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背阔肌肌内神经分布和肌构筑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方玖 薛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1-503,506,共4页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肌构筑法。结果:(1)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发出2~3支一级神经支入肌,入肌后发出呈树枝状分支分布到该肌,在肌中部构成网格状的神经分支密集区。(2)背阔肌内上部肌重(58.91±10.29)g、肌长(18.76±1.67)cm、生理横切面积(3.39±0.65)cm2,外下部肌重(119.60±20.89)g、肌长(29.33±1.70)cm、生理横切面积(4.69±0.92)cm2。结论:(1)背阔肌有恒定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可分为两个亚部:内上部和外下部。(2)背阔肌内上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关节的稳定;而背阔肌外下部则更多参与肢体的速度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 肌内神经 肌构筑 胸背神经 肌移植
下载PDF
游离股薄肌移植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晓岗 顾立强 +2 位作者 谢颍涛 相大勇 尹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为臂丛神经损伤行游离股薄肌移植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0侧。显露闭孔神经前支,沿其走行追踪各分支。自起止点完整游离、解剖20侧带主要神经血管蒂的股薄肌,仔细解剖、分离肌门处的分支,修洁神经... 目的为臂丛神经损伤行游离股薄肌移植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0侧。显露闭孔神经前支,沿其走行追踪各分支。自起止点完整游离、解剖20侧带主要神经血管蒂的股薄肌,仔细解剖、分离肌门处的分支,修洁神经、血管,显露肌支的各终支,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沿终支向肌支近侧分离。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直尺(精确度为1mm)、圆规和量角器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长度及入肌点进行测量。结果支配股薄肌的神经恒定地来自闭孔神经前支内侧神经束,股薄肌支干内的神经束有1~4条,各束并行无交叉混合,入肌前分为股薄肌前、后支,共发出4~11支[(8.4±1.5)支]终末神经分支入肌,其中前支发出2~5支[(2.7±0.8)支],后支发出2~8支[(5.7±1.2)支]终末神经分支入肌,后支的终末神经分支数目大于前支(P=0),且前支与后支的入肌点在股薄肌短轴(矢状面)上的分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前、后支各有其相对应的神经束(组)。肌内血管、神经及肌纤维相互平行走行。结论在共血管蒂的基础上分离神经束,并在股薄肌远端根据其分布支配区将肌肉及肌腱劈开而分为两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神经 股薄肌 臂丛 肌肉移植术
原文传递
人缝匠肌肌构筑特征与肌内神经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洪武 薛黔 杨宇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研究缝匠肌肌构筑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缝匠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一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 目的研究缝匠肌肌构筑特征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尸体缝匠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10具尸体缝匠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缝匠肌是一块由长肌束平行排列构成的带状肌,肌质量(97.9±13.3)g,肌长(47.3±4.3)cm,肌纤维长(40.0±3.8)cm,羽状角0°,生理横切面积(2.0±2.3)cm2;缝匠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发出分支支配肌的上部和中下部,且两部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相互独立。缝匠肌中下部肌内神经分支少,吻合少,区域性分布较明显。结论缝匠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构筑 肌内神经 肌移植 缝匠肌
下载PDF
吻合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移植重建手内肌功能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博 顾立强 +2 位作者 金丹 林晓岗 相大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吻合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臂丛根性损伤后手内肌功能的相关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0侧,显露腓深神经沿其走行追踪腓深神经趾短伸肌肌支,显微解剖分离趾短伸肌,观察趾短伸肌肌肉形态、... 目的探讨吻合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游离移植重建臂丛根性损伤后手内肌功能的相关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0侧,显露腓深神经沿其走行追踪腓深神经趾短伸肌肌支,显微解剖分离趾短伸肌,观察趾短伸肌肌肉形态、主要血供来源及主要支配神经走行,测量趾短伸肌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腓深神经、趾短伸肌肌支的直径和最大可逆行分离长度。结果短伸肌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肌腹和一条肌腱,趾短伸肌有一个共同的肌腹,3条肌腱,也有4腱发出其中3腱型占80%,4腱型占20%。趾短伸肌长度为(6.15±0.40)cm,宽度为(3.85±0.04)cm,厚度为(0.21±0.02)cm,其主要血供来自足背动脉,受腓深神经的趾短伸肌肌支支配,后者在腓深神经可主干中逆行分离的最大长度为(27.41±2.54)cm。结论趾短伸肌为羽状肌,有独立、恒定的血管、神经支配,且神经逆行分离长度较长,适合行利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趾短伸肌移植以重建臂丛根性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趾短伸肌 应用解剖 臂丛损伤 肌肉移植
