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性下消化道出血7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坪 李刚 于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7例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 目的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血管发育不良(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其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7例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性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人院前有6—36个月反复便血、失血性贫血、多次输血史,栓塞术前血红蛋白最低38~70g/L,平均(56.8±12.4)g/L;AD部位在空肠3例,回肠1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肝曲1例,降结肠1例。6例患者1次栓塞成功,1例横结肠血管畸形患者因2支直动脉参与供血.分2次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栓塞使用NBCA胶与超液化碘油按1:2—1:3比例混合.用量为0.2~0.8m1.平均(0.48±0.19)ml,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术后所有患者无肠壁缺血事件发生,无其它介入相关并发症;术后l~3d出院,便血消失。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术后20d再发出血,临床有效性为85.7%;6例术后随访追踪2~19个月(中位期10.5个月),出血症状消失,无再出血,无器官坏死并发症,远期止血率为100%。结论NBCA胶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AD所致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可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出血 血管畸形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经导管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坪 李刚 +1 位作者 程美雄 张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栓塞治疗肾脏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集23例保守治疗无效肾出血患者,行NBCA胶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0例(87%)单独使... 目的探讨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栓塞治疗肾脏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集23例保守治疗无效肾出血患者,行NBCA胶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0例(87%)单独使用NBCA胶,3例(13%)联合使用NBCA胶和其他栓塞剂(明胶海绵、微弹簧圈)。DSA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10例,动静脉瘘8例,活动性出血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评价使用NBCA胶经导管栓塞术的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动脉栓塞术,术后造影显示异常表现消失,手术成功率100%。术后2-3d出血症状消失,无复发出血病例,其中2例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术中、术后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出血性病变,经导管栓塞治疗中单独使用NBCA或NBCA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是安全有效的,甚至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NBCA也显示满意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肾脏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 栓塞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结果 被引量:6
3
作者 解玲玲 孙成建 +3 位作者 王彦华 王承恩 刘彤晖 任伟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科治疗的7例SDAVF患者流行病学、脊髓MRI及脊髓DSA、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7例患者脊髓MRI均有异常发现,DSA明确诊断... 目的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科治疗的7例SDAVF患者流行病学、脊髓MRI及脊髓DSA、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7例患者脊髓MRI均有异常发现,DSA明确诊断后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经NBCA胶栓塞治疗4例无复发,经Onyx胶栓塞治疗3例中1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SDAVF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还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Onyx液体胶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兵 李铁林 +5 位作者 段传志 汪求精 赵庆平 黄庆 陈光忠 尹方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69例施行NBCA栓塞治疗的脑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分析他们的血管构筑学特征.结果469例脑AVM共行1108次栓塞,每例栓塞1~8次,平... 目的探讨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69例施行NBCA栓塞治疗的脑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分析他们的血管构筑学特征.结果469例脑AVM共行1108次栓塞,每例栓塞1~8次,平均2.3次;共发生并发症11例(出血性并发症4例,缺血性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l例,轻度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7例.结论本组脑AVM行NBCA栓塞治疗有较低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对于栓塞高危病人,应采取特殊的栓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nBCA 并发症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 脑AVM 出血性并发症 缺血性并发症 影像学资料 回顾性研究 血管构筑学 相关并发症 高危因素 结并发症 植物生存 高危病人 发生率 永久性
原文传递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联合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明逸 喻武 +6 位作者 冉坤 李瑞豪 喻诗雄 汪海洋 孙建明 唐博 陈以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医用胶联合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3例(62条患肢)采用国产n-BCA医用胶联合硬化剂... 目的探讨国产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cyanoacrylate,n-BCA)医用胶联合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3例(62条患肢)采用国产n-BCA医用胶联合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技术细节、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7 d大隐静脉闭合率为96.8%(60/62)。