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郁二蒙 谢骏 +2 位作者 卢炳国 王广军 余德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1-675,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 【目的】观察对比脆肉鲩与普通草鱼肌肉显微结构的差异,为脆肉鲩的肉质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脆肉鲩和普通草鱼的背部白肌、背部红肌和腹部白肌,经石蜡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的形态特征,用肌纤维直径和密度两个指标衡量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的肌纤维差异。【结果】脆肉鲩和普通草鱼背部白肌、腹部白肌及背部红肌的基本结构相同。脆肉鲩背部白肌的肌纤维直径(67.6μm)显著小于普通草鱼(109.4μm)(P<0.05,下同),肌纤维密度(249条/mm2)则显著大于普通草鱼(121条/mm2);在腹部白肌和背部红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方面,脆肉鲩与普通草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肉鲩肌肉的肌纤维直径及密度与其肌肉硬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肉鲩 草鱼 肌纤维 密度 直径 肌肉硬度
下载PDF
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差异及其与疼痛、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星星 熊玉玲 +8 位作者 陈伟健 李聪聪 李俊毅 王帅 章家皓 向瑞安 陈佳浩 刘文刚 许学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0-1428,共9页
目的检验MyotonPRO评估单侧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观察慢性颈痛患者健、患两侧肌肉性能的差异,分析引起慢性颈痛患者肌肉性能失衡的因素。方法2023年1月至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单侧慢性颈痛患者32例,... 目的检验MyotonPRO评估单侧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观察慢性颈痛患者健、患两侧肌肉性能的差异,分析引起慢性颈痛患者肌肉性能失衡的因素。方法2023年1月至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单侧慢性颈痛患者32例,由2名测试者采用相同的MyotonPRO设备测量放松体位下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健、患两侧的肌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测试者1间隔30 min后重复测量,测试者2在测试者1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测量。并同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标准误差(SEM)和最小可检测变化(MDC),将测量结果绘制成Bland-Altman图并进行系统偏倚分析。比较患侧和健侧的肌肉性能差异,同时收集受试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弹性系数(ICC=0.697)外,所有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均表现为高至非常高(ICC=0.719~0.952,SEM=0.04~6.53,MDC=0.12~18.11);所有参数的重测信度均较高(ICC=0.883~0.981),(SEM=0.03~5.72,MDC=0.09~15.84)。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散点分布一致性良好。单侧慢性颈痛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张力、硬度和肌肉弹性高于健侧(t>2.846,P<0.05)。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肌张力、硬度、弹性系数的不对称指数与VAS评分和BMI均呈正相关(r>0.385,P<0.05)。结论MyotonPRO评估慢性颈痛人群健、患两侧肌肉性能具有良好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慢性颈痛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的肌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高于健侧,且这种肌肉性能的差异与疼痛和BMI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MyotonPRO 肌张力 肌肉硬度 肌肉弹性 信度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肌肉硬度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程杨杨 王涌 +2 位作者 蔡叶华 华艳 陈婵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进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健康侧(健侧)和患病侧(患侧)肱二头... 目的:研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进行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健康侧(健侧)和患病侧(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放松位和拉伸位下杨氏模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放松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与健康侧肌肉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患侧肱肌杨氏模量显著低于健侧(P<0.05)。在拉伸位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放松位与拉伸位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差值也均显著高于健康侧肌肉(P<0.05)。此外,不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患侧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随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升高而增加。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肌硬度,以指导临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脑卒中 偏瘫 肌张力 肌肉硬度
原文传递
筋膜枪与拉伸放松改善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比较
4
