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9
1
作者 胡诞宁 StevenA.McCormick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β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关系。 方法 :①用不含血清的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胞 48h ,收集培养液 ,用酶标免疫吸附... 目的 :探讨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β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关系。 方法 :①用不含血清的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胞 48h ,收集培养液 ,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测量生长因子含量 ;②将各种生长因子加入含有三种不同细胞的培养液中 ,五天后行细胞计数。结果 :在RPE和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能测出HGF、bFGF和TGF ,而在黑素细胞培养液中则不能测出。bFGF能刺激上述三种细胞的生长 ,HGF能刺激RPE与黑素细胞的生长 ,而TGF β能抑制三种细胞的生长。结论 :RPE、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具有上述生长因子受体 ,其中RPE和成纤维细胞还能产生上述生长因子。视网膜产生的各种与近视有关的信使不能透过RPE—脉络膜 ,所以不能直接作用于巩膜。RPE、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通过产生、抑制和应答各种生长因子、神经递质及激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病理生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脉络脉
下载PDF
单纯近视患者Corvis ST测定的角膜形变参数与角膜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窦瑞 王雁 李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9-836,共8页
背景Corvis ST生物力学眼压测量仪(Corvis ST)可测得角膜形变的参数,同时可记录角膜受力时的动态变化过程,对近视眼行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角膜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单纯近视眼角膜各形变参数的测定值范围及意义有待... 背景Corvis ST生物力学眼压测量仪(Corvis ST)可测得角膜形变的参数,同时可记录角膜受力时的动态变化过程,对近视眼行角膜屈光手术前后角膜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单纯近视眼角膜各形变参数的测定值范围及意义有待研究。目的利用Corvis ST测量近视眼角膜形变参数值范围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筛查及术后稳定性、安全性的预测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单纯近视眼患者257例477眼,所有受检眼均采用Corvis ST测定角膜形变参数,包括第1次压平时间(1^st A—time)、角膜长度(1^st A—length)和压平速度(1^st A—ve]oeity),第2次压平时间(2^nd A—time)、角膜长度(2^nd A—length)和压平速度(2^nd A—velocity),产生最大压陷的时间(HC—time)和最大压陷时的变形幅度(HC—DA)、峰距(HC—PD)、反向曲率半径(HC-R),非接触式眼压(IOPnct)和中央角膜厚度(CCTst);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检查受检眼结构参数CCT和角膜曲率;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受检眼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滞后量(CH)、模拟Goldmann眼压(IOPg)和角膜补偿眼压(IOPec)。对上述参数值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并计算各参数总体均值的95%可信区间(C1);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角膜形变参数与角膜结构参数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1”A—time、2^nd A—time和HC.DA随着各角膜形态学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角膜形变参数中仅1^st A—time、2^nd A-time、HC—time、HC—DA、CCTst和IOP。服从正态分布;1^st A—time、1^st A—length、2^nd A-length、2^nd A—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理病理 角膜/解剖和组织学 近视/生理病理 生物力学现象/生理 弹性/生理 角膜形变参数
下载PDF
眼压在儿童不同程度近视和眼轴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铮 雷方 +1 位作者 周瑞雅 陈彬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5-638,共4页
背景近视的进展与眼轴扩张引起的生物力学改变有关,近视患者眼底和巩膜的伸长性改变使眼球壁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减小,从而更易受到眼压的影响。目的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眼轴长度(AL)和眼压(IOP)进行分析,探讨IOP在儿童屈光... 背景近视的进展与眼轴扩张引起的生物力学改变有关,近视患者眼底和巩膜的伸长性改变使眼球壁的厚度和弹性模量减小,从而更易受到眼压的影响。目的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眼轴长度(AL)和眼压(IOP)进行分析,探讨IOP在儿童屈光状态和AL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2—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不同屈光状态儿童428例428眼,年龄4~14岁,根据扩瞳验光后测得屈光状态分为4个组,远视及正视组患者93例93眼,等效球镜度(sE)为(1.81±2.32)D;低度近视组192例192眼,屈光度为(-1.43±0.74)D;中度近视组83例83眼,屈光度为(-4.09±0.89)D;高度近视组60例60眼,屈光度为(-8.02±2.61)D。每个受检眼采用IOLMaster测量AL;采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受检验IOP,并采用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根据IOP校正=IOPGAT±(544-CCT)/37.03的公式获得IOP校正。将测量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IOP#±与不同程度屈光度和AL的关系。结果远视及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患者AL分别为(22.44±1.32)、(23.89±1.09)、(25.05±0.89)和(26.47±1.20)mm,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336,P=0.000)。