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用甲烷层流预混火焰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48
1
作者 董刚 刘宏伟 陈义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提出了一套用于描述甲烷 -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含有 N化学和 C2 化学反应的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由79个基元反应和 32种物质组成 ,根据需要可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该机理能合理描述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 ,其中 N化学对... 提出了一套用于描述甲烷 -空气层流预混火焰的含有 N化学和 C2 化学反应的半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 ,由79个基元反应和 32种物质组成 ,根据需要可进一步简化。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该机理能合理描述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 ,其中 N化学对火焰传播速度没有影响 ,C2 化学在富油时会提高传播速度。对 N化学反应的计算分析表明 ,在不同当量比条件下 ,NOx 可由不同含 N物质所组成 ,调整 CH+N2 =HCN+N的速率常数可改变 NOx 的生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预混火焰 化学动力学机理 n化学 火焰结构 传播速度 C2化学 氮氧化物 甲烷空气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水分条件的高寒草甸根系功能性状对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凯 王根绪 +5 位作者 张涛 唐川川 黄克威 赵小祥 杨晓明 杨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362-6373,共12页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风火山地区,选择小嵩草(Kobresia pygm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增温室(Open top chambers, OTCs)模拟气候变暖,探讨模拟增温对土壤水分差异的两种草甸地下生物量...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风火山地区,选择小嵩草(Kobresia pygm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增温室(Open top chambers, OTCs)模拟气候变暖,探讨模拟增温对土壤水分差异的两种草甸地下生物量及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1)增温显著增加小嵩草草甸0-20 cm根系生物量,主要是由于表层(0-10 cm)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对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根系生物量无影响。(2)增温显著增加了小嵩草草甸根组织密度,同时提高了藏嵩草沼泽化草甸10-20 cm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3)增温降低了小嵩草草甸的根系碳含量及10-20 cm根系氮含量,增加了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碳含量及10-20 cm根系氮含量,显著提高了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深层(10-20 cm)根系碳氮比。这些结果预示着增温使得土壤水分较低的小嵩草草甸朝着资源保守的慢速生长型发展,以适应暖干化的环境;土壤水分较高的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朝着资源获取的快速生长型发展,加速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可见,土壤水分可以调节高寒草甸对气候变暖的演变趋势,强调了水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区 根系功能性状 C、n化学计量学 根系生物量
下载PDF
核磁共振用于蛋白质抑制剂的筛选和先导药物的发现 被引量:7
3
作者 胡红雨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异核单量子相关谱 ^1H/^15n化学位移 蛋白质抑制剂 药物筛选
下载PDF
生态化学计量学:复杂生命系统奥秘的探索 被引量:530
4
作者 曾德慧 陈广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7-1019,共13页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异军突起,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不仅学科分类逐渐细化,而且研究领域也逐渐深入,然而,这种分化和深入也可能会掩盖生物的一些最普遍特征。地球上的生物是否具有统一的、更本质的特征?能否把不同生物学领域和不... 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异军突起,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不仅学科分类逐渐细化,而且研究领域也逐渐深入,然而,这种分化和深入也可能会掩盖生物的一些最普遍特征。地球上的生物是否具有统一的、更本质的特征?能否把不同生物学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知识联系起来?随着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索,一门新兴的学科———生态化学计量学,在最近20年悄然兴起。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主要是C、N、P)平衡的科学。这一研究领域使得生物学科不同层次(分子、细胞、有机体、种群、生态系统和全球尺度)的研究理论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目前,生态化学计量学已经广泛应用于种群动态、生物体营养动态、微生物营养、寄主_病原关系、生物共生关系、消费者驱动的养分循环、限制性元素的判断、生态系统比较分析和森林演替与衰退及全球C、N、P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研究中,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该文概述了生态化学计量的概念、历史起源和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在消费者驱动的养分循环、限制性养分元素判别以及全球C、N、P循环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生态化学计量学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并有助于推动我国在此领域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C:n:P化学计量比 Redfield比值 动态平衡理论 生长速率理论
下载PDF
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草本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45
5
