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晶白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益 姚瑜 +2 位作者 童敏 沈锁彬 吴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柱晶白霉素产生菌经常规诱变及原生质体多次再生处理,获菌株91-911,其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5倍以上;清除了原菌株的菌丝毒性;主组分A5含量也有明显增加。为充分发挥91-911菌株的生产潜力,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发酵... 柱晶白霉素产生菌经常规诱变及原生质体多次再生处理,获菌株91-911,其产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5倍以上;清除了原菌株的菌丝毒性;主组分A5含量也有明显增加。为充分发挥91-911菌株的生产潜力,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b培养基。91-911菌株用6培养基在200L、10t规模发酵罐上试验,证实91-911菌株确是一株高产稳产的优良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晶白霉素 吉他链霉菌 甘露糖变种
下载PDF
耐高温腐乳菌株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芳席 黄见良 李合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以毛霉M263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γ-射线及高温处理复合诱变,并采用高温培养条件定向驯化,获得1株耐高温毛霉菌株M263-3.该菌株在32℃条件下,生长正常,酿制的腐乳质量优良;进行了培养基及产酶条件试验,选出了最... 以毛霉M263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γ-射线及高温处理复合诱变,并采用高温培养条件定向驯化,获得1株耐高温毛霉菌株M263-3.该菌株在32℃条件下,生长正常,酿制的腐乳质量优良;进行了培养基及产酶条件试验,选出了最佳培养基及适宜的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毛霉属 突变系 诱变 耐高温菌株 蛋白酶
下载PDF
解脂耶氏酵母诱变育种及发酵产α-酮戊二酸条件优化
3
作者 巩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0-195,共6页
对具有发酵产α-酮戊二酸能力的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ZY-4进行了紫外诱变和NTG诱变育种,筛选得到产量提高的突变株,并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紫外诱变和NTG诱变后筛选到的突变株分别比原始出发菌株产量... 对具有发酵产α-酮戊二酸能力的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ZY-4进行了紫外诱变和NTG诱变育种,筛选得到产量提高的突变株,并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紫外诱变和NTG诱变后筛选到的突变株分别比原始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67.8%和110%。优化后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甘油8%,氯化铵5.0 g/L,硫胺素1.0μg/L,磷酸二氢钾1.0 g/L,七水硫酸镁0.5 g/L,培养基优化后α-酮戊二酸产量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2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 解脂耶氏酵母 诱变育种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富硒酵母菌株 被引量:3
4
作者 邱美珍 杜丽飞 +2 位作者 王红兵 杨俊 周望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78-381,共4页
本试验以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γ射线诱变,采用Na_2SeO_3抗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了一株高硒和高硒蛋氨酸含量的菌株CU7,与出发菌株相比,生物量达到10.58g/L、总硒提高了2.01倍。硒蛋... 本试验以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γ射线诱变,采用Na_2SeO_3抗性平板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了一株高硒和高硒蛋氨酸含量的菌株CU7,与出发菌株相比,生物量达到10.58g/L、总硒提高了2.01倍。硒蛋氨酸的含量提高了2.44倍,硒蛋氨酸与总硒的比值也由49.85%提高到61.59%,且传代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诱变 选育 富硒酵母
下载PDF
棉花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何鉴星 孙传渭 +5 位作者 姜茹琴 王志龙 张欣雪 李爱国 李增书 赵国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97-402,共6页
陆地棉科遗2号×中棉完紫的种间杂交衍生后代群体中分离出一株矮秆小叶突变体,经多年选择育成了矮早棉1号。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矮早棉1号成熟时,株高只有45cm,不到正常陆地棉的1/2。遗传分析揭示矮早棉1号的矮化早熟... 陆地棉科遗2号×中棉完紫的种间杂交衍生后代群体中分离出一株矮秆小叶突变体,经多年选择育成了矮早棉1号。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矮早棉1号成熟时,株高只有45cm,不到正常陆地棉的1/2。遗传分析揭示矮早棉1号的矮化早熟特性系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其基因符号定名为d_1和d_2,矮早棉1号为双隐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_1d_1d_2d_2。正常陆地棉TM-1、中棉所12及中棉所16均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_1D_1D_2D_2。控制棉花株高的两对基因D_1/d_1和D_2/d_2间表现重叠作用。矮早棉1号在棉花早熟育种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矮化突变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法合成辅酶Q_(10) 被引量:18
