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患者Cx26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悦凡 任鲁风 +4 位作者 宋文芹 张长俊 马元煦 李金春 张燕妮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 (non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NSHI)患者缝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天津市聋哑学校的 8个聋哑学生的家系中 2 9例以及健康对照 2例和有家族史但本人... 目的 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 (non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NSHI)患者缝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天津市聋哑学校的 8个聋哑学生的家系中 2 9例以及健康对照 2例和有家族史但本人听力正常的遗传咨询者 2例共 33例取外周血提取DNA ,经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扩增Cx2 6基因编码区片段 ,通过限制酶切指纹 单链构像多态性 (restrictionendonucleasesfingerprinting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REF 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 ,经DNA测序判断多态性改变或致病突变。结果  33例中有 30例Cx2 6基因发生改变 ,改变率为 90 91% (30 / 33)。共发现 8种不同形式的改变 ,包括 79G→A、10 9G→A、16 1A→T、2 35delC、2 40G→A、34 1A→G、5 71T→C和 6 0 8T→C ,其中 16 1A→T、2 40G→A和 5 71T→C为新发现的突变。 2 2例耳聋患者中有 3例为 2 35delC ,突变率为 13 6 4% (3/ 2 2 )。结论 Cx2 6基因 2 35delC是中国人NSHI患者中主要的突变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 医学遗传学 基因 突变 系谱 连接蛋白类
下载PDF
中国人A型胰岛素抵抗家系与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庞璨 黄知敏 +5 位作者 朱慧丽 余秋琼 严晋华 廖志红 胡国亮 翁建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PCR对一临床拟诊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的22个外显子进行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得突变所在外显子后,将其一级亲属的相应外显子进行扩增并直接测序。结...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PCR对一临床拟诊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的22个外显子进行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得突变所在外显子后,将其一级亲属的相应外显子进行扩增并直接测序。结果先证者及其父亲均为胰岛素受体第20号外显子R1174W杂合错义突变,另发现先证者胰岛素受体3处外显子纯合同义突变及6处内含子变异。胰岛素受体第20号外显子R1174W杂合子突变引起胰岛素受体β亚基酪氨酸激酶活性下降和自身磷酸化缺陷。结论胰岛素受体第20号外显子R1174W杂合子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亲严重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不排除环境因素及其它基因突变的合并存在造成临床表型差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A型胰岛素抵抗 遗传因素 胰岛素受体基因 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1例中国Gilbert综合征家系UGT1A1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沈健 吴建新 李定国 《胃肠病学》 2007年第7期392-396,共5页
背景:国内关于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的基因研究极少见。目的:通过分析1例中国Gilbert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位点,研究其遗传方式。方法:根据肝功能试验和低热量试... 背景:国内关于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的基因研究极少见。目的:通过分析1例中国Gilbert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突变位点,研究其遗传方式。方法:根据肝功能试验和低热量试验结果确诊Gilbert综合征患者1例,追踪并抽取该先证者及其5名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UGT1A1基因5对外显子以及上游苯巴比妥反应增强元件(PBREM)和启动子TATA盒,以直接DNA测序法鉴定UGT1A1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及其4名家系成员PBREM发生T-3279G突变,TATA盒发生TA插入突变,形成A(TA)7TAA,其中先证者及其胞妹之一为突变纯合子。通过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检测证实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结论:T-3279G与A(TA)7TAA共同作用是导致Gilbert综合征家系发病的原因,A(TA)7TAA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更为显著,两者高度连锁。Gilbert综合征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该家系UGT1A1基因T-3279G和A(TA)7TAA突变为国内首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伯特病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突变 系谱
下载PDF
角膜营养不良与BIGH3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洁 邹留河 +7 位作者 贺玖成 刘宁朴 张伟 吕岚 孙旭光 董东生 武宇影 殷晓棠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82-586,共5页
