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太湖总氮浓度预测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朔 桂峰兰 柳后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8,39,共6页
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是自然水体的重要污染来源,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对受纳水体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实现对太湖总氮浓度的准确预测,收集并分析了太湖水体水质监测数据和太湖流域212个污水处理厂的实时运行监测数据,采用皮尔逊... 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是自然水体的重要污染来源,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对受纳水体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实现对太湖总氮浓度的准确预测,收集并分析了太湖水体水质监测数据和太湖流域212个污水处理厂的实时运行监测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了太湖水体总氮浓度与市政污水处理厂相关运行指标的相关性,结合相关性较高的前五项指标与太湖水质监测数据,利用临近算法(KNN),决策树以及AdaBoost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太湖水体总氮浓度月平均值进行了预测。其中AdaBoost的精度更高、准确性更好,拟合优度为0.84,平均绝对误差在14.08%以内。模型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太湖硝态氮,氨氮和总磷等指标对总氮浓度预测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逊相关系数 市政污水处理厂 n排放 AdaBoost机器学习
下载PDF
负载NH4+-N生物炭对土壤N2O-N排放和NH3-N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马晓刚 何建桥 +4 位作者 陈玉蓝 李德天 刘刈 董建新 郑学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48-4557,共10页
利用生物炭吸附面源污染水体NH^(+)_(4)-N并将其进行还田可实现此氮资源由水体到农田的安全有效迁移,而探索负载NH^(+)_(4)-N生物炭对N_(2)O-N排放和NH_(3)-N挥发的影响则对于减施化肥和降低土壤氮素损失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土柱试验,设... 利用生物炭吸附面源污染水体NH^(+)_(4)-N并将其进行还田可实现此氮资源由水体到农田的安全有效迁移,而探索负载NH^(+)_(4)-N生物炭对N_(2)O-N排放和NH_(3)-N挥发的影响则对于减施化肥和降低土壤氮素损失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土柱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CK)、单施化肥(NPK)、负载氮+化学磷钾肥(N-BC+PK)和生物炭+化肥(BC+NPK).结果表明,相较NPK和BC+NPK处理,N-BC+PK处理N_(2)O-N累积排放量、NH_(3)-N累积挥发量、气态氮素累积损失量(以N计)分别显著降低了33.62%和24.64%、70.64%和79.29%、64.97%和73.75%(P<0.05).特别需要说明的是,BC+NPK处理相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NH_(3)-N累积挥发量(P<0.05).综上所述,负载NH^(+)_(4)-N生物炭可显著减少N_(2)O-N排放和NH_(3)-N挥发,且其减排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生物炭化肥配施.本研究结果将为富营养化水体NH^(+)_(4)-N农田回用和土壤气态氮素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生物炭 负载nH4+-n生物炭 n2O-n排放 nH3-n挥发
原文传递
山西岚漪河上游流域典型区段农业面源污染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宝堂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7,共3页
于2005-2007年对山西岚漪河岚县区段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连续监测,并将农业面源产污划分为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农村废弃物和生活废物等四大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2005-2007年岚漪河岚县段内农村废弃物年生产总量为(6125.2±24... 于2005-2007年对山西岚漪河岚县区段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连续监测,并将农业面源产污划分为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农村废弃物和生活废物等四大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2005-2007年岚漪河岚县段内农村废弃物年生产总量为(6125.2±246.2)t,生活废物年产量达(133.26±0.27)t,N、P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21045.7±3706.3)、(42962.4±1270.0)kg。分析表明: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是引起岚漪河N和P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岚漪河 农业面源污染 n排放 P排放
下载PDF
土壤水分状况对CH_4氧化,N_2O和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4
4
作者 蔡祖聪 ArivnR.Mosier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9-294,298,共7页
实验室培育试验表明,土壤氧化CH4 ,排放N2O 和CO2 的最佳水分含量不同。水稻土氧化CH4 的最佳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半干旱草地土壤,均接近于土壤环境常年水分含量。水稻土N2O 排放量随着水分含量的下降而增加,半干旱草地土壤则随着水分含量... 实验室培育试验表明,土壤氧化CH4 ,排放N2O 和CO2 的最佳水分含量不同。水稻土氧化CH4 的最佳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半干旱草地土壤,均接近于土壤环境常年水分含量。水稻土N2O 排放量随着水分含量的下降而增加,半干旱草地土壤则随着水分含量的下降而减少,表明背离土壤环境常年水分含量越远,N2O的排放量越大。因而,CH4 氧化和N2O 排放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反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CO2 排放的最佳水分含量接近或高于CH4 氧化的最佳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CH4氧化 n2O排放 CO2排放
下载PDF
水分管理与秸秆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6
5
作者 蒋静艳 黄耀 宗良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2-556,共5页
