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丘陵区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废水氮磷去向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丽莎 李希 +2 位作者 李裕元 张满意 吴金水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3-1442,共10页
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采取野外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选取耐高氮(N)、磷(P)的绿狐尾藻为湿地植物,建立稻草基质池+6级绿狐尾藻表面流湿地系统,湿地总面积1597 m^(2),水力负荷0.06~0.14 m·d^(-1),水力停留时间31 d,研究此湿地系统... 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采取野外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选取耐高氮(N)、磷(P)的绿狐尾藻为湿地植物,建立稻草基质池+6级绿狐尾藻表面流湿地系统,湿地总面积1597 m^(2),水力负荷0.06~0.14 m·d^(-1),水力停留时间31 d,研究此湿地系统对养猪废水(NH_(4)^(+)-N:535.4~591.09 mg·L^(-1)、TN:682.09~766.96 mg·L^(-1)、TP:57.73~82.29 mg·L^(-1)和COD:918.4~1940.43mg·L^(-1))的治理效果,旨在为亚热带高负荷猪废水的生态治理提供参数依据.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NH_(4)^(+)-N、T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7.4%、97.1%、91.0%和90.2%,其中以CW1累积贡献率最大(37.3%、38.4%、43.3%和27.4%).植物N、P吸收量在23.87~79.96 g·m^(-2)和5.34~18.98 g·m^(-2)之间,占湿地N、P去除量的19.1%和20.2%;底泥N、P吸附量在19.17~56.62g·m^(-2)和10.59~26.62 g·m^(-2)之间,占去除量的19.8%和61.7%.湿地N、P去除率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表明,环境因子解释了湿地N、P去除率的79.9%和70.1%.其中,DO是湿地系统N去除的主要因子,底泥P吸附是P去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植物吸收 底泥吸附 氮磷质量平衡 生态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