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博物馆大型原创性特展之展览策划——以南京博物院为例专访龚良院长 被引量:23
1
作者 龚良 毛颖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共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的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指出,大型原创性特展作为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的文化产品,既能衡量博物馆的发展活力,也有利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的定... 21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的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指出,大型原创性特展作为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的文化产品,既能衡量博物馆的发展活力,也有利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完善藏品体系,从而确定展览主题,制订展览规划。高校应该围绕研究公众、服务公众调整博物馆学的课程设置。试行中的理事会制度将有助于推动博物馆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南京博物院近年大力推行策展人制度,鼓励策划大型原创性特展,重视并强调展示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016年度举办的"法老·王"展是一次用低票价、非营利的方法,举办了一个不用财政资金、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高品质展览,并将展览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有益尝试,将为中国博物馆界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建设 展览策划 原创性 南京博物院 中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软实力 院长
原文传递
为历史、科学与艺术塑像--博物馆空间及展览论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兵武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0,127-128,共5页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并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阐释、传播其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博物馆通过具有"真"、"善"、"美"特点的陈列展览和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陈列手段,为公众... 博物馆收藏着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并通过展览向公众展示、阐释、传播其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博物馆通过具有"真"、"善"、"美"特点的陈列展览和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的陈列手段,为公众提供构建文化与精神信仰的独特服务。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参观、学习行为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自主性、私密性,通过品读文物参与将博物馆构建为历史、科学、艺术的权威机构,同时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拓展人格、重构价值观念。由此,博物馆也成为当代和未来具有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的公共性精神和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空间 展览展示 公共文化空间 读文物 新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西方博物馆展览策划的理念与实践:从策展人(Curator)谈起——以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例专访沈辰先生 被引量:18
3
作者 沈辰 毛颖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3,共8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展览事业发展迅猛,与国外博物馆的交流活动频繁,展览策划及相关的策展人制度、理事会制度以及公众服务等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先生指出,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西方博... 新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展览事业发展迅猛,与国外博物馆的交流活动频繁,展览策划及相关的策展人制度、理事会制度以及公众服务等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先生指出,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西方博物馆在curator的职责和作用,展览策划的理念和实践以及展览流程中的团队协作、对公众体验的重视、展览的筹款、董(理)事会的功能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策划 CURATOR 策展人 理事会制度 公众体验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沈辰
原文传递
博物馆展陈内容多元构成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向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6,127-128,共6页
公共博物馆展陈内容经历了科研标本、教学文本、故事讲述、信息传达等几个阶段。观众作为展陈内容的接受者和解读者,展陈内容的最终状态是以观众对内容的解读呈现出来的。随着展陈内容向观众理解方向的迁移,学术性知识成分的比重明显减... 公共博物馆展陈内容经历了科研标本、教学文本、故事讲述、信息传达等几个阶段。观众作为展陈内容的接受者和解读者,展陈内容的最终状态是以观众对内容的解读呈现出来的。随着展陈内容向观众理解方向的迁移,学术性知识成分的比重明显减少,解读性、重构性的内容逐渐增加,博物馆展陈的视觉表达和设计手法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呈现样式也被一并感知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陈 内容 多元构成 展陈效益 解读
原文传递
试论博物馆对外展览建构国家形象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3
