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料袋控缓释对桃氮素利用率及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守仕 彭福田 +3 位作者 姜远茂 李丁丁 主春福 彭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9-386,共8页
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改变一般缓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用控释袋包装肥料,调节控释袋的微孔数目,达到控制养分释放的目的。对微孔数与氮素释放速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袋控缓释肥料氮素释放可以用二次曲线模拟,相关系数达0.96... 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改变一般缓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用控释袋包装肥料,调节控释袋的微孔数目,达到控制养分释放的目的。对微孔数与氮素释放速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袋控缓释肥料氮素释放可以用二次曲线模拟,相关系数达0.965以上,7排孔设计优于3排孔与5排孔设计,其养分释放较符合桃树对氮素养分的需求特性。袋控缓释处理土壤无机氮(铵态氮+硝态氮,Nmin)稳定,解决了肥料散施造成的短期内土壤有效氮水平过高的问题;袋控缓释处理肥料袋附近细根显著增多,有利于养分吸收利用,明显提高肥料氮素利用率,是一次散施、二次散施利用率的2.5倍和2倍;袋控缓释肥料使桃树新梢适时停止生长,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控缓释肥料 无机氮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加工番茄植株生长和氮素积累与利用率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新 马富裕 +5 位作者 刁明 樊华 崔静 贾彪 何海兵 刘其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3-1050,共8页
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的氮素水平(0、75、150、300、450、600kg·hm-2)对不同施氮量下加工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及利用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随出苗后累积... 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的氮素水平(0、75、150、300、450、600kg·hm-2)对不同施氮量下加工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及利用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随出苗后累积生理发育时间(PDT)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模型,氮素快速累积起始时间较地上部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时间早4~6d(PDT);瞬时氮利用率随出苗后累积生理发育时间的动态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不同施氮水平下,300kg·hm。处理的氮累积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多,产量最高.根据Quad.ratic模型得出,北疆地区加工番茄滴灌栽培的理论适宜施氮量为349~382kg·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滴灌 施氮 生理发育时间 氮素利用率 动态模拟模型
原文传递
肥料袋控缓释对沾化冬枣氮素利用率与生长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彭福田 彭勇 +1 位作者 周鹏 张守仕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8,共6页
袋控缓释肥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改变一般控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利用控释袋包装达到控制肥料释放的目的。以沾化冬枣为试材对袋控缓释肥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生长季土壤有效养分浓度稳定,而肥料散施处理土壤... 袋控缓释肥根据果树个体较大的特点,改变一般控释肥颗粒包膜的设计思路,利用控释袋包装达到控制肥料释放的目的。以沾化冬枣为试材对袋控缓释肥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生长季土壤有效养分浓度稳定,而肥料散施处理土壤养分浓度波动大;施用10袋/株(16.5g/m2)纯氮时,袋控缓释处理氮素利用率约为一次性散施处理的2.8倍,约为分次散施处理的1.5倍;养分稳定供应,冬枣植株生长健壮,能有效克服肥料散施导致短期内土壤有效氮水平过高,刺激枣头大量萌发造成营养竞争的问题;同一施肥水平,袋控缓释处理植株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Pn值高且稳定,产量与果实品质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袋控缓释肥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肥料袋控缓释对桃树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亚飞 罗静静 +3 位作者 彭福田 郜怀峰 王国栋 孙希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769-4778,共10页
【目的】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和普通沟施对桃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桃根系生长与分布、氮素吸收利用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桃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晚熟桃‘瑞蟠21’为试材,从2012年定植开始连续5年采用肥料袋控缓释(BCRF)... 【目的】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和普通沟施对桃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桃根系生长与分布、氮素吸收利用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桃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晚熟桃‘瑞蟠21’为试材,从2012年定植开始连续5年采用肥料袋控缓释(BCRF)、等量一次沟施(FSA I)和高量两次沟施(HFSAⅡ)的方法施肥,每年4、7、10月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第3年结果后统计果实产量并测定品质指标;第5年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桃树的氮素利用率,同时考察根系的生长与分布。