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氟二羧酸和含氮配体与过渡金属(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蒋勇 邱晓 李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310,共8页
水热法合成了5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TFSA)(2,2'-bpy)2]n(1),[Mn(HFGA)(phen)2]n(2),[Co(TFSA)(bpp)2(H2O)2]n(3),[Zn(TFSA)(bpp)2(H2O)2]n(4)和[Cu(HFGA)(phen)]n(5)(TFSA=四氟丁二酸,HFGA=六氟戊二酸,2,2'-bpy=2,2'-联吡... 水热法合成了5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TFSA)(2,2'-bpy)2]n(1),[Mn(HFGA)(phen)2]n(2),[Co(TFSA)(bpp)2(H2O)2]n(3),[Zn(TFSA)(bpp)2(H2O)2]n(4)和[Cu(HFGA)(phen)]n(5)(TFSA=四氟丁二酸,HFGA=六氟戊二酸,2,2'-b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啰啉,bpp=1,3-二吡啶基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以两个单齿羧基氧原子分别配位于Cd2+和Mn2+离子,2,2'-联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分别螯合配位于Cd2+和Mn2+离子.配合物3和4具有相似的1D链结构,1,3-二吡啶基丙烷以两个端基氮原子桥联金属离子,四氟丁二酸和六氟戊二酸分别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5是具有{4.82}拓扑的2D网结构,六氟丁二酸配体通过单齿/双齿-桥联模式连接Cu2+离子.5个配合物均通过分子间弱作用进一步构筑成3D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四氟丁二酸 六氟戊二酸 含氮配体 晶体结构
原文传递
新型P,N-配体的合成及其在钯催化碳-氮键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戴耀 刘鹤松 +1 位作者 冯秀娟 包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7-1623,共7页
以三苯基膦为母体骨架,设计合成了在苯环上连有环状仲胺取代基的五种新型P,N-配体(L1~L5),利用核磁共振谱(1H,13C,31P)、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配体进行了表征,并将它们应用于Pd催化的C-N键偶联反应中.结果表明,三(2... 以三苯基膦为母体骨架,设计合成了在苯环上连有环状仲胺取代基的五种新型P,N-配体(L1~L5),利用核磁共振谱(1H,13C,31P)、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配体进行了表征,并将它们应用于Pd催化的C-N键偶联反应中.结果表明,三(2-吗啉基苯基)膦(L5)与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组成的体系可有效催化芳基溴代物与仲胺的偶联反应,当以Pd2(dba)3(1mol%)为催化剂前体、L5(6mol%)为配体、叔丁醇钠(1.4mmol)为碱、甲苯为溶剂时,溴代芳烃与仲胺的偶联反应在100oC下可顺利进行,最高分离收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配体 钯催化 碳-氮键偶联反应 芳基溴代物 仲胺
下载PDF
Structur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a New Cu^I-Cu^I Complex Bearing Bulky Unsymmetrical Benzamidinate Ligand
3
作者 PAN Chengling TANG Guodong +2 位作者 CAO Zhi XU Jiqing SHENG Shaod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calculations unambiguously verify that there is little or no direct metalmetal bonding in the dinuclear copper(I) benzamidinate complex [Cu2(LRW)2](2){LRR=[PhC(NR)(NR')]-(R...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calculations unambiguously verify that there is little or no direct metalmetal bonding in the dinuclear copper(I) benzamidinate complex [Cu2(LRW)2](2){LRR=[PhC(NR)(NR')]-(R= 2,6-iPr2C6H3, R'=SiMe3)} with a short Cu-Cu distance[0.24454(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I) complex Cu-Cu interaction Benzamidinate n-lig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手性膦氮配体的合成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对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催化作用
4
作者 何炜 姜茹 +2 位作者 刘鹏 柳文敏 张生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5-1199,共5页
以天然金鸡纳生物碱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4个手性膦氮配体。考察了它们与过渡金属Ir、Rh和Ru的配合物在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不对称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用[Ir(COD)Cl]2提供配位金属,KOH做促进剂,催化效果最佳。用于对... 以天然金鸡纳生物碱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4个手性膦氮配体。考察了它们与过渡金属Ir、Rh和Ru的配合物在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不对称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用[Ir(COD)Cl]2提供配位金属,KOH做促进剂,催化效果最佳。用于对6种潜手性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取得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化学产率65%-95%)和中等的对映选择性(对映体过量值51.5%-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鸡纳生物碱 手性膦氮配体 不对称氢转移反应