目的 对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 ,探讨我国人角膜营养不良中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  2 0 0 0年 7~ 1 2月收集 1 5例颗粒状、Avellino、Reis B櫣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和 5例无任何角膜病变的正常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 对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 ,探讨我国人角膜营养不良中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  2 0 0 0年 7~ 1 2月收集 1 5例颗粒状、Avellino、Reis B櫣cklers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和 5例无任何角膜病变的正常对照者外周血 1 0ml,提取白细胞DNA ,利用合成的BIGH3基因第 4和第 1 2外显子特异性引物 ,进行PCR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 ,分析相应基因序列。结果1 5例患者均检出BIGH3基因突变 ,其中R1 2 4H突变 1 0例 ,包括纯合子 2例 ,杂合子 8例 ;R1 2 4L突变 2例 ,均为杂合子 ;R555W突变 3例 ,均为杂合子 ;正常对照者均未检出BIGH3基因突变。结论1 5例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病变均由BIGH3基因突变引起 ,与国外文献报道相同。突变基因对角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 ,纯合子病情严重。R1 2 4L突变患者的临床表现重于R1 2 4H突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BIGH3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 遗传性 肿瘤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丽 贺立山 +7 位作者 杨爽 王玉亮 黄繁嫱 穆红 江雁 肖萍 李敬东 李家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57-460,共4页
目的 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家系的遗传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PS活性用凝固法测定 ,PS抗原用ELISA方法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5代家系 34个成员中 9个PS活性及抗原减低的PS 1~ 15号外显子片段 ,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 目的 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家系的遗传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PS活性用凝固法测定 ,PS抗原用ELISA方法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5代家系 34个成员中 9个PS活性及抗原减低的PS 1~ 15号外显子片段 ,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cDNA变性后的差异 ,用测序方法检测突变点。结果 该家系 5代 9名成员游离PS抗原在 10 %~ 45 % (正常值为 5 5 %~ 12 8% )。PS活性在 13%~ 37% (正常值为 70 %~ 130 % ) ,较正常参考范围明显降低 ,二者呈平行下降 ,但总PS抗原均在正常范围。在这些成员中均检测到 10号外显子上第 16 3位核苷酸G→T突变 ,使AGT→ATT ,在mRNA转录时 ,转录为终止密码子 ,阻断蛋白质的合成。结论 本家系的Ⅲ型PS缺陷症基因分析证明 ,先证者为杂合子型。在PS 10号外显子上第 16 3位核苷酸发生G→T突变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丝氨酸被终止密码子替代 ,为目前文献中尚未报道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原文传递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早老素-1基因突变三例报告 被引量:11
6
作者 贾建平 许二赫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早老素 1基因突变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F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机能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 (NINCDS ADRDA)AD诊断标准对AD家系的三代人共 2 3名进行筛查和诊断 ,并... 目的 探讨早老素 1基因突变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F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机能障碍和卒中研究所及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 (NINCDS ADRDA)AD诊断标准对AD家系的三代人共 2 3名进行筛查和诊断 ,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变性高效液相 (DHPLC)和DNA序列分析技术对该家系以及对照组的早老素 1(PS 1 )基因第 4、5号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家系 2 3名中有 3例被确诊为FAD。研究发现这 3例FAD患者的PCR SSCP泳动发生异常 ,又经DHPLC检测有双峰出现 ,提示有突变存在的可能。最后经DNA序列分析确认 ,PS 1基因第 4号外显子的 97号密码子发生了GTG→TTG错义突变 (2 89位点发生G→T突变 ) ,此密码子的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亮氨酸 (Val 97Leu) ,第 5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家系内健康人及对照组的第 4、5号外显子经以上检测也未发现突变。结论 该AD家系中的AD患者存在早老素 1第 4号外显子的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膜蛋白质 发病机制 早老素-1基因 基因突变 PCR-SSCP
原文传递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一个基因突变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丽 郭文茹 +4 位作者 贺立山 穆红 江雁 黄繁嫱 李家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 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的遗传表型及基因特征。方法 PC活性用凝固法测定 ,PC抗原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 2代家系 12个成员中 4个PC活性及抗原减低的PCⅡ~Ⅸ号外显子片段 ,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cDNA变... 目的 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的遗传表型及基因特征。方法 PC活性用凝固法测定 ,PC抗原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 2代家系 12个成员中 4个PC活性及抗原减低的PCⅡ~Ⅸ号外显子片段 ,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cDNA变性后的差异 ,用测序法检测突变点。用限制性酶切验证突变点 ,同时分析家系的基因型。结果 该家系 2代 4名成员PC抗原水平在34.3%~ 6 7.8% (参考值 80 %~ 12 0 % )。PC活性在 2 2 %~ 4 9% (参考值 70 %~ 130 % ) ,较正常参考范围明显减低。限制性酶切分析该家系 12名成员时发现 9名成员存在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位点在Ⅶ号外显子第 6 2 19位核苷酸G→A突变 ,使正常编码的CGG精氨酸突变为CAG谷氨酰胺。结论 该家系为Ⅰ型PC缺陷症 ,基因分析证明先证者为杂合子型。在PCⅦ号外显子上第 6 2 19位核苷酸G→A突变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第 16 9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替代 (R→Q) ,为目前国内文献中尚未报道的一个基因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家系 基因突变 单链构象多态性
