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7
1
作者 汪军 王德建 张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秸秆还田与配施化肥是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的氮肥用量,研究设计了秸秆全量(6 t·hm-2)还田条件下N0、N1、N2、N3和N4 5个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肥料N用量分别为0、120 kg·h... 秸秆还田与配施化肥是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的氮肥用量,研究设计了秸秆全量(6 t·hm-2)还田条件下N0、N1、N2、N3和N4 5个氮肥用量的田间试验(肥料N用量分别为0、120 kg·hm-2、180 kg·hm-2、240 kg·hm-2、300 kg·hm-2)。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07年、2008年水稻最高产量分别为8 543 kg·hm-2、7 772 kg·hm-2,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N0)分别增产9.6%~19.4%、13.0%~17.8%;当氮肥用量达300 kg·hm-2时,边际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结实率、千粒重、新增纯收益率以及边际成本报酬率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N0~N3),其中2008年上述各指标值分别为-4.5 kg·kg-1、3.0 kg·kg-1(N)、69.9%、25.1 g、0.91%、1.03元.元-1。由水稻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用量拟合方程求得最大经济收益时的氮肥用量为218~223 kg·hm-2,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分别为7 686~8 295 kg·hm-2和7 413~8 607元·hm-2。因此,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配施氮肥,不仅可以获得最佳经济收益,还可以获得较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用量 水稻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太湖地区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霍竹 付晋锋 王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204,共3页
本文研究了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对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N肥施用都有助于夏玉米N肥利用率的提高,尤其是优化施N大大提高了夏玉米的N素利用率,并且提出了在京郊地区适宜推广的一种可行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模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用量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高镉地质背景区设施菜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主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柴冠群 杨娇娇 +3 位作者 刘桂华 罗沐欣键 范成五 秦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7-923,共7页
以贵州织金县某设施蔬菜基地为例,运用简单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高Cd地质背景区设施菜地蔬菜Cd累积特征,土壤Cd的主要来源、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pH、有机质(SOM)、碱解氮(NA)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分析土壤C... 以贵州织金县某设施蔬菜基地为例,运用简单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高Cd地质背景区设施菜地蔬菜Cd累积特征,土壤Cd的主要来源、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土壤pH、有机质(SOM)、碱解氮(NA)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并分析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该基地耕作层土壤Cd含量大于贵州省耕作层土壤Cd背景值(0.659 mg·kg^(-1))的点位占比为75.32%,基地设施蔬菜对Cd的累积规律表现为白菜>番茄>豇豆,3种蔬菜均未超标。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在设施菜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中,土壤有效Cd比土壤全Cd能更准确表征土壤Cd的安全风险。该基地设施菜地Cd主要来源为成土母质风化,其高Cd含量与高施氮量分别是提高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土壤SOM、P和K等养分指标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在高Cd地质背景区发展设施蔬菜栽培,可以考虑种植豇豆,并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从而保证“菜篮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镉地质背景 设施菜地 镉生物有效性 主控因子 氮肥施用量
下载PDF
氮肥对大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及合理施用量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权 丁福荣 +3 位作者 李鹏 吕海霞 胡霞 刘正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对宁夏灌淤旱耕人为土氮(N)肥与大白菜产量及菜体和土体中硝酸盐累积的关系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范围内,银川平原复种大白菜的产量及净菜率与施N量成正比;施N肥增加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复种大白菜的最高产量施N量为448.5㎏... 对宁夏灌淤旱耕人为土氮(N)肥与大白菜产量及菜体和土体中硝酸盐累积的关系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范围内,银川平原复种大白菜的产量及净菜率与施N量成正比;施N肥增加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复种大白菜的最高产量施N量为448.5㎏/hm2,最佳产量施N量为427.5㎏/hm2;大白菜外叶硝酸盐含量高于内叶,内叶硝酸盐含量随施N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外叶硝酸盐含量在高施N时,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施用N肥明显增加土体各土层中的硝态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淤旱耕人为土 大白菜 n 硝醋盐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旱地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黄明 吴金芝 +5 位作者 李友军 付国占 赵凯男 张振旺 杨中帅 侯园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206-5219,共14页
