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氮肥对提高旱地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被引量:165
1
作者 李生秀 李世清 +3 位作者 高亚军 王喜庆 贺海香 杜建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46,共9页
在年降水丘450~510mm的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壤质红垆土上,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田试验。玉米生长期间,每隔10天分别测定不同栽培和施氮量处理的蒸腾强度,叶面积,伤流量,伤流液成分,叶水势,叶片糖分含量,并刈割玉... 在年降水丘450~510mm的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壤质红垆土上,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田试验。玉米生长期间,每隔10天分别测定不同栽培和施氮量处理的蒸腾强度,叶面积,伤流量,伤流液成分,叶水势,叶片糖分含量,并刈割玉米地上部分,测定生长量,分层采取2m土层的土壤,测定含水量,以研究施用N肥对提高旱地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试验表明,施用氮肥促进了作物根系发育,扩大了作物觅取水分和养分的土壤空间,增大了蒸腾强度和伤流量,降低了叶水势,提高了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使根系活性增强,作物吸取和运转土壤水分的能力提高。利用直接测定的结果计算,施肥不仅提高了作物蒸腾量,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增高了T/ET比值,而且提高了蒸腾效率,增加了叶片的糖分含量,使蒸腾的水分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施氮区与无氮区相比,消耗的土壤水分无明显区别,但由于施肥区显著增产,水分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用蒸散量计算出来的水分利用效率,WUE(ET),随施氮量增高而增高;用蒸腾量计算出来的水分利用效率,WUE(T),因产物而不同:籽粒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成直线关系,而干物质的水分利用率不因施氮量而变化,表明施肥对提高经济产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旱地作物 氮肥 土壤水分 玉米
下载PDF
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品质效应和环境效应 被引量:136
2
作者 李俊良 陈新平 +1 位作者 李晓林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1-266,共6页
通过 6水平氮肥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品质效应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白菜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 3 1 0kghm- 2 ,大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和氮肥施用后土壤 -作物体系的氮素表观损失随施氮量的... 通过 6水平氮肥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品质效应和环境效应。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 ,大白菜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 3 1 0kghm- 2 ,大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和氮肥施用后土壤 -作物体系的氮素表观损失随施氮量的增加线性上升 ,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品质效应和环境效应难以协调。采取其它措施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 ,改进现有的栽培体系并进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 ,是今后蔬菜研究中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氮肥 环境效应 产量效应 品质效应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金才 魏凤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随施氮时期后移 ,小麦籽粒蛋白质及不同组分含量呈递增趋势 ,其中谷蛋白和清蛋白含量随施氮期推迟而递增 ,以孕穗期施氮达最高 ,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随施氮时期后移 ,小麦籽粒蛋白质及不同组分含量呈递增趋势 ,其中谷蛋白和清蛋白含量随施氮期推迟而递增 ,以孕穗期施氮达最高 ,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拔节期施氮为最高 ;随施氮量增加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营养 蛋白质 产量 组分影响 施肥 氮肥
下载PDF
氮肥水平对杂交稻汕优63剑叶光合速率和RuB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仁雷 李霞 +2 位作者 陈国祥 华春 魏锦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30-934,共5页
用低氮 (LN)、中氮 (MN)、高氮 (HN)盆栽土培的杂交水稻汕优 63为材料 ,测定其剑叶的光合速率、 Ru BP羧化酶含量及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氮水平的提高 ,叶面积增大 ,气孔密度减少 ,Ru BP羧化酶活性和光... 用低氮 (LN)、中氮 (MN)、高氮 (HN)盆栽土培的杂交水稻汕优 63为材料 ,测定其剑叶的光合速率、 Ru BP羧化酶含量及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氮水平的提高 ,叶面积增大 ,气孔密度减少 ,Ru BP羧化酶活性和光合速率增加。随着叶龄的增加 ,三个不同氮水平的叶片中 Ru BP羧化酶蛋白下降均先于可溶性蛋白的下降 ;HN组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于 LN组和MN组 ;HN组的 Ru BP羧化酶较高活性的持续期长于 L N组和 MN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杂交水稻 剑叶 光合速率 RUBP羧化酶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与小麦籽粒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冀涛 李硕碧 张联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21,共6页
小麦籽粒品质除品种特性的基本差异外,随施肥量的增加,多数品质项目指标提高,然而清蛋白、谷蛋白、淀粉含量却有降低趋势,蛋白质产量、直链淀粉含量还受施氮肥期的影响,湿面筋含量、面筋持水率、面条煮熟增重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受播期的... 小麦籽粒品质除品种特性的基本差异外,随施肥量的增加,多数品质项目指标提高,然而清蛋白、谷蛋白、淀粉含量却有降低趋势,蛋白质产量、直链淀粉含量还受施氮肥期的影响,湿面筋含量、面筋持水率、面条煮熟增重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受播期的影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小麦籽粒多项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 籽粒 品质 氮肥 播种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下田间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4