原文传递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海燕 张本恕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检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opa responsivedystonia,DRD)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uanosinetriphosphatecyclohydrolaseⅠ, GCH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 2个DRD家系的 5例患者和 6例散发患者及其 18名亲属和 20名健康对照... 目的 检测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opa responsivedystonia,DRD)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uanosinetriphosphatecyclohydrolaseⅠ, GCH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方法 对 2个DRD家系的 5例患者和 6例散发患者及其 18名亲属和 20名健康对照者的GCH1基因编码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对PCR SSCP异常的外显子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若患者 6个外显子PCR SSCP均无异常,则对所有外显子测序;为了确证突变,引入Sph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结果 在 1个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RD家系中发现 1个新的杂合型点突变(A224G)。此突变位于 1号外显子,由酪氨酸错义突变为半胱氨酸(Tyr75Cys), 20名健康对照者等位基因无此突变。另 1家系和其他散发患者在GCH1基因编码区未发现基因突变。序列分析提示与 2号外显子邻近的 1号内含子部分和与 3号外显子邻近的 3号内含子部分存在基因多态性。结论 我们描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Tyr75Cys,GCH1基因编码区突变能解释部分DRD患者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DRD 突变 外显子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PCR—SSCP 家系 基因编码区 水解酶 鸟苷
原文传递
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FⅫ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学锋 戴菁 +2 位作者 王明山 丁秋兰 王鸿利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人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中的FⅫ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FⅫ∶C,并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Ⅻ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DNA测序仪检测FⅫ的基因突变... 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人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中的FⅫ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FⅫ∶C,并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Ⅻ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DNA测序仪检测FⅫ的基因突变。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共发现3种杂合型基因突变,即Gly526Asp、7142insertC和Gly542Ser。结论:上述3种FⅫ基因突变是导致中国人遗传性FⅫ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且均为国际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Ⅻ- PCR 突变 家系
下载PDF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6型两个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泓 唐北沙 +3 位作者 张美集 赵国华 许波 李晨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6型 (SCA6)的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等技术 ,检测临床诊断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SCA)的 1 2 0个家系 2 1 0例患者和 47例散发SCA患者... 目的 研究中国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6型 (SCA6)的基因突变和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等技术 ,检测临床诊断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SCA)的 1 2 0个家系 2 1 0例患者和 47例散发SCA患者的SCA6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 ,并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结果 检出 2个家系 (4例患者 )为SCA6 ,阳性率为1 7% ,测序证实其异常等位基因的CAG重复数目为 2 5和 2 6。另 2 53例SCA患者的SCA6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 7~ 1 7,健康人SCA6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 5~ 1 6。 2个家系均存在遗传早现现象 ,异常扩展的CAG序列呈代间稳定性。结论 从临床及基因诊断方面首次确认中国大陆存在SCA6家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6型 家系调查 临床特征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原文传递
Crigler—NajjarI型综合征患者及其家系UGT1A1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于玲 高宗燕 +1 位作者 刘义 钟丹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1例中国Crigler—NajjarI型综合征(CN—I)患者及其家系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UGT1A1)突变,分析该家系的基因遗传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1个CN—I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健康对照人群为50例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 目的通过检测1例中国Crigler—NajjarI型综合征(CN—I)患者及其家系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UGT1A1)突变,分析该家系的基因遗传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1个CN—I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健康对照人群为50例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的足月新生儿。