下载PDF
A Cu/Cinchona P,N-ligand system enabled general asymmetric C(sp^3)–C(sp) coupling
5
作者 Xianwei Li Chao-Jun L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51-752,共2页
Due to the special structural feature and versatile reactivity towards various types of transformations,alkynes have inspired continuous research interest for their generation,incorpo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organic ... Due to the special structural feature and versatile reactivity towards various types of transformations,alkynes have inspired continuous research interest for their generation,incorpo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chemical biology and material science[1].Notably,since its invention in 1975,the Sonogashira reaction,which efficiently couples aryl halides with aryl or vinyl terminal alkynes via Pd(0)/Cu(I)synergistic 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u/Cinchona P n-ligand system enabled general asymmetric C COUPLInG
原文传递
非血红素N_4配体Mn(Ⅲ)配合物催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娥 苗成霞 +1 位作者 王寿峰 孙伟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利用Mn(OAc)3与手性四氮配体制备了非血红素N4配体的Mn(Ⅲ)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和简单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考察了氧化剂H2O2的量和添加剂HOAc的量等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底物适用范围,获得了5... 利用Mn(OAc)3与手性四氮配体制备了非血红素N4配体的Mn(Ⅲ)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和简单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考察了氧化剂H2O2的量和添加剂HOAc的量等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底物适用范围,获得了51%~94%的ee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四氮配体 非血红素
原文传递
新型棒-线状亲水性N^N^N 三齿配体的合成
7
作者 郑新 黄嘉为 +2 位作者 张栩照 周如金 肖朵朵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9-52,共4页
以4-氧代-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为反应原料,经过酯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醛胺缩合反应等步骤合成得到一种新型棒-线状亲水性N^N^N三齿配体化合物1,并利用1HNMR和13CNMR进行表征确认。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高... 以4-氧代-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为反应原料,经过酯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醛胺缩合反应等步骤合成得到一种新型棒-线状亲水性N^N^N三齿配体化合物1,并利用1HNMR和13CNMR进行表征确认。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制备棒-线状N^N^N三齿配体化合物,为该类配体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线型 n^n^n三齿配体 合成
下载PDF
High-capacity Hydrogen Storage on Novel Sandwich-like Binuclear Compounds: N_4-M_2-N_4 (M = Sc and Ti)
8
作者 朱海燕 李赛 +2 位作者 陈元振 朱杰武 柳永宁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640-1645,共6页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principle calculations, we predicted that two pairs of transition metals (e.g., Sc2 and Ti2) can be interbedded between two tetranitrogen rings to form two sandwich-like binuclear complexes...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principle calculations, we predicted that two pairs of transition metals (e.g., Sc2 and Ti2) can be interbedded between two tetranitrogen rings to form two sandwich-like binuclear complexes respectively (e.g. N4Sc2N4 and NaTi2N4). These two complexes can adsorb up to eight and ten hydrogen molecules, corresponding to a gravimetric storage capacity of 7.7 and 9.9 wt%, respectively. These sandwich-type complexes proposed in this work are favorable for reversibl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ydrogen at ambi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class of high-capacity hydrogen-storage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binuclear compounds n4 ligand
