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学科视野及交叉关系——兼谈2001年新版《格罗夫音乐词典》置换“音乐美学”词条的原因 被引量:3
1
作者 龚妮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
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既不能等同,又必须承认它们的隶属关系和交叉关系。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给哲学家提供了哲思与诠释的巨大空间。音乐美学成为主流与近代"美的艺术"的提出以及美学学科的建立... 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既不能等同,又必须承认它们的隶属关系和交叉关系。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产物,给哲学家提供了哲思与诠释的巨大空间。音乐美学成为主流与近代"美的艺术"的提出以及美学学科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随着音乐对美的颠覆,有的哲学-美学家放弃了将美作为音乐一元论的价值诉求,更加广泛地关注音乐的哲学问题。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以既相重合又各有侧重的视野关注着人类的音乐活动,没有必要用音乐哲学替代音乐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实质而不在于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学科关系
下载PDF
论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辩证同一性——从黑格尔音乐思想的形成来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璐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8-94,59,共8页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音乐思想哲学内涵及美学特质两方面的分析阐释,试图通过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前提,挖掘在他的音乐思想中两者的辩证同一关系。探讨"理念"(精神性)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内在性。
关键词 音乐哲学 音乐美学 黑格尔 经验 观念 音乐内容
下载PDF
论音乐创造思维中的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孙佳宾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5,共4页
本文从音乐创造思维的角度,阐述了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对于音乐创造思维的影响,提出了音乐的物质因素和形式因素是音乐创造思维的载体,主张哲学意识为音乐创造思维提供了思想保障,认为哲学意识与精神意愿的表达,提升了音乐创造的思想... 本文从音乐创造思维的角度,阐述了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对于音乐创造思维的影响,提出了音乐的物质因素和形式因素是音乐创造思维的载体,主张哲学意识为音乐创造思维提供了思想保障,认为哲学意识与精神意愿的表达,提升了音乐创造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创造 音乐哲学 音乐思维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中国音乐美学观念解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范晓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8,104,共12页
新时期是我国音乐美学研究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第二次撞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使音乐美学研究在观念上产生明显变化,形成多样化、多角度、多论域、多观念的发展态势,学科建设突飞猛进,学科观念从传... 新时期是我国音乐美学研究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第二次撞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使音乐美学研究在观念上产生明显变化,形成多样化、多角度、多论域、多观念的发展态势,学科建设突飞猛进,学科观念从传统认识论、方法论拓展至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从西方音乐美学追求普适性的一般规律的标准和原则,转向了各自研究体系和方法下的研究目的与研究结果。在音乐美学的基础理论建设中,强调了主体把握客体、创造客体的能力。如"立美"、"审美"和主体"驾驭论"的提出。由于学科发展的多元化和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得对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的认识不仅限于作为学科存在自身的范畴,而将其论域和研究视角拓展至人和他的文化,它将音乐美学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放在人类文化的结构框架中来加以认识,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探讨音乐美学中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用文化哲学观念为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现象探寻其存在的依据、价值和意义。新时期音乐美学研究的多学科、多元化并举,使音乐美学作为学科存在的"我"的属性不断降低和弱化,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的拓展和延伸,使其参照系越加丰富,但不得不承认,其学科自身的属性已经被不同音乐现象丰富的感性事实和文化观念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观念
下载PDF
立象尽意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三 被引量:1
5
作者 陇菲(牛龙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7-33,共7页