提取研究对象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扩增UGT1A1基因的启动子及全部外显子,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UGT1A1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及其流产胞妹UGT1A1基因第1外显子第715密码子发生了C〉T纯合子无义突变,导致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Q239x),其余家系成员中4例为该突变的杂合子,1名第715密码子为野生型。该家系同时检测到另外2个位于UGT1A1第1外显子上的突变位点:TA盒插入突变和G71R(211G〉A)错义突变。先证者及其流产胞妹为TA盒的A(TA)7TAA纯合突变,其余4例家系成员为该突变杂合子,1例为TA盒野生型;先证者的3例家系成员为G71R杂合突变,而先证者及另外3例家系成员为G71R野生型。第2~5外显子未检测出突变,50例健康对照新生儿未检测出以上突变。结论Q239x纯合突变是本例Crigler—Najjar综合征家系的致死基因;协同G71R、A(TA)7TAA突变可能进一步降低UGT1A1酶活性,引起不同程度的胆红素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gler—Najjar综合征 新生儿黄疸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突变 家系
原文传递
一种罕见α-地贫基因突变HbH病(--^(SEA)/α^(*92A>G)α)的家系分析与基因诊断 被引量:9
12
作者 颜善活 劳可干 +3 位作者 符可鹏 龚菲菲 温晓君 周万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中的一种罕见α-地贫基因突变,以及此突变所致Hb H病的家系分析和基因诊断。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全血,进行血液学表型分析和地贫基因常规检测,对常规检测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标本进一步DNA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中... 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中的一种罕见α-地贫基因突变,以及此突变所致Hb H病的家系分析和基因诊断。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全血,进行血液学表型分析和地贫基因常规检测,对常规检测基因型与表型不符的标本进一步DNA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中检出罕见α-地贫基因*92A>G突变,确认先证者及先证者姐姐基因型为--SEA/α*92A>Gα的非缺失型Hb H病,先证者哥哥基因型为-α3.7/α*92A>Gα的标准型α-地贫、父亲基因型为αα/α*92A>Gα的静止型α-地贫。结论首次鉴定报道了中国南方人群中罕见α-地贫基因*92A>G突变,以及携带此突变的静止型α-地贫、复合此突变非缺失型Hb H病的基本表型特征,丰富了中国人群α-地贫基因突变谱,有助于指导α-地贫的人群筛查、临床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HBH病 突变 家系 基因诊断
下载PDF
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佩佩 姜文理 沈立松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对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特性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参与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新华医院收治2例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经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对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特性分析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参与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新华医院收治2例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经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Ⅻ促凝活性(FⅫ:C)和FⅫ抗原(FⅫ: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2例先证者的F12基因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直接测序排除多态性,103名健康人做对照.结果2例先证者,分别是34岁男性(先证者-1)和76岁女性(先证者-2),在术前检查时发现凝血时间延长,前者APTT是101s,PT是11.6s,FⅫ:C2%,FⅫ:Ag6%;后者APTT是143s,PT是11.5s,FⅫ:C0.4%,FⅫ:Ag4%;2例先证者的FⅧ:C、FⅨ:C、FⅪ:C和纤维蛋白原(Fg)均在正常范围内,狼疮抗凝物(LAC)检测为阴性;对先证者-1进行F12基因进行检测,发现c.1285C〉T(p.Q429stop)的基因纯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该男性的母亲、父亲和儿子在该位点是杂合突变.对先证者-2进行F12基因进行检测,发现c.1556T〉C(p.L519P)的纯合错义突变,其2位儿子在该位点为杂合突变.2例家系均发现F1246C/T和619G/C多态性.结论c.1285C〉T(p.Q429stop)和c.1556T〉C(p.L519P)是导致遗传性FⅫ缺陷症先证者FⅫ缺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Ⅻ缺乏 因子Ⅻ 突变 表型 基因型 系谱
原文传递
Mitochondrial DNA A1555G mutation screening using a testing kit method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reventing aminoglycoside-related hearing loss 被引量:7
14
作者 LIU Xin DAI Pu +10 位作者 HUANG Deliang YUAN Huijun LI Weiming YU Fei ZHANG Xin KANG Dongyang CAO Juyang YANG Weiyan HAN Dongyi JIN Zhengce GUAN Minxin 《Journal of Otology》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To report a new screening method for mitochondrial DNA 1555A→G mut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genotype analysis in 19 maternal inherited deafness pedigrees. Method Five hundred and forty-six non-syndromic neuro-sensory ... To report a new screening method for mitochondrial DNA 1555A→G mut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genotype analysis in 19 maternal inherited deafness pedigrees. Method Five hundred and forty-six non-syndromic neuro-sensory hearing loss patients were tested for 1555A→G mutation using a new compact testing kit, which allows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wild type and 1555 A→G mutated mtDNAs. Results Nineteen subjects among the 546 patients (3.48%) were found to carry mtDNA A1555G mutation.