【目的】明确旱地小麦增产提质和环境友好协同的耕作与氮肥组合模式。【方法】2016—2017年(欠水年)和2017—2018年(丰水年),在豫西典型旱地小麦种植区设置夏闲季深松(ST,麦收后2周左右并隔年进行)和翻耕(PT,传统的7月底8月初等雨连年进... 【目的】明确旱地小麦增产提质和环境友好协同的耕作与氮肥组合模式。【方法】2016—2017年(欠水年)和2017—2018年(丰水年),在豫西典型旱地小麦种植区设置夏闲季深松(ST,麦收后2周左右并隔年进行)和翻耕(PT,传统的7月底8月初等雨连年进行)2种耕作方式为主处理和小麦播种前施氮0(N0)、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4个氮肥用量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和收获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和氮肥用量及后二者互作对旱地小麦拔节后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氮效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均有显著影响。深松与翻耕相比,显著提高了拔节后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N240下的氮收获指数,不同氮肥处理的平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8.6%—15.3%、23.9%—86.5%、8.1%—26.1%和9.1%—20.3%,最终在不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同时,使产量在欠水年和丰水年分别提高11.9%和12.4%,蛋白质产量提高12.4%和13.5%,收获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11.9%和25.4%。相同耕作方式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收获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显著增加,花前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变化因降水年型和耕作方式而异。从互作效应看,两年中STN240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其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除欠水年与ST180处理外)、蛋白质含量(除丰水年与PTN240处理外)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及其丰水年的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氮肥用量 旱地 小麦 产量 蛋白质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的区域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寅 鲁剑巍 +4 位作者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姜丽娜 张永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7-1128,共12页
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在江苏、浙江两省油菜主产区布置10组冬油菜的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产量、干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肥效模型确定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为农民合理施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油... 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在江苏、浙江两省油菜主产区布置10组冬油菜的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研究施氮对产量、干重、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肥效模型确定该区域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为农民合理施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油菜施氮的增产效果显著,施氮270 kg hm-2时油菜产量达到最高的2 581 kg hm-2,较无氮区对照平均增产1 265 kg hm-2,增幅为121%。施氮明显增加了油菜的地上部干重,促进其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但过量施氮导致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出现降低,并导致氮肥利用效率的显著下降。各试验点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平均为199 kg hm-2,此施氮量条件下不仅大幅减少氮肥投入,还同时获得较高的区域产量水平和氮肥利用效率。分析认为,当前江浙油菜主产区冬油菜推荐施氮200kg hm-2,不同地区和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施肥效果 适宜施氮量 区域推荐施肥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河南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凯男 吴金芝 +7 位作者 黄明 李友军 赵广才 付国占 王春平 张振旺 侯园泉 杨中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1-903,共13页