下载PDF
Synthese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wo Silver(I) Complexes Isolated by the Reaction of [Ag(PPh_3)_2(MeCN)](SbF_6) with a N_6 Ligand
9
作者 MAZhena LINYun CHENZhong-Ning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77-1281,共5页
Two silver(I) complexes wer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a N6 ligand with [Ag(PPh3)2(MeCN)](SbF6). In complex [AgL1(PPh3)](SbF6) 1, the silver center is bound to three N donors of the nitrogen ligand and P donor of ... Two silver(I) complexes wer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a N6 ligand with [Ag(PPh3)2(MeCN)](SbF6). In complex [AgL1(PPh3)](SbF6) 1, the silver center is bound to three N donors of the nitrogen ligand and P donor of one triphenylphosphine group, forming an irregular AgN3P tetrahedron. In complex [Ag(PPh3)4](SbF6) 2, the Ag+ ion is coordinated to four triphenyl- phosphine groups, affording a tetrahedral geometry. Crystal data for complex 1: C30H37AgF6N6PSb, Mr = 856.25,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a, a = 19.0702(9), b = 15.9047(7), c = 21.498(1) ?, V = 6520.5(6) ?3, Z = 8, Dc= 1.744 g/cm3, F(000) = 3408, μ = 1.544 mm-1, the final R = 0.0367 and wR = 0.1077 for 5325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and those for 2: C72H60AgF6P4Sb, Mr = 1392.70, trigonal, space group R3, a = 14.4577(6), b = 14.4577(6), c = 51.544(2) ?, V = 9330.5(7) ?3, Z = 6, Dc= 1.487 g/cm3, F(000) = 4224, μ = 0.913 mm-1, the final R = 0.0352 and wR = 0.1089 for 349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rdination crystal structure n6 ligand silver(I) complexes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Property of Tungsten Carbonyl Derivatives Based on 1H-(Pyrazol-1-ylmethyl)-1,2,3-benzotriazoles
10
作者 杨焕 刘沛野 +1 位作者 宋海斌 唐良富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742-1748,共7页
Three complexes, (PBT)W(CO)5 (1), (3,5-Me2PBT)W(CO)5 (2) and (3,5- Pr2PBT)W(CO)5 (3) (PBT = 1H-(pyrazol-l-ylmethyl)-l,2,3-benzotriazole), were synthesized, and two of them were structurally chara... Three complexes, (PBT)W(CO)5 (1), (3,5-Me2PBT)W(CO)5 (2) and (3,5- Pr2PBT)W(CO)5 (3) (PBT = 1H-(pyrazol-l-ylmethyl)-l,2,3-benzotriazole), were synthesized, and two of them were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Complex 1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c, α = 1.0828(2), b = 2.1655(4), c = 0.6982(1) nm, β = 93.39(3)°, V= 1.6343(6) nm3, Z = 4, Dc = 2.126 g/cms, F(000) = 992, β = 7.107 mm1, S = 0.990, the final R = 0.0301 and wR = 0.0685. Complex 2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i, a = 0.95021(8), b = 0.98391(6), c - 1.1433(1) nm, α = 68.792(7), β = 77.860(8), γ= 75.533(6)°, V= 0.9563(1) nm3, Z = 2, Dc = 1.914 g/cm3, F(000) = 528, β = 6.078 mm-1, S = 1.042, the final R = 0.0253 and wR = 0.0549. 1H-(Pyrazol-l-ylmethyl)-l,2,3-benzotriazoles acted as monodentate ligands through the 3-position nitrogen of the triazolyl group, and the pyrazolyl nitrogen did not participate in coordinating to the metal centers in these complexes. Their UV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have been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ligand PYRAZOLE BEnZOTRIAZOLE TUnGSTEn