原文传递
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重建部分上肢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英男 庄永青 +7 位作者 魏瑞鸿 熊洪涛 方锡池 温桂芬 钟时汝 柯燕娜 李萍 唐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3种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重建部分上肢功能手术的疗效,结合相关解剖基础分享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功能性游离股薄肌、背阔肌、胸小肌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手术治疗患者39例,包括重建屈肘和屈指功能6例,屈指功... 目的探讨应用3种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重建部分上肢功能手术的疗效,结合相关解剖基础分享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功能性游离股薄肌、背阔肌、胸小肌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手术治疗患者39例,包括重建屈肘和屈指功能6例,屈指功能11例,拇对掌功能22例。根据肢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动力神经和供血血管,术中调节移植肌肉于最佳肌张力水平,重建移植肌肉的神经和血运。结果功能性游离肌肉完全成活37例,重建的上肢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4.8%;重建功能未恢复者2例,其中1例出现移植肌肉和皮瓣部分坏死。结论应用功能性游离股薄肌、背阔肌和胸小肌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手术效果满意,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上肢肌肉缺损及严重肢体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移植 胸小肌 股薄肌 背阔肌 上肢 功能重建
下载PDF
运动神经异位吻合与植入重建横纹肌神经支配的动物实验研究
6
作者 蒙宁 陈天山 +3 位作者 蒙敏 范颖峰 梁自民 曹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 探讨移植肌肉、重建神经支配。方法 以兔的舌下神经及神经袢 ,副神经及胸头肌为动物模型 ,进行重建横纹肌神经支配的研究。结果 舌下神经移位吻合与神经袢植入胸头肌 6个月后 ,经组织形态学和肌电活动等方面的检测证实 ,神经成... 目的 探讨移植肌肉、重建神经支配。方法 以兔的舌下神经及神经袢 ,副神经及胸头肌为动物模型 ,进行重建横纹肌神经支配的研究。结果 舌下神经移位吻合与神经袢植入胸头肌 6个月后 ,经组织形态学和肌电活动等方面的检测证实 ,神经成功的获得了再生 ,部分重建了肌肉功能。结论 将移植肌肉的神经残端与原器官的支配神经近端吻合 ,同时再将相关的神经植入肌肉内的手术设计是合理的 ,能够重建对肌肉的支配功能。将该方法用于舌癌切除术后重建及再造舌的神经支配 ,有希望改善其术后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移植 神经支配重组 舌癌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胫骨后肌神经血管蒂的应用解剖
7
作者 吕伯实 朱继明 +1 位作者 赵振美 陈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胫骨后肌神经血管蒂为肌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30侧人下肢标本上进行了显微解剖并观察了胫骨后肌神经、血管的关系。结果 :胫骨后肌神经起自胫神经 ,始部横径左侧 1.30± 0 .0 5( 1.0 2~ 1.68)mm;右侧 1.36... 目的 :探讨胫骨后肌神经血管蒂为肌瓣移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 30侧人下肢标本上进行了显微解剖并观察了胫骨后肌神经、血管的关系。结果 :胫骨后肌神经起自胫神经 ,始部横径左侧 1.30± 0 .0 5( 1.0 2~ 1.68)mm;右侧 1.36± 0 .0 7( 1.0 2~ 1.98) mm。蒂长左侧 3.2 1± 0 .33( 1.82~ 5.60 ) cm;右侧 3.0 5± 0 .19( 1.80~ 4 .16)cm。伴行动脉外径左侧 1.36± 0 .12 ( 1.0 2~ 2 .38) mm;右侧 1.50± 0 .10 ( 1.0 2~ 2 .36) mm。结论 :选用以神经肌支和伴行血管为蒂的胫骨后肌神经血管蒂可转位修复因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损伤引起的小腿外侧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肌 肌移植 应用解剖 神经血管蒂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自体去神经带血管移植肌神经的再生 被引量:9
8
作者 苏刚 刘贵麟 王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4,共2页