6
作者 杨淑莉 朱安宁 +2 位作者 张佳宝 陈效民 朱强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为明确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河南封丘国家农业生态实验站冬小麦季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施氮方式下基、追肥施用后的土壤氨挥发损失情况,同时测定了表层土壤(0~5cm)的NH4^+-N浓... 为明确干旱、半干旱区农田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河南封丘国家农业生态实验站冬小麦季不同施氮量与不同施氮方式下基、追肥施用后的土壤氨挥发损失情况,同时测定了表层土壤(0~5cm)的NH4^+-N浓度、pH值和温度等氨挥发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肥料氮素的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周内。不同施氮方式下土壤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及其占施氮量的比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氮肥在土壤中的深度对氨挥发有显著影响,基肥时期除150kg/hm^2施N量外,氨挥发累积量沟施法明显大于传统施氮法;追肥期不同施氮量均为传统施氮法大于沟施法。传统施氮法在整个冬小麦季节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占施N量的4.78%-6.72%,沟施法为4.31%-11.24%。相关分析显示,施肥后表层土壤NH4^+-N浓度与氨挥发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则与其呈负相关关系。另外,气温、降雨气候条件对氨挥发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层 氨挥发 施氮量 施氮方式 气候条件 黄淮海平原
原文传递
氮肥后移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2
7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5 位作者 严奉君 杨志远 徐徽 李玥 王海月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7-419,共13页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利用^(13)C和^(15)N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采用盆栽及大田试验,在施氮量180 kg hm^(–2)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3∶2(N_1)、3∶3∶4(N_2)、3∶1∶6(N_3),以及不施氮(N_0)处理;研究其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花后氮碳代谢的影响,并探讨氮肥后移下花后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转运、分配的共性响应机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氮肥运筹对花后氮素利用特征、光合同化物分配、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氮高效品种与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40%、氮素穗肥运筹以倒四、倒二叶龄期等量追施相配套(N_2处理),能促进花后氮素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叶片、茎鞘、根系、穗各营养器官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累积与转运,进而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为本试验氮高效品种配套的氮肥运筹优化模式。花后不同氮肥运筹下,氮高效品种光合同化物、氮素的累积与转运,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7.78~12.75 mg ^(13)C株^(–1)、15.14~18.78mg ^(15)N株^(–1);且叶片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2.21~4.55 mg ^(15)N株^(–1),茎鞘转运量分别较氮低效品种高1.70~2.93 mg ^(13)C株^(–1)、0.05~1.14 mg ^(15)N株^(–1);而穗部氮高效与氮低效品种^(13)C同化物分别增加31.04~44.68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42.04%~46.38%)、24.94~34.26 mg ^(13)C株^(–1)(占^(13)C总量的36.45%~41.36%),^(15)N则分别增加35.56~46.58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61.82%~82.93%)、27.37~31.57 mg ^(15)N株^(–1)(占^(15)N总量的58.04%~68.31%)。氮高效品种花后具有强光合碳同化、氮素的协同吸收转运特征,以及碳氮代谢能力,来满足籽粒灌浆期对光合同化物及氮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示踪 氮效率 水稻 氮肥 碳氮代谢
下载PDF
中国不同区域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 被引量:51
8
作者 李慧 马常宝 +3 位作者 鲁剑巍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37-1847,共11页
【目的】研究中国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明确不同区域油菜施肥效果概况和区域特点,为区域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总结2005—2010年中国2 106个油菜田间试验数据,通过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和农学... 【目的】研究中国油菜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明确不同区域油菜施肥效果概况和区域特点,为区域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总结2005—2010年中国2 106个油菜田间试验数据,通过计算获得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和农学利用率,分析各油菜区域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结果】中国油菜施用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 044 kg.hm-2和87.4%,主要分布在500—1 500 kg.hm-2和5%—100%范围内,99%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634 kg.hm-2和39.9%,主要分布在200—1 000 kg.hm-2和5%—40%范围内,94%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增产量和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0 kg.hm-2和22.9%,主要分布在100—600 kg.hm-2和10%—40%范围内,88%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每千克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平均增收油菜籽6.2、7.8和5.4 kg。