5
作者 孔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4,共8页
博物馆对外展览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传统手段之一。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外事活动,是我国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这... 博物馆对外展览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传统手段之一。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外事活动,是我国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这种大背景下,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博物馆对外展览。博物馆与国家战略应双向互动、积极配合,通过对外展览建构正面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对外展览 软实力 国家形象
原文传递
媒介视域下博物馆陈列的娱乐问题探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迪 徐欣云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当下博物馆娱乐问题已成为影响博物馆价值判断和职能定位的潜在因素,而博物馆娱乐问题又主要集中于陈列空间。博物馆陈列内在的娱乐性是由其媒介特质所决定的,应得以正视;而博物馆陈列外在的娱乐化则是娱乐性人为放大与强化的结果,具体... 当下博物馆娱乐问题已成为影响博物馆价值判断和职能定位的潜在因素,而博物馆娱乐问题又主要集中于陈列空间。博物馆陈列内在的娱乐性是由其媒介特质所决定的,应得以正视;而博物馆陈列外在的娱乐化则是娱乐性人为放大与强化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奇观化和迪士尼化,其过度发育有碍于博物馆正常发展。在媒介视域下,娱乐既非博物馆的目的,也非单纯的传播手段,而是与博物馆媒介共生的一种现象。博物馆陈列"寓教于乐"应拒斥娱乐化,而应在基于实物的前提下,通过感官体验、知识获取、探索与发展三个层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 媒介视域 娱乐性 娱乐化 寓教于乐
原文传递
体验的缘起、实践与反思:基于博物馆等文化展示场所的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尹凯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4,126,共6页
体验通过诉诸于个体参与和意义建构等方法来挑战传统、官方、权威的单一声音,进而重新发现那些有意或无意间被隐藏起来的观念、行动与经验。作为一种批判性、甚至是替代性路径,体验迅速在博物馆、遗产地、休闲与旅游地等文化展示场所站... 体验通过诉诸于个体参与和意义建构等方法来挑战传统、官方、权威的单一声音,进而重新发现那些有意或无意间被隐藏起来的观念、行动与经验。作为一种批判性、甚至是替代性路径,体验迅速在博物馆、遗产地、休闲与旅游地等文化展示场所站稳脚跟。总体而言,针对该现象的既有研究要么缺乏跨学科的整体关照和比较视野,要么不加思索地颂扬与拥抱体验的价值。基于此,涉及博物馆、遗产、休闲与旅游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视角有助于系统探究体验缘何兴起的动力、体验得以可能的实践与体验可能引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体验 遗产地 文化展示场所 展演 表征
下载PDF
位移、互换与想象:博物馆叙事性展览中的“他者”视角 被引量:7
8
作者 任晓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7-172,共6页
博物馆作为提供历史阐释与生成公共记忆的场所,其历史类展览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者"(the other)是人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叙事性展览中恰当运用"他者"视角,能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藏品解读,激活展览所呈现的历... 博物馆作为提供历史阐释与生成公共记忆的场所,其历史类展览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者"(the other)是人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叙事性展览中恰当运用"他者"视角,能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藏品解读,激活展览所呈现的历史叙事"。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漂海闻见——15世纪朝鲜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借由"他者"视角展开叙事,藏品不再单纯作为永远存在于当下的、被观赏的物品,而是成为可以通过观众的感受捕捉、存储和回忆的故事,完成了从"物"到"事"的转化。通过身份或心理的互换,将静态的物品转变为生动的历史叙事,让观众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这说明,将对国家、民族、宗教、性别等身份认同的感知作为历史类展览的切入点,可以激发观众在参观中产生移情效应。博物馆展览应当将藏品看作唤起观众情愫和感知力的媒介,而非默默无言的艺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策划 临时展览 叙事性展览 历史类展览 他者视角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参与博物馆展览叙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祁尧 张博 《创意设计源》 2022年第2期22-26,共5页
基于当前人工智能参与博物馆展览的现状,分析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展览叙事中的表现形式;并分别从代入式、开放式、多向式博物馆展览的案例中总结出人工智能参与博物馆展览叙事的设计转化流程,构建智能信息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叙事的设计策略,... 基于当前人工智能参与博物馆展览的现状,分析人工智能在博物馆展览叙事中的表现形式;并分别从代入式、开放式、多向式博物馆展览的案例中总结出人工智能参与博物馆展览叙事的设计转化流程,构建智能信息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叙事的设计策略,实现传统叙事主题在技术的驱动下向多元化、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博物馆展览 叙事策略
下载PDF