2000年6~10月在南京近郊江宁区实施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水稻生长季常规灌溉和连续淹水条件下有机质(小麦秸杆)不同施用量(0,2.25,4.5t/hm2)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淹水条件下,CH4排放量与秸杆施用量成正比,N2O排放... 2000年6~10月在南京近郊江宁区实施大田试验.主要研究了水稻生长季常规灌溉和连续淹水条件下有机质(小麦秸杆)不同施用量(0,2.25,4.5t/hm2)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淹水条件下,CH4排放量与秸杆施用量成正比,N2O排放与秸杆施用量成反比.烤田的N2O的排放量在施用2.25t/hm2秸杆与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施用4.5t/hm2秸杆处理其N2O的排放量仅为对照或施用2.25t/hm2秸杆处理下的13%左右.综合考虑水稻生长季CH4和N2O排放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在增加有机质的施用量(如按4.5t/hm2施用量秸杆还田)的情况下,烤田的GWP只占连续淹水处理的60%,是减少稻田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n2O排放 烤田 连续淹水 有机质施用 减排措施
下载PDF
控释肥料对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73
6
作者 李方敏 樊小林 +1 位作者 刘芳 汪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70-2174,共5页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控释肥料和常规肥料处理对华南赤红壤发育的稻田N2 O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控释肥处理与非包膜复合肥处理 ,在水稻移栽后 10d内水层中NH4+ N和NO3 - N浓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各处理水层中NO3 - N浓度与 2d后...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控释肥料和常规肥料处理对华南赤红壤发育的稻田N2 O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控释肥处理与非包膜复合肥处理 ,在水稻移栽后 10d内水层中NH4+ N和NO3 - N浓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各处理水层中NO3 - N浓度与 2d后或当天N2 O排放量间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包膜型控释肥比未包膜复合肥能极显著地降低稻田N2 O的排放量 .在施肥后 10 0d内 ,控释肥的N2 O累积排放量仅为未包膜型复合肥料的 13 4 5 %~ 2 1 2 6 % ,是尿素处理的 71 17%~ 112 4 7% .复合肥处理的N2 O排放主要集中在施肥后 1~ 2 5d和水稻晒田期间 ,控释肥在此时期的排放量显著降低 ,尿素处理则延缓并减小了N2 O排放峰 .控释肥一次施用和尿素分次施用都能减少N2 O排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控释肥料 尿素 稻田
下载PDF
土壤理化特性对麦田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4
7
作者 黄耀 焦燕 +3 位作者 宗良纲 周权锁 郑循华 Ronald L.Sass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8-602,共5页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农田N2 O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土壤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的水稻土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 94 8± ...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农田N2 O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土壤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的水稻土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为 1 94 8± 80 1μg (m2 ·h) ,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 61 0 μg (m2 ·h)和 393 6μg (m2 ·h) ,两者相差约 6 5倍 .单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季节性N2 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N含量及C N比成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r2 )分别为 0 541 6(p <0 0 0 1 )、0 450 8(p<0 0 1 )及 0 370 5 (p <0 0 1 ) ;排放通量与土壤pH成正相关 ,r2 为 0 4535 (p <0 0 1 ) .本研究未发现N2 O排放与土壤质地、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特性 麦田 n2O排放 小麦生长季 盆栽试验 一氧化二氮 大气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灌溉玉米田土壤反硝化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7
8
作者 王改玲 郝明德 陈德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0-844,共5页
运用乙炔抑制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对灌溉玉米田土壤反硝化反应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速率及N2O的排放受氮肥施用、秸秆处理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与秸秆燃烧相比,不施氮或低施氮水平时,... 运用乙炔抑制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对灌溉玉米田土壤反硝化反应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反硝化速率及N2O的排放受氮肥施用、秸秆处理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与秸秆燃烧相比,不施氮或低施氮水平时,秸秆还田可刺激培养初期反硝化反应速率及N2O排放,增加培养期间N2O平均排放通量;高施氮水平时,秸秆还田可降低反硝化反应速率及反硝化过程中的N2O排放。秸秆还田可降低反硝化中N2O/N2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施用 反硝化 n2O排放 玉米
下载PDF
土壤温度对北京旱地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7
9
作者 谢军飞 李玉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1期7-10,共4页
