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音乐观念的政教承载与文学承继——以“亡国之音”的观念生成与历史演变为中心
1
作者
徐宝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亡国之音",作为儒家音乐理论中的一个否定性术语,体现了儒家对于音乐的伦理道德的审视。这一审视,随着礼乐文化由政治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附着到了人德、政德、文德等诸多方面。由乐衰而国亡,这在儒家理论中向来受...
"亡国之音",作为儒家音乐理论中的一个否定性术语,体现了儒家对于音乐的伦理道德的审视。这一审视,随着礼乐文化由政治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附着到了人德、政德、文德等诸多方面。由乐衰而国亡,这在儒家理论中向来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在乐论、史论、政论等领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诗乐、诗教的早期形态也使得后来的文学批评承继了"亡国之音"的意义内涵,并且随着这一术语在文学领域内的实际运用,其性质由倡导风雅正变的政教批判用语,而转化为抒写悲情乃至家国沦亡之痛的一种文学表达。"亡国之音"由乐教领域内的否定性术语渐渐蜕变为文学领域内的肯定性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国之音
政教
乐论
诗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乐观念的政教承载与文学承继——以“亡国之音”的观念生成与历史演变为中心
1
作者
徐宝余
机构
韩国全南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文摘
"亡国之音",作为儒家音乐理论中的一个否定性术语,体现了儒家对于音乐的伦理道德的审视。这一审视,随着礼乐文化由政治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附着到了人德、政德、文德等诸多方面。由乐衰而国亡,这在儒家理论中向来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在乐论、史论、政论等领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诗乐、诗教的早期形态也使得后来的文学批评承继了"亡国之音"的意义内涵,并且随着这一术语在文学领域内的实际运用,其性质由倡导风雅正变的政教批判用语,而转化为抒写悲情乃至家国沦亡之痛的一种文学表达。"亡国之音"由乐教领域内的否定性术语渐渐蜕变为文学领域内的肯定性术语。
关键词
亡国之音
政教
乐论
诗论
Keywords
music
of
national
ruin
political
indoctri
nation
music
al
theory
poetics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音乐观念的政教承载与文学承继——以“亡国之音”的观念生成与历史演变为中心
徐宝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