6
作者 顾觉奋 陈光明 李淑珍 《药学进展》 CAS 2001年第6期339-343,共5页
辅酶Q10 (CoQ10 )作为一种细胞内代谢呼吸激活剂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生物合成法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综述红假单孢菌属、假丝酵母属、副球菌属等CoQ10 产生菌及其培养条件和假单孢菌属、红细菌属、土壤杆菌属的突变育种以及... 辅酶Q10 (CoQ10 )作为一种细胞内代谢呼吸激活剂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生物合成法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综述红假单孢菌属、假丝酵母属、副球菌属等CoQ10 产生菌及其培养条件和假单孢菌属、红细菌属、土壤杆菌属的突变育种以及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培养条件 突变育种 微生物转化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灵芝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产漆酶突变株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岁楼 王琼波 +2 位作者 陈春涛 李国富 孙君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7,共5页
对一株产漆酶活性较高的灵芝(Ganoderma.lucidumKarstNo.1)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株漆酶活性比对照菌株提高2.83倍的突变株G301。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以蔗糖为稳渗剂,采用4%(W/V)溶壁酶... 对一株产漆酶活性较高的灵芝(Ganoderma.lucidumKarstNo.1)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株漆酶活性比对照菌株提高2.83倍的突变株G301。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以蔗糖为稳渗剂,采用4%(W/V)溶壁酶与2%(W/V)蜗牛酶等体积混合酶液,在30℃、pH6.0下,对液体培养48h的灵芝菌丝体酶解1h;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距离40cm照射3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灵芝 原生质体 紫外线 突变 育种
下载PDF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 被引量:9
8
作者 肖辉海 陈良碧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0-46,共7页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继花粉和花药培养之后的又一种实用化的细胞工程育种新方法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 ,并且绝大多数变异可以遗传 ,在再生植株中能够找到在常规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继花粉和花药培养之后的又一种实用化的细胞工程育种新方法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 ,并且绝大多数变异可以遗传 ,在再生植株中能够找到在常规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变异或重组类型 .80年代以来 ,我国在作物无性系变异育种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已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良新品种 .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引起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 ,无性系变异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并对目前体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变异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 突变体
下载PDF
高产多糖钝顶螺旋藻新品系的选育及蛋白质SDS-PAGE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汪志平 刘艳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研究了 1 0株钝顶螺旋藻对60 Coγ射线的辐射抗性及其与多糖含量的关系 ,表明各株系的半致死剂量 (LD50 )与多糖含量间的相关系数高达 0 9873。进而以多糖含量较高的钝顶螺旋藻Sp 0 8为出发品系、用 0 6%的EMS和 2 4kGy的60 Coγ射... 研究了 1 0株钝顶螺旋藻对60 Coγ射线的辐射抗性及其与多糖含量的关系 ,表明各株系的半致死剂量 (LD50 )与多糖含量间的相关系数高达 0 9873。进而以多糖含量较高的钝顶螺旋藻Sp 0 8为出发品系、用 0 6%的EMS和 2 4kGy的60 Coγ射线处理Sp 0 8单细胞或原生质球 ,并用 7 0kGy左右的γ射线为筛选压力 ,得到了 4株多糖含量分别比Sp 0 8的高 32 8%、1 7 3%、2 3 4%和 42 3%的形态突变体 :Sp 0 8A、Sp 0 8B、Sp 0 8C和Sp 0 8D。蛋白质SDS PAGE分析确定 ,Sp 0 8A、Sp 0 8C和Sp 0 8D为在分子遗传水平发生变异的突变体。综合上述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速率等生产性状 ,确立Sp 0 8A为高产多糖的钝项螺旋藻新品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 高产 选育 突变体 株系 半致死剂量 生产性状 蛋白质S 多糖含量 ^60Coγ射线