【结果】连续5年肥料袋控缓释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比较稳定,而肥料沟施处理施肥前期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随后呈下降趋势。连续5年肥料袋控缓释使桃树根系水平方向分布在距树体100 cm范围内,细根比例较高,占根系总长度的83.95%;而沟施处理根幅较大,等量一次沟施处理达140 cm,高量两次沟施处理可达160 cm,且细根比例较小,分别占根系总长度的75.16%和70.63%;袋控缓释处理根系生物量变化幅度小。连续5年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后,第5年植株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等量一次沟施处理和高量两次沟施处理的1.39倍和1.81倍。综合连续3年产量统计结果,肥料袋控缓释处理的产量比等量一次沟施处理提高22.32%,与高量两次沟施处理无明显差异;果实品质较高量两次沟施处理显著提高。【结论】连续5年采用肥料袋控缓释,桃园土壤养分含量保持稳定,可促进细根的发生,使根系分布集中,形成"密集型根系",延长了根系寿命,并提高树体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及果实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袋控缓释 15n标记 根系生长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减量施肥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焕春 赵娜 +7 位作者 莎娜 妥德宝 冯君伟 贾有余 李秀萍 任冬生 常新娟 郝云凤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提高滴灌条件下的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因过量施肥引起环境污染的风险,2015—2016年在河套灌区研究了在常规施肥(NPK)基础上减氮12%(N1PK)、减氮24%(N2PK)、减氮36%(N3PK)和减氮48%(N4PK)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 为提高滴灌条件下的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因过量施肥引起环境污染的风险,2015—2016年在河套灌区研究了在常规施肥(NPK)基础上减氮12%(N1PK)、减氮24%(N2PK)、减氮36%(N3PK)和减氮48%(N4PK)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少量减氮处理N1PK和N2PK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大,对产量也没有显著影响;减氮量较大的N3PK和N4PK处理降低了玉米行粒数和百粒重,增加了秃尖长度,两年平均,N3PK和N4PK处理分别使产量降低了7.9%和13.0%。氮肥的利用率随着氮用量的减少而升高,两年平均从29.3%提高到35.7%。磷肥的利用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相比,N1PK和N2PK处理的磷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19.9%和20.0%。综合考虑,在河套灌区的滴灌条件下,氮肥用量在现有的用量基础上减少12%~24%,可以在不减产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肥料利用率,减氮36%~48%则会使产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磷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对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帅 潘勇辉 +5 位作者 孙玉明 郭俊杰 王成孜 凌宁 张燕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69,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常规稻、杂交稻的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过程,旨在明确常规稻、杂交稻的生长规律及其对氮素的响应差异。[方法]以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主推的常规稻品种‘镇稻11’和湖南地区广泛种植的杂交稻品种‘Y两优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常规稻、杂交稻的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过程,旨在明确常规稻、杂交稻的生长规律及其对氮素的响应差异。[方法]以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主推的常规稻品种‘镇稻11’和湖南地区广泛种植的杂交稻品种‘Y两优32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0 kg·hm^(-2); N90:90 kg·hm^(-2); N180:180 kg·hm^(-2); N270:270kg·hm^(-2); N360:360 kg·hm^(-2))对‘镇稻11’和‘Y两优3218’的分蘖动态、生物量累积、产量形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稻在生育前期的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而在开花—成熟期无显著差异。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生物量及产量均在施氮水平为180 kg·hm^(-2)时最高,2016和2017年平均分别为9 167和10 502 kg·hm^(-2)。在各施氮水平下,杂交稻的产量比常规稻显著增加15.62%~45.48%。常规稻与杂交稻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对氮素的吸收速率较快,地上部的氮素分配比例受水稻品种和氮水平的影响,2个品种水稻穗中的氮素分配在高氮条件下显著低于低氮处理。杂交稻穗中的氮素分配比例在低氮条件下(N0、N90)显著高于常规稻,在高氮条件下(N270、N360)低于常规稻。在施氮量大于等于180 kg·hm^(-2)时,杂交稻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低于常规稻。[结论]施氮对水稻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生物量及库容更大,导致杂交稻高产;同时杂交稻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更高,本试验模拟的常规稻和杂交稻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33和76 kg·hm^(-2)。通过氮肥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杂交稻的产量并实现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稻 杂交稻 氮素水平 产量形成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品质小麦氮素分配及利用率的^(15)N示踪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延兵 高荣岐 +2 位作者 尹燕枰 吴承来 李圣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0-835,共6页