目的通过建立自体移植肌神经再生动物模型,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注射NGF0.5μg/d于大鼠移植肌,通过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的组织学、神经髓鞘、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NGF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目的通过建立自体移植肌神经再生动物模型,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注射NGF0.5μg/d于大鼠移植肌,通过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的组织学、神经髓鞘、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染色,NGF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抗体检测及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NGF对移植肌神经再生有较明显促进作用,对失神经肌肉有保护作用。结论NGF可促进自体去神经带血管移植肌的神经再生和减轻肌肉失神经后所发生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肌肉移植 去神经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下载PDF
面瘫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汪照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和面部功能。个体化修复方案的制订需结合患者病情和意愿。目前面瘫修复方法较多,且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更好的修复效果。本文回顾近年关于面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桥接术、神经转位术及... 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和面部功能。个体化修复方案的制订需结合患者病情和意愿。目前面瘫修复方法较多,且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更好的修复效果。本文回顾近年关于面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桥接术、神经转位术及双重神经修复、局部肌瓣肌腱转位术以及带神经血管游离肌瓣移植术等方面的进展,并进行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瘫 修复 咬肌神经 舌下神经 肌瓣肌腱转位 神经血管游离肌瓣移植
下载PDF
肌肉游离移植后MAFbx表达及肌肉功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安堂 于大志 +6 位作者 张盈帆 朱鴷 陈欢 任安经 方超平 蔡在龙 江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9-973,共5页
目的观察肌肉游离移植后泛素连接酶(MAFbx)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的动态恢复情况,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雌性SPF级SD大鼠36只,体重(250±25)g。随机选取一侧行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手术,作为实验侧;另一... 目的观察肌肉游离移植后泛素连接酶(MAFbx)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的动态恢复情况,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雌性SPF级SD大鼠36只,体重(250±25)g。随机选取一侧行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手术,作为实验侧;另一侧不行手术作为对照侧。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1、2、4、10、15和30周,分别取6只大鼠测量实验侧和对照侧股薄肌肌肉收缩能力、肌湿重维持率,HE染色观察肌纤维横截面积,实时定量PCR检测MAFbx/Atrogin-1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MAFbx蛋白表达。结果36只大鼠全部成活,切口愈合好,实验侧肢体功能无障碍。实验侧肌纤维横截面积、肌肉湿重维持率、肌肉最大单收缩力维持率和肌肉强直收缩力维持率均呈先降低(术后1~4周)后增加(术后4~30周)的趋势。MAFbxmRNA相对表达量术后2周最高,为对照侧7倍;术后15~30周逐渐下降,为对照侧1.1~1.5倍;各时间点实验侧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15周,实验侧肌肉内MAFbx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对照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湿重维持率、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与最大单收缩力维持率和最大强直收缩力维持率的相关系数为0.95、0.75和0.93、0.68(P<0.05)。MAFbx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与肌肉湿重维持率、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最大单收缩力维持率、最大强直收缩力维持率的相关系数为—0.62(P<0.05)、—0.45(P>0.05)、—0.72(P<0.05)、—0.78(P<0.05)和—0.95(P<0.05)、—0.82(P<0.05)、—0.89(P<0.05)、—0.54(P>0.05)。结论移植肌肉功能降低与肌肉萎缩密切相关。MAFbx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尤其在获得神经支配后4~15周仍持续升高,可能是肌肉萎缩引起肌肉功能降低的一个联系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游离移植 泛素蛋白连接酶 肌肉萎缩 肌肉收缩 大鼠
原文传递