下载PDF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文潮 孙国昌 +3 位作者 徐建龙 俞法明 毛雪琴 金庆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早籼浙 92 4 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 ,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SP2 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 早籼浙 92 4 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 ,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SP2 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 10 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 ,2 0 0 1~2 0 0 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 ,叶瘟平均级分别为 1.4和 1.7级 ,最高级为 5 .0级 ;穗瘟平均级分别为 1.6和 1.3级 ,最高级为 3.0级 ;抗谱频率分别为 70 %和 6 0 % ;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 1.4级 ,最高级为 5 .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 ,浙 10 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 ,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育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病育种 水稻 突变体 浙101品种
下载PDF
γ辐照与赤霉素复合处理育成小麦新品种西辐九号 被引量:8
11
作者 贾林贵 辜义芳 +1 位作者 李达祥 邵由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5-69,共5页
选用西昌反修麦为材料,经60Coγ射线辐照之后,播种前用赤霉素(Gibberelin)浸种复合处理。诱变育成矮秆抗倒,株型紧凑,幼苗直立,叶片短宽,适应性较广,耐瘠,耐湿,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西辐九号,一般产量6840... 选用西昌反修麦为材料,经60Coγ射线辐照之后,播种前用赤霉素(Gibberelin)浸种复合处理。诱变育成矮秆抗倒,株型紧凑,幼苗直立,叶片短宽,适应性较广,耐瘠,耐湿,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西辐九号,一般产量6840kg/hm2。研究表明,γ辐照与赤霉素复合处理能减轻辐射损伤,有效的提高辐照当代的田间出苗率,拓宽突变谱,扩大变异群体,提高有益突变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处理 赤霉素 浸种 小麦 诱变育种 种子处理
下载PDF
空间条件对水稻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建龙 奚永安 +1 位作者 蒋兴村 李金国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89-93,共5页
研究了搭载高空气球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水稻干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搭载高空气球与γ射线处理相比较,对处理当代种子萌发的影响及造成的生理损伤轻,诱发的第二代株高、抽穗期和叶绿素缺失突变频率较低,但其中的早熟突变... 研究了搭载高空气球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水稻干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搭载高空气球与γ射线处理相比较,对处理当代种子萌发的影响及造成的生理损伤轻,诱发的第二代株高、抽穗期和叶绿素缺失突变频率较低,但其中的早熟突变频率则较高.以诱变效率来比较,搭载高空气球对株高、抽穗期突变的诱变效率明显高于7射线处理,而对叶绿素缺失突变的诱变效率则低于γ射线处理.表明搭载高空气球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技术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气球 水稻 突变频率 诱变效应 诱变育种
下载PDF
鲜食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余良 索海翠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9期21-27,共7页
近20年来,鲜食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果蔬兼用型玉米加速发展,其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认识鲜食玉米在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领域的进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胚乳突变基因的发现历程,分析了各基因的遗传机理和功能特点,简述了不同类型... 近20年来,鲜食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果蔬兼用型玉米加速发展,其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认识鲜食玉米在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领域的进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胚乳突变基因的发现历程,分析了各基因的遗传机理和功能特点,简述了不同类型甜玉米及糯玉米应用发展情况。通过总结鲜食玉米转基因研究,品质、农艺性状、抗病性QTL定位及关联分析研究成果,简介功能分子标记的概念和特点,对今后开展鲜食玉米分子育种领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加快鲜食玉米分子育种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胚乳 突变基因 分子育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豆低植酸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凤杰 舒庆尧 朱丹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173-176,共4页
