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帛书甲篇的神话构成、性质及其神话学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斯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4,共10页
根据最新文字考释成果分析,楚帛书甲篇神话是一个脉络清晰的有机整体,它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形成及其秩序的确立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大阶段,即天地开辟及宇宙秩序的初步确立——宇宙秩序的破坏及其重整和巩固——宇宙秩序的精密化... 根据最新文字考释成果分析,楚帛书甲篇神话是一个脉络清晰的有机整体,它所描述的是整个宇宙的形成及其秩序的确立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大阶段,即天地开辟及宇宙秩序的初步确立——宇宙秩序的破坏及其重整和巩固——宇宙秩序的精密化,是一个包括了原创世和再创世的完整创世神话,其中创世神雹、女填即伏羲、女娲。楚帛书神话作为现存先秦时代唯一完整的创世神话记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近世民族调查所得的西南苗瑶或中原汉人所传伏羲女娲神话,在类型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后者很可能是受到以印度文化为中介的西亚洪水遗民神话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帛书 创世神话 神话类型学 伏羲 女娲
下载PDF
汉代伏羲、女娲图像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关于汉代伏羲、女蜗图像,目前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在其所著《金石索.石索》中对武氏祠画像上人首蛇身持规、矩而交尾的二神考论云:“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彼图于殿,此刻于石,汉制... 关于汉代伏羲、女蜗图像,目前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在其所著《金石索.石索》中对武氏祠画像上人首蛇身持规、矩而交尾的二神考论云:“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彼图于殿,此刻于石,汉制一也”[1]。即认为此种神像为伏羲、女娲。后来,由于常任侠先生[2]及闻一多先生的精彩论述[3],学界逐渐将汉代画像中的此类人首蛇身图像认可为伏羲、女蜗。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出现一些不同意见,主要是将其中怀抱或手托日、月的人首蛇身图像认定为羲和和常羲,而非伏羲、女娲[4]。近来也有学者欲跳出伏羲、女娲和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伏羲 女娲 图像 升天
原文传递
伏羲女娲形象流变考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丹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55,161,共16页
在三皇系统当中,地位最稳固的是伏羲以及稍后跻身其中的女娲,从开始出现到最终被司马迁排除在信史范畴之外并彻底神祇化,以二氏结合化生人类缔造出一部中国人的"创世纪",其信仰是上古精神生活的滥觞。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材料、... 在三皇系统当中,地位最稳固的是伏羲以及稍后跻身其中的女娲,从开始出现到最终被司马迁排除在信史范畴之外并彻底神祇化,以二氏结合化生人类缔造出一部中国人的"创世纪",其信仰是上古精神生活的滥觞。本文试图通过文献材料、考古资料来研究伏羲女娲形象的流变,展现伏羲女娲形象从各自独立到形成对偶神以后统一为人首蛇身,再到宋代完全人化后又渐渐趋于独立的过程,揭示其间经历的曲折变化委婉以及其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女娲 人首蛇(龙)身 画像
原文传递
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 被引量:7
4
作者 范立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458,共4页
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极其显赫地位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的变形。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 ,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现 ,国家的萌生 ,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 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极其显赫地位的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和流行是中国古代供奉的蛇图腾的变形。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 ,被许多部族视作图腾。文明的出现 ,国家的萌生 ,蛇意象又逐步演化为龙意象 ,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中国神话中的蛇龙意象 ,折射出中国上古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性的变迁 ,而伏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女娲 神话 蛇崇拜
下载PDF
月亮里有兔、蟾蜍、桂而太阳里有乌的神话起源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晓东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5-23,共9页
从日月神祇名称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应来建立一个日月神祇名称系统,可通过这个系统来推导兔、蟾蜍、桂、乌与日、月的语音关系:古人把太阳与月亮都视为天的眼睛,都称为眼,后来"眼"的原始音再分化出"日""月&... 从日月神祇名称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应来建立一个日月神祇名称系统,可通过这个系统来推导兔、蟾蜍、桂、乌与日、月的语音关系:古人把太阳与月亮都视为天的眼睛,都称为眼,后来"眼"的原始音再分化出"日""月"来。在"日""月"漫长的语音演化过程中,"月"与"兔""蟾蜍""桂"同音,而"日"与"乌"同音,语音的雷同为神话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再综合其他外部因素,便产生了月亮里有兔、蟾蜍、桂而太阳里有乌的神话来。"眼"的原始音演变分化出的不同的音正好与第一人称代词的音相同,构成一个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月神话 嫦娥 女娲 伏羲 桂树