股薄肌功能性肌肉移植术后肌肉恢复的B超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毅 杨建涛 +1 位作者 秦本刚 顾立强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B超在移植肌术后恢复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因臂丛损伤接受股薄肌功能性肌肉移植35例,B超测定股薄肌横截面积(CSA),计算肌肉收缩率(CR)、肌肉体积变化率(MBR),并与肌力、关节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B超在移植肌术后恢复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因臂丛损伤接受股薄肌功能性肌肉移植35例,B超测定股薄肌横截面积(CSA),计算肌肉收缩率(CR)、肌肉体积变化率(MBR),并与肌力、关节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22.4个月。移植后肌肉CR平均为(1.23±0.15),与肌力、关节活动度显著相关(P<0.01,r值分别为0.872和0.847),移植后肌力≥M4者的CR大于移植后肌力<M4者[CR分别为(1.35±0.10)和(1.0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BR>1共17例,MBR<1共18例,MBR与肌力、关节活动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MBR>1与MBR<1的患者在移植后肌力、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4和0.284)。结论B超测定肌肉CR可定量反映移植肌肉恢复;移植股薄肌CR增大提示肌肉收缩功能恢复较好。MBR可能不适合用作移植肌肉术后功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薄肌 功能性肌肉移植 B超 肌肉收缩 肌力
原文传递
采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被引量:3
12
作者 褚先秋 李名扬 +1 位作者 薛黔 何正华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采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方法以肌球蛋白ATPase法研究 4具小儿尸体前臂 (双侧 )的肌纤维型。选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8例。结果垂腕改善 ,可背屈 45° ;爪形手消... 目的采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方法以肌球蛋白ATPase法研究 4具小儿尸体前臂 (双侧 )的肌纤维型。选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8例。结果垂腕改善 ,可背屈 45° ;爪形手消失 ,可伸屈 ;手指功能恢复。结论应用相似肌纤维型的骨骼肌移植治疗小儿前臂Volkmann挛缩 ,方法简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型 骨骼肌移植 缺血性肌挛缩 前臂 儿童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影响移植组织存活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薇 谢宇 +2 位作者 林雅琪 孟子璐 王玉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联合甲状旁腺部分组织移植在自体胸锁乳突肌区(TPTX+AT)后甲状旁腺移植的部位、方式以及甲状旁腺组织存活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切除联合甲状旁腺部分组织移植在自体胸锁乳突肌区(TPTX+AT)后甲状旁腺移植的部位、方式以及甲状旁腺组织存活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SHPT接受TPTX+AT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iPTH、血磷、血钙、ALP,血红蛋白(Hb)指标结果。根据术后2周双前臂及甲状旁腺素(iPTH)比值>1.5与否分为成活组与未成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甲状旁腺移植存活的危险因素。结果 8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甲状旁腺移植的存活率为78.16%。甲状旁腺移植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术后1周、1月、2月、3月、6月、12月的血钙、血磷、iPTH、碱性磷酸酶(AL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LP是影响甲状旁腺移植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04]。结论TPTX+AT是治疗SHP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血ALP较高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组织不容易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联合自体胸锁乳突肌移植 甲状旁腺移植
下载PDF
股薄肌在肛门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虹宇 李养群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0期1995-1999,共5页
自体肌肉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能够改善肛门失禁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已广泛用于肛门失禁的治疗。股薄肌已逐渐代替臀大肌成为移植重建肛门中应用最广的肌肉。股薄肌用于肛门再造共有四种术式,其中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可有... 自体肌肉移植重建人工肛门括约肌能够改善肛门失禁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已广泛用于肛门失禁的治疗。股薄肌已逐渐代替臀大肌成为移植重建肛门中应用最广的肌肉。股薄肌用于肛门再造共有四种术式,其中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控便能力;带电刺激的股薄肌移植括约肌成形术可加强新肛门括约肌收缩强度,改善患者的大便失禁;阴部神经吻合术和股薄肌包裹胃窦幽门瓣肛门成形术能够进一步模拟肛门的生理功能,增加患者排便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薄肌 自体肌肉移植 肛门失禁 肛门括约肌 肛门再造
下载PDF
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肌瓣应用于晚期面瘫修复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虹宇 李养群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9期3875-3879,共5页