在中国古典乐道看来,所谓音乐者,正是以“道、形、器”中“形”之层面的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来明示亘古不易之万物行运大道。一方面,乐象就其作为模型而言,势必先行“遗忘己象”,从而先天地失落了自己最为具像的方面;就其根本不可能对... 在中国古典乐道看来,所谓音乐者,正是以“道、形、器”中“形”之层面的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来明示亘古不易之万物行运大道。一方面,乐象就其作为模型而言,势必先行“遗忘己象”,从而先天地失落了自己最为具像的方面;就其根本不可能对世间其它事象进行几何拓扑模拟而言,又先天地失落了对象事件之最为具像的方面;所余者,仅是音响动态模型与其模拟之对象事件所共有的某种同态同行之抽象的品质。正是这种抽象的品质,使其具有了基型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又具有王夫之所说“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的特殊品质。因此,所谓乐象即音响动态模型,乃是墨子所谓“达·类·私”三级范畴中“类”一级的“类象”。在此“类象”之中,道、形、器三者“统一乎一形”,而成为“直观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类象 乐象 基型 音响动态模型 音乐哲学 中国古典音乐哲学
下载PDF
听之以心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四 被引量:2
6
作者 牛龙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3-40,共8页
在中国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看来,立象尽意的音乐艺术,是以音乐声响的比音关系来征示天地万物的变化流行。“有”之层面的音乐声响,乃是尽意之“象”;“无”之层面的比音关系,才是象示之“意”。因此,欣赏音乐,必须“得意忘象”。换言之,... 在中国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看来,立象尽意的音乐艺术,是以音乐声响的比音关系来征示天地万物的变化流行。“有”之层面的音乐声响,乃是尽意之“象”;“无”之层面的比音关系,才是象示之“意”。因此,欣赏音乐,必须“得意忘象”。换言之,欣赏音乐,必须超越“耳官”,而“听之以心”。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会音乐的深层内涵,以“法式”性质的“乐式”为中介,理解宇宙间天、地、人等万事万物共通的变化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之以心 得意忘象 比音 关系 大音希声 音乐哲学 中国古典音乐哲学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
下载PDF
至乐自然──论《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庄怡红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11,共6页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至乐自然 音乐 美学思想
下载PDF
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卓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68-71,共4页
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什么关系?音乐美学界莫衷一是。文章在叙述了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与争鸣之后,重点探讨了出现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差异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把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作为两个... 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是什么关系?音乐美学界莫衷一是。文章在叙述了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与争鸣之后,重点探讨了出现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差异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认为在现阶段应该把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作为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而非不同的研究领域)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关系
下载PDF
释义学音乐哲学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绮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释义学音乐哲学是当代西方相当有影响力的一支音乐哲学流派。本文对释义学音乐哲学关注的问题,释义学音乐的哲学意义及存在方式,释义学音乐哲学对音乐的理解与解释进行了探讨,对于我们更好地解读音乐作品将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释义学 音乐哲学 解释
下载PDF
异质中寻求和谐:《拉格泰姆时代》的音乐哲学
10
作者 陶晓 陈世丹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1期43-55,共13页
多克特罗在《拉格泰姆时代》中借助拉格泰姆音乐的隐喻,以直观呈现、讲述、主题模式三者合一的音乐叙事塑造了“期待”与“惊异”并存的美学体验,蕴含变化中坚守不变、异质中寻求和谐的时代哲学。此外,拉格泰姆音乐的起源及特征也折射... 多克特罗在《拉格泰姆时代》中借助拉格泰姆音乐的隐喻,以直观呈现、讲述、主题模式三者合一的音乐叙事塑造了“期待”与“惊异”并存的美学体验,蕴含变化中坚守不变、异质中寻求和谐的时代哲学。此外,拉格泰姆音乐的起源及特征也折射出黑人于异质文化中维系文化身份的智慧和传承文化传统的努力。其音乐叙事还成功彰显了一个好坏掺杂、身份经历重构、伦理复杂化的“破碎时代”。主人公科尔豪斯的暴力变革之路不仅揭示了伦理的多维性和复杂化,而且引发人们思考相同性与差异性中谋求中间道路的戏谑式“严肃游戏”态度及伦理主体的自我形塑或许是破碎时代中克服时代局限,实现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未来的重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泰姆时代》 音乐叙事 音乐哲学 破碎时代 伦理主体
下载PDF
谈琴之道:鲍罗格·卡尔曼的音乐哲学观
11
作者 王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8-103,共6页