为了解品种、施氮量、追氮时期对小麦各器官氮素分配、利用率的效应及权重,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成熟期各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15N丰... 为了解品种、施氮量、追氮时期对小麦各器官氮素分配、利用率的效应及权重,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成熟期各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15N丰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增加,而营养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升高或降低,规律不一致。拔节期追施氮肥,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比抽穗期追施氮肥低,而营养器官相反。成熟期小麦各器官氮含量高低依次为籽粒、其他叶、旗叶、颖壳、茎秆+叶鞘。品种间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PH82-2-2和PH97-5籽粒中氮含量和积累量高于济南17和PH97-4,PH97-5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氮素较多,品种是影响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差异的决定因素。抽穗期追氮整个小麦植株中追肥氮含量比拔节期追施氮肥显著降低,地上器官中降低了10.1个百分点,籽粒中降低了10.3个百分点,小麦对氮素的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5^n示踪 氮含量 氮积累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钛对小麦吸收利用氮素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玉梅 徐新宇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3-27,共5页
应用^(15)N标记化肥硫酸铵(丰度29.07%),研究了叶面喷施钛化合物溶液对小麦产量及吸收利用化肥氮的影响。试验表明,叶面喷施10和50ppm钛(Ti)溶液可促进小麦产量的增加,使小麦植株和籽粒中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氮明显增多,促进了颖壳中的氮... 应用^(15)N标记化肥硫酸铵(丰度29.07%),研究了叶面喷施钛化合物溶液对小麦产量及吸收利用化肥氮的影响。试验表明,叶面喷施10和50ppm钛(Ti)溶液可促进小麦产量的增加,使小麦植株和籽粒中来自肥料和土壤的氮明显增多,促进了颖壳中的氮向籽粒转运。植株、籽粒对化肥氮盼利用率由对照的53.1%和31.1%分别提高至56.6—60.4%和37.9—44.4%,达差异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化合物 叶面喷施 氮素
下载PDF
沼液不同氮素水平对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黄秀声 黄勤楼 +3 位作者 翁伯琦 冯德庆 陈钟佃 钟珍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52-1658,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2,每45d刈割周期浇灌3次)对"闽牧6号"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全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kg·hm^-2,每45d刈割周期浇灌3次)对"闽牧6号"狼尾草产量、质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剖面全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闽牧6号"狼尾草3个刈割期和全年干草产量均随着沼液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6处理全年干草总产量达27.51 t·hm^-2,显著高于N0~N5处理(P〈0.05)。植株硝酸盐含量、全氮含量和牧草粗蛋白产量也随着沼液氮素水平的提高呈上升的趋势,牧草刈割期的硝酸盐含量为355.1~572.5 mg·kg^-1,均低于牧草畜牧利用的有毒限量指标0.25%,牧草粗蛋白产量最高达2459 kg·hm^-2(N6处理)。对全年牧草生产的氮素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粗蛋白生产效率、氮素农学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等5个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分析可知,随着沼液中氮素水平的提高,氮素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牧草地全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随着沼液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0~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表明高氮量的沼液可能增加土壤硝态氮淋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狼尾草 氮素水平 氮利用率 硝态氮
下载PDF
施氮对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5 位作者 戴正元 赵步洪 李爱宏 王宝和 周长海 茅弼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3,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施纯氮量(0 kg/hm2、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对扬两优6号产量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施纯氮量(0 kg/hm2、150.0 kg/hm2、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对扬两优6号产量及其对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以施纯氮225.0 kg/hm2处理最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扬两优6号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均高于汕优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 扬两优6号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甘肃景泰荒漠绿洲引黄灌溉农业区粮草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文华 何世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7-37,共11页
本项研究针对景泰荒漠绿洲引黄灌溉农业区生产、生态中面临的重大难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强化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为中心,在进行广泛总结调查和生产力定位测定的基础上,提出了4年4区粮草种植模式方案及其技术规格... 本项研究针对景泰荒漠绿洲引黄灌溉农业区生产、生态中面临的重大难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强化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为中心,在进行广泛总结调查和生产力定位测定的基础上,提出了4年4区粮草种植模式方案及其技术规格,具体报导了该模式百亩缩影试验示范的各项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草种植模式 作物 种群结构