在作物生长期内,通过田间自动采样系统的测定和室内温湿模拟实验,对北京地区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升高,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通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增加,但... 在作物生长期内,通过田间自动采样系统的测定和室内温湿模拟实验,对北京地区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范围内,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升高,麦豆轮作生态系统的N2O排放通量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增加,但不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轮作 旱地农田 n2O排放 土壤表层 作物生长期 田间 北京 增加 影响
下载PDF
温度对旱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徐文彬 刘维屏 刘广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以南方亚热带代表性旱田土壤—贵州玉米 -油菜轮作田、大豆 -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为研究对象 ,同步观测了整个轮作期土壤N2 O排放通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同时 ,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气温变化对土壤N2 O排放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 ... 以南方亚热带代表性旱田土壤—贵州玉米 -油菜轮作田、大豆 -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为研究对象 ,同步观测了整个轮作期土壤N2 O排放通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同时 ,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气温变化对土壤N2 O排放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是土壤N2 O排放通量规律性日变化的最主要控制因素 ;除大豆地外 ,其他作物生长季节和休耕地的N2 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其中冬春季休耕地的N2 O排放通量与温度间存在弱指数函数关系。模型检验结果表明 ,除大豆地外 ,其余试验地的N2 O排放通量均随年均气温升高而升高 ,在冬春季 ,土壤N2 O排放通量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强于夏秋季 ,尤其以冬春季休耕地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温度 旱田土壤 DnDC模型 气温
下载PDF
应用修正的IPCC2006方法对中国农田N_2O排放量重新估算 被引量:65
11
作者 张强 巨晓棠 张福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3,共7页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排放的重要源。本研究通过本地参数修正的IPCC2006计算方法,结合统计资料计算中国农田土壤的N2O直接排放量。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7年中国农田N2O排放年均增长7.6%,2007年N2O-N排放量...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农田土壤是其排放的重要源。本研究通过本地参数修正的IPCC2006计算方法,结合统计资料计算中国农田土壤的N2O直接排放量。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7年中国农田N2O排放年均增长7.6%,2007年N2O-N排放量达到288.4Gg。2007年化学氮肥投入、有机物质投入、作物秸秆投入、有机土排放对农田N2O直接排放的贡献份额分别为77.64%、15.57%、6.46%和0.33%。从分布格局看,2007年农田N2O直接排放总量较大省份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单位耕地面积N2O排放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氧化亚氮 排放因子 IPCC2006计算方法 n2O排放分布格局
下载PDF
间歇灌溉模式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温室效应评估 被引量:63
12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1 位作者 程建平 谢宁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94-4300,共7页
【目的】研究间歇灌溉和长期淹灌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为全面评价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有效控制稻田温室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对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运用增温潜... 【目的】研究间歇灌溉和长期淹灌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为全面评价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有效控制稻田温室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对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了估算。【结果】间歇灌溉稻田CH4排放峰值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前期和中期,N2O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分蘖前期和成熟期。与长期淹灌相比,间歇灌溉稻田CH4排放通量明显降低,其累积排放量为20.04 g.m-2,比长期淹灌处理37.27 g.m-2减少了46.23%;而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长期淹灌稻田,其排放量为127.42 mg.m-2,比长期淹灌处理增加51.36 mg.m-2。间歇灌溉稻田CH4和N2O温室效应总和为4651.70 kgCO2.ha-1,比长期淹灌处理减少3418.35 kgCO2.ha-1。【结论】间歇灌溉能有效地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CH4和N2O的温室效应。因此,间歇灌溉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灌溉 淹水灌溉 CH4排放 n2O排放 温室效应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50
13