下载PDF
桥头碳上氮杂芳基功能化的双吡唑甲烷与羰基钨反应(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可 孙遵明 +1 位作者 李厚谦 唐良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5-352,共8页
研究了(氮甲基咪唑-2-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1),2-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2)及4-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3)与羰基钨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单齿,双齿及三齿氮配位的羰基金属衍生物LW(CO)5(L=L1或L3),LW(CO)4(L=L1... 研究了(氮甲基咪唑-2-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1),2-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2)及4-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3)与羰基钨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单齿,双齿及三齿氮配位的羰基金属衍生物LW(CO)5(L=L1或L3),LW(CO)4(L=L1,L2或L3)和LW(CO)3(L=L1或L2)。核磁,红外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这3种配体表现出了可变的配位方式。在LW(CO)5中,当配体为L1时,其倾向于通过咪唑氮与金属配位,而为L3则倾向于利用吡啶氮与金属作用;在LW(CO)4中,配体L1表现为通过咪唑氮和吡唑氮原子配位的[N,N′]双齿配体,而L2和L3表现为通过吡唑氮原子配位的[N,N]双齿配体;在LW(CO)3中,L1和L2起着[N,N,N′]三齿螯合配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配体 双吡唑甲烷 咪唑 吡啶
下载PDF
基于1-(2-吡啶甲基)-1,2,4-三唑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丹峰 潘爱清 +1 位作者 陆继廷 唐良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85-1693,共9页
合成了1-(2-吡啶甲基)-1,2,4-三唑(L)并研究了其与有机锡和羰基钼(钨)的配位反应,合成了通过三唑4位氮原子以单齿形式配位的有机锡衍生物L2SnR2Cl2(R=Me,n-Bu或Ph)和羰基金属配合物LM(CO)5(M=Mo或W),以及N,N螯合双齿配位的四羰基金属配... 合成了1-(2-吡啶甲基)-1,2,4-三唑(L)并研究了其与有机锡和羰基钼(钨)的配位反应,合成了通过三唑4位氮原子以单齿形式配位的有机锡衍生物L2SnR2Cl2(R=Me,n-Bu或Ph)和羰基金属配合物LM(CO)5(M=Mo或W),以及N,N螯合双齿配位的四羰基金属配合物LM(CO)4。当用氯化苄处理L时,制得了相应的三唑盐,该盐用氧化银处理后与M(CO)5THF或M(CO)4(NHC5H10)2(NHC5H10为哌啶)反应,得到了基于三唑的氮杂环卡宾衍生物L′M(CO)5和L′M(CO)4(L′=1-(2-吡啶甲基)-4-苄基-1,2,4-三唑-5-碳烯)。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在L′M(CO)5中氮杂环卡宾配体L′表现为通过卡宾碳配位的单齿配体;而在L′M(CO)4中,L′表现为通过卡宾碳和吡啶氮原子配位的螯合[C,N]双齿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配体 卡宾 三唑
下载PDF
有机锡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酯)的合成、结构与抗肿瘤活性
13
作者 谢运甫 唐良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5-761,共7页
通过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CH2(PzCO2H)2)与R3SnOH或(R3Sn)2O的反应,合成了4个有机锡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酯)衍生物(CH2(PzCO2SnR3)2,R=Ph(1),环己基(2),Et(3),n-Bu(4))。通过红外和核磁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详细的... 通过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CH2(PzCO2H)2)与R3SnOH或(R3Sn)2O的反应,合成了4个有机锡1,1′-亚甲基双(1H-吡唑-4-甲酸酯)衍生物(CH2(PzCO2SnR3)2,R=Ph(1),环己基(2),Et(3),n-Bu(4))。通过红外和核磁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配合物1和3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这2个配合物中的吡唑氮原子均没有参与配位,但它们的羧酸根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中羧酸根为单齿配体,且该配合物表现为简单双核结构;配合物3中羧酸根为双齿配体,其通过羧基的桥式双齿配位方式形成具有32元大环结构单元的二维配位高分子。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这些有机锡衍生物对MCF-7和A549细胞具有很好的体外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配体 有机锡羧酸酯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羟甲基功能化吡唑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质(英文)
14