49例患者(57条患肢)在术后3个月完成随访,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为96.5%(55/57),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术前[(1.9±1.3)分vs(6.1±2.3)分,P<0.001],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76.2±3.1)分vs(63.7±4.7)分,P<0.001],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均无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和患肢感染。17例(27.4%)患者穿刺点周围出现局部瘀斑,9例(14.5%)患者出现类静脉炎样反应,均在2~4周后自行消退。1例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1例患者术后第3天发生胫后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应用国产n-BCA医用胶联合硬化剂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胶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硬化剂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在肾假性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邵黎明 孙成建 +4 位作者 徐锐 王彦华 刘国平 赵晓龙 张照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在肾假性动脉瘤出血栓塞治疗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肾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成功率、再出血率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均...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在肾假性动脉瘤出血栓塞治疗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肾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成功率、再出血率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均成功进行超选择性栓塞,其中19例使用NBCA胶栓塞治疗;联合使用NBCA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2例。无再出血事件发生,临床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NBCA胶栓塞治疗肾假性动脉瘤出血技术可行,止血有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动脉瘤 假性 化学栓塞 治疗性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三种不同胶水熏显手印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源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09-114,共6页
胶水熏显法是显现手印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现场勘查实践中所使用的胶水基本上局限于“502”胶(氰基丙烯酸乙酯)。实际上,许多其他氰基丙烯酸酯也可以用于显现手印。不同的胶水可能具有不同的显现效果。实验显示:“502”胶和“504”胶(... 胶水熏显法是显现手印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现场勘查实践中所使用的胶水基本上局限于“502”胶(氰基丙烯酸乙酯)。实际上,许多其他氰基丙烯酸酯也可以用于显现手印。不同的胶水可能具有不同的显现效果。实验显示:“502”胶和“504”胶(氰基丙烯酸丁酯)对于玻璃表面手印的显现效果相当。通常情况下,对玻璃上遗留时间较长的手印,“415”胶和“502”胶(氰基丙烯酸乙酯)显现效果均较好。对于铝箔表面上的新鲜和稍陈旧手印,“502”胶是最佳选择。对于铝箔表面上遗留时间较长的手印,“504”胶的显现效果最好。对于塑料片表面,新鲜手印的最佳选择是“502”胶,稍陈旧和陈旧手印均是“504”胶显现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氰基丙烯酸甲酯 氰基丙烯酸乙酯 氰基丙烯酸丁酯 手印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黏合剂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蔡进奎 许海甲 +2 位作者 李伟康 李漌涼 肖智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876-881,共6页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黏合剂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用80枚离体猪胸腰椎,经脱钙、力学机压缩椎体制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PKP组和胶水组,每组40枚;再根据... 目的探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黏合剂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用80枚离体猪胸腰椎,经脱钙、力学机压缩椎体制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PKP组和胶水组,每组40枚;再根据骨水泥注射量的不同细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20枚。常规PKP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PKP,胶水组在骨水泥注入前先用自行设计的椎体裂隙喷涂工具进行NBCA预处理封闭椎体内裂隙,再注入骨水泥。统计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骨水泥渗漏数量。结果胶水组和常规PKP组脱钙后骨密度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水组和常规PKP组高剂量骨水泥注射弥散效果均优于低剂量骨水泥注射(P<0.05),但是组间弥散效果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水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PKP低剂量组(P<0.05),胶水高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常规PKP高剂量组(P<0.05)。结论NBCA黏合剂预处理椎体不影响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分布,能有效降低PK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高剂量骨水泥弥散效果更好,但其渗漏风险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骨水泥渗漏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下载PDF
NBCA组织胶与PVA微球联合弹簧钢圈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PVE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剑 葛乃建 +4 位作者 徐伟 蔡飞 张小锋 周静 杨业发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93-1999,共7页
目的探究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组织胶对比聚乙烯醇(PVA)微球联合弹簧钢圈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PVE)中促进预保留肝体积(FLR)增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门部胆管癌行术前PVE的6... 目的探究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组织胶对比聚乙烯醇(PVA)微球联合弹簧钢圈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PVE)中促进预保留肝体积(FLR)增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门部胆管癌行术前PVE的6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栓塞材料分为NBCA组26例及PVA联合弹簧钢圈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FLR体积增加值(FLR_(PVE后)-FLR_(PVE前))、FLR体积增生率[(FLR_(PVE后)-FLR_(PVE前))/FLR_(PVE前)]、FLR体积增生速度(FLR体积增加值/PVE后天数)、FLR增生度[FLR_(PVE后)/总肝体积(TLV)-FLR_(PVE前)/TLV]、PVE术后并发症、胆管癌根治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术后90天内死亡率。结果NBCA组PVE术后(24.39±10.11)天FLR体积增加值(219.36±82.87)ml,PVA组PVE术后(26.16±11.79)天FLR体积增加值(154.74±121.57)ml(P=0.022)。NBCA组及PVA组FLR体积增生率分别为(47.96±23.28)%、(25.23±20.20)%(P<0.001),FLR体积增生速度分别为(10.91±6.39)ml/天、(6.79±6.85)ml/天(P=0.019),FLR增生度分别为(12.19±5.11)%、(9.18±5.02)%(P=0.023)。两组患者PVE术后并发症、胆管癌根治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457、P=0.317、P=0.551)。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死亡PVA组2例(P=0.205),术后90天内NBCA组及PVA组各1例患者死亡(P=0.853)。结论NBCA及PVA联合弹簧钢圈PVE均可有效促进肝门部胆管癌术前FLR增生,且NBCA促进FLR增生效果优于PVA联合弹簧钢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组织胶 聚乙烯醇微球 肝门部胆管癌 门静脉栓塞 预保留肝体积
