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电离质谱法测定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昱 杨敏 +2 位作者 李宗来 张晶 郭召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96,共3页
通过固相萃取(SPE)富集微囊藻毒素(MC),并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HPLC/ESI-MS)测定水源水中的MC-RR、YR和LR.固相萃取回收率在85%以上,固相萃取-HPLC-MS法的线性检测限为0.5~500 ng/L.对北方B市和南方S市的几个饮用水水源和水厂... 通过固相萃取(SPE)富集微囊藻毒素(MC),并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HPLC/ESI-MS)测定水源水中的MC-RR、YR和LR.固相萃取回收率在85%以上,固相萃取-HPLC-MS法的线性检测限为0.5~500 ng/L.对北方B市和南方S市的几个饮用水水源和水厂各工艺出水的检测结果表明,两城市源水和水厂出水中的MC含量较低,但随气温升高则B市水库源水中MC含量有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 源水
下载PDF
两座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与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丽丽 李秋华 +2 位作者 滕明德 刘送平 张明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8-1074,共7页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104~55.8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占到了总量的82.55%,6个采样点中有3个(大坝、野鸭滩和革布)检出了微囊藻毒素MC-RR,且有1个点(革布)质量浓度超标,另外3个点(坝艾、坝达章和九里堡)未检出;百花湖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共同构成优势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是主要优势藻,浮游植物丰度在6.16×104~65.0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为33.25%,3个采样点(大坝、岩脚寨和码头)均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形成2个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和微囊藻毒素分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2个水库中氮、磷营养盐水平不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同,进而导致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群落结构 微囊藻毒素 万峰湖 百花湖
下载PDF
用藻类毒素为指标发现湖水中污染点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俞顺章 穆丽娜 +2 位作者 刘建玲 吴亚英 朱文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9-673,共5页
在太湖选择 2 1个监测点 ,于 1 999年 5— 1 0月每月对太湖水质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指标与各地区关系进行分析 ,最后应用逐步回归找出主要指标及主要污染地区。结果表明太湖水域中的MC几何平均浓度为 40 7pgmL- 1 ( 2 0 .94— ... 在太湖选择 2 1个监测点 ,于 1 999年 5— 1 0月每月对太湖水质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各指标与各地区关系进行分析 ,最后应用逐步回归找出主要指标及主要污染地区。结果表明太湖水域中的MC几何平均浓度为 40 7pgmL- 1 ( 2 0 .94— 1 8362 .0 1pgmL- 1 ) ,微囊藻毒素的存在和增长主要与微囊藻毒素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法查明微囊藻毒素与其生长与总磷呈正相关 ,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其数学关系为 :对数微囊藻毒素(pgmL- 1 ) =6.5 38+ 1 .75 9 对数总磷 (ugL- 1 ) - 7.640 对数溶解氧 (mgL- 1 ) ,(R2 =0 .464,p <0 .0 1 )。用公式中三项指标构成的多元交互图 ,可以寻找湖水中主要污染点的分布。太湖主要污染点在 1 6、2 4和 9、1 0两处湖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毒 湖水 微囊藻毒素 富营养化 总磷 溶解氧 污染点 湖泊污染 污染指标
下载PDF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测定的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再荣 董泽琴 +1 位作者 张琳 张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文章对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微囊藻毒素过程中的定量参数、固相萃取柱的吸附能力、样品浓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峰高度比峰面积在定量方面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影响富集最大的因素是流速而不是富集次数;在藻毒素含... 文章对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微囊藻毒素过程中的定量参数、固相萃取柱的吸附能力、样品浓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峰高度比峰面积在定量方面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影响富集最大的因素是流速而不是富集次数;在藻毒素含量达到126.3μg时,仅有3.4%的藻毒素透过C18固相萃取小柱;蒸发皿蒸发可代替通用的旋转蒸发,从而优化藻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微囊藻毒素 测定优化
下载PDF
微蘘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5
作者 邵迎 吴玲玲 《四川环境》 2011年第6期128-132,共5页
细胞凋亡是微蘘藻毒素(Mycrocystins,MCs)发挥其毒性效应的关键所在,但其具体毒性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关MCs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仍然是当前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MCs诱导细胞凋亡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来转导的,各通路间互相联系,... 细胞凋亡是微蘘藻毒素(Mycrocystins,MCs)发挥其毒性效应的关键所在,但其具体毒性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关MCs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仍然是当前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MCs诱导细胞凋亡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来转导的,各通路间互相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凋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Cs诱导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阐述MCs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蘘藻毒素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通路 死亡受体通路 内质网通路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在鱼体内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徐海滨 孙明 +2 位作者 隋海霞 李建平 严卫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为了解淡水湖泊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和掌握其在鱼体内的动态变化 ,2 0 0 0年 7月和 10月份采集了江西鄱阳湖的水样及鱼样 ,用ELISA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7月份和 10月份各采样点水样都有蓝藻的污染 ,蓝藻已成为鄱阳... 为了解淡水湖泊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和掌握其在鱼体内的动态变化 ,2 0 0 0年 7月和 10月份采集了江西鄱阳湖的水样及鱼样 ,用ELISA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7月份和 10月份各采样点水样都有蓝藻的污染 ,蓝藻已成为鄱阳湖的优势藻种。 10月份各点微囊藻毒素高于 7月份 ,10月份污染较重的采样点 (岸边、永修河 )微囊藻毒素平均含量 888 8pg ml,是污染轻的采样点 (蚌湖 1、蚌湖 2和大湖池 )微囊藻毒素平均含量 83 6pg ml的 10倍左右 ,其中以永修河水最高为 10 3 6 9pg ml。各采样点鱼肌肉和鱼肝样中都可以测出微囊藻毒素 ,10月份鱼肌肉微囊藻毒素含量约是 7月份肌肉的 1 2~ 2倍 ,10月份鱼肝微囊藻毒素含量约是 7月份鱼肝脏的 2~ 2 0倍。污染较重的采样点 (岸边、永修河 ) 10月份鱼肝微囊藻毒素平均含量为 2 7 2ng g,明显高于污染轻的采样点 (蚌湖 1、蚌湖 2和大湖池 ,平均含量 2 8n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水产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鄱阳湖 藻类计数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海滨 隋海霞 +1 位作者 高士荣 严卫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3年第3期202-204,共3页
为了解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生物富集作用 ,用ELISA法对饲养不同时间的鲤鱼肝脏和肌肉以及饲养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鲤鱼肝脏和肌肉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在试验第七天达到峰值 ,分别为 1 4 3ng g和 2 5 3ng g。饲养用水... 为了解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生物富集作用 ,用ELISA法对饲养不同时间的鲤鱼肝脏和肌肉以及饲养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鲤鱼肝脏和肌肉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在试验第七天达到峰值 ,分别为 1 4 3ng g和 2 5 3ng g。饲养用水微囊藻毒素在第四天达到 11 36ng g ,是整个试验期间的最高值。不同时间鲤鱼肝脏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能力均明显高于肌肉 ,鲤鱼肝脏的生物富集系数在实验第三十五天达到 396 1 6 ,为整个试验的最高值 ,肌肉的生物富集系数在试验开始后 2 8d内平缓上升 ,维持在 80 0左右 ,整个试验期间肝脏的生物富集系数基本是肌肉的 3 9倍。本研究为囊藻毒素对水产品的污染和制定其在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鲤鱼 生物富集 BLISA法 饲养用水 污染 水产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