作者 李松 甘贤雪 唐良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73-1580,共8页
研究了3(5)-羟甲基-5(3)-甲基吡唑(L^1),4-羟甲基吡唑(L2)及双(3-羟甲基-5-甲基吡唑)甲烷(L3)与羰基钨(钼)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单齿及双齿氮配位的羰基金属衍生物LW(CO)5(L=L1或L2)和L3M(CO)4(M=Mo或W)。通过核磁、红外及X射线单晶衍... 研究了3(5)-羟甲基-5(3)-甲基吡唑(L^1),4-羟甲基吡唑(L2)及双(3-羟甲基-5-甲基吡唑)甲烷(L3)与羰基钨(钼)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单齿及双齿氮配位的羰基金属衍生物LW(CO)5(L=L1或L2)和L3M(CO)4(M=Mo或W)。通过核磁、红外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往往通过O-H…O,N-H…O及O-H…OC-M等氢键作用,形成一维或二维金属有机超分子结构。并且依赖于配体中羟甲基所处的不同位置,这些金属有机超分子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构特征。初步的催化活性测试表明,这些新化合物在苯乙炔三聚反应中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配体 吡唑 氢键 羰基金属配合物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甲醇氧化羰化反应中含氮配体助催化剂的空间及电子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海涛 莫婉玲 +1 位作者 熊辉 李光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97-1001,共5页
研究了几种单齿和双齿含氮配体在氧化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性能。从含氮配体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含氮配体在甲醇氧化羰化反应中助催化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甲醇氧化羰化反应中,含氮配体的碱性、共轭体系的大小、分子... 研究了几种单齿和双齿含氮配体在氧化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性能。从含氮配体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含氮配体在甲醇氧化羰化反应中助催化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甲醇氧化羰化反应中,含氮配体的碱性、共轭体系的大小、分子骨架的刚性以及氢键等因素对原位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均有很大影响。配体的共轭体系越大,分子刚性越强,助催化性能越好;当配体存在分子间氢键时,其助催化性能明显下降。对于单齿含氮配体,当不存在分子间氢键时,pKa值在7左右表现出最佳助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配体 空间结构 电子效应 氧化羰化 甲醇
下载PDF
N,N,N',N'-四[2-(1-乙基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及其高氯酸盐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迎春 马建方 +4 位作者 杨进 李丽 刘景福 王海水 杨魁跃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5-600,共6页
本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EtEDTB1.4C2H5OH5H2O 1和H4EtEDTB(ClO4)4 C2H5OH 2的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如下:1的分子式为C44.8H66.4N10O6.4, Mr = 847.48, 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 a = 11.489 (2), b = 11.866(3), c = 12.002(3) , =... 本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EtEDTB1.4C2H5OH5H2O 1和H4EtEDTB(ClO4)4 C2H5OH 2的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如下:1的分子式为C44.8H66.4N10O6.4, Mr = 847.48, 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 a = 11.489 (2), b = 11.866(3), c = 12.002(3) , = 97.47(2), ?= 114.564(13), ?= 114.11(2)? V = 1266.6(5) 3, Z = 1, Dc = 1.111 g/cm3, F(000) = 456, m(MoK? = 0.076 mm-1。共收集衍射数据5207条, 其中独立衍射数据4323条(Rint = 0.0257), 1318条可观测衍射数据(I > 2(I))用于结构计算。结构由直接法解出, 并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 最终偏离因子R = 0.0706, wR = 0.1802。分子具有对称中心, 4个苯并咪唑基团围绕中心呈螺旋桨状均匀排布。在1的晶体中, EtEDTB分子通过水和乙醇的氢键相连形成二维网状结构。2的分子式为C44H58Cl4N10O17, Mr = 1140.80, 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2/c, a = 24.260(5), b = 13.040(3), c = 17.680(4) , ?= 97.50(3)? V = 5545.2(2) 3, Z = 4, Dc = 1.366 g/cm3, F(000) = 2384, m(MoK? = 0.289 mm-1。共收集衍射数据12055条, 其中独立衍射数据6360条(Rint = 0.0408), 2875条可观测衍射数据(I > 2(I))用于结构计算。结构由直接法解出, 并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 最终偏离因子R =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2-(1-乙基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 高氯酸盐 晶体结构 X-射线衍射法 配合物
下载PDF