作者 戴剑松 辛东岭 陈钢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背景:利用科技手段促进运动后肌肉疲劳恢复的方法逐渐增多,如振动泡沫轴、筋膜枪放松、超低温冷疗等,其中筋膜枪放松在实践中已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筋膜枪的研究还较少。目的:比较筋膜枪、拉伸、筋膜枪+拉伸3种放松方式对运动... 背景:利用科技手段促进运动后肌肉疲劳恢复的方法逐渐增多,如振动泡沫轴、筋膜枪放松、超低温冷疗等,其中筋膜枪放松在实践中已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筋膜枪的研究还较少。目的:比较筋膜枪、拉伸、筋膜枪+拉伸3种放松方式对运动性肌肉疲劳恢复过程中肌肉状态、肌肉力量的影响,为3种方法的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4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10名)、拉伸组(10名)、筋膜枪组(10名)、筋膜枪+拉伸组(10名)。所有受试者完成每组15次的腿屈伸训练,强度为60%1 RM,进行10组运动性疲劳造模,随后分别采用仰卧休息、静态拉伸、筋膜枪放松、筋膜枪+拉伸放松进行干预,且在训练前、训练后即刻、放松后即刻、运动后24 h及48 h进行肌肉状态、肌肉力量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①放松后即刻对照组、拉伸组的肌肉张力、动态硬度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筋膜枪、筋膜枪+拉伸组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训练后24 h对照组、筋膜枪组的峰力矩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拉伸组、筋膜枪+拉伸组24 h后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说明,筋膜枪能够即刻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的肌肉状态,拉伸能够促进运动性疲劳后肌肉力量在24 h内得到有效恢复,筋膜枪与拉伸结合的放松手段能够实现两种效果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枪 拉伸 肌肉力量 肌肉张力 肌肉硬度
下载PDF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的定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军 李捷 +1 位作者 马建军 徐长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肌肉硬度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用自行研制的肌肉硬度计,在不同预加负荷下,对正常人群组、脑血管病(CVD)恢复期患者和帕金森病(PD)患者组的肌肉硬度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预加负荷是10kPa时,CV...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肌肉硬度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用自行研制的肌肉硬度计,在不同预加负荷下,对正常人群组、脑血管病(CVD)恢复期患者和帕金森病(PD)患者组的肌肉硬度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预加负荷是10kPa时,CVD组和PD组的肌肉硬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加负荷是50kPa时,CVD组的肌肉硬度明显高于PD组(P<0.05)。结论:预加负荷是10kPa时的肌肉硬度,反映了肌肉组织的静态张力;预加负荷是50kPa时的肌肉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硬度 脑血管病 震颤性麻痹 康复
下载PDF
肌少症病人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关系
6
作者 岳一婷 李红梅 +3 位作者 薛晓燕 郭锦丽 张蕊 陈梦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4-1918,共5页
目的:探究肌少症病人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3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肌少症病人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 目的:探究肌少症病人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3年1月1日—2024年1月1日收治的60例肌少症病人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检查,记录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肌肉硬度(收缩及舒张时杨氏模量值)及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记录骨密度、四肢肌肉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及体质指数。对比两组上述指标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肌少症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参数对肌少症诊断效能,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研究组超声参数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收缩及舒张时杨氏模量值、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是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收缩、舒张时杨氏模量值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58,0.909,0.93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肌少症病人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收缩及舒张时杨氏模量值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参数有助于筛查诊断肌少症,超声参数、腓肠肌肌肉厚度、肌肉最大横截面积、肌肉硬度与体质指数、骨密度及骨骼肌质量指数存在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超声 体质指数 骨密度 骨骼肌质量指数 肌肉硬度
下载PDF
加压训练对排球专项学生肌肉硬度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宋东梅 余强苗 +2 位作者 余枷枷 李丽 杨青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7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加压训练对肌肉结构、功能、硬度的影响及利用MyotonPRO检测仪评估排球专项学生上肢肌肉开展加压训练的价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22名哈尔滨体育学院排球专项的学生随机分为加压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压训练对肌肉结构、功能、硬度的影响及利用MyotonPRO检测仪评估排球专项学生上肢肌肉开展加压训练的价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22名哈尔滨体育学院排球专项的学生随机分为加压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时间对肱二头肌硬度、肱三头肌肌肉硬度、上臂肌肉围度、握力、肌肉疼痛程度(VAS)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对肱二头肌肌肉硬度、上臂肌肉围度、握力、VAS有显著性影响(P<0.05,F=8.292)。结论:与传统抗阻训练相比,加压训练对肌肉结构、功能及肌肉硬度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训练 MyotonPRO 肌肉硬度 卧推