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 in an ABI 3100 Avant sequencer. Conclusions Maternal inherited deafness families are a frequently seen in outpatient group. The detection of mtDNA 1555 A→G mutation with a low cost, ready to use detection kit is needed and suitable in China for large scale screening and preventive testing before usage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toxic deafness maternal pedigree gene mutation prevention
下载PDF
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临床和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凤荣 周崎 +1 位作者 李惠 睢瑞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背景Stickler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以眼部、关节、口面部及听力损伤为特征。确定Stickler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能够为该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研究一个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并确定致病基因突... 背景Stickler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以眼部、关节、口面部及听力损伤为特征。确定Stickler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能够为该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的研究一个I型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并确定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对一个患I型Stickler综合征的家系进行临床研究和系谱分析。采集Stickler综合征家系中3例患者和6位表型正常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PCR法扩增COL2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同时检测100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外周血标本进行对照。结果该家系共4代11位成员,2位成员去世,其中包括1例患病者。现存的9位成员中共3例患者,调查显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显性遗传方式。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高度近视、膜型玻璃体异常及面中部扁平、短鼻、腭裂等,符合I型Stickl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COL2A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显示,该家系中3例患者COL2A1基因内含子12的第~个碱基发生了单个碱基缺失(IVSl2+1Gde1)的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证实该突变致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形成一种包括306个氨基酸在内的截短蛋白,导致该基因的功能异常,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该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一个I型Stickler家系,并在该家系确定了一个新的COL2A1基因突变,这是中国首次报道Stickler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ler综合征 COL2A1基因 遗传 基因突变 家系调查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特征及线粒体基因A3243G位点点突变异质性水平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振巍 张朝东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2-327,共6页
目的 调查1个疑似患有母系遗传性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测数据和影像学资料,并探索其与血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异质性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先证者和11位其母系家系成员的一... 目的 调查1个疑似患有母系遗传性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检测数据和影像学资料,并探索其与血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异质性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先证者和11位其母系家系成员的一般情况、抽搐及脑卒中样发作等病史,检测家系成员的血常规和运动前后血浆乳酸水平等生化指标,并做头颅磁共振检查.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和DNA测序法检测其成员是否存在线粒体基因组A3243G点突变,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定量该突变的水平.结果 该家系部分成员存在抽搐、脑卒中样发作和高乳酸血症等MELAS综合征典型症状,以及身材矮小、运动不耐受和发热、偏头痛等非典型症状.发作期头颅磁共振成像符合MELAS综合征的典型特点,且普遍存在小脑萎缩.母系亲属均存在线粒体基因的A3243G位点点突变,突变异质性水平越高,症状越典型且严重.结论 该调查家系确诊母系遗传性MELAS综合征,其致病基因为线粒体A3243G点突变.外周血血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异质性水平与亲缘关系、抽搐早现性和血乳酸值等临床表型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基因组 线粒体 点突变 系谱
原文传递