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分别为128.8%和51.3%,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均值为24.6%,春油菜区氮磷钾肥施用增产效果较低,增产率均值分别为42.6%、31.6%和21.3%。【结论】中国油菜施用化肥增产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素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养分因素。春油菜区氮磷钾肥增产效果较差,长江下游冬油菜区氮、磷肥增产效果最好,长江中游冬油菜区钾肥增产效果最好。部分试验施用肥料不增产或肥料用量不合理,需要进一步改进施肥量,实现油菜施肥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区域 氮肥 磷肥 钾肥 增产效果
下载PDF
氮锌互作对水稻产量及籽粒氮、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郭九信 隋标 +3 位作者 商庆银 胡香玉 廖文强 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6-1342,共7页
为探明氮锌互作对水稻产量及氮、锌含量的影响,以"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2个氮肥用量(N 200、300 kg/hm2)下6个施锌水平(ZnSO4·7H2O 0、10、25、50、100、150 kg/hm2)对水稻产量及成熟期植株氮、锌浓... 为探明氮锌互作对水稻产量及氮、锌含量的影响,以"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2个氮肥用量(N 200、300 kg/hm2)下6个施锌水平(ZnSO4·7H2O 0、10、25、50、100、150 kg/hm2)对水稻产量及成熟期植株氮、锌浓度及累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锌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增加不显著,但施锌能显著提高水稻各部位的锌浓度和籽粒锌累积量,并能提高水稻籽粒的氮浓度和粗蛋白含量,且表现出随施锌量的增加籽粒的氮浓度和粗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高施氮量有利于水稻的增产及对锌的吸收与累积。因此,氮锌配施具有增加籽粒锌富集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双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锌肥 产量 氮浓度 锌浓度
下载PDF
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9
10
作者 张满利 陈盈 +5 位作者 隋国民 侯守贵 于广星 李海波 王有芬 吴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0-234,共5页
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常规稻和杂交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辽星1号和辽优523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产幅度明显下降。氮肥施用量为N22... 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常规稻和杂交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辽星1号和辽优523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产幅度明显下降。氮肥施用量为N225kg/hm2,辽星1号和辽优5238的产量分别为9550.5kg/hm2和9559.5kg/hm2,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收氮素的总量提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干物质生产率和氮素稻谷生产率随之降低。在低氮水平下,辽优5238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以及向籽粒转化运输的能力,并且同一产量水平下,辽优5238比辽星1号更省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旱地分期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渭玲 张冀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1-44,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结合盆栽试验,对旱地氮肥不同分配方式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作底肥施用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而且能改善其籽粒品质。孕穗期和扬花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小麦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 采用田间小区结合盆栽试验,对旱地氮肥不同分配方式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作底肥施用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而且能改善其籽粒品质。孕穗期和扬花期追施氮肥,能提高小麦蛋白质、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它们分别从15.0%,28.21%和31.97mL增加到16.3%,33.06%和36.27mL;而产量最高是氮肥播种前作底肥和拔节期追施2次施用的处理。因此,在可能条件下,小麦最好是分期施用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品质 氮肥 产量
下载PDF
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7
12
作者 王友华 许海涛 +2 位作者 许波 张海申 冯晓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7,共3页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90~270 kg/hm2,玉米产量构成因素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360 kg/hm2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27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90~270 kg/hm2,玉米产量构成因素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360 kg/hm2时玉米产量则下降。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27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玉米根长、棒三叶叶面积、百苗干重和粗蛋白质、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均明显好于其它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产量构成因素 根系生长