原文传递
3M组织胶和电凝止血在尿毒症大鼠肾切除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海燕 李福记 +1 位作者 林鹏 廖蕴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5,共5页
目的对比两种止血方法在大鼠尿毒症模型的应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A、B两组,均采用左肾2/3切除加右肾切除制作尿毒症模型。A组左肾2/3切除时采用3M组织胶止血,B组采用电凝止血,术中比较出血量、左肾血流阻断时间,术后对比大鼠的存活率... 目的对比两种止血方法在大鼠尿毒症模型的应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A、B两组,均采用左肾2/3切除加右肾切除制作尿毒症模型。A组左肾2/3切除时采用3M组织胶止血,B组采用电凝止血,术中比较出血量、左肾血流阻断时间,术后对比大鼠的存活率,测肌酐值,以达到正常血肌酐值2~3倍者为尿毒症大鼠模型。肾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两种止血方法的血肌酐均升高达尿毒症模型要求;A组左肾血流阻断时间为(59.97±7.56) s,B组为(174.1±15.28) s(P<0.05);A组左肾切除的出血量为(0.11±0.037) mL,B组为(0.24±0.056) mL(P<0.05);两组肾组织病理学均提示肾小球缺血皱缩、小管间质纤维化;A组的术后存活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3M组织胶无论是出血时间、出血量,还是术后存活率均优于电凝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组织胶 电凝 动物模型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肾切除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胶腔内常温闭合与射频腔内热闭合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昊 卢凯平 +3 位作者 孙婧 陈乐高 卢惟钦 蒋劲松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评价氰基丙烯酸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0条肢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30条肢体),A组利用NBCA对大隐静脉实施腔内闭合,B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r... 目的评价氰基丙烯酸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60条肢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30条肢体),A组利用NBCA对大隐静脉实施腔内闭合,B组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观察术后效果、并发症的情况,主要终点为术后3个月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及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berdeen varicose vein questionnaire,AVVQ)在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NBCA组出现硬结3例、疼痛及皮肤红肿各1例,未出现瘀斑及麻木。RFA组出现麻木1例、皮肤红肿2例、硬结3例、瘀斑及疼痛各4例。NBCA组在瘀斑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上优于RFA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NBCA和RFA具有相同的短期闭合率,NBCA相对使用手术器械较少、无需注射肿胀液,术后并发症较射频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功能不全 隐静脉 氰基丙烯酸酯胶 腔内常温闭合 射频腔内热闭合
原文传递
Safety of 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 with n-butyl cyanoacrylate in a swine model
12
作者 Takami Tanaka Nobuyuki Kawai +7 位作者 Morio Sato Akira Ikoma Kouhei Nakata Hiroki Sanda Hiroki Minamiguchi Motoki Nakai Tetsuo Sonomura Ichiro Mori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2年第12期455-461,共7页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 with n-butyl cyanoacrylate (NBCA) and gelatin sponge particles (GSPs). METHODS: Six healthy female swin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b...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 with n-butyl cyanoacrylate (NBCA) and gelatin sponge particles (GSPs). METHODS: Six healthy female swin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be treated with BAE using NBCA-lipiodol (NBCA-Lp) and using GSPs. The occlusive durability, the presence of embolic materials, the response of the vessel wall, and damage to the bronchial wall and pulmonary parenchyma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animals experienced any major complication. Two days later, no recanalization of the bronchial artery was observed in the NBCA-Lp group, while partial recanalization was seen in the GSP group. Embolic materials were not found in the pulmonary artery or pulmonary vein. NBCA-Lp was present as a bubble-like space in bronchial branch arteries of 127-1240 μm, and GSPs as reticular amorphous substance of 107-853 μm. These arteries were in the adventitia outside the bronchial cartilage but not in the fine vessels inside the bronchial cartilage. No damage to the bronchial wall and pulmonary parenchyma was found in either group. Red cell thrombus, stripping of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was observed in vessels embolized with NBCA-Lp or GSP. CONCLUSION: NBCA embolization is more potent than GSP with regard to bronchial artery occlusion, and both materials were present in bronchial branch arteries≥100 μm di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EMBOLIC materials n-butyl cyanoacrylate Gelatin sponge LIPIODOL