基于Keggin型金属氧簇与含氮有机配体自组装超分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文惠 徐丽芳 +1 位作者 刘景芳 姜有昌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2,共3页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超分子化合物(H2bbi)2(SiW12O40).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中的两种亚单元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超分子结构.此外,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了化合物展示3个连续的双电子还原过程.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含氮有机配体 超分子
下载PDF
氮杂环卡宾-铁配合物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代祯 王亚鹏 +7 位作者 赵慧慧 张斌 刘万聪 张静学 何俊 胡嘉涛 刘浩 张翔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469-484,共16页
作为传统贵金属催化剂的理想替代品,铁具有来源广泛、毒性低和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目前被用于多种环境友好的催化过程。近年来,氮杂环卡宾(NHC)由于其独特的空间和电子性质,常作为配体,不仅能够被应用于贵金属(如钯、镍和铑等)催化,在... 作为传统贵金属催化剂的理想替代品,铁具有来源广泛、毒性低和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目前被用于多种环境友好的催化过程。近年来,氮杂环卡宾(NHC)由于其独特的空间和电子性质,常作为配体,不仅能够被应用于贵金属(如钯、镍和铑等)催化,在铁催化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氮杂环卡宾及铁配合物催化剂的特点,并重点讨论了近十年其催化的碳-碳偶联包括芳基-芳基交叉偶联、芳基-烷基交叉偶联、烷基-烷基交叉偶联等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环卡宾配体 铁催化剂 SUZUKI偶联反应 Kumada偶联反应 合成 催化活性
下载PDF
PN(CH_(2))_(n)P配体/Cr(Ⅲ)/DMAO/AlEt_(3)催化乙烯齐聚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琪琪 王讯 +2 位作者 范昊男 王亚婷 姜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4-1021,共8页
合成并表征了N-(2-(二苯基膦酰)乙基)-N-甲基-1,1-二苯基膦胺(L1)、N-(2-(二苯基膦酰)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2)和N-(3-(二苯基膦酰)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3)3种新型PN(CH_(2))_(n)P型配体。3种配体分别与CrCl3(THF)... 合成并表征了N-(2-(二苯基膦酰)乙基)-N-甲基-1,1-二苯基膦胺(L1)、N-(2-(二苯基膦酰)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2)和N-(3-(二苯基膦酰)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3)3种新型PN(CH_(2))_(n)P型配体。3种配体分别与CrCl3(THF)3、脱除挥发性组分的甲基铝氧烷(Dried methylaluminoxane,DMAO)和三乙基铝(Aluminumtriethyl,AlEt_(3))组成催化体系,考察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和C6~C8线性α-烯烃选择性高的特点;L2组成的催化体系,在4.0 MPa和100℃时,催化活性可达1.71×10^(7) g/(mol Cr·h);在1.0 MPa和100℃时,1-己烯和1-辛烯总选择性达到93%。与配体L1相比,配体L2骨架N上的异丙基增加了催化剂空间体积,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及催化体系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齐聚 Pn(CH_(2))_(n)P型配体 铬系催化剂 DMAO/AlEt_(3)
下载PDF
亚胺配体协同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刘婷婷 胡宇才 沈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2-628,共7页
在氮杂环卡宾-钯(NHC-Pd)配合物催化的碳-碳偶联反应中,配体结构对催化反应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实现更好的催化效果,不仅要对NHC配体进行结构优化,还需要第二配体的协同作用.然而,由于第二配体配位能力大大弱于NHC配体,其在催化反应中的... 在氮杂环卡宾-钯(NHC-Pd)配合物催化的碳-碳偶联反应中,配体结构对催化反应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实现更好的催化效果,不仅要对NHC配体进行结构优化,还需要第二配体的协同作用.然而,由于第二配体配位能力大大弱于NHC配体,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协同作用往往被忽视.合成出了3种由相同结构NHC配体以及不同结构亚胺配体组成的NHC-Pd配合物来催化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3种亚胺配体协同的NHC-Pd配合物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催化效果.进一步采用理论计算来深入研究亚胺配体协同的NHC-Pd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完整催化循环过程的计算,发现虽然亚胺配体并没有参与到催化循环过程中,但亚胺配体与氯苯会形成竞争配位,它们与NHC-Pd(0)的配位能力差异直接导致实际参与催化循环的有效活性中心的浓度的差异,计算表明大位阻缺电子的亚胺配体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通过研究,更好地阐明了亚胺配体在催化碳-碳偶联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为NHC-Pd配合物的结构调控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环卡宾配体 亚胺配体 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