采用带神经血管肌瓣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术后可出现较为自主、对称和自然的表情运动,其被多数学者认为是迄今为止重建面神经瘫痪患者面部动力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股薄肌作为重建显微外科手术中最有价值的供体肌肉,在重建面神经瘫痪患者的... 采用带神经血管肌瓣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术后可出现较为自主、对称和自然的表情运动,其被多数学者认为是迄今为止重建面神经瘫痪患者面部动力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股薄肌作为重建显微外科手术中最有价值的供体肌肉,在重建面神经瘫痪患者的面部动力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无面动脉或颞浅血管的情况下,移植肌血管可与颏下血管吻合;闭孔神经不仅可以与跨面神经或咬肌神经吻合,还可与双运动神经吻合,术后有效改善患侧面部动力;另外,移植股薄肌游离肌瓣重量的精确程度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提高传统术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股薄肌游离肌瓣治疗晚期面瘫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薄肌 晚期面瘫 神经血管肌肉移植 游离肌瓣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腓骨带肌蒂转移加植骨治疗同侧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永华 赵钦福 李云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带肌蒂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遗留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胫骨缺损的长度 ,切取同侧腓骨带肌蒂转移至胫骨缺损区 ,植入大量松质骨 ,加内固定 ,置管冲洗。结果手术治疗 2 3例 ,经 2~ 4年观察 ,骨愈合时间接近正常 ,而踝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腓骨带肌蒂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遗留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胫骨缺损的长度 ,切取同侧腓骨带肌蒂转移至胫骨缺损区 ,植入大量松质骨 ,加内固定 ,置管冲洗。结果手术治疗 2 3例 ,经 2~ 4年观察 ,骨愈合时间接近正常 ,而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同侧腓骨作为转移材料 ,治疗慢性骨髓炎遗留胫骨缺损是简单、有效的供体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胫骨缺损 腓骨带肌蒂转移
原文传递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和自体移植后移植物存活率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斌 陈思瑜 +2 位作者 雷欣 陈江华 张萍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926,共8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全切和前臂肌肉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率,以及移植物存活情况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浙...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接受甲状旁腺全切和前臂肌肉自体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率,以及移植物存活情况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SHPT,并符合手术指征接受甲状旁腺切除加前臂肌肉种植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的累积剂量。总结移植物存活率,并分组比较移植物存活组和未存活组患者术后血钙、血磷以及补充钙剂、骨化三醇剂量的差异。结果共有19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95例(49.7%),年龄<60岁172例(90.1%),移植物存活154例(80.6%)。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碳酸钙累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物未存活组术后1个月骨化三醇累积用量显著大于存活组[41.50(30.00,45.00)μg比32.75(25.50,40.50)μg,Z=-2.307,P=0.021],而术后6个月两组骨化三醇累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和前臂肌肉种植术后移植物存活率较高,术后6个月移植物存活组与未存活组血钙、血磷、钙剂和骨化三醇累积补充剂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甲状旁腺切除术 移植物存活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自体前臂肌肉移植术 钙磷代谢
原文传递
改良股薄肌移植术治疗肛门失禁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雪青 张作兴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6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股薄肌移植术治疗肛门失禁的疗效。方法1964年9月至2021年8月,117例肛门失禁患者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原天津市滨江医院)接受传统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或改良股薄肌移植术治疗,传统术式将股薄肌肌束呈“α”形绕行肛周... 目的探讨改良股薄肌移植术治疗肛门失禁的疗效。