大豆种子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的形式存在,它对人和单胃动物来说是一种抗营养因子;降低植酸的含量不仅可以提高大豆微量元素、蛋白质和磷素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可以减少磷素的污染和浪费。就不同大豆品种中植酸的含量、低植酸种质的创新,以及... 大豆种子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的形式存在,它对人和单胃动物来说是一种抗营养因子;降低植酸的含量不仅可以提高大豆微量元素、蛋白质和磷素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可以减少磷素的污染和浪费。就不同大豆品种中植酸的含量、低植酸种质的创新,以及这些种质的遗传机制、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分子特性的研究给予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植酸 突变体 育种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水稻穗期活体植株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分析及突变体选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富昊伟 沈圣泉 +4 位作者 李友发 陈洋 马兴华 舒小丽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转基因作物细胞和组织对抗生素潮霉素具有一定耐性,是作物尤其是单子叶作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选择基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活体植株潮霉素抗性快速鉴别技术,用于转基因育种和相关研究。在始穗期前后,用... 携带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转基因作物细胞和组织对抗生素潮霉素具有一定耐性,是作物尤其是单子叶作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选择基因。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活体植株潮霉素抗性快速鉴别技术,用于转基因育种和相关研究。在始穗期前后,用不同浓度潮霉素B溶液(25~100mg/L)喷洒常规及转基因水稻植株,考察叶片和谷粒的中毒症状。发现常规水稻在高于50mg/L的潮霉素溶液处理后,叶片出现褐色斑点,稻穗部分谷粒颖壳呈黄褐色的中毒症状,叶片斑点和黄褐色谷粒的数量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经100mg/L潮霉素处理后,籼稻品种嘉优99和C10剑叶每平方厘米平均斑点数目为21.1和19.2个,穗上黄褐色谷粒比例分别达27.6%和23.5%;粳稻品种嘉优5号和R5叶片中毒斑点数为11.8和10.7个,黄褐色谷粒比例分别为11.2%和11.9%,表明2份籼稻材料较2份粳稻材料对潮霉素更为敏感。在上述浓度范围内,携带HPT的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对γ射线诱变处理克暝稻的M2群体(共12万株)穗期喷施100mg/L的潮霉素B溶液,从中筛选到42株潮霉素敏感型突变体,组织化学法分析表明这些植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酸酶GUS活性。对能够取到较嫩叶片的14个单株采用离体叶片法进行抗虫性鉴定,证明这些植株对二化螟仍然表现高抗。上述结果表明,在始穗期喷施100mg/L潮霉素溶液,潮霉素敏感植株可出现明显、直观的中毒症状,可以在活体植株水平上有效鉴别植株是否携带HPT,可用于育种中转基因植株的筛选或转基因安全评估中植株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选择标记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 突变体 转基因育种 生物安全
下载PDF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生产性试验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一平 杜郭君 +3 位作者 朱晓宏 王红连 邓崇亮 柏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0,共4页
BacillussubtilisJSIM 10 18菌株是 1株产D 核糖的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和紫外线连续、间断诱变处理 ,获得了 1株次黄嘌呤、莽草酸双重缺陷型突变株No .2 71菌株。该突变株摇瓶发酵的D 核糖平... BacillussubtilisJSIM 10 18菌株是 1株产D 核糖的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和紫外线连续、间断诱变处理 ,获得了 1株次黄嘌呤、莽草酸双重缺陷型突变株No .2 71菌株。该突变株摇瓶发酵的D 核糖平均产量为 10 8 1g/L ,比亲株提高了 15 8g/L。在 30 0 0 0L发酵罐中 ,连续 5罐批 ,平均产D 核糖 96 4 g/L ,最高为 98g/L ,比亲株提高了 16 2 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生产性试验 莽草酸 高产菌株 突变株 甲基磺酸乙酯 发菌 D-核糖 摇瓶发酵 发酵罐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低中温适应型新品系的选育及RAPD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奇奇 汪凡越 +2 位作者 汪志平 边永亮 刘懋昕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4-4153,共10页
【目的】选育低中温适应型螺旋藻新品系,显著拓展螺旋藻工厂化培植的地理范围及时间、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方法】以用于工厂化培植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ZJU0116为出发品系,用组织匀浆和离心分离法制得其单细胞或原生质... 【目的】选育低中温适应型螺旋藻新品系,显著拓展螺旋藻工厂化培植的地理范围及时间、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方法】以用于工厂化培植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ZJU0116为出发品系,用组织匀浆和离心分离法制得其单细胞或原生质球,先以0.6%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处理30 min,再用2.4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进行低温逆境筛选、5次冷/热(12°C/38°C)骤变交替处理、藻丝单体分离培养、温度适应面构建和蛋白质含量等检测及生产培植试验。【结果】获得了1株蛋白质含量与ZJU0116的相当、而温度适应面和平均日产量依次提高10.7%和10.9%的低中温适应型突变体,命名为ZJU0116(LMTA)。光学显微形态与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亲本ZJU0116相比,ZJU0116(LMTA)藻丝的螺旋数和长度依次减少54.4%和42.1%,螺距增加28.8%;基因组DNA在随机引物S30的扩增产物中多了1条约470 bp的条带。【结论】ZJU0116(LMTA)在工厂化培植中温度适应性好、生产性状稳定,干藻粉产量可增加10%以上,可为当前螺旋藻产业深度融合“双碳”目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必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工厂化培植 低中温度适应性 突变体 育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原文传递