鲍罗格·卡尔曼(Balogh Kálmán)是世界钦巴龙(Cimbalom)演奏领域中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匈牙利钦巴龙的演奏家和教育家,他终身致力于钦巴龙的演奏、教学与传承工作,并已构建起一套卡尔曼教学方法与音乐理念,这些卡... 鲍罗格·卡尔曼(Balogh Kálmán)是世界钦巴龙(Cimbalom)演奏领域中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匈牙利钦巴龙的演奏家和教育家,他终身致力于钦巴龙的演奏、教学与传承工作,并已构建起一套卡尔曼教学方法与音乐理念,这些卡尔曼的音乐哲学观具有与众不同的精神内涵、实质价值与现实性的认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罗格·卡尔曼 匈牙利钦巴龙 音乐哲学 教学方法 音乐理念
下载PDF
论古希腊音乐哲学的“和谐”观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志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音乐和谐论"是毕达哥拉斯音乐哲学观的合理内核。他认为,整个宇宙范围内的所有事情皆有秩序,并且万物皆数,灵魂是和谐,而音乐则揭示了数和"和谐"的基本性质。此观点为其后的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学说奠... "音乐和谐论"是毕达哥拉斯音乐哲学观的合理内核。他认为,整个宇宙范围内的所有事情皆有秩序,并且万物皆数,灵魂是和谐,而音乐则揭示了数和"和谐"的基本性质。此观点为其后的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古希腊音乐理论、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对现实音乐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哲学 毕达哥拉斯 和谐论
下载PDF
以类相动——《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一 被引量:4
13
作者 陇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9,共6页
中国古典乐道,基于中国古典哲学“道、形、器”与“达、类、私”之基本范畴,揭示了“以类相动”、“比类成行”的音乐以其“形”之层面的、“法式”性质的“乐式”同行、同态于万事万物,“中”长宙大宇行运之“节”之行象艺术的本质... 中国古典乐道,基于中国古典哲学“道、形、器”与“达、类、私”之基本范畴,揭示了“以类相动”、“比类成行”的音乐以其“形”之层面的、“法式”性质的“乐式”同行、同态于万事万物,“中”长宙大宇行运之“节”之行象艺术的本质属性。墨子所谓“达而类私”,正是通过特殊的具象之私,上升到一般的抽象之达;正是通过一般的抽象之达,类归特殊的具象之私;正是通过特殊的具象之器,上升到一般的抽象之道;正是通过一般的抽象之道,形范特殊的具象之器。在这里,达是以类私的面目显现的,私是以达同的属类显现的;共相是以殊相的面目显现的,殊相是以共相的例案显现的;形而上之道是以形而下之器的面目显现的,形而下之器是以形而上之道的象征显现的。而在此种种界面之中,“形”乃是其“法式”性质的中介。就音乐艺术而言,形而上的乐道是以形而下的乐象之行态显现的,形而下的乐象是以形而上的乐道之象征显现的。而在此界面之中,形之层面的“乐式”,乃是“道”、“器”之间“法式”性质的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类相动 比类成行 乐道 音乐哲学 中国古典音乐哲学 乐式 行象 中节 道、形、器 达、类、私
下载PDF
道家“自然乐论”中“自然”——一种现象学的视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少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1期15-19,165,共5页
"自然乐论"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针对音乐学界对此理解的某些窄化,本文从现象学的"意向性"视域,把"自然乐论"中的"自然"分解为三种不同的层递:即认知心理意义上的意向性"物象自然&q... "自然乐论"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针对音乐学界对此理解的某些窄化,本文从现象学的"意向性"视域,把"自然乐论"中的"自然"分解为三种不同的层递:即认知心理意义上的意向性"物象自然"、情感审美意义上的意向性"意象自然"、精神境界意义上的意向性"道象自然",及其不同意向性"自然"的音乐呈现。力求从生命本体意识去理解并回到"自然"或现象学意义上的"事情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自然乐论 自然 现象学
下载PDF
洛谢夫的音乐哲学散文及其爱欲书写——以《柴可夫斯基三重奏》为例
15
作者 刘锟 高震南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3年第2期4-17,共14页
俄罗斯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白银时代最后一位思想家А.Ф.洛谢夫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音乐哲学散文。这些叙事作品的音乐精神和其音乐哲学美学思想一脉相承,同时蕴含着对古希腊理念的深刻思考,其中《柴可夫斯基三重奏》是其典型... 俄罗斯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白银时代最后一位思想家А.Ф.洛谢夫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音乐哲学散文。这些叙事作品的音乐精神和其音乐哲学美学思想一脉相承,同时蕴含着对古希腊理念的深刻思考,其中《柴可夫斯基三重奏》是其典型代表。在小说普遍的音乐主题和叙事结构中,爱欲成为作者探索生命意识、生活意义和存在本质的重要哲学概念和诗学范畴,体现了洛谢夫音乐哲学散文独有的体裁特征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谢夫 音乐哲学散文 爱欲 《柴可夫斯基三重奏》
原文传递
易、老、庄、禅哲学对约翰·凯奇后现代音乐哲学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紫华 王勇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89-95,共7页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为了寻找其新思想的支撑点,把探寻的眼光投向东方哲学和艺术。《易经》《老子》《庄子》和禅宗哲学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和认可,并对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后现代主义音乐浪潮中...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为了寻找其新思想的支撑点,把探寻的眼光投向东方哲学和艺术。《易经》《老子》《庄子》和禅宗哲学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和认可,并对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后现代主义音乐浪潮中,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作品和音乐哲学思想成为“后现代音乐的标杆”。通过分析约翰·凯奇后现代音乐哲学的特点,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对西方后现代音乐哲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约翰·凯奇 后现代音乐哲学