作者 叶欣 李俊 +4 位作者 王迎红 刘恩民 李瑞雪 于强 陈炳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86-1191,共6页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温度、水分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华北平原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的N2O平均通量分别为244.3±27.9、177.8±2...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温度、水分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华北平原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的N2O平均通量分别为244.3±27.9、177.8±27.1和88.2±8.1mg·m-·2h-1。玉米田、大豆田和棉花田土壤N2O排放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苗期玉米田和大豆田、抽雄吐丝期玉米田及始花期棉花田土壤N2O的释放峰均由施肥所致,始花期大豆田土壤N2O的释放峰主要与大豆自身生理代谢活动及降水有关。玉米田土壤N2O通量的日过程为午后-凌晨双峰型,棉花田土壤N2O通量的日过程变化多样:有白天-夜间双峰型、白天或夜间单峰型、平缓型4种。观测到的土壤N2O排放的日变化类型主要受土壤湿度影响,随着土壤湿度降低,土壤N2O排放的日最高值从夜间转至白天,其日较差变小。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N2O排放通量均随地温增加呈指数增长,并都达到0.01显著水平。观测期间玉米田、大豆田、棉花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n2O排放 华北平原 棉花田 玉米田 大豆田 土壤温度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与氧化亚氮排放 被引量:58
14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2 位作者 杨继松 李新华 周旺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5-192,共8页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估算了N2O排放量及反硝化损失量.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N2O排放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其范围分别... 应用C2H2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估算了N2O排放量及反硝化损失量.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N2O排放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0~0.089kgN.hm-2.d-1和0.012~0.033kgN.hm-2.d-1,前者的N2O排放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平均为1.79±1.07倍),且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二者反硝化速率的变化并不一致,其范围分别为0.024~0.127kgN.hm-2.d-1和0.021~0.043kgN.hm-2.d-1,前者的反硝化速率一般也要高于后者(平均为1.67±1.56倍),但其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硝化作用在前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反硝化作用则是导致后者N2O排放和氮素损失的重要过程;氮素物质基础不是影响二者硝化-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温度对前者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比后者更为明显,其反硝化速率与5、10和15cm地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二者所处湿地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其N2O排放速率及反硝化速率差异的重要原因.生长季内,前者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5.216kgN.hm-2和6.166kgN.hm-2,而后者分别为3.196kgN.hm-2和4.407kgN.hm-2;在二者的反硝化产物中,N2O/N2的比率最高,分别为5.49和3.76,表明N2在后者反硝化产物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说明季节积水条件会导致N2O/N2比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速率 反硝化速率 硝化-反硝化作用 草甸沼泽土 腐殖质沼泽土
下载PDF
轮作制度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48
15
作者 陈书涛 黄耀 +1 位作者 郑循华 陈玉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53-2060,共8页
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进行田间试验,2003年夏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后季种植冬小麦。观测项目包括农田N2O排放、土壤温度、湿度及生物学因子。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轮作方式中,玉米(施氮)-小麦(施氮)轮作农田的N2O年度排放量最高,为(... 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进行田间试验,2003年夏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后季种植冬小麦。观测项目包括农田N2O排放、土壤温度、湿度及生物学因子。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轮作方式中,玉米(施氮)-小麦(施氮)轮作农田的N2O年度排放量最高,为(18.5±0.7)kgN·ha-1;大豆(不施氮)-小麦(施氮)处理次之,为(13.2±0.4)kgN·ha-1;水稻(施氮)-小麦(施氮)轮作最低,为(11.7±0.7)kgN·ha-1,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相对于耕翻处理,稻茬麦田播前免耕在冬前促进了N2O排放(P<0.001),但并未增加季节性排放总量(P>0.1)。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田N2O通量的自然对数值(y)与土壤温度(T)、湿度(W)和叶面积指数(L)的关系可用逐步回归方程y=a·W+b·T+c·L+d表示(a、b、c、d为回归系数),其中玉米田y与L关系不明显,c值为0;大豆田y与W、T关系不显著,a=0,b=0;灌溉稻田a值为0,且y与L关系不明显。大豆、水稻、小麦田N2O通量均与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而玉米田不存在类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轮作制度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叶面积指数 驱动因子 氧化亚氮排放 农田 n2O排放 逐步回归方程
下载PDF
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_4和N_2O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52
16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3 位作者 李成芳 展茗 蔡明历 汪金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52-2060,共9页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提高了稻田N2O的排放,养鱼降低了稻田N2O的排放。2006和2007年稻鸭、稻鱼处理CH4和N2O排放产生总温室效应分别为4728.3、4611.0kgCO2·hm-2和4545.0、4754.3kgCO2·hm-2,其温室效应成本分别为970.89、946.81 yuan/hm2和933.25和976.23 yuan/hm2,明显低于CK的5997.6和5391.5 yuan/hm2。除去CH4和N2O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稻鱼生态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田增加2210.64、4881.92yuan/hm2和3798.37、5310.64 yuan/hm2。【结论】稻鸭、稻鱼共作能有效的抑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并显著降低其温室效应。因此,稻鸭、稻鱼共作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排放 n2O排放 稻鸭共作 稻鱼共作 温室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土壤中反硝化酶活性变化与N_2O排放的关系 被引量:37