下载PDF
Postero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 Fusiform Aneurysm Ruptured Related with a Pure Arterial Malformation: Case Report and Technical Note (NBCA Embolization under Roadmap-Fluoroscopy)
13
作者 Maria Del Rosario Sosa-Martinez Guy G. Broc-Haro +2 位作者 Javier Valdes-Garcia Christopher Mader-Alba Daniel Juarez-Rebollar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21年第3期137-143,共7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The pure arterial malformation (PAM) lesion has been recently described as a vascular pathology characterized by the sole presence of coiled, sometimes ectatic, arterial loops.... <strong>Background:</strong> The pure arterial malformation (PAM) lesion has been recently described as a vascular pathology characterized by the sole presence of coiled, sometimes ectatic, arterial loops. 2% of the fusiform aneurysms are located in the vertebral-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ies. <strong>Case Presentation:</strong> A 60 years old female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as diagnosed with a fusiform aneurysm in the right PICA related with a PAM in th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ith a negative super-selective Wada test,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embolization of the two lesions and the PICA for being in the same arterial territory with adhesive embolic liquid under roadmap fluoroscopy technique. The patient had a satisfactory clinical evolution and no added neurological deficit, so she was discharged 3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ese two vascular lesions located in the same artery are very rare and more in the PICA territory.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the best decision to treat them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complications;that’s why the procedure was supported with super-selective Wada test and neuromonitoring of the PICA territory. The injection of the mixture of NBCA and Lipiodol<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174;</sup></span> under roadmap fluoroscopy is very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form Aneurysm Pure Arterial Malformation n-butyl cyanoacrylate Roadmap Fluoroscopy
下载PDF
N-BCA医用胶在犬眼睑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茉 韦思远 +1 位作者 梁上月 金艺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4-87,I0008,共5页
为了评估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医用胶在犬眼睑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对12只健康犬的24只眼进行试验。将双眼分为2组:左眼使用N-BCA医用胶闭合眼睑创口(试验组),右眼使用传统缝合材料闭合眼睑创口(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为了评估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医用胶在犬眼睑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对12只健康犬的24只眼进行试验。将双眼分为2组:左眼使用N-BCA医用胶闭合眼睑创口(试验组),右眼使用传统缝合材料闭合眼睑创口(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眼科检查,观察并记录眼睑创口闭合时间,犬术后整体状态,以及创口愈合时间。术后7 d、14 d和28 d,取眼睑皮肤进行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眼睑皮肤创口愈合良好。创口闭合时间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眼睑皮肤样本组织病理学观察中,对照组瘢痕更明显,有成纤维细胞增生。试验表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闭合犬眼睑皮肤创口的方法,对眼睑皮肤组织和眼表无明显影响,可用于犬眼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 眼睑手术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栓塞治疗肝内出血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坪 李刚 +1 位作者 程美雄 张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9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CA)作为栓塞剂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内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的肝动脉出血患者7例,均使用NBCA作为栓塞剂,评价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造影显示假性动脉... 目的探讨以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CA)作为栓塞剂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内出血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的肝动脉出血患者7例,均使用NBCA作为栓塞剂,评价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6例,对比剂外溢1例。对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术后即刻造影假性动脉瘤和对比剂外溢征象消失,技术成功率100%;NBCA及超液化碘油混合剂用量为(0.76±0.24)ml;术后患者腹痛症状缓解,血红蛋白浓度升高,临床有效率100%。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1个月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采用NBCA胶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内出血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栓塞肝胆胰外科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金龙 袁冰 +2 位作者 管阳 孙学栋 赵洪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栓塞治疗肝胆胰外科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的19例肝胆胰外科术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19患者中... 