方法1964年9月至2021年8月,117例肛门失禁患者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原天津市滨江医院)接受传统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或改良股薄肌移植术治疗,传统术式将股薄肌肌束呈“α”形绕行肛周,改良术式将股薄肌肌束呈“U”形绕行肛周。本研究对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完整的3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2例接受传统术式治疗(传统术式组),有22例接受改良术式治疗(改良术式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肛门失禁情况(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术后蹲位排粪困难(肛门绞锁)、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手术切口数目,术后首次排粪时间,术后粪便性状评分(依据Bristol粪便分类法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有效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较组内术前降低(均P<0.05)。改良术式组术后蹲位排粪困难(肛门绞锁)、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均优于传统术式组(均P<0.05)。改良术式组手术切口数目少于传统术式组(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粪时间、术后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股薄肌移植术是治疗肛门失禁的有效术式,可改善患者的肛门失禁症状,且手术操作安全性良好。与传统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相比,改良术式的股薄肌肌束绕行简化,有助于减少术后蹲位排粪困难(肛门绞锁)、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失禁 股薄肌移植术 排粪困难 肛门绞锁 切口感染
下载PDF
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及药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辛世杰 段志泉 +3 位作者 张强 王新文 王斌 李超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 Batroxobin 等药物对兔静脉移植模型早期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 表达的影响。 方法 兔颈静脉移植于颈动脉后应用 Batroxobin 、 L M W H 、 Urokinase 和 Verapa ... 目的 探讨 Batroxobin 等药物对兔静脉移植模型早期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 表达的影响。 方法 兔颈静脉移植于颈动脉后应用 Batroxobin 、 L M W H 、 Urokinase 和 Verapa mil 治疗, 并于不同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 P C N A 表达的变化。 结果 术后3 、7 、14 天均有 P C N A 的表达;3 天时 Urokinase 、 L M W H 两组 P C N A 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相反 Verapa mil 及 Batroxobin两组的 P C N A 指数均低于对照及其他两组;术后7 、14 天动、静脉 V S M C 中的 P C N A 各组的表达均与术后3 天相同只是强度略有下降;移植静脉 P C N A 指数均略低于相应动脉。 结论  Urokinase 、 L M W H对血管移植后动、静脉 V S M C 内的 P C N A 表达无影响, Verapa mil 及 Batroxobin 对移植静脉及相应动脉平滑肌细胞的 P C N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平滑肌细胞 移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洪 褚先秋 薛黔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肌球蛋白ATP酶染色 (pH9 4)... 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肌球蛋白ATP酶染色 (pH9 4)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组织化学和组织形态学分别用相应方法检测。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结果桡侧腕屈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 6周时的 11 0 0±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9 82± 2 38;股薄肌中Ⅰ型肌纤维百分率从移植后6周时的 10 91± 1 80增加到 10周的 15 48± 2 0 0。肌肉移植后 6周时两块移植肌中Ⅰ型肌纤维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10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组织化学从正常变化转为去神经后 3周时降低或消失 ,肌肉移植后又逐渐恢复。组织形态学为肌肉移植后通过肌细胞再生逐渐恢复。结论同型肌纤维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后Ⅰ型肌纤维分布多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 ,功能恢复亦为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优于不同型肌纤维骨骼肌移植。目的研究实验动物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的肌纤维型分布、组织化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肌肉移植分为两期 :第一期去除支配移植肌的神经 ,第二期 3周后行肌肉移植。肌肉标本取材于手术时及术后 6周、10周 ,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骨骼肌自体移植 肌纤维型 分布 组织化学 组织形态学 实验研究 肌肉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