下载PDF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不同功能状态下腓肠肌硬度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方雪 康彧 +2 位作者 沙晓溪 韩志芬 张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1-456,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功能状态下腓肠肌的硬度,为临床早期发现骨骼肌损害提供客观化评价依据。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以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WE技术分别测量2组研... 目的: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功能状态下腓肠肌的硬度,为临床早期发现骨骼肌损害提供客观化评价依据。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以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WE技术分别测量2组研究对象腓肠肌在踝关节自然位松弛状态、踝关节跖屈位等张收缩状态和直立位等长收缩状态下的杨氏模量(E)值,并采用体质量指数(BMI)对E值进行标准化(E_(BMI)=E/BMI),比较2组研究对象腓肠肌不同状态下被动硬度和主动硬度的差异,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患者E值与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组研究对象腓肠肌在踝关节自然位被动硬度E值和E_(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跖屈位主动硬度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E_(BMI)值组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患者直立位主动硬度E值和E_(BMI)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患者腓肠肌主动硬度E值与患者病程、HbA1c水平和AGE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45,P<0.05;r=-0.741,P<0.05;r=-0.675,P<0.05),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r=-0.116,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腓肠肌主动硬度减低,被动硬度早期可能不受影响;采用超声SWE技术在直立位等长收缩状态下检测腓肠肌主动硬度有助于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阶段肌肉收缩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超声检查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肌肉硬度
下载PDF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探讨“通络”技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腓肠肌肌肉硬度和肌张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瑞仕 徐文雅 +4 位作者 陈瑞泽 刘斌 徐彩超 王燕飞 贺思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54-460,共7页
目的基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探讨“通络”技术改善痉挛型脑瘫(SCP)患儿腓肠肌肌肉硬度和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SCP患儿为观察组,予“通络”技术;20例正常儿... 目的基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探讨“通络”技术改善痉挛型脑瘫(SCP)患儿腓肠肌肌肉硬度和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SCP患儿为观察组,予“通络”技术;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两组在基线及治疗1.5、3个月腓肠肌内侧静息状态的杨氏模量值、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及SCP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和痉挛程度的变化,分析不同MAS、CSI分级间杨氏模量的差异,及两者与杨氏模量的相关性。结果基线及治疗1.5、3个月,对照组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杨氏模量值、MAS评分、CSI总分随着治疗疗程的增加逐渐降低,基线处及治疗1.5、3个月三者两两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杨氏模量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分级统计,观察时点杨氏模量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而增加,两者存在正相关(P<0.01),各级肌张力之间的杨氏模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分级统计,观察时点杨氏模量均随着痉挛程度的增高而增加,两者存在正相关(P<0.01),不同痉挛程度之间的杨氏模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P患儿肌肉硬度较正常儿童高,“通络”技术能有效改善SCP患儿肌肉硬度,降低患儿肌张力,有效改善肌肉痉挛状态,可能与调整肌肉内部结构从而降低肌肉硬度相关,为临床康复与评估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痉挛型脑瘫 肌肉硬度 肌张力
原文传递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功能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星星 陈伟健 +5 位作者 李聪聪 李俊毅 王帅 叶子璇 向瑞安 许学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8-1103,共6页
目的 探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群的功能失衡特征。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就诊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观察组)和一般资料匹配的健康人30例(对照组),采用Myoton PRO测量多裂肌和竖脊肌的肌张力... 目的 探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肌群的功能失衡特征。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就诊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观察组)和一般资料匹配的健康人30例(对照组),采用Myoton PRO测量多裂肌和竖脊肌的肌张力、肌肉硬度;同时采集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患病时间。结果 观察组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的平均肌张力和肌肉硬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 5.407,P <0.001)。观察组患侧竖脊肌和多裂肌的张力和硬度显著高于健侧(|t|> 11.219,P <0.001)。观察组患侧多裂肌和竖脊肌肌张力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942,P <0.001),与JO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0.886,P <0.001)。结论 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多裂肌和竖脊肌肌张力和肌肉硬度升高,双侧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裂肌 竖脊肌 肌张力 肌肉硬度