为了明确在河南不同生产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耕作技术,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共获得45篇相关大田文献和192组试验数据,以常规耕作(翻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降雨量、不同施氮量、不... 为了明确在河南不同生产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耕作技术,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进行文献检索,共获得45篇相关大田文献和192组试验数据,以常规耕作(翻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降雨量、不同施氮量、不同土壤类型下旋耕、深松耕、免耕对河南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旋耕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3.08%(P<0.05)和3.75%(P>0.05),深松耕提高10.46%(P<0.05)和8.56%(P<0.05),免耕提高2.32%(P>0.05)和8.32%(P<0.05)。其中,旋耕小麦产量在豫东、豫南、豫北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0.58%、7.85%、4.05%;深松耕小麦产量在豫中、豫东、豫西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2.58%、15.01%、12.29%;免耕小麦产量在豫西和豫南分别显著增加(增幅8.38%)和显著降低(降幅4.15%)。与常规耕作相比,在年降雨量≤500 mm、500~600 mm、>600 mm下,旋耕小麦产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30%、4.20%、3.33%,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变化;深松耕产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3.68%、7.19%、11.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3%(P<0.05)、6.45%(P>0.05)、16.79%(P<0.05);免耕小麦产量在年降雨量500~600 mm条件下提高6.23%(P<0.05),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600 mm条件下提高10.87%(P<0.05)。与常规耕作相比,旋耕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量150~240 kg·hm^(-2)条件下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5.39%和7.54%;深松耕小麦产量在施氮量≤150 kg·hm^(-2)和150~240 kg·hm^(-2)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量≤150 kg·hm^(-2)、150~240 kg·hm^(-2)、>240 kg·hm^(-2)条件下均显著提高,产量增幅分别为12.41%和9.65%,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8.98%、11.69%和11.21%;免耕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量≤150kg·hm^(-2)条件下分别提高8.88%和11.10%。与常规耕作相比,在潮土和砂姜黑土条件下旋耕小麦产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META分析 施氮量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稻不同施氮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叶永印 张时龙 +1 位作者 杨远平 陆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5期33-36,共4页
8个基、蘖、穗肥施氮数量与比例处理对毕粳 37号的试验结果表明 :将蘖肥提前作基肥深施比其表施效果好。以适宜施氮总量的 70 %~ 80 %作基肥深施 ,2 0 %~ 30 %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 ,既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和氮素利用率 ,又... 8个基、蘖、穗肥施氮数量与比例处理对毕粳 37号的试验结果表明 :将蘖肥提前作基肥深施比其表施效果好。以适宜施氮总量的 70 %~ 80 %作基肥深施 ,2 0 %~ 30 %视苗情作穗肥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 ,既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和氮素利用率 ,又减少损失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实现稳产 ;增加施氮量不能显著提高水稻单产 ,而氮素损失却更加严重。于 1997~ 1998年利用该模式在贵州织金、纳雍、毕节三县 (市 )共示范 1985.75hm2 ,每 hm2增产稻谷 718.0 5kg,增产 9.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总量 施氮方式 水稻 产量 施肥技术
下载PDF
秸秆还田影响长江下游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刚 张世洁 +2 位作者 王德建 俞元春 张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0-649,共10页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通过监测稻田在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的氮磷浓度,研究了秸秆不还田配施推荐施氮(N1)、麦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N1)、稻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RN1)、...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通过监测稻田在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的氮磷浓度,研究了秸秆不还田配施推荐施氮(N1)、麦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N1)、稻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RN1)、稻秸麦秸均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RN1)和稻秸麦秸均还田配施常规施氮(WRN2)5处理对长江下游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小麦和水稻周年产量,增幅约9.03%~18.5%,其中WRN1和RN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高于WN1处理;与WRN2处理相比,WRN1处理可以维持稻田高产。在推荐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分别降低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溶解态总氮(DTN)浓度约5.17%~14.9%和12.3%,降低稻田氮径流风险;但增加溶解态总磷(DTP)浓度,增幅分别为6.67%~33.3%和30.0%,增加稻田磷径流风险。RN1处理下稻季田面水中DTN和DTP浓度均低于WRN1和WN1处理,且其DTP浓度与N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稻秸麦秸均还田下,WRN1处理下稻季田面水DTP浓度与WRN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能有效降低田面水DTN浓度的12.4%。研究表明,在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推荐采用"RN1"模式,该模式可以维持稻田的周年高产和有效降低稻田的周年氮径流风险,同时对稻田的磷径流风险影响不显著,是一种兼顾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模式 氮肥用量 氮磷径流风险 产量