历史类展览中的叙事:从史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宇哲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叙事是当代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尤其关注过去如何被表现出来并为大众所理解。近年来博物馆学也在进行某种"叙事转向",博物馆的历史类展览可被视为一种叙事,同样为大众提供理解过去的途径。但历史类展览与历史叙事之... 叙事是当代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尤其关注过去如何被表现出来并为大众所理解。近年来博物馆学也在进行某种"叙事转向",博物馆的历史类展览可被视为一种叙事,同样为大众提供理解过去的途径。但历史类展览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当代史学理论可为之提供思路。由此出发,不仅要重视展览本身,也要重视博物馆作为一个空间的配合作用,将展览和博物馆视为一个整体。同时,在设计历史类展览时,不能仅将藏品展示出来,更应该思考通过藏品形成怎样的历史叙事,以及如何形成这样的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历史类展览 叙事 史学理论
原文传递
“讲故事”展览的叙事方法——基于“故事与话语”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玉娜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9年第6期13-17,91,共6页
近年来,"讲故事"这一概念在博物馆展览中使用广泛,成为展览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的代名词,更成为展览策划所追求的目标。"讲故事"是展览叙事的一种典型方式,具备展览叙事的典型特点,但运用更加灵活。本文以&q... 近年来,"讲故事"这一概念在博物馆展览中使用广泛,成为展览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生动性的代名词,更成为展览策划所追求的目标。"讲故事"是展览叙事的一种典型方式,具备展览叙事的典型特点,但运用更加灵活。本文以"讲故事"的展览为主要研究对象,借鉴叙事学中的"故事与话语"理论将展览策划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阶段,重点探讨如何将"讲故事"的方法融入展览策划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 讲故事 叙事方法 “故事与话语”
下载PDF
博物馆展览的阐释与叙事:背景、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建强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
在博物馆收藏史中出现了大量为认知服务的展品,这些展品的集合所形成的主题性展览旨在帮助人们理解某一事件、现象或进程。对展品进行阐释是帮助观众理解展览的必要工作,也是展览策划与设计的核心任务。阐释工作可以从个体的和群体的两... 在博物馆收藏史中出现了大量为认知服务的展品,这些展品的集合所形成的主题性展览旨在帮助人们理解某一事件、现象或进程。对展品进行阐释是帮助观众理解展览的必要工作,也是展览策划与设计的核心任务。阐释工作可以从个体的和群体的两个层面展开。在对个体展品的阐释中,主要要解决实物展品在传播中的信息隐蔽性与表达非耗时性带来的困难,除了符号化外,内涵与语境的可视化,在展项中注入时间维度,都是解决传播难点的有效方法。展品的群体性集合可以通过分类和叙事展开,分类和叙事都具有良好的阐释功能,使集合体中的个体得到有效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 阐释 叙事 分类
下载PDF
把观众意见整合到展览设计与诠释中的具体目标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博物馆的公共性要求博物馆要持续地通过各种评量、检视来确保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博物馆展览设计要对焦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上,要把观众研究放在展览规划中做过程的检视点,做观众可以接受的教育性展览。展览评量要与展览的发展过... 博物馆的公共性要求博物馆要持续地通过各种评量、检视来确保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博物馆展览设计要对焦在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上,要把观众研究放在展览规划中做过程的检视点,做观众可以接受的教育性展览。展览评量要与展览的发展过程同步进行,要通过观众的反应和同侪的批判来准确地评量博物馆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展览评量 观众研究 公共性
原文传递
符号现象学视角下的博物馆陈列语言表现手法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书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9,共8页
符号现象学提出了观察事物的“范畴”“属性”“类型”三重维度及对意识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为立足于展览媒介特性的陈列语言表现手法分析提供了框架与路径。范畴通过搭建事态和调度观众的视角与意向性得以表现,手法包括共现、展... 符号现象学提出了观察事物的“范畴”“属性”“类型”三重维度及对意识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为立足于展览媒介特性的陈列语言表现手法分析提供了框架与路径。范畴通过搭建事态和调度观众的视角与意向性得以表现,手法包括共现、展开、拆解、分离与标记;属性通过事物内外的相互作用得以表现,手法包括外驱、渲染、交互与内驱;类型通过文化资本的消费与生产得以表现,手法包括链结、抽离与组合。博物馆陈列语言的表现手法以事物为基本单位,以指示性为主要作用机制,体现出事物之间特定空间关系的情动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陈列语言 符号现象学 指示性
原文传递
多学科视角下中小型墓葬的展陈应用——以陕西考古博物馆为例
15
作者 曹书瑶 《博物院》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博物馆如何展示中小型墓葬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陕西考古博物馆中零口少女墓、杨官寨偏洞室墓、蓝田吕氏家族墓以及洞耳村蒙元壁画墓等案例深入分析,可归纳出以墓主为重点、以还原发掘现场为重点、以复原初始墓葬... 博物馆如何展示中小型墓葬是一项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陕西考古博物馆中零口少女墓、杨官寨偏洞室墓、蓝田吕氏家族墓以及洞耳村蒙元壁画墓等案例深入分析,可归纳出以墓主为重点、以还原发掘现场为重点、以复原初始墓葬为重点和以墓葬空间为重点等四种中小型墓葬展陈模式,并结合体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文物保护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丰富墓葬展陈内涵。同时,墓葬展陈还需从微观层面重视“物”的作用,包括全面认识人物、还原古代社会、链接启发观众等。总之,多学科视角下的中小型墓葬展陈应以整体性墓葬观念贯穿展陈应用,将全过程思维嵌入墓葬内容阐释,摒弃“择优择美”而物尽其用,并搭建展陈与观众的双向和谐交流,通过不同层面的展陈优势互补,以深化其传播内涵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墓葬 博物馆展陈 多学科视角 陕西考古博物馆
原文传递