下载PDF
连续施用氮肥对旱地土壤氮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世清 高亚军 +1 位作者 杜建军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4,共7页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红垆土上进行的大田试验表明,连续施用氮肥显著影响硝态氮在土层中的残留累积、0~20 cm 土层微生物体氮和矿物固定态氮。当每作施氮量达到1125 kg/hm 2 时,则发生残留硝态氮的累积,并随施氮量增...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红垆土上进行的大田试验表明,连续施用氮肥显著影响硝态氮在土层中的残留累积、0~20 cm 土层微生物体氮和矿物固定态氮。当每作施氮量达到1125 kg/hm 2 时,则发生残留硝态氮的累积,并随施氮量增加,残留量增加,当每作施氮量低于 750 kg N/hm 2 时,不会出现硝态氮的残留累积。补充灌水后,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则累积的残留硝态氮显著下降。微生物体氮和施氮水平及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施肥加灌水,作物地上、地下部分生长量增加,土壤中作物残体增加,能源物质充分,微生物体氮相应增加。施肥和灌水对矿物固定态氮的影响与对残留硝态氮和微生物体氮的影响不同,与试验开始时相比,不施氮,矿物固定态氮显著下降,施氮后却保持着试验开始时的水平,表明施用氮肥对维持土壤矿物固定态氮库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旱地施氮 残留硝态氮 矿物固定态氮 微生物体氮
下载PDF
高产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性状的品种差异及氮肥效应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顺利 张福锁 王兴仁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7-71,共5页
通过对 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品种差异及氮肥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冬小麦产量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 ;在高产条件下 ,氮肥的增产效果减弱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肥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特征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不同品种冬小麦穗数均增... 通过对 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品种差异及氮肥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冬小麦产量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 ;在高产条件下 ,氮肥的增产效果减弱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肥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特征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 ,不同品种冬小麦穗数均增加 ,每公顷施 1 80 kg化肥氮 (无有机肥 )时表现最好 ,而后随着氮肥用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少。穗粒数与氮肥用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而千粒重一般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氮肥用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肥效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规律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宗新 王庆成 +4 位作者 刘开昌 董树亭 王空军 张吉旺 刘春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7-314,共8页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田间氨挥发速率日变化与白天田间土壤表层温度(简称地温)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呈现由低到高的"单峰"趋势。夏玉...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田间氨挥发速率日变化与白天田间土壤表层温度(简称地温)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呈现由低到高的"单峰"趋势。夏玉米田间氨挥发损失的高峰期主要发生在白天11:00-13:00。但持续时间较短,单施化肥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均在氮肥施入当天田间氨挥发速率达最高值,此后迅速降低,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前7d,累计氨挥发量占总量的88.57%-96.72%。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4.06-8.25 k.ghm^-2,氨挥发损失率降低0.37%-1.17%。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后对氮素需求较多,较高的田间土壤持水量均可以削弱氨挥发损失。确定适宜的秸秆与氮肥配比量,适量增加大喇叭口期的氮肥追施量配合及时浇水,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 氨挥发 施肥模式
下载PDF
施氮对植物生长、硝态氮累积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陈宝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0-632,共3页
施用N肥可提高叶类蔬菜的产量,但施用过量也会造成土壤N污染。为了研究当年施肥量对作物硝态氮累积及土壤无机氮残留量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下3种叶类蔬菜(油菜、小白菜、菠菜)的生长、硝态氮累积和土壤硝态氮残... 施用N肥可提高叶类蔬菜的产量,但施用过量也会造成土壤N污染。为了研究当年施肥量对作物硝态氮累积及土壤无机氮残留量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下3种叶类蔬菜(油菜、小白菜、菠菜)的生长、硝态氮累积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过高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其中对菠菜的抑制作用最强。3种蔬菜硝态氮累积对施N的反应不同,油菜在施N0.40g时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为N1742.2μg·g-1FW;小白菜在0.60g最高,为N1635.6μg·g-1FW;而菠菜则在0.80g最高,为N865.2μg·g-1FW。施N量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施氮量越高土壤中硝态氮的残余就越大,对土壤的污染就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氮肥 叶柄 蔬菜 菠菜
下载PDF