抗枯萎病早花粉蕉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明 邹瑜 +4 位作者 莫天利 黄相 龙芳 武鹏 何海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7-404,共8页
【目的】筛选鉴定金粉1号抗枯萎病早花突变体55b,为进一步利用该突变体株系选育抗枯萎病粉蕉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筛选对金粉1号抗枯萎病早花突变体55b进行逐步分离,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 【目的】筛选鉴定金粉1号抗枯萎病早花突变体55b,为进一步利用该突变体株系选育抗枯萎病粉蕉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筛选对金粉1号抗枯萎病早花突变体55b进行逐步分离,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察鉴定,同时开展田间病害调查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突变体55b及野生型金粉1号的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分析。【结果】突变株系55b新植蕉平均株高335.3 cm,假茎基围、中围分别为84.2和57.5 cm,分别比对照金粉1号矮(小)27.1%、23.3%和11.5%;55b新植蕉生长周期比金粉1号短2~3个月,宿根蕉生长周期比金粉1号短1~2个月。55b田间枯萎病发病率低于金粉1号,在感染Foc1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1)的蕉园55b的发病率可控制在10.0%以下,金粉1号发病率为30.0%~100.0%;伤根接菌处理80 d后,金粉1号蕉苗发病率为95.6%,死亡率达75.0%,而55b仅有极少数出现轻微黄化现象,发病率为6.5%。55b果实品质、单位面积产量等与金粉1号无明显差异;突变株系55b与金粉1号的多态性比率为7.7%,遗传相似系数为0.96,遗传背景相似。【结论】从金粉1号突变体55b后代中分离筛选的抗枯萎病、早熟、矮化株系可用来培育大面积推广的粉蕉新品种,或进一步由其衍生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亲本育种材料在香蕉育种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蕉 金粉1号 突变体 抗枯萎病 早花 选育
下载PDF
不同辐射强度对大豆M_1代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波 汝玄玄 +5 位作者 贾召召 霍晴 曹宇鹏 吴润之 李曙光 杨加银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2期40-45,共6页
为研究不同强度的^(60)Coγ射线对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辐照效应,明确适宜辐照剂量,本研究以‘淮豆13’为材料,选取3种^(60)Coγ射线辐照剂量(200 Gy、300 Gy和400 Gy)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均明显地降低了M1代群体的田间... 为研究不同强度的^(60)Coγ射线对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辐照效应,明确适宜辐照剂量,本研究以‘淮豆13’为材料,选取3种^(60)Coγ射线辐照剂量(200 Gy、300 Gy和400 Gy)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均明显地降低了M1代群体的田间出苗率和成活率,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出苗率和成活率不断降低。与对照(CK)相比,出苗率和成活率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8.07%~44.34%和0.89%~24.45%,其中400 Gy降幅最大;不同剂量处理对大豆始花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作用,比对照推迟3~5天开花,其中400 Gy对开花期影响最大;不同剂量处理对M1代群体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等重要农艺性状表现为剂量越高,表型差异越大;3种剂量中,300 Gy处理的M1代群体大小适中,且各种极端分化类型均具有一定的比例,表型变异较为丰富,获得目标性状的几率较大,适宜大豆突变体库构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构建不同类型的大豆突变体库以及深入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60Coγ辐射 突变体库 诱变育种 变异
下载PDF
高藻胆蛋白钝顶螺旋藻新品系的选育及RAPD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晖 汪志平 +3 位作者 张巧生 刘艳辉 李雪斌 徐步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7-571,共5页
测得可用于工厂化生产的9株钝顶螺旋藻的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和藻胆蛋白PBP的含量依次为10.74%-16.26%、3.67%-5.55%和14.42%-21.81%,PC与APC的比值在2.87与3.05之间。以PBP含量最高的Sp.CH为出发品系,用组织匀... 测得可用于工厂化生产的9株钝顶螺旋藻的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和藻胆蛋白PBP的含量依次为10.74%-16.26%、3.67%-5.55%和14.42%-21.81%,PC与APC的比值在2.87与3.05之间。以PBP含量最高的Sp.CH为出发品系,用组织匀浆破碎和离心沉降法制得其单细胞或原生质球,并先以0.6%EMS处理30mim再用2.4kGy的^60Coγ射线辐照,经藻丝单体分离培养、PBP含量检测及实验室与生产培殖试验,筛选到1株PC、APC和PBP含量依次比Sp—CH的约高36%、89%和50%,PC/APC为1.91~2.23的突变株,命名为Sp—CH32。RAPD分析结果显示,随机引物S38对该突变株与Sp—CH基因组DNA扩增,得到的扩增产物中显示出多态性差异。Sp—CH32经连续3年的工厂化培殖,表现出生产性状好、PBP高产特性稳定,目前已用于大规模养殖与产业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藻胆蛋白 突变体 育种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