TSH受体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例及其家系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绍刚 方佩华 +6 位作者 杨箐岩 刘戈力 马咸成 许静 李宁 陈慧 冯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TSH受体(TSHR)基因突变与家系遗传规律。方法用TKM法提取18例先天性甲减患者、3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SSCP分析TSHR基因第1、4、6、10号外显子,突变经正反向测序证实。分析先证... 目的研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TSH受体(TSHR)基因突变与家系遗传规律。方法用TKM法提取18例先天性甲减患者、3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SSCP分析TSHR基因第1、4、6、10号外显子,突变经正反向测序证实。分析先证者家系成员TSHR基因与甲状腺功能情况。结果发现1例先天性甲减患儿在TSHR基因第10号外显子有2个位点纯合子突变:450位密码子CGC置换为CAC,Arg450→His(R450H);727位密码子GAC置换为GAG,Asp727→Glu(D727E)。调查家系成员10人,6人为R450H/D727E复合杂合子,以女性携带为主,先证者的父母均为复合杂合子,杂合子中5人血清sTSH轻度升高,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结论R450H/D727E纯合子突变导致先天性甲减,R450H/D727E杂合子突变可发生亚临床甲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受体 促甲状腺素 突变 系谱
原文传递
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FⅫ缺陷症一家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丽红 郝秀萍 +4 位作者 王莹宇 谢海啸 金艳慧 朱丽青 王明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了解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FⅫ活性(FⅫacti... 目的 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了解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FⅫ活性(FⅫactivity,FⅫ∶C)和血浆FⅫ抗原(FⅫantigen,FⅫ∶Ag)含量等表型指标;用DNA测序法检测先证者FⅫ基因的全部1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则予反向测序证实;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相应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先证者和其儿子APTT、FⅫ∶C和FⅫ∶Ag明显异常,分别为121.5 s、5%、6.8%和98.5s、9%、12.2%,同时纤溶酶原活性(plasminogen activity,PLG∶A)均略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其他家系成员中,除其小女儿和外孙的FⅫ∶C略低外(分别为64%和60%),其他成员FⅫ∶C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72%~113%)内.先证者和其儿子的FⅫ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了g.8597G>A杂合突变,导致p.Asp538Asn错义突变,FⅫ启动子区46C/T多态性均为TT基因型;其他4名家系成员中均未见g.8597G>A杂合突变,有3名成员启动子区为46C/T位点为CT基因型和1名成员为TT基因型.结论 该家系中发现的FⅫ基因第13外显子g.8597G>A突变为一种新突变.此杂合突变导致的p.Asp538Asn错义突变是该家系遗传性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p.Asp538Asn和46TT基因型与家系成员的FⅫ水平明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Ⅻ缺陷症 基因突变 多态性 家系
原文传递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SCN4A基因新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秀海 吴卫平 +1 位作者 张雁华 朱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报道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normoPP)一家系的临床特点 ,并筛查SCN4A基因以期发现有义突变。方法 提取知情同意的患者及部分家属外周血基因组DNA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DHPLC)技术筛查患者SCN4A基因全部 2 4个外显子 ,对... 目的 报道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normoPP)一家系的临床特点 ,并筛查SCN4A基因以期发现有义突变。方法 提取知情同意的患者及部分家属外周血基因组DNA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DHPLC)技术筛查患者SCN4A基因全部 2 4个外显子 ,对发现异常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先证者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发作期肌酸激酶 (CK) 112 6U/L(正常值 <2 0 0U/L) ,肌电图正常。发作间期行肌肉活检未见显著异常。基因研究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 (患者 )SCN4A基因发生同一新突变G2 10 1A ,并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Arg6 75Gln。该突变不同于目前发现的明确导致高钾型周期性麻痹(hyperPP)的突变 ,也不同于已知的SCN4A基因所有突变。结论 normoPP患者存在一新突变Arg6 75Gln ,该突变可能与疾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SCN4A基因 突变 检测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勇 李颂 +4 位作者 李航 卜定方 汪科 涂平 朱学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检测国内 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 :PCR扩增 3个家系中成员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 ,并行DNA测序。以 10 0例无关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PCR结合DNA测序发现 3个家系中患者均存在DSRAD基因的异常 :家... 目的 :检测国内 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 :PCR扩增 3个家系中成员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 ,并行DNA测序。以 10 0例无关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PCR结合DNA测序发现 3个家系中患者均存在DSRAD基因的异常 :家系A中第 32 2 0位碱基发生了C→T的杂合突变 ,对应 10 74位的精氨酸被半胱氨酸替代 ;家系B与家系C中发现的突变相同 ,为第 332 5位碱基发生了G→T的杂合突变 ,对应 110 9位的天冬氨酸被酪氨酸替代。家系中未患病者及无关正常人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 :此 3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存在DSRAD基因的特异性突变 ,突变可能使蛋白功能缺陷 ,导致临床上出现皮肤色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突变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基因 杂合 正常人 DNA测序 碱基 外显子 发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