下载PDF
利用^(15)N标记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12
作者 李灿东 刘秀芝 +5 位作者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张振宇 郭美玲 李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7-280,共4页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8为试验材料,采用15N示踪法在大豆R5期进行叶面施氮,研究大豆不同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以4.5kg·hm-2(N3)处理大豆各器... 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8为试验材料,采用15N示踪法在大豆R5期进行叶面施氮,研究大豆不同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以4.5kg·hm-2(N3)处理大豆各器官干物质量及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籽粒干物重23.2 g,总干物重73.9 g,分别较不施氮处理(N0)高7.91%和14.93%;籽粒氮素单株积累量为137.2 g,较不施氮处理(N0)高13.11%。同一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15N积累量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处理下,各器官15N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4.5 kg·hm-2(N3)条件下最高,籽粒单株积累量为8.32 mg。15N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积累量总体趋势一致,不同施氮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面 15n示踪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15)N示踪的炭氮耦合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效益的影响
13
作者 郑健 石聪 +2 位作者 杨少鸿 宿智鹏 刘俊彦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3-942,共10页
为探讨分根交替灌溉下,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施氮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的影响,应用^(15)N示踪技术,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添加水平和3种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450 kg/hm... 为探讨分根交替灌溉下,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施氮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的影响,应用^(15)N示踪技术,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添加水平和3种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大,干物质质量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最大;添加生物炭和增加施氮量均能促进番茄各器官对^(15)N肥料和全氮的积累,增加^(15)N残留量和^(15)N吸收量;添加生物炭会降低肥料贡献率,但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吸收土壤氮的比例、^(15)N回收率和^(15)N利用率.添加生物炭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其中处理B2N2的产量最高,为2.61 kg/株,品质也较其他处理有显著提高.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评价番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下,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300 kg/hm^(2)(处理B2N2)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分根交替灌溉 ^(15)n示踪技术 肥料去向 ^(15)n利用率 TOPSIS法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6
14
作者 霍中洋 葛鑫 +3 位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许轲 龚振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以两类不同专用小麦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其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济南 17在生育中后期吸氮强度、氮素的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的贡献率 ,以及相同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吸... 以两类不同专用小麦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其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济南 17在生育中后期吸氮强度、氮素的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的贡献率 ,以及相同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均高于中筋小麦陕农 2 2 9。在本试验中 ,济南 17以施氮量为 2 6 2 5~ 32 8 1kg hm2 、追肥分拔节和始花两次施用 (2 5 %∶2 5 % )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蛋白质产量、成熟期总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 ;而陕农 2 2 9以施氮量为 196 9~ 2 6 2 5kg hm2 、拔节期追氮比例为 4 0 %~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专用小麦 氮素吸收 肥料利用率 施肥方式
下载PDF
施用腐殖酸对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75
15