17
作者 史奕 黄国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研究施肥条件下,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及羟胺还原酶(HyR)活性在玉米生长季节中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含量、N2O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还原酶都有明显的季... 研究施肥条件下,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及羟胺还原酶(HyR)活性在玉米生长季节中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含水量、硝态氮含量、N2O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还原酶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受土壤水分含量及施肥的影响.通过研究3种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及N2O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后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酶活性 含水量 n2O排放 土壤
下载PDF
植物——大气N_2O的一个潜在排放源 被引量:37
18
作者 陈冠雄 徐慧 +5 位作者 张颖 张秀君 李玥莹 史荣久 于克伟 张旭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11,共8页
N2 O是仅次于CO2 和CH4的重要温室气体。目前 ,全球N2 O的源汇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并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重要排放源。文章综合报道了近 1 0多年来对植物N2 O排放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 :植物排放N2 O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N2 O是仅次于CO2 和CH4的重要温室气体。目前 ,全球N2 O的源汇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 ,并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重要排放源。文章综合报道了近 1 0多年来对植物N2 O排放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表明 :植物排放N2 O不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而且其排放量可达到与土壤排放相比较的水平 ,因而植物可能是未知的大气N2 O的一个重要排放源 ;植物排放N2 O受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养分供给、光照强度及CO2 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文章还提出了植物排放N2 O的光调节模式 ,讨论了植物排放N2 O对全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n2O排放 n2O源汇估算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农田土壤N_2O生成与排放影响因素及N_2O总量估算的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玉铭 胡春胜 +2 位作者 董文旭 陈德立 张佳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农田土壤N2 O生成与排放及其影响因素、N2 O排放测定技术及总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均可产生N2 O ,而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土壤水分含量、温度、pH、有机碳含量和土壤质地等是影响农田土壤N2 O生... 综述了国内外农田土壤N2 O生成与排放及其影响因素、N2 O排放测定技术及总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均可产生N2 O ,而影响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土壤水分含量、温度、pH、有机碳含量和土壤质地等是影响农田土壤N2 O生成与排放的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各地农田土壤N2 O排放通量测定结果及相应模型分析 ,初步估算全国农田土壤N2 O年排放总量为N 398Gg ,约占全球农田土壤排放总量的 1 0 % ,其中旱田N2 O年排放总量为N 31 0Gg ,水田为N 88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n2O生成 n2O排放 影响因素 n2O量 估算方法
下载PDF
施氮和玉米生长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杨兰芳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运用土壤盆栽试验、静态箱法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种植玉米土壤和裸土在两种土壤施氮水平(低氮150mg·kg-1土,和高氮300mg·kg-1土)下对土壤排放N2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玉米的土壤中,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苗期,且... 运用土壤盆栽试验、静态箱法采样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种植玉米土壤和裸土在两种土壤施氮水平(低氮150mg·kg-1土,和高氮300mg·kg-1土)下对土壤排放N2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玉米的土壤中,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苗期,且氮肥施用量的影响显著,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裸土中,土壤N2O排放率的峰值出现在试验后期,土壤N2O排放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土壤施氮量增加,土壤N2O排放总量增加,裸土N2O增加尤其显著,种植玉米比裸土减少87%~92%的N2O排放量.这一结果表明种植作物与否,不仅改变了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和排放量,而且改变了温度与土壤N2O排放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长 土壤n2O排放 土壤施氮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