下载PDF
平乐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源 郭珈宜 +2 位作者 范仪铭 李峰 郭艳幸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观察平乐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肌群硬度、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熏洗及口服筋骨痛消丸... 目的观察平乐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肌群硬度、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熏洗及口服筋骨痛消丸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乐正骨手法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股二头肌及股四头肌肌群硬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irtis Index,WOMA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屈伸活动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肌群硬度、WOMAC指数评分、VSA评分、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肌群硬度、WOMAC指数评分、关节屈曲活动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乐正骨手法联合中药熏洗、口服筋骨痛消丸治疗方案治疗KOA能明显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并且能够改善关节周围肌肉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平乐正骨手法 肌肉硬度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不同踏板力对驾驶员腿部肌肉疲劳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燕军 徐勇 +2 位作者 张夏 孙有朝 丁翔杰 《人类工效学》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驾驶过程中不同踏板力对驾驶员腿部肌肉疲劳的影响,同时也为脚操纵装置在设计时考虑人因方面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邀请10名具有驾驶经验的男性青年基于模拟驾驶平台模拟驾驶过程中踩油门和踩刹车时的动作,完成静坐和制动踏板力分... 目的探索驾驶过程中不同踏板力对驾驶员腿部肌肉疲劳的影响,同时也为脚操纵装置在设计时考虑人因方面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邀请10名具有驾驶经验的男性青年基于模拟驾驶平台模拟驾驶过程中踩油门和踩刹车时的动作,完成静坐和制动踏板力分别在0N、80~159N、160~239N、240~319N和320~400N状况下的驾驶任务,每项任务时限均为40m。通过腿部肌肉硬度测量、表面肌电测试技术、主观调查等三种方法,测试被试者完成各项任务后的腿部肌肉硬度值、表面肌电指标和主观疲劳感受。结果随着制动踏板力增加,右腿腓肠肌硬度值增大,试验人员越易感疲劳;与静坐任务比较,其他任务完成后sEMG的各项指标(iEMG、RMS、MF及MPF)都有显著变化(P<0.05);且制动踏板力在240N以上时腿部疲劳明显加重。结论选用的各测量指标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有效评价汽车不同踏板力设计方案的脚操纵装置对腿部疲劳的影响程度,在设计驾驶脚操纵装置时应充分考虑肌肉疲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人机交互 驾驶员 踏板力 肌肉硬度 表面肌电技术 腿部肌肉疲劳 职业健康
下载PDF
SWE结合CT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肌肉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13
作者 齐美丹 王洪 +3 位作者 崔竞月 李悦玮 白显树 杨惠心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结合CT值在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肌肉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50例,按照患者健、患侧将其分为健侧组及患侧组,利用CT及SWE... 目的 探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结合CT值在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肌肉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单侧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50例,按照患者健、患侧将其分为健侧组及患侧组,利用CT及SWE对CAI患者的健患侧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进行检查,测量CT值(Hu)、杨氏模量值(Kpa)等参数指标。结果 SWE与CT值在慢性踝关节不稳肌肉评估结果中存在明显正相关(腓肠肌pearson相关系数=0.661,P<0.001;比目鱼肌pearson相关系数=0.726,P<0.001),SWE测量杨氏模量值逐渐降低,CT值也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WE技术和CT检测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肌肉的评估具有相关性,且变化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CT值 慢性踝关节不稳 肌肉硬度 肌肉萎缩
下载PDF
Effects of Micro Vibration Therapy Nursing Care on Muscle Hardness and Skin Blood Flow: A Pre/Post Group Comparison Study
14