下载PDF
从神话到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女娲原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小玲 《北方论丛》 2002年第2期15-20,共6页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入手 ,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去解读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内涵 ,即回溯到更原始更深层的传统文化中 ,并进而寻求它的当代状态 ,可以打通神话和现代的界线 ,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和象征性的置换形式 ,从而揭示出蕴含...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入手 ,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去解读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内涵 ,即回溯到更原始更深层的传统文化中 ,并进而寻求它的当代状态 ,可以打通神话和现代的界线 ,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和象征性的置换形式 ,从而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更深层厚重、更具概括性的典型意义。女娲原型集中体现了创造与牺牲统合的女性特质。远古时期 ,女性在社会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两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女性这一特质。男女两性作家在回溯这一原型时 ,呈现出性别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女性主义 女娲
下载PDF
论中国神话时代的基本划分——以盘古、女娲、伏羲三个神话时代为例所做的历史文化考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1-36,共6页
我国神话时代以汉民族古典神话为典型 ,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体神话与复合体神话两大类别。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神话分别体现为单体神话中的三个基本时代 ,即盘古神话是我国第一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天地开辟、宇宙起源 ;女娲神话是第二个神... 我国神话时代以汉民族古典神话为典型 ,基本上可以分为单体神话与复合体神话两大类别。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神话分别体现为单体神话中的三个基本时代 ,即盘古神话是我国第一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天地开辟、宇宙起源 ;女娲神话是第二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繁衍与世界再造 ;伏羲神话则是第三个神话时代 ,标志着文明初创。其后 ,炎帝与黄帝神话、帝喾颛顼神话、尧舜禹神话则进入复合体的阶段。作为最为古老的口传历史 ,远古神话曲折映现出我国社会初期发展阶段的进程 ,其文化史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 女娲 伏羲 神话时代 口述史学
下载PDF
从洪水神话看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景琦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史前洪水在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洪水神话。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他们的洪水神话各具特色。通过对希腊、希伯来洪水神话与中国汉民族"女娲补... 史前洪水在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洪水神话。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他们的洪水神话各具特色。通过对希腊、希伯来洪水神话与中国汉民族"女娲补天"和"鲧禹治水"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西方民族性格主要是建立在人神对立、以神为本、人性本恶、个体本位和立约精神等价值观之上,而东方民族性格则更多地是建立在人神合一、以人为本、人性本善、集体本位和伦理观念等价值观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神话 希腊 希伯来 女娲 鲧禹 民族性格
下载PDF
中国古代消炼五石的模拟实验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雷志华 高策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9,126,共9页
汉代典籍常常提到用五石炼制一些有特殊用途的器物,它们可归为两类:铜器和仿玉石的玻璃。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保存了消炼五石工艺的记载。文章使用矿石原料对此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消炼五石是炼制砷铜和铅玻璃的工艺。古代... 汉代典籍常常提到用五石炼制一些有特殊用途的器物,它们可归为两类:铜器和仿玉石的玻璃。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保存了消炼五石工艺的记载。文章使用矿石原料对此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消炼五石是炼制砷铜和铅玻璃的工艺。古代文献中关于早期玻璃的记载简略而又零散,通过实验证实了20世纪90年代赵匡华先生关于汉代PbO-SiO2体系玻璃的制作是利用金属铅制造的PbO或Pb3O4为原料的推断,为汉代铅玻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文章同时也对早期砷铜冶炼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石 五色石 砷铜 铅玻璃 王充 葛洪 女娲
原文传递