远视及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患者IOP{空f分别为(15.24±2.73)、(17.51±2.98)、(17.94±2.34)和(18.49±2.90)mmHg(1mmHg=0.133kP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04,P=0.000),其中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IOP校正均明显高于远视及正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度近视组IOP校正明显高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受检眼IOP校正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384,P〈0.01),而与AL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近视/生理病理 眼屈光/生理 眼轴 儿童
下载PDF
青少年正视眼与近视眼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及其与波前像差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乐融融 郑志利 +1 位作者 宋佳丽 吕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5-750,共6页
背景 人眼在观察外界的物体时,调节反应呈现出持续波动状态.青少年阶段是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这一人群的调节微波动的特点及眼球像差的分布情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近视的发生和进展.目的 研究持续阅读情况下青少年正视眼... 背景 人眼在观察外界的物体时,调节反应呈现出持续波动状态.青少年阶段是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这一人群的调节微波动的特点及眼球像差的分布情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近视的发生和进展.目的 研究持续阅读情况下青少年正视眼与近视眼调节微波动的差异及其与眼球像差之间的关系,探讨产生微波动差异的原因及其对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0-2011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定期眼科常规检查的12~15岁青少年54人,包括正视者19人和近视者35例,受试者均进行扩瞳后客观和主觉验光,然后根据受试者近2年来近视屈光度的变化情况将近视眼分为初发性近视组18例和进展性近视组17例.受试者分别在25、33和50 cm距离处阅读计算机显示屏上的文字,使用WAM-5500红外验光仪测量受试者阅读过程中的调节反应和调节微波动,每个注视距离检测5 min.将测得的调节反应值经频谱傅里叶分析后将微波动能量按频率划分为低频段组分(LFC) (0 ~0.6 Hz)、中频段组分(MFC)(0.6~0.9 Hz)和高频段组分(HFC)(1.0~1.4 Hz)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受试者全眼像差,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采集和计算角膜像差,比较正视眼组、初发性近视组和进展性近视组受试眼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和波前像差的差异,对受试者调节指标与波前像差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25 cm和33 cm的阅读距离下,正视眼组调节反应值分别为(2.78±0.35)D和(2.19±0.27)D,明显高于进展性近视组的(2.44±0.33)D和(1.89±0.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受试者的LFC、MFC及HFC随阅读距离的缩短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阅读距离=8.480、14.270、21.400,均P<0.01),但仅LFC值在3个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115,P<0.05),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调节/生理 近视/生理病理 正视眼 屈光不正 青少年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的视觉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甸萍 史惠琴 +1 位作者 张晓燕 王安悦 《眼科》 CAS 2004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度高度近视眼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 :将 12 4只高度近视眼按不同的屈光度分成 3组 (简称高近组 ) ,对此 3组以及 110只正常眼对照组采用美国LKCUTAS E30 0 0型视觉电生理仪检查FERG及PVEP。结果 :高近Ⅰ、Ⅱ、Ⅲ组...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度高度近视眼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 :将 12 4只高度近视眼按不同的屈光度分成 3组 (简称高近组 ) ,对此 3组以及 110只正常眼对照组采用美国LKCUTAS E30 0 0型视觉电生理仪检查FERG及PVEP。结果 :高近Ⅰ、Ⅱ、Ⅲ组ERG闪烁光的峰时值分别为 (2 8 74± 3 17)ms、(32 30± 10 71)ms、(31 0 3± 2 4 6 )ms ,均较对照组峰时值 (2 8 30± 2 16 )ms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高近Ⅰ、Ⅱ、Ⅲ组ERG闪烁光的振幅分别为 (6 4 13± 2 2 96 )mv、(4 8 6 0± 2 4 30 )mv、(39 75± 10 10 )mv ,均较对照组振幅 (83 70± 33 18)mv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高近Ⅰ组ERG最大反应a、b波振幅为 (194 4 6± 6 6 6 5 )mv、(4 15 4 0± 130 4 0 )mv ,高于高近Ⅱ组 (14 7 19± 6 9 99)mv、(32 7 0 0± 97 5 4 )mv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高近Ⅱ组ERG最大反应a、b波振幅高于高近Ⅲ组 (12 0 80± 32 73)mv、(30 2 5 0± 4 3 89)mv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高近 3个组a波振幅的下降程度较b波明显 ,b/a比值 >2 0。高近Ⅱ组的VEP振幅较对照组下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高近 3个组的眼轴较对照组长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高近Ⅰ组的角膜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病理生理学 视网膜电图 视觉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眼视网膜组织中补体C1q和C3的表达
6