深松和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张总正 秦淑俊 +3 位作者 李娜 郭利伟 宁堂原 陈国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0-798,共9页
于2010年和201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在旋茬和旋茬后深松条件下常规尿素分次施用和控释尿素对郑单958夏玉米的花后氮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耕作措施下,氮素积累及其向子粒的分配量均表现为控释尿素>... 于2010年和201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在旋茬和旋茬后深松条件下常规尿素分次施用和控释尿素对郑单958夏玉米的花后氮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耕作措施下,氮素积累及其向子粒的分配量均表现为控释尿素>普通尿素两次施用>普通尿素一次施用>不施氮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氮素积累及其向子粒的分配量均表现为深松大于旋茬处理。深松并施用控释尿素处理的夏玉米在两年试验中的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均为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可见,与传统的旋茬耕作和施肥方式相比,深松耕作和施用控释尿素均能显著提高郑单958夏玉米的氮素利用率和产量。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为玉米的氮素高效利用和产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氮肥 干物质积累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及节氮潜力 被引量:38
18
作者 赵亚南 徐霞 +2 位作者 黄玉芳 孙笑梅 叶优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747-2757,共11页
【目的】估算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量和节氮潜力,为河南省及黄淮海区域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和氮肥消费情况及趋势;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多年多点试验分析河南省... 【目的】估算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量和节氮潜力,为河南省及黄淮海区域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和氮肥消费情况及趋势;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多年多点试验分析河南省小麦(n=748)和玉米(n=624)氮素累积量及生产单位籽粒的氮素需求;采用肥料效应计算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总量,估算河南省小麦、玉米节氮潜力。【结果】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总消费量持续增加,单质氮肥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复混氮肥数量增加。2015年全省小麦、玉米氮肥消费量分别为133.0×10~4 t和60.9×10~4 t。河南省小麦、玉米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平均为209.4和183.7 kg·hm^(-2),每生产1 000 kg籽粒的氮素需求量平均为29.1和23.0 kg。肥料效应函数法计算的河南省小麦、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71.0 kg·hm^(-2)和202.5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55.1和172.8 kg·hm^(-2)。全省小麦氮肥需求总量折纯氮为57.8×10~4—67.7×10~4 t,节氮潜力为21.8×10~4—48.8×10~4 t,节氮16.4%—36.7%;全省玉米氮肥需求总量为42.7×10~4-67.7×10~4 t,节氮潜力最高为18.2×10~4 t,节氮30.0%。【结论】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消费量与需求量持续增长,当前产量和管理水平下,实际消费量高于需求量;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仍有很大的节氮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氮肥 氮肥需求量 节氮潜力 河南
下载PDF
施氮对高寒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曹文侠 李文 +3 位作者 李小龙 徐长林 师尚礼 韩天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8-666,共9页
于2013—2014年在青藏高原东缘测定了不同梯度施氮后植物群落特征、牧草营养和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分析了施氮后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增加了各功能群植物的高度和禾本科功能群植物盖度,而对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盖度无显著影响;... 于2013—2014年在青藏高原东缘测定了不同梯度施氮后植物群落特征、牧草营养和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分析了施氮后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施氮显著增加了各功能群植物的高度和禾本科功能群植物盖度,而对莎草科和豆科植物盖度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增加了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植物群落生物量,降低了杂类草盖度和生物量,其中施肥量为30.86~38.58g·m-2时效果最为显著。(2)施氮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根系生物量;施氮当年显著增加了根冠比,施氮第2年根冠比无显著变化。(3)施氮不同程度降低了高寒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其中,施肥量在30.86~38.58g·m-2时最低。(4)施氮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植物的粗蛋白含量,降低了各功能群植物纤维含量;施氮不同程度提高了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含量,其中在施肥量为30.86~38.58g·m-2时最高。(5)施氮当年和第二年净收益均在施肥量为30.86g·m-2时最大,分别为1 860元·hm-2和878元·hm-2。施氮缓解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植物生长的营养限制,提高了可食牧草产量,30.86~38.58g·m-2可作为该区最佳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施氮梯度 群落特征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5 位作者 黄金生 曾艳 朱晓晖 谢如林 谭宏伟 黄碧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31-1939,共9页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甘蔗产量 稳定性 肥料贡献率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