下载PDF
返青后补灌与氮肥用量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凯男 吴金芝 +10 位作者 黄明 李友军 汪洪涛 黄修利 吴姗薇 张军 赵志明 赵雯馨 李淑靖 李爽 李文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83-3398,共16页
【目的】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旱地麦田灌溉条件,但小麦季通常仅能进行一次灌溉的生产实际,探索返青后补灌与氮肥互作对旱地小麦生产力、水氮利用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 【目的】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旱地麦田灌溉条件,但小麦季通常仅能进行一次灌溉的生产实际,探索返青后补灌与氮肥互作对旱地小麦生产力、水氮利用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9—2022年,在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交汇处的典型旱地小麦种植区,设置两因素裂区试验,灌溉水平为主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不灌溉(I0)和返青后补灌(I1,小麦返青后0—40 cm土层首次出现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补灌至田间持水量的85%,全生育期仅灌溉一次)。施氮量为副处理,分别为0(N0)、120(N120)、180(N180)和240 kg N·hm^(-2)(N240)。分析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以及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结果】与I0相比,I1优化了小麦产量构成要素,增加了氮素吸收能力,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3年平均分别显著提高55.8%和34.7%,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显著降低11.6%。随着施氮量增加,I0水平下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N180处理最高;而I1水平下表现为先增加后保持稳定,N180和N240处理均保持较高水平。两种灌溉水平下,增加施氮量均显著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但N180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与N120相比无显著降低(2021—2022年度I1除外)。无论灌溉与否,增加施氮量均提高了成熟期麦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I0水平下各施氮处理硝态氮主要富集在0—60 cm土层,且N180和N240处理在0—200 cm土层出现逐年累积效应;而I1较I0显著降低了0—6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0—200 cm土层仅在N240处理下出现硝态氮累积。从互作效应看,3年试验中,I1N180和I1N240组合均具有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I1N180较I1N240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青后补灌 氮肥用量 旱地 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柴达木枸杞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1
作者 卢九斤 盛海彦 +4 位作者 华明秀 聂易丰 高亚军 许米聪 魏娇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8-1067,共10页
研究氮肥用量和硝化抑制剂对枸杞产量和氮素平衡等的影响,以期为柴达木地区枸杞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设置8个处理,N_(667)、N_(400)、N_(267)、N_(133)、CK处理分别施用纯氮667(当地农民习惯施氮量)、400、267、133、0 kg/hm^(2),N_(400) ... 研究氮肥用量和硝化抑制剂对枸杞产量和氮素平衡等的影响,以期为柴达木地区枸杞科学施氮提供依据。设置8个处理,N_(667)、N_(400)、N_(267)、N_(133)、CK处理分别施用纯氮667(当地农民习惯施氮量)、400、267、133、0 kg/hm^(2),N_(400) I_(2.00)、N_(267) I_(1.33)、N_(133) I_(0.67)处理分别施用纯氮400、267、133 kg/hm^(2)并配施纯氮量0.5%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硝化抑制剂)2.00、1.33、0.67 kg/hm^(2),测定枸杞产量、植株吸氮量和土壤无机氮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枸杞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有效提高枸杞产量。2019年N_(400) I_(2.00)、N_(267) I_(1.33)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_(400)、N_(267)处理分别增加5.8%、5.0%。两年N_(400) I_(2.00)处理的枸杞产量较N_(667)处理分别增加9.3%和6.7%。枸杞的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N_(400) I_(2.00)~N_(133) I 0.67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N_(667)处理增加8.9~45.1 kg/kg。与农民习惯施氮处理相比,减施氮肥及配施硝化抑制剂显著提高植株及果实吸氮量。N_(400) I_(2.00)处理的植株吸氮量及果实吸氮量最高,较N_(667)处理提高18.5%及12.8%。同等施氮量下硝化抑制剂的施用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N_(400) I_(2.00)~N_(267) I_(1.33)处理的表观损失量较N_(400)~N_(267)处理降低30.7~44.4 kg/hm^(2)。在农民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40%~60%施氮量可保证较高的枸杞产量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相同施氮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可显著提高枸杞植株吸氮量,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267~400 kg/hm^(2)同时配施1.33~2.00 kg/hm^(2)的2-氯-6-三氯甲基吡啶为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枸杞生产的适宜施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氮肥用量 2-氯-6-三氯甲基吡啶 产量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