作者 Mari Azuma Chiharu Akazawa 《Health》 2021年第12期1511-1529,共19页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cro Vibrational therapy (MVT) on muscle stiffness and blood flow in the skin before and after Micro Vibrational therapy in healthy subjects in ord...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cro Vibrational therapy (MVT) on muscle stiffness and blood flow in the skin before and after Micro Vibrational therapy in healthy subjects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verify the effects of MVT. Methods: Micro Vibrational therapy is nurse care use in Japan. It was performed on the backs of 30 subjects (8 males and 22 females) in their 20 s to 50 s according to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The resting state before implementation was set as the baseline for the control group, and after 30 seconds of MVT was set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effects of the MV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these factors and subjective sensation by Visual Analog Scale. Results: The muscle hardness of the area where the MVT was applied for 30 seconds decreased to 29.54 (SD 5.04) after the application, compared to 30.45 (SD 5.05) before. A corresponding t-test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9). Skin blood flow increased from a median of 0.76 (variance 0.062) before to a median of 0.86 (variance 0.16) after the procedure. The Wilcoxon rank test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00). Circulatory response was confirmed by SBP, DBP, and HR. SBP of 108.6 mmHg (SD 14.8) before the study decreased to 105.7 mmHg (SD 15.0) after the study, and DBP of 65.6 mmHg (SD 11.1) before the study decreased to 62.7 mmHg (SD 11.8) after the study. HR decreased from 71.6 beats per minute (SD 10.3) before to 69.2 beats per minute (SD 11.7) aft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cardiovascular indices (p < 0.05). VAS (pain, stiffness, and fatigu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MVT (p < 0.05). Conclusion: Micro Vibrational therapy tended to decrease muscle hardness and increase skin blood flow even in the short time of 30 secon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cal vibration stimulation is not likely to cause a sudden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or pulse rate fluctu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and vibration nursing care may be applicable to acute patients with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Vibration Therapy Nursing Care muscle hardness Skin Blood Flow Immobility Patients
下载PDF
用于设备操控件布局设计的人体静态姿势评价准则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英 洪军 +2 位作者 王崴 韩秀丽 王欣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8,共7页
根据人体肌肉硬度与肌肉舒适度具有因果关系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由一组志愿者参与的、旨在研究操控件不同布局设计下人体静态姿势对肌肉硬度影响的试验。利用肌肉硬度仪测量了一组受试者在不同静态操作姿势下人体各相关肌肉硬度的变化情... 根据人体肌肉硬度与肌肉舒适度具有因果关系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由一组志愿者参与的、旨在研究操控件不同布局设计下人体静态姿势对肌肉硬度影响的试验。利用肌肉硬度仪测量了一组受试者在不同静态操作姿势下人体各相关肌肉硬度的变化情况,得到不同姿势下肌肉硬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试验测得的肌肉硬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依据相关肌肉横断面积进行加权计算,给出肌肉舒适指数的概念;针对人体上身2自由度、3自由度关节动作情况,分别给出综合肌肉舒适指数的计算方法;最终提出了基于肌肉硬度试验数据的人体舒适度评价准则(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muscle hardness experiments,ASMH)。通过与工程中广泛采用的快速上肢评价准则(Rapid upper limb assessment,RULA)对比可知,此评价准则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有所提高,评分值范围增加为1至12,评价等级增加至六个等级,更适合于操控件布局设计的人机工程学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控件布局设计 静态操作姿势 肌肉硬度 舒适度评价
下载PDF
模块化脊椎治疗仪的检测系统研究
16
作者 林盛 杨宇鑫 张龙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23-126,共4页
为了解决工作过程中的过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模块化脊椎治疗仪的机械结构,该结构由前段模块、中段模块和后段模块组成,分别用于检测肌肉僵硬度、施加脉冲力及检测预载荷力。建立脊椎治疗仪整体结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弹簧刚度系数、重... 为了解决工作过程中的过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模块化脊椎治疗仪的机械结构,该结构由前段模块、中段模块和后段模块组成,分别用于检测肌肉僵硬度、施加脉冲力及检测预载荷力。建立脊椎治疗仪整体结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弹簧刚度系数、重力、预载荷力等不同因素对脊椎治疗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脊椎治疗仪对深层肌肉的检测效果较好,且对使用环境的改变较为敏感。研制脊椎治疗仪的原理样机,初步验证了检测肌肉变形产生的力来判断肌肉僵硬度的可行性。对脊椎治疗仪的各部位在不同频率、不同工作时长下测温,结果表明更换模块可以满足脊椎治疗仪长时间工作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硬度检测 脊椎治疗仪 模块化设计 振动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