作者 高婷婷 阳雪 龙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背景 高度近视严重危害视功能,探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眼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补体系统参与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但近视眼视网膜中补体成分的变化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发生时视网膜组... 背景 高度近视严重危害视功能,探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眼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补体系统参与病理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但近视眼视网膜中补体成分的变化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负透镜诱导豚鼠离焦性近视发生时视网膜组织中补体C1q和C3表达的变化. 方法 将12只出生3d的有色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透镜诱导组,透镜诱导组豚鼠的左眼用-10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镜片缝合在眼周皮肤4周以诱导近视眼模型,作为透镜诱导眼,右眼用平光PMMA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缝合作为对侧对照眼,正常对照组的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眼.诱导后4周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过量麻醉法处死豚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中C1q和C3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后4周,透镜诱导眼、正常对照眼和对侧对照眼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SE)分别为(-1.21±0.71)、(+2.46±0.75)和(+1.75±0.50)D,3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55,P=0.69),正常对照眼与对侧对照组间豚鼠的平均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62,P=0.08),而透镜诱导眼豚鼠的平均SE明显高于对侧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92,P<0.01);透镜诱导眼、对侧对照眼和正常对照眼视网膜组织中C1q和C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1q:F=8.810,P=0.003;C3:F=14.490,P<0.001),其中透镜诱导眼视网膜中C3和C1q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侧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1q:q=4.14,P=0.01;C3:q=4.71,P=0.005),而对侧对照眼视网膜中C1q和C3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1q:q=1.61,P=0.27;C3:q=2.82,P=0.07).结论 离焦性近视发生过程中存在视网膜组织的补体活化状态,补体过度活化可能参与近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成分蛋白 视网膜 近视/病理生理学 眼屈光 新生豚鼠 动物模型 离焦
下载PDF
中老年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分区测量观察
7
作者 薄其玉 张琰 +4 位作者 于广委 宫雪 邵彦 李筱荣 王飞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 观察中老年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探讨其与眼轴长度(AL)、屈光度、矫正视力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中老年近视患者85例9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44只眼,女性43例52只眼;平均年龄(63.0±6.0)岁.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 目的 观察中老年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探讨其与眼轴长度(AL)、屈光度、矫正视力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中老年近视患者85例9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44只眼,女性43例52只眼;平均年龄(63.0±6.0)岁.所有患者均行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屈光度、AL检查.根据AL、等效球镜度数(SED)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3组间年龄(χ^2=1.875)、性别(χ^2=0.667)、眼别(χ^2=0.3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SED(F=239.05)、平均AL(F=345.75)、平均矫正视力(F=3.6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日本Topcon公司3D-OCT 2000仪对患眼黄斑区进行扫描.测量黄斑整体视网膜平均厚度(TR)和黄斑中心区,内、外环上方、颞侧、下方、鼻侧象限共9个区域的视网膜厚度.性别、AL、SED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性别TR和各区域视网膜厚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低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间视网膜厚度比较,除内环上方、下方,其余所有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有统计学意义(F=6.794、10.155、5.861、6.692、12.081、10.729、5.137,P<0.05);3组间内、外环视网膜厚度以及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0、17.939、15.553,P<0.05).内环上方视网膜厚度与AL、SED均无相关性(r=-0.103、-0.098,P>0.05).内环下方视网膜厚度与AL无相关性(r=-0.161,P>0.05),但与SED呈负相关(r=-0.203,P<0.05).女性黄斑中心区(r=-2.082)、内环颞侧(r=-2.564)、内环下方(r=-2.958)、内环(r=-2.777)视网膜厚度及TR(r=-2.400)均较男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近视患者随近视程度加深,黄斑区视网膜普遍变薄;中老年女性近视患者黄斑内环区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病理生理学 视网膜 黄斑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