作者 吴统贵 吴明 +1 位作者 刘丽 萧江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动态平衡理论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有机体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化学计量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优势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 动态平衡理论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有机体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化学计量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优势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3种植物叶片N含量范围分别是7.41–17.12、7.47–13.15和6.03–18.09mg·g–1,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69±2.66)、(10.17±1.53)和(11.56±3.19)mg·g–1;叶片P范围分别是0.34–2.60、0.41–1.10和0.35–2.04mg·g–1,平均值为(0.93±0.62)、(0.74±0.23)和(0.82±0.53)mg·g–1;N:P范围分别是7.19–30.63、11.58–16.81和8.62–21.86,平均值为16.83±8.31、14.53±3.91和16.49±5.51,可见不同植物其生态化学计量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但经方差分析发现3种草本植物间生长季节内N、P元素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物种叶片N、P含量均表现出在生长初期显著大于其他生长季节(p<0.05),生长旺季(6、7月)随着叶片生物量的持续增加,N、P含量逐渐降低并达到最小值,随后8–9月叶片不再生长而N、P含量逐渐回升,在10月叶片衰老时N、P含量再次下降;叶片N:P则在生长初期较小,在生长旺季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叶片成熟不再生长时又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滨海湿地 n、P化学计量学 季节变化 劫态平衡理论
下载PDF
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常见种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32
6
作者 高三平 李俊祥 +2 位作者 徐明策 陈熙 戴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7-952,共6页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5个演替阶段的13个种类24个植物个体叶片的N、P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1)各演替阶段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变异较大,N含量的值在6.49~14.69mgg^-1之间,P含量的值在0.66~1.13mgg^-1之间,叶片的N∶P值在7.45~16.38之间;总体平均值N为9.43mgg^-1,P为0.86mgg^-1,N∶P为11.17;(2)演替后期的叶片N含量和N∶P比高于演替前期,叶片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N∶P比的变化趋势协同性较好,N∶P的变化趋势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变化特征;(3)叶片N∶P可以作为植物和演替阶段的限制性营养元素的指标,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长基本上均是受N而不是受P的限制;演替各阶段绝大多数物种新生叶的N∶P都小于成熟的营养叶的N∶P,两者均受N元素的限制,且氮素对新叶的限制性更强,表明新叶容易缺乏氮素而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演替阶段 叶片n:P化学计量学 限制性营养元素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 被引量:78
7
作者 王凯博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85-4991,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 以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8种典型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8种植物叶片C含量分布范围在370.2—566.9 mg/g,N含量在9.2—39.0 mg/g,P含量在0.81—2.35 mg/g,C∶N在10.5—52.9,C∶P在186.8—667.5,N∶P在5.7—23.0。叶片平均C、C∶N和C∶P在5月小于7月和9月(P<0.05),而在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在5月大于7月和9月(P<0.05),7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P在7月小于5月和9月(P<0.05),5月和9月差异不显著;N∶P在9月明显小于5月和7月(P<0.05),5月和7月差异不显著。叶片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显著,而在物种间差异不显著;叶片N、P、C∶N、C∶P、N∶P受物种和季节因素影响均显著。因此,8种植物中沙棘、黄刺梅和虎榛子采用防御性的生活史策略;刺槐、柠条和狼牙刺采用竞争性生活史策略,铁杆蒿和茭蒿的生活史策略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尽管叶片N∶P随生长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但研究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未随生长季节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红壤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下不同治理模式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玉婷 查轩 +3 位作者 陈世发 白永会 毛兰花 常松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以南方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低效林改造、乔灌草混交、浅沟播草、封禁治理4种治理模式马尾松林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治理模式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枯落物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 以南方红壤严重侵蚀退化地低效林改造、乔灌草混交、浅沟播草、封禁治理4种治理模式马尾松林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治理模式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枯落物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SOC、TN、TP和枯落物P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和枯落物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改善效果均以乔灌草混交最好。土壤SOC、TN和T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增加而减少;而浅沟播草治理模式表现为,土壤SOC、TN、TP含量均随着土层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养分含量在5~20cm土层达到最低值;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C∶N、C∶P、N∶P和枯落物C∶P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空间变异性表现为土壤C∶N>C∶P>N∶P。土壤C∶N除乔灌草混交外,其他治理模式处于较低水平,而土壤C∶P和N∶P整体上较高。枯落物C∶N、C∶P和N∶P与土壤呈相反的变化规律,低效林改造和乔灌草混交远小于对照。土壤C∶N和C∶P主要受控于土壤SOC含量和枯落物C含量,土壤N∶P主要受控于土壤TP含量和枯落物P含量。土壤化学计量比还受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pH等因素的影响,枯落物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红壤侵蚀退化 C、n、P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高寒草甸根际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对草地退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源 李林芝 +2 位作者 张德罡 肖海龙 陈建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39-3048,共10页
