释《洛丽塔》在叙述和聚焦上的特征,揭示视点的安排在作品中的感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认知诗学 叙述 视点 聚焦
下载PDF
叙事教育在培养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陶莹 李丽萍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0年第12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探讨以叙事教育培养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32名大学三年级护理本科生,于2018年9月-2019年3月开展叙事教育课外学习项目。叙事教育包括吸收故事经验、构建现实意义和传播榜样精神3个阶段。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 目的探讨以叙事教育培养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32名大学三年级护理本科生,于2018年9月-2019年3月开展叙事教育课外学习项目。叙事教育包括吸收故事经验、构建现实意义和传播榜样精神3个阶段。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配1名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叙事教育,配1名榜样导师与学生分享她们的职业故事。叙事教育前后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32名学生进行测评;叙事教育后,对11名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叙事教育如何对其护士职业态度产生影响。结果叙事教育后,学生职业态度量表得分(5.87±0.84)高于之前(5.1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5,P<0.001)。访谈资料提炼了3个主题和6个次级主题,分别为转变专业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中医护理学习兴趣)、缩小院校教育与临床实践差异(加深对职业的理解、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发展健康职业人际关系(树立职业榜样、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结论叙事教育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积极的职业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学生 护理 叙事教育 职业态度
下载PDF
底层叙事与批评伦理 被引量:16
18
作者 单正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5期36-38,共3页
底层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文学意义上的底层叙事,其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它的出现,只表明学院派批评试图改变学术自足与现实关怀彼此隔绝的窘境,但这种努力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暴露了批评伦理的... 底层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文学意义上的底层叙事,其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它的出现,只表明学院派批评试图改变学术自足与现实关怀彼此隔绝的窘境,但这种努力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暴露了批评伦理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叙事 批评伦理
下载PDF
文学张力:非常情境的营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书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67,共7页
张力这一概念在 1 93 7年由美国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从物理学领域借用到文学理论后 ,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论术语。文学张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 ,意象、意境、角色、叙事等各... 张力这一概念在 1 93 7年由美国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从物理学领域借用到文学理论后 ,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文论术语。文学张力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优秀的文本往往是汇聚了各个层面文学张力的平衡体 ,意象、意境、角色、叙事等各因素中所蕴含的张力效果共同促成了非常情境的营建。意象、意境、叙事与角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张力 非常情境 意象 意境 叙事 角色
下载PDF
试论叙述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红霞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叙述是叙事的行为过程,是讲述故事的一种心智过程和言语行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提高认知能力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组织和表达言语的活动。英语词汇学习中,叙述主要是一种有意识、非自然地对词汇的认知和运用方式,同时也是习... 叙述是叙事的行为过程,是讲述故事的一种心智过程和言语行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提高认知能力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组织和表达言语的活动。英语词汇学习中,叙述主要是一种有意识、非自然地对词汇的认知和运用方式,同时也是习得词汇的一种手段。它主要从词的形义联想、词的搭配和语体特征方面影响学习者对词汇的"指导性习得"和"自学性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叙述 故事 认知 学得 习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