链接与创新:国际展览发挥教育功能的实践探索——以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河文明”展览为例
16
作者 杜雨婷 孙禛元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6期116-124,共9页
新时代,世界文化呈现大融合趋势,加强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我国博物馆顺应国际化趋势,找到新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渐进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展览的数量与质量迅速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文章主... 新时代,世界文化呈现大融合趋势,加强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我国博物馆顺应国际化趋势,找到新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渐进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展览的数量与质量迅速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文章主要以国家海洋博物馆“大河文明”展览为例,分析国际展览发挥教育功能的优势、难点及路径,让观众在国际视野下透过展览增强对不同文明的认知,促进文化理解,减少文化隔膜。同时,在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发展与共荣之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国际展览 展览教育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博物馆社会责任在展览策划中的体现与运用——以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展览“气候行动:激发改变”为研究个案
17
作者 杨红 马冉冉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4期71-83,共13页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并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气候行动”纳入其中。博物馆通过举办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展览及教育活动支持气候行动、促进积极变化,但如何让这类科普主题展览与公众产生思...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并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气候行动”纳入其中。博物馆通过举办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展览及教育活动支持气候行动、促进积极变化,但如何让这类科普主题展览与公众产生思想与行动的联结、有效传递社会责任是一个难题。皮博迪·埃塞克斯(Peabody Essex)博物馆展览“气候行动:激发改变(Climate Action:Inspiring Change)”以可视化和多感官的展项传递气候变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相关知识,以大量互动体验为特色强化参观者对问题的认知;并在展览中融入大量社区参与的内容,鼓励参观者以实际行动投身气候行动倡议。文章以该展览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展览内容与形式设计的介绍与分析,归纳博物馆通过展览体现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为气候行动等相关主题展览提供可资借鉴的策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行动 博物馆展览 社会责任 社区参与
下载PDF
关于考古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王炜林 张雪琼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考古博物馆是展示考古学的行业专题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相比,有着无法替代的展陈优势和阐释效果。除考古出土物等常规成果展示外,考古博物馆还可以呈现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图,全方位展现考古学科发展、多角度复原古代社... 考古博物馆是展示考古学的行业专题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相比,有着无法替代的展陈优势和阐释效果。除考古出土物等常规成果展示外,考古博物馆还可以呈现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图,全方位展现考古学科发展、多角度复原古代社会面貌、多感官传递中国考古之精神,做出考古特色,为提升公众文化素质贡献考古人的力量。考古机构运营考古博物馆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既有丰富的研究人才储备、强大的学术创新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亦能促进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考古 考古博物馆 博物馆展陈 融合发展
下载PDF
科学普及视角下博物馆自然类展览策划与实施
19
作者 闫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结合实例阐述了自然类展览在主题定位、内容阐释、形式表达、教育延伸等方面的策划理念和具体实践,从科学普及的视角,对展览体系的构建逻辑和方式进行了剖析,为同类型展览策划实施提供可供推广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科学普及 博物馆 自然类展览 策划实施 科普教育
下载PDF
博物馆如何展示“科技的力量”——从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的力量”专题展览的内容设计谈起
20
作者 田田 张舒情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博物馆举办科技与工业相关主题展览对完整全面展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展览内容策划工作首先要明确展览立意,建构主线清晰的叙事脉络。通过深入挖掘和重新阐释馆藏、开展专项征集等方式充实展品,充分利用展览中的文字说明,... 博物馆举办科技与工业相关主题展览对完整全面展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展览内容策划工作首先要明确展览立意,建构主线清晰的叙事脉络。通过深入挖掘和重新阐释馆藏、开展专项征集等方式充实展品,充分利用展览中的文字说明,注重历史阐释,充分展示科技在历史进程中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科学技术史 科技与工业 科技的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