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并获得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信息,本研究以祁连山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采集优势植物根际土(0... 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并获得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养分限制的信息,本研究以祁连山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采集优势植物根际土(0~2 mm)和非根际土(0~1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C、N、P浓度和比例,土壤中可提取的C、N、P(Ext-C、Ext-N、Ext-P)的浓度和比例,参与C、N、P循环的胞外酶(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亮氨酸基肽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比例,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的含量及比例.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植物根际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养分.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其土壤的C∶N∶P发生重大改变,表现出C∶N的严重失调,表明草地退化程度越高受到N的限制越严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中,经过对数转化的根际C-、N-和P-胞外酶的比例均偏离了在全球生态系统分析中获得的1∶1∶1比例,表明高寒草甸退化主要受到强烈的N限制,P次之.高寒草甸地区土壤全量养分含量较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较低,成为阻碍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高寒草甸 C∶n∶P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土壤胞外酶
原文传递
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邵梅香 覃林 谭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918-6920,共3页
C、N、P的平衡关系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和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C∶n∶P化学计量比 养分循环 动态平衡理论 生长速率理论
下载PDF
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仁懿 徐当会 +2 位作者 杨智永 杨莹博 王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3,共5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群落生物量,表明亚高寒草甸植被限制类型主要为N限制。2008、2009年群落N∶P比分别为11.57、9.83,低N∶P比值验证了该地区的N限制类型。两年群落N含量分别为20.34mg/g和16.03mg/g,高于前人提出的N限制临界值13mg/g;群落N-P散点落于标准曲线P%=0.15+0.065N%之下。综上所述,低群落N∶P比正确指示亚高寒草甸主要为N限制,而湿地生态系统的N、P临界值以及最佳N-P标准曲线不能有效地预测该地区的养分限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化学计量学 亚高寒草甸 氮限制 n、P添加
下载PDF
氮沉降下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生长的养分限制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尹明珍 郭婉玑 +3 位作者 朱晓敏 张子良 刘庆 尹华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长期氮(N)沉降及其诱导的N、磷(P)养分平衡性对森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生态反馈效应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但目前大多研究主要基于已有文献数据整合分析,而缺乏野外原位系统性研究与试验证据.以西南亚高山两种典型人工针叶... 长期氮(N)沉降及其诱导的N、磷(P)养分平衡性对森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生态反馈效应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但目前大多研究主要基于已有文献数据整合分析,而缺乏野外原位系统性研究与试验证据.以西南亚高山两种典型人工针叶林——云杉(Picea asperata)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为对象,通过野外原位N添加模拟大气N沉降,从叶片养分状态和生理特征变化的角度研究N沉降下该区域树木生长的养分限制特征.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降低了两种人工林叶片P含量,导致云杉和华山松叶片N:P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9%和5.8%,表明N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两种林分生长的P养分限制,且云杉林P养分受限程度更明显;(2)N添加显著降低了云杉林叶片NRE/PRE值,而对华山松林无显著影响,表明N添加下云杉人工林生长受到了明显的P养分限制;(3)N添加显著降低了两种人工林叶片各P组分含量,但显著提高了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因此,叶片养分状态和生理特征研究均表明N沉降导致亚高山森林树木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P养分限制,且云杉人工林P受限程度比华山松林更为明显,推测N沉降驱动的林分P受限程度可能与两种林分土壤养分初始状况有关;结果可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的适应性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图3表2参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限制 n:P化学计量 亚高山针叶林 n沉降
原文传递
氮添加下温带天然林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和细根的氮-磷分配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Jiangshan Yu Zhaopeng Song Jihua Ho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00-111,共12页
在中国北方地区迅速增加的氮沉降可能会影响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然而,人们很少关注氮沉降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如乔木、灌木和草本)的氮(N)和磷(P)分配策略的影响。本研究评估了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片和细根中N和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异速... 在中国北方地区迅速增加的氮沉降可能会影响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然而,人们很少关注氮沉降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如乔木、灌木和草本)的氮(N)和磷(P)分配策略的影响。本研究评估了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片和细根中N和P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异速生长指数在长期N添加下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N添加处理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叶片的N和P含量增加,而乔木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不显著。N添加对不同生活型植物细根的N和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比养分在器官间的分配系数,在3种生活型植物中,N添加处理下植物会将更多的N和P分配到叶片中。此外,对比各器官中N-P的分配关系,乔木的叶片和细根的N-P分配指数与1.0没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等速生长模式。灌木和草本植物的N-P含量分配指数显著小于1.0,表现为异速生长模式。与N元素相比,高N处理使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片分配更多P,但是高N处理对乔木叶片N和P分配影响不显著。植物各器官的N-P分配模式表明,N添加水平改变了植物的养分分配策略,同时这种分配策略在各生活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强调了在评估森林植物的N-P分配策略时,生活型类别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天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 细根 叶片 n和P化学计量特征 n-P分配指数