下载PDF
孔子音乐观及其当代价值
17
作者 马秋丽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在孔子那里,乐能达情。以此为起点,乐是感性与理性的中和,是情理的交融与共生,呈现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乐既美且善,美善合一,既能从个人层面陶冶性情,亦能在社会层面化民成俗,醇厚民风。乐是技与道的统一,音乐... 在孔子那里,乐能达情。以此为起点,乐是感性与理性的中和,是情理的交融与共生,呈现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乐既美且善,美善合一,既能从个人层面陶冶性情,亦能在社会层面化民成俗,醇厚民风。乐是技与道的统一,音乐技艺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情、表意、显道的媒介;技与道的统一表现为技中有道,道由技显,技达为道,技道合一。由此,孔子追求的音乐境界是天人合一背景中的情理交融、美善合一、技道合一,最终实现'大乐与天地同和'之境。当今音乐艺术与音乐休闲中存在诸多问题:或者纵情过度流于淫,或者过于重理导致游艺精神的丧失,二者都背离了音乐的中和之美;虽然音乐形式不断创新,但庸俗、低俗、恶俗的内容夹杂其中,不能起到以美启善、以美导善的作用,忽视音乐的美善合一;越来越注重音乐的创作、演奏、演唱、表达的技法、技巧,甚至流于哗众取宠的炫技,忽视对音乐精神的传达、音乐境界的体悟等。孔子的音乐观,有助于矫正当今音乐艺术、音乐休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提升音乐教化效果、改善音乐风气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音乐观 情理中和 美善合一
原文传递
音乐与哲学的共性——共同本质、共同媒介与共同表现方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智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2-46 82,82,共6页
音乐与哲学的共同本质是抽象。哲学是认识的抽象,音乐是感受的抽象。哲学以抽象的方式探求事理,音乐则是通过表现感情去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境;音乐与哲学的共同媒介是情感。哲学是对智慧的... 音乐与哲学的共同本质是抽象。哲学是认识的抽象,音乐是感受的抽象。哲学以抽象的方式探求事理,音乐则是通过表现感情去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境;音乐与哲学的共同媒介是情感。哲学是对智慧的爱和情感追求,音乐则对人类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并在格式塔"心理力"中找到对应关系;音乐与哲学的共同表现方式是创造,音乐和哲学的创造之独特性体现了思想的个性与作品的永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与哲学 共性 抽象 情感 创造
原文传递
“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27
19
作者 覃江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27,共5页
当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默提出的"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音乐教育哲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审美音乐教育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性特征为基础,在教育中以审美的方式注重对音乐的审美品质的... 当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默提出的"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音乐教育哲学中具有纲领性意义。审美音乐教育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性特征为基础,在教育中以审美的方式注重对音乐的审美品质的感知与理解,并对其作出审美的回应,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但它本身固有的特征和缺陷也使其面临着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内特·雷默 审美 音乐教育哲学 审美体验
下载PDF
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基于《管弦乐(小提琴)》课程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习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以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外国乐器》课程目标为理论依据,在充分调研、分析我国管弦乐(小提琴)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关于“技能化”“实践化”“多元化... 以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外国乐器》课程目标为理论依据,在充分调研、分析我国管弦乐(小提琴)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关于“技能化”“实践化”“多元化”理念主张入手,提出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课程形式、专业特色、评价体系等方面有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管弦乐(小提琴)》教学的改革新思路,努力探寻、开发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管弦乐教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教育 专业技能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