作者 陈振德 何金明 +1 位作者 李祥云 陈建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试验研究腐殖酸与尿素配合施用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与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能明显促进玉米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滞留在茎叶的N和K2O明显增加。在尿素中添加腐殖酸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N肥利用率。在尿素中添加10%的腐殖... 试验研究腐殖酸与尿素配合施用对玉米养分吸收、产量与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能明显促进玉米植株对N、P、K养分的吸收,滞留在茎叶的N和K2O明显增加。在尿素中添加腐殖酸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N肥利用率。在尿素中添加10%的腐殖酸玉米产量和N肥利用率综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玉米 n肥利用率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石灰氮的土壤改良作用及对蔬菜的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朱炳良 马军伟 +1 位作者 叶雪珠 夏朝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石灰氮可以纠正土壤酸化 ,施用后使盐基浓度不上升 ,并可抑制 NO3-生成 ,减少氮素流失 ,还具有除草、杀灭病虫害的功效 ,在菠菜、大豆、草莓上施用效果优于尿素 ,氮素利用率较高 ,既提高了产量 。
关键词 石灰氮 土壤改良 氮素转化特性 蔬菜 氮肥利用率 施用效果 无公害蔬菜生产
下载PDF
砂薄地夏玉米施用包膜氮肥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宜伦 韩燕来 +1 位作者 苗玉红 谭金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在砂薄地上研究了夏玉米施用缓/控释氮肥ZP(包膜氮肥)的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氮肥ZP 1次性施用、或以质量比1∶1比例配合尿素施用,其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率与尿素分2次施用无显著差异,与尿素1次施用相比,氮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砂薄地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2 位作者 马冬云 冯伟 王永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4-558,共5页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下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显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2种穗型小麦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返青...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4个施氮水平下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显示: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2种穗型小麦植株地上部生物量(返青期、拔节期除外)、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都显著高于对照(不施氮),且均以180 kg.hm-2施氮处理最高,而2品种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逐渐增加,且大都显著高于对照;2品种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氮贡献率以及氮收获指数均表现出180 kg.hm-2>90 kg.hm-2>360 kg.hm-2的趋势,且不同氮肥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在试验条件下施用纯氮180 kg.hm-2可获得较高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氮收获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水平 氮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用^(15)N研究吉林黑土春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伟波 李运东 王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82,共7页
用1 5N示踪技术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地区进行田间微区试验 ,研究不同氮肥追施深度与次数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次深追肥处理 ( 1 0~ 1 5cm)比当地传统的垄上一次浅追肥处理 ,肥料氮的利用率从 2 4 5 %提高到 39 0 % ,氮肥深... 用1 5N示踪技术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地区进行田间微区试验 ,研究不同氮肥追施深度与次数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次深追肥处理 ( 1 0~ 1 5cm)比当地传统的垄上一次浅追肥处理 ,肥料氮的利用率从 2 4 5 %提高到 39 0 % ,氮肥深施并增加追肥次数能有效地提高利用率 ;肥料氮的总损失为 1 6%~ 2 7% ,土壤残留率为 34%~ 5 4 % ;吸收的标记肥料氮中有 1 /2是在 8月 1日以后籽粒形成期被玉米吸收利用的 ;氮肥损失的 70 %~ 90 %是在追肥以后 35天期间发生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高产施肥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包膜肥料ZP氮素释放特点及在夏玉米上的施用效果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燕来 赵士诚 +1 位作者 王宜伦 谭金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0-532,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ZP氮素释放特点和在夏玉米上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包膜肥料ZP氮素在土壤中的释放有效期可达80天左右,其释放动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快速释放期在施入后24~42天。等氮量的不同施氮处理中,包膜肥料所...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ZP氮素释放特点和在夏玉米上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包膜肥料ZP氮素在土壤中的释放有效期可达80天左右,其释放动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快速释放期在施入后24~42天。等氮量的不同施氮处理中,包膜肥料所占比例越高的处理玉米全生育期吸收氮素越多,产量越高,氦素的利用率也越高。全部施用包膜肥料的处理较全部供给尿素的处理氮肥利用率高出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料 夏玉米 氦素释放 氮肥利用率 田间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