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指标及心肌梗死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意义
1
作者 王莉 余汉忠 宁冬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g)]及心肌梗死标志物[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g)]及心肌梗死标志物[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徐州市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CAS程度分为Ⅰ组(n=98)、Ⅱ组、Ⅲ组、Ⅳ组,各98例;同期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TnI、D-D、CK-MB、ATⅢ、Fg、Mb水平。结果:研究组cTnI、D-D、CK-MB、Fg、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MI患者CAS程度升高,其cTnI、D-D、CK-MB、Fg、Mb水平逐渐升高,ATⅢ水平逐渐下降,Ⅰ、Ⅱ、Ⅲ、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及心肌梗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预测AMI及评估其CAS程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凝血功能 心肌梗死标志物
下载PDF
围术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长青 刘晓坤 +7 位作者 张琦 卢峰 李霞 安浩君 邸亚丽 杨静 郑文成 杨连秀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同意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85例,随机分为他汀强化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他汀强化组在...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搜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同意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85例,随机分为他汀强化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他汀强化组在手术前30 min内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 mg,连续服用7 d,20 mg/d,之后以10 mg/d长期维持。对照组在急诊手术以前不服用任何他汀类药物,只在手术完成以后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长期维持。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N末端-前体B型利钠肽(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冠脉内即刻血流以及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他汀强化组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17.8%和6.7%,较对照组的27.5%和15.0%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 TNI(3.9±1.8)μg/L、CK-MB(122.9±15.0)U/L、hs-CRP(4.3±1.3)mg/L、NT-pro BNP(2 645±534)pg/L均低于对照组的(4.8±2.2)μg/L、(155.8±21.0)U/L、(5.3±1.6)mg/L、(3 554±626)pg/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厚度和左房内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EMI患者瑞舒伐他汀钙PCI围术期强化治疗,可降低血清炎症、心肌坏死指标,改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能否对术后即刻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慢血流 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标志物 炎症指标
原文传递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的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忠路 王辉山 +2 位作者 刘涛 张仁腾 姜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1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4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5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4 m L...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4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5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4 m L用于检验。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c Tn I)和肌红蛋白(MYO)含量。观察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中CK、CK-MB、c TnⅠ及MYO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清CK、CK-MB、c TnⅠ及MYO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CK及MYO升高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在发病3~6 h后快速升高,24 h达高峰;c TnⅠ前24 h与CK-MB同步,但维持时间较长;MYO在发病后1~2 h发生异常,12 h达峰值(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有助于疾病的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标志物 联合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