原文传递
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林藓类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嘉慧 高媛 +3 位作者 李小伟 梁咏亮 杨君珑 李静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4-670,共7页
为探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藓类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适应机制,本研究沿海拔梯度在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林设置15个样地,分析藓类地上组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藓类植物地上组织C、N、P含量与海拔无关,且... 为探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藓类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适应机制,本研究沿海拔梯度在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林设置15个样地,分析藓类地上组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藓类植物地上组织C、N、P含量与海拔无关,且均值分别为336.67、20.31和0.66 mg·g^(-1);地上组织N∶P均值为33.4,说明藓类植物生长受P限制。藓类植物地上组织中C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藓类植物地上组织中N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藓类地上组织化学计量特征的解释率为48.5%,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郁闭度、土壤全氮、土壤全磷;高郁闭度对藓类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藓类植物 C∶n∶P化学计量 郁闭度
原文传递
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C、N、P化学计量对海拔的响应
15
作者 赵秋玲 郭小龙 +1 位作者 张晶 张彦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2-801,共10页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 【目的】水曲柳是小陇山主要珍贵的用材树种,探讨其叶片性状对小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可为深入研究影响该树种的主要环境因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黑河保护区天然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分析4个海拔梯度(1268,1529,1741,1926 m)间14种叶片功能性状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及其相关性。【结果】(1)随海拔升高,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并分别在海拔1741 m、1926 m、1741 m处达到最大,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C和N含量则逐渐减少,除叶C含量外均在海拔1268 m达到最大。叶面积、气孔导度和叶C∶N随着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C∶P和N∶P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海拔平均每上升200 m,叶片功能性状和C∶N平均增加1.13%~30.72%,比叶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和C、N含量减小2.22%~15.75%。(3)各海拔叶N∶P为4.36~6.89,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C和N含量、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干物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和N含量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海拔显著影响水曲柳叶片功能性状及元素含量,海拔1700 m以下有利于叶的发育和养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叶片功能性状 C、n、P化学计量 海拔
下载PDF
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悦莹 许仲林 徐昕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9,共13页
按照固氮能力和形态特征,将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禾草、杂草和豆科3个功能群,对各功能群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及N/P比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各指标与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分... 按照固氮能力和形态特征,将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划分为禾草、杂草和豆科3个功能群,对各功能群植物叶片的N、P含量及N/P比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各指标与环境因子(包括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总体叶片N、P含量分别为29.02和3.21 g·kg^(-1),N/P比为10.02。3个功能群间叶片N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豆科功能群叶片N含量最高,禾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最低;豆科功能群和杂草功能群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禾草功能群;豆科功能群叶片N/P比显著大于其他2个功能群。总体上看,豆科功能群叶片N含量和N/P比均最高,且P含量也较高,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最小;而禾草功能群叶片N、P含量均最低,N/P比也较低,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禾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随年均降水量(MAP)的升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杂草功能群叶片N含量随年均温(MAT)的升高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含量则随MAP的升高而降低,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群落总体叶片P含量也随MAP的升高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禾草功能群叶片N、P含量及N/P比受MAP的影响最大;杂草功能群、豆科功能群和群落总体叶片N、P含量及N/P比受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最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天山北坡草本植物群落不同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均受N限制;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各功能群的养分利用方式不同。总体上看,年均降水量、海拔和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新疆伊犁天山北坡3个功能群和群落总体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伊犁天山北坡 草本植物群落 功能群 n、P化学计量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放 张芬 +3 位作者 勾晓华 张军周 王延芳 牛豪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532,共8页