目的评价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胶栓塞治疗肝胆胰外科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的19例肝胆胰外科术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19患者中男17例,女2例,年龄26~80岁。血管造影发现对比剂外溢15例,假性动脉瘤3例,肝动脉瘤样扩张1例。技术成功19例,临床成功15例。未发生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肝胆胰外科术后出血安全有效,尤其是对肝动脉、脾动脉破裂大出血患者,具有快速止血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栓塞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急性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兵 张明照 +2 位作者 李博 秦荣清 张宇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单中心采用NBCA胶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15例急性非肿瘤性小肠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男6例,... 目的评价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单中心采用NBCA胶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15例急性非肿瘤性小肠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1~85岁。通过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有效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复发率评价NBCA胶栓塞治疗急性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性。结果15例患者中DSA造影表现为对比剂渗出8例,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4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应用NBCA胶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3例止血成功,临床有效率为86.7%。术后腹痛4例,未出现栓塞所致肠坏死需外科急诊处理。3例随访期出血复发,复发率为23.1%(3/13)。结论NBCA在急性非肿瘤性小肠出血栓塞治疗中有较高的安全有效性,更可靠的结论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小肠出血 介入栓塞 肠坏死 血管畸形
下载PDF
纳米化苯妥英钠抗大鼠癫痫模型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穆俊林 宋景贵 +3 位作者 张宁 杜好瑞 李文强 王夏红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利用癫痫动物模型评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抗癫痫疗效,探讨纳米载药系统的优越性。方法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Ⅰ组注射Twee... 目的利用癫痫动物模型评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抗癫痫疗效,探讨纳米载药系统的优越性。方法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Ⅰ组注射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Ⅱ组注射DPH.PBCA.NPs,m组注射苯妥英钠水溶液,Ⅳ组注射PBCA-NPs,V组注射生理盐水。利用视频脑电监测仪,观察EEG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观察致痫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成功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致痫大鼠在行为和EEG上均表现出了癫痫持续状态。Ⅰ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Ⅱ组有效率为54.55%,m组有效率为50%,Ⅳ、Ⅴ组有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结论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能够明显改善致痫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和EEG结果,具有抗癫痫作用。纳米载药系统能协助药物更迅速、更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纳米微粒 苯妥英钠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原文传递
医用粘合剂配合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颌面部创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燕图 刘伟源 许贤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总结医用粘合剂配合整形技术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在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急诊清创术中,遵循整形外科的整复原则,采用仔细清创、无张力缝合、皮瓣转移等技术进行修复后,应用医用粘合剂(α... 目的:总结医用粘合剂配合整形技术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在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急诊清创术中,遵循整形外科的整复原则,采用仔细清创、无张力缝合、皮瓣转移等技术进行修复后,应用医用粘合剂(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粘合伤口。结果:35例41处损伤创面均一期愈合,71.43%的患者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修复伤口呈细小线状,瘢痕轻微,外观满意。结论:医用粘合剂配合整形技术修复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能避免患者术后伤口错位畸形,可有效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粘合剂 整形外科技术 颌面部 创伤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下载PDF
大鼠门静脉穿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宝玮 梁萍 +3 位作者 罗渝昆 于晓玲 苏莉 于德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 采用胶体栓塞剂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选择性穿刺栓塞大白鼠的肝脏门静脉分支 ,观察影响栓塞效果的因素 ,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12 0只大白鼠分为 3组 :栓塞组 90只 ,结扎组 18只 ,健康对照组 12只 ,栓塞组按正交设计分组... 目的 采用胶体栓塞剂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选择性穿刺栓塞大白鼠的肝脏门静脉分支 ,观察影响栓塞效果的因素 ,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12 0只大白鼠分为 3组 :栓塞组 90只 ,结扎组 18只 ,健康对照组 12只 ,栓塞组按正交设计分组。碘苯酯∶NBCA分为 3∶1、4∶1、5∶13组 ,剂量分为 0 .1ml、0 .2ml、0 .3ml 3组 ,推注速度分为 0 .2ml/min、0 .4ml/min、0 .6ml/min 3组。结果  4∶1和 5∶1浓度组为周围性栓塞 ,栓叶呈缺血性坏死。 3∶1组栓塞剂主要分布在门静脉 1~ 3级分支内 ,栓塞叶肝细胞浊肿及点状坏死。对浓度、剂量、推注速度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是异位栓塞 ,加压推注和血管变异是造成异位栓塞的主要原因。结论 不同浓度的NBCA可以选择性地栓塞门静脉各级分支并造成其永久性的栓塞 ,方法可行 ,效果确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门静脉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肝癌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