汉代墓葬画像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探源
10
作者 赵丛苍 刘蕾 《西部考古》 2023年第1期176-189,共14页
西汉时期,伏羲女娲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在墓葬画像中。随着对伏羲女娲研究的深入,其形象来源成为热点论题。学者多认为,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源于图腾崇拜,并将其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蛙纹与蛇纹。此即考古学界热烈探讨的“溯源... 西汉时期,伏羲女娲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在墓葬画像中。随着对伏羲女娲研究的深入,其形象来源成为热点论题。学者多认为,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源于图腾崇拜,并将其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陶器上的蛙纹与蛇纹。此即考古学界热烈探讨的“溯源止于何时”,本文认为,意义、信仰的溯源应止于形象形成之端,即形式与内容的贯通。龙蛇胎梦实现这一贯通,当为伏羲女娲形象之源;伏羲形成于战国时期,女娲则形成于商周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女娲 人首蛇身 生殖 龙蛇胎梦
原文传递
汉画像石研究二则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艳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5期9-16,共8页
第一,山东嘉祥武氏祠东阙画像中的多头兽应当是开明兽而非天吴或"天昊",它旁边的双头兽可能是屏蓬。第二,画像石伏羲、女娲中间的"抱持神"可能不是高禖,而是神农氏,这或许是汉为火德思想的反映。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开明兽 屏蓬 伏羲 女娲 神农 三皇
下载PDF
华胥氏与伏羲、女娲故里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世之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0-32,共3页
华胥氏是华夏族的祖先,为伏羲、女娲的母族,其活动地域在今陕西蓝田境内。伏羲是“中华人文初祖”,与三皇之一的女娲,均生于成纪,即今甘肃天水秦安。伏羲、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与“夏娃”。
关键词 华胥 伏羲 女娲 蓝田 成纪
下载PDF
女娲神话重述的文化政治——以遗产化运动为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72,共9页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女娲神话作为文化遗产在"神话主义"的逻辑下被政治性运用与重述。在文化遗产评选与保护过程中,女娲的遗迹得到重建,女娲的民间信仰活动得以恢复。女娲在现代国家文化语境下获得了新身份,被重述为文化英雄和...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女娲神话作为文化遗产在"神话主义"的逻辑下被政治性运用与重述。在文化遗产评选与保护过程中,女娲的遗迹得到重建,女娲的民间信仰活动得以恢复。女娲在现代国家文化语境下获得了新身份,被重述为文化英雄和人文始祖。同时,围绕女娲神话遗产开展的庙会、旅游、公祭活动,使女娲神话重新整合为当代公共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 神话主义 文化政治 遗产化 公共文化
下载PDF
女娲神话之流布及现代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欣复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5,共5页
女娲神话是我国最古老而有丰富内涵的杰出原始神话之一。它诞生后口口相传至夏初方有古本《山海经》简录其故事。越三代而在战国时已流布广泛。《列子.汤问》曾载录其炼石补天故事。屈原《天问》发过“女娲之体,孰制匠之”提问。两汉时... 女娲神话是我国最古老而有丰富内涵的杰出原始神话之一。它诞生后口口相传至夏初方有古本《山海经》简录其故事。越三代而在战国时已流布广泛。《列子.汤问》曾载录其炼石补天故事。屈原《天问》发过“女娲之体,孰制匠之”提问。两汉时《淮南子》、《风俗通》又载录其积灰止水、抟土作人传闻,并有大量壁画石刻帛画刻画其女帝神形象。民间也开始有“雨不霁、祭女娲”活动至宋明而不绝。晋唐宋时也有文籍补其故事。女娲神话表现出之补天思想、女性神圣观念及出于本能冲动的创造精神均有重要哲学与价值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 神话 流布 现代解读
下载PDF
伏羲女娲神话、图像流变与所蕴含的农业文化现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早且具有浓厚"农神"色彩的两位创世大神。伏羲、女娲神话的原始形态初见于战国时期,成形于西汉。他们的图像产生于战国时期,定型于西汉,于东汉时期标准化,魏晋以后趋于人格化。在此流变过程中,... 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早且具有浓厚"农神"色彩的两位创世大神。伏羲、女娲神话的原始形态初见于战国时期,成形于西汉。他们的图像产生于战国时期,定型于西汉,于东汉时期标准化,魏晋以后趋于人格化。在此流变过程中,以农神信仰盛衰为线索的农业文化现象贯穿其中。因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可以对早期农业与社会、政治、宗教信仰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羲 女娲 神话 图象流变 农业文化
下载PDF
中国上古神话的具体化翻译阐释方法——以女娲神话为例
16
作者 郜菊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42-48,共7页
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源泉,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翻译对于探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比勒尔、白之、杨利慧等国内外译者对著名的中国上古神话——女娲神话采取了具体化翻译阐释方法,体现为针对学术型语境、文... 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源泉,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翻译对于探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比勒尔、白之、杨利慧等国内外译者对著名的中国上古神话——女娲神话采取了具体化翻译阐释方法,体现为针对学术型语境、文学型语境和工具书型语境的翻译阐释,分别呈现严谨而厚重、生动而完整、简洁而翔实的特点。具体化翻译阐释方法充分考虑了翻译的再语境化与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促进了中国上古神话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上古神话 女娲 具体化 翻译阐释方法 语境
