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6
1
作者
武云霞
刘芳艳
+7 位作者
孙永健
郭长春
杨志远
何艳
严田蓉
孙知白
丁峰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4-610,622,共8页
【目的】探讨水氮耦合对稳定直播稻产量、改善米质的调控途径,为发展节水丰产优质型直播水稻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旱种(W3)&quo...
【目的】探讨水氮耦合对稳定直播稻产量、改善米质的调控途径,为发展节水丰产优质型直播水稻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及不同的氮肥运筹比例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产量、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食味米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灌水方式对稻谷产量、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明显高于氮肥运筹处理;而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RVA谱、蒸煮食味值的调控作用显著。3种灌水方式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氮肥后移比例均以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且与干湿交替灌溉方式耦合可进一步提高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而氮肥后移比例过大(达总量的60%)或者W3处理均会导致产量及蒸煮食味米质显著下降。【结论】综合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表现,W1下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W2节水灌溉模式下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为5∶3∶2与之配套,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W3下应减少氮肥后移比例,可占总施氮量的20%为宜,对稻谷产量及改善食味米质均有一定的补偿效应,可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灌溉方式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
13
2
作者
武云霞
郭长春
+5 位作者
孙永健
刘芳艳
张桥
向开宏
孙园园
马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908,共10页
探讨水氮耦合下直播稻群体质量和氮素利用特征可为直播水稻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设置淹水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和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N1)、3∶3∶...
探讨水氮耦合下直播稻群体质量和氮素利用特征可为直播水稻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设置淹水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和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N1)、3∶3∶4(N2)、3∶1∶6(N3)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处理(N0)为对照,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群体质量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并探讨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群体质量构建与氮素利用特征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稻谷收获指数、抽穗及抽穗20 d高效叶(上3叶)干重、结实期群体透光率、氮素积累总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直播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特征,各灌溉方式下,氮肥后移比例均以占总量的20%~40%(N1~N2)为宜,氮肥后移比例达到总量的60%(N3)和W3处理均会显著降低直播稻群体质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直播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特征与最终有效分蘖数、结实期干物质积累、其余叶(除上三叶以外叶片)干重减少量、总叶片干重减少量,以及群体中部和基部受光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灌溉(W2)可以提高直播稻茎蘖成穗率、各时期干物质积累、稻谷收获指数、氮肥吸收总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最终产量,配合N2的氮肥运筹模式可优化调控直播稻群体质量,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为本试验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灌溉方式
氮肥运筹
产量
群体质量
原文传递
题名
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6
1
作者
武云霞
刘芳艳
孙永健
郭长春
杨志远
何艳
严田蓉
孙知白
丁峰
马均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4-610,62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6YFD0300506,2017YFD0301701)
四川省育种攻关专项(2016NYZ0051)
文摘
【目的】探讨水氮耦合对稳定直播稻产量、改善米质的调控途径,为发展节水丰产优质型直播水稻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及不同的氮肥运筹比例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产量、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食味米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灌水方式对稻谷产量、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明显高于氮肥运筹处理;而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RVA谱、蒸煮食味值的调控作用显著。3种灌水方式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氮肥后移比例均以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且与干湿交替灌溉方式耦合可进一步提高稻谷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而氮肥后移比例过大(达总量的60%)或者W3处理均会导致产量及蒸煮食味米质显著下降。【结论】综合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表现,W1下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W2节水灌溉模式下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为5∶3∶2与之配套,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W3下应减少氮肥后移比例,可占总施氮量的20%为宜,对稻谷产量及改善食味米质均有一定的补偿效应,可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直播稻
灌溉方式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Keywords
direct
seedi
n
g
rice
irrigatio
n
mode
n
fertilizer
operation
yield
quality
分类号
S51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
13
2
作者
武云霞
郭长春
孙永健
刘芳艳
张桥
向开宏
孙园园
马均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908,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6YFD0300506,2017YFD0301701)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8-重点-05-01)资助。
文摘
探讨水氮耦合下直播稻群体质量和氮素利用特征可为直播水稻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设置淹水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和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N1)、3∶3∶4(N2)、3∶1∶6(N3)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处理(N0)为对照,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群体质量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并探讨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群体质量构建与氮素利用特征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稻谷收获指数、抽穗及抽穗20 d高效叶(上3叶)干重、结实期群体透光率、氮素积累总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直播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特征,各灌溉方式下,氮肥后移比例均以占总量的20%~40%(N1~N2)为宜,氮肥后移比例达到总量的60%(N3)和W3处理均会显著降低直播稻群体质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直播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特征与最终有效分蘖数、结实期干物质积累、其余叶(除上三叶以外叶片)干重减少量、总叶片干重减少量,以及群体中部和基部受光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灌溉(W2)可以提高直播稻茎蘖成穗率、各时期干物质积累、稻谷收获指数、氮肥吸收总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最终产量,配合N2的氮肥运筹模式可优化调控直播稻群体质量,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为本试验最优组合。
关键词
直播稻
灌溉方式
氮肥运筹
产量
群体质量
Keywords
direct
seedi
n
g
rice
irrigatio
n
mode
n
fertilizer
operation
yield
populatio
n
qualit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氮互作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武云霞
刘芳艳
孙永健
郭长春
杨志远
何艳
严田蓉
孙知白
丁峰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特征的关系
武云霞
郭长春
孙永健
刘芳艳
张桥
向开宏
孙园园
马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