利用在祁连山中部4个海拔梯度带(3 170、3 220、3 320与3 420 m)并跨越整个生长季(5-9月)所采集的祁连圆柏叶片样品,系统性地研究了祁连圆柏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时间(季节)和空间(海拔)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主要受N元... 利用在祁连山中部4个海拔梯度带(3 170、3 220、3 320与3 420 m)并跨越整个生长季(5-9月)所采集的祁连圆柏叶片样品,系统性地研究了祁连圆柏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时间(季节)和空间(海拔)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叶片w(P)对w(N)∶w(P)的变化起主导作用.随着海拔升高,叶片的w(N)、w(P)极显著降低, w(N):w(P)先降后升;随着生长季的推移,叶片w(N)显著升高, w(P)与w(N)∶w(P)没有显著变化.叶片N、P特征的海拔变异系数极显著大于季节变异系数,说明具有相对的海拔变异性和季节稳定性.海拔对祁连圆柏叶片N、P特征的影响占主要作用,解释变异量可达26.50%~49.86%.季节对其影响较小,解释变异量只有6.53%~9.81%.海拔和季节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海拔变化对外界环境改变的时间尺度为年代际以上,季节变化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只达到季节尺度.相对于季节尺度,外界环境对祁连圆柏N、P特征的影响主要在年代际尺度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 祁连圆柏 季节变化 海拔梯度 祁连山
下载PDF
收割茬次对不同龄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刘霞 季莉 +4 位作者 杨春霞 王芳 开建荣 李彩虹 李冬 《现代园艺》 2023年第7期41-44,共4页
为明确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自然生态条件下收割茬次对不同龄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茬次苜蓿、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有机C、全N、全P含量,分析不同茬次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茬次变化均能引起苜蓿... 为明确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自然生态条件下收割茬次对不同龄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茬次苜蓿、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有机C、全N、全P含量,分析不同茬次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茬次变化均能引起苜蓿叶和茎有机C、全N、全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化,且不同龄苜蓿在不同茬次所受限制元素不同;茬次变化能引起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化。不同龄苜蓿对应土壤全N、有机C随茬次变化趋势不统一,全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N、C︰P变化趋势与全N、全P相反;苜蓿茎、叶C、N、P含量及C︰N、C︰P、N︰P与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茬次 苜蓿 土壤 C、n、P化学计量
下载PDF
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小芳 陈凯鹏 +4 位作者 陈丹 王聪 李勇 何斌 杨梅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2-530,共9页
深刻认识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对优化桉树营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桉树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和夏季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C∶N∶P化学计量比和细菌数量,探... 深刻认识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对优化桉树营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桉树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和夏季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C∶N∶P化学计量比和细菌数量,探讨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理化属性和细菌丰度特征。结果表明,非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非根区0~2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全磷(TP)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夏季根区、非根区土壤含水量、DON、SOC和非根区DOC含量显著大于冬季;夏季桉树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土壤TN、TP、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冬季。参照全国土壤分级标准,冬季根区土壤SOC和夏季根区土壤TN含量为四级较缺乏水平。与全球森林土壤C∶N∶P平均值相比,桉树幼龄林根区土壤C∶N夏季高、冬季低,且根区土壤N∶P和C∶P均低于平均水平,推断桉树人工幼龄林冬季根区土壤存在C限制,夏季根区土壤存在N限制。桉树非根区0~20 cm土壤细菌丰度显著大于根区0~20 cm和非根区20~40 cm土壤。夏季土壤细菌丰度较冬季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桉树人工幼龄林非根区土壤C、N含量和细菌丰度较根区高,根区土壤可能处于C、N元素缺乏状态,根区、土壤深度和季节是影响桉树幼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丰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幼龄林 根区 非根区 土壤属性 土壤细菌丰度 C∶n∶P化学计量特征
原文传递
硬质合金表面Ni-P/纳米Ti(C,N)化学复合镀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芳霞 张振忠 +1 位作者 丘泰 陈步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研究了硬质合金表面Ni P 纳米Ti(C,N)化学复合镀工艺以及热处理对复合镀层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2)较好的明:1)施镀工艺中各因素对镀速影响的显著性顺序是:温度→pH值→纳米Ti(C,N)加入量→χ(Ni2+ H2PO2施镀工艺为:28g L氯化镍、...  研究了硬质合金表面Ni P 纳米Ti(C,N)化学复合镀工艺以及热处理对复合镀层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2)较好的明:1)施镀工艺中各因素对镀速影响的显著性顺序是:温度→pH值→纳米Ti(C,N)加入量→χ(Ni2+ H2PO2施镀工艺为:28g L氯化镍、25.76g L次亚磷酸钠,50g L氯化铵、45g L柠檬酸钠,0.001g LPbCl2,6g L纳米Ti(C,N),pH=10,温度为80℃。3)Ni P 纳米Ti(C,N)复合镀层较优的热处理工艺为:在400℃保温150min。采用所推荐的施镀和热处理工艺,获得了硬度是硬质合金基体硬度的2.16倍的Ni P 纳米Ti(C,N)复合镀层。并对以上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舍金 ni—P/纳米Ti(C n)化学复合镀 施镀工艺 热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