下载PDF
女娲神话探究及文化价值思考
17
作者 张素英 刘建红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91-95,共5页
女娲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妇”等传说广为流传。传说河北涉县的娲皇宫是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一年一度的女娲公祭活动在涉县举办多年。从女娲神话的历史演... 女娲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妇”等传说广为流传。传说河北涉县的娲皇宫是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一年一度的女娲公祭活动在涉县举办多年。从女娲神话的历史演变、女娲神话与太行山东麓的地域渊源、涉县女娲神话的特色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可以看出,女娲神话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 伏羲 神话 涉县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肖 张永兵 张振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7-72,I0005-I0008,共30页
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 2004年10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巴达木墓地的79座墓葬进行发掘。这些墓葬的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天井洞室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泥器、铜器、金币、银币、骨器、墓志和文书等。根据墓葬... 新疆吐鲁番地区巴达木墓地发掘简报 2004年10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巴达木墓地的79座墓葬进行发掘。这些墓葬的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天井洞室墓。随葬品有陶器、木器、泥器、铜器、金币、银币、骨器、墓志和文书等。根据墓葬形制、墓志和出土文书等判断,这批墓葬的时代为麴氏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达木墓地 斜坡道洞室墓 斜坡道天井洞室墓 伏羲女娲绢画 麴氏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
原文传递
汉墓砖画“伏羲、女娲像”考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孟庆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86,共6页
伏羲和女蜗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两位功绩极其显赫的人物。我国古代文献典籍关于他们的记载很多。至于对他们的形象描述,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皆为人首龙(或蛇)身。因此,当汉墓砖(石)画人首龙(或蛇)身、二尾相缠像被世人发现以后,不少学者... 伏羲和女蜗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两位功绩极其显赫的人物。我国古代文献典籍关于他们的记载很多。至于对他们的形象描述,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皆为人首龙(或蛇)身。因此,当汉墓砖(石)画人首龙(或蛇)身、二尾相缠像被世人发现以后,不少学者认为他们是伏羲和女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砖(石) 伏羲、女娲像 阴阳之人格化
原文传递
官民协作:中国非遗保护的本土实践之路——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的400年保护历程为个案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利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73,共10页
现有的非遗话语常常将UNESCO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工程作为新生事物,与中国近现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相对照,以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则以河北涉县娲皇宫及其女娲信仰为个案,梳理其自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的近400年本土非遗保护实践... 现有的非遗话语常常将UNESCO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工程作为新生事物,与中国近现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相对照,以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则以河北涉县娲皇宫及其女娲信仰为个案,梳理其自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的近400年本土非遗保护实践的历程,凸显历史上不同行动主体在相关方面的长期工作,认为中国本土的非遗保护实践有着漫长的历程,它为21世纪初UNESCO发动的非遗保护工程在中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内因,对后者的评价,应当放置于本土非遗保护的整体历史中加以关照;不同历史阶段的本土非遗保护实践之间及其与UNESCO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工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中国本土淬炼出的非遗保护经验,比如注重"内价值"以及官民协作模式,为今天的非遗保护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土实践 整体保护史 关联性 女娲信仰 娲皇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