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RT技术对主动脉疾病附壁血栓的后处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在人 赵德利 +3 位作者 刘白鹭 李萍 张金玲 王淑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的VRT后处理方法对主动脉疾病伴附壁血栓的价值。方法28例行MSCTA检查的主动脉疾病伴有附壁血栓的患者(男20例,女8例),采用3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血栓处理后的VRT成像,以轴位和二维图像为参照金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S... 目的评估不同的VRT后处理方法对主动脉疾病伴附壁血栓的价值。方法28例行MSCTA检查的主动脉疾病伴有附壁血栓的患者(男20例,女8例),采用3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血栓处理后的VRT成像,以轴位和二维图像为参照金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SVRT对血栓后处理后VRT平均时间和质量评估平均得分分别为1.6min和0.54分;SBSPVRT分别为25min和3.57分;VPVRT分别为90min和1.36分。结论SBSPVRT是评估伴有附壁血栓主动脉疾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主动脉疾病 金标准 轴位 评估 患者 成像 检查 二维图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左心腔声学造影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尖部室壁瘤及其附壁血栓的检出情况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玲 张雪梅 +3 位作者 赵颖 赵欣 娄萍 王俊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背景室壁瘤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力下降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室壁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左心腔声学造影(LVO)可清晰地识别左心室心内膜边界、观察左... 背景室壁瘤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力下降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室壁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左心腔声学造影(LVO)可清晰地识别左心室心内膜边界、观察左心腔内细微解剖结构、分析节段性室壁运动,但有关LVO诊断室壁瘤的报道较少,其超声造影图像特征和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比较LVO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冠心病患者心尖部室壁瘤及其附壁血栓的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5例,均经TTE、LVO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尖部室壁瘤、附壁血栓检出率及检查CHD患者室壁瘤基底部宽度。结果105例冠心病患者中,LVO对室壁瘤、附壁血栓的检出率均高于TTE(P<0.05)。LVO检查冠心病患者室壁瘤基底部宽度小于TTE(P<0.05)。结论LVO对冠心病患者心尖部室壁瘤及其附壁血栓的检出率均高于TTE,更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室壁瘤 附壁血栓 左心腔声学造影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并附壁血栓抗栓治疗随访 被引量:8
3
作者 高立建 颜丽 +4 位作者 邓丽 谢荣爱 延荣强 高展 杨跃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02-4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对室壁瘤附壁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2月,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66例内科治疗患者,其中单服阿斯匹... 目的通过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对室壁瘤附壁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2月,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内附壁血栓形成的66例内科治疗患者,其中单服阿斯匹林25例,阿斯匹林+波立维(1年)27例,长期单纯华法林口服4例,阿斯匹林+华法林6例,阿斯匹林+华法林+波立维(1年)3例。服用华法林者INR维持在1.8-3.0。出院后均继续规律服药,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66例中8例死亡:其中脑血栓、室间隔穿孔、脑出血及咯血各1例;猝死2例;心衰2例;存活58例中脑栓塞者2例;1例下肢血管栓塞及肺栓塞;1例下肢动脉栓塞,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发生栓塞事件比率无差别,而联合抗栓治疗出血事件多,左心室射血分数<35%事件发生率高。结论室壁瘤心功能差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高,阿斯匹林和华法林在预防心肌梗死后室壁瘤血栓栓塞脱落效果相似,但需更大样本和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壁瘤 附壁血栓 治疗
原文传递
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海涛 顾承雄 +5 位作者 于洋 李波 李琴 高铭鑫 王粮山 刘长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人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北京安贞医院15例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且24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6... 目的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人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北京安贞医院15例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且24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63.5±4.8)岁,均有心肌梗死病史,无脑梗病史。对所有患者实施双极射频消融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成形术和左心室血栓清除术。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2.7±38.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2.4±17.8)min。旁路移植血管(3.9±0.4)支,术后7—10d出院,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54.87±5.21)mmvs.(60.73±6.24)mm,P=0.013],但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改善[45.20%±3.78%VS.44.47%±6.12%,P=1.001;24h动态心电图提示24h室性期前收缩频率[4021.00(2462.00,5496.00)次vs.11097.00(9327.00,13478.00)次,P〈0.001]及室性期前收缩负荷[2.94%(2.12%,4.87%)vs.8.11%(7.51%,10.30%,P〈0.001]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头晕等不适。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出院前明显改善(49.93%±4.42%v5.45.20%±3.78%,P=0.03],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出院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00±4.41)mmvs.(54.87±5.21)mm,P=1.00]。24h动态心电图提示24h室性期前收缩频率较出院前进一步降低[2043.00(983.00,3297.00)次ys.4021.00(2462.00,5496.00)次,P=0.04],室性期前收缩负荷较术前明显降低[2.62%(1.44%,3.49%)VS.8.11%(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壁瘤 附壁血栓 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球形度与附壁血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雪芹 张菲斐 杨廷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507-2510,共4页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球形度与附壁血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心衰住院诊断为DCM的患者,根据是否形成附壁血栓并经过年龄与性别配对后,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56对,共112例... 目的探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球形度与附壁血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因心衰住院诊断为DCM的患者,根据是否形成附壁血栓并经过年龄与性别配对后,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56对,共112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磁共振结果,比较两组间左心室球形度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左心室球形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1)结果分析显示,两组房扑或房颤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球形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左室球形度高于对照组[(66.93±15.80)%比(48.27±9.78)%](P<0.001)。两组间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ROC曲线分析显示,左心室球形度以54.44%作为分界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和75.6%;左心室球形度以60.27%作为分界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3%和90.2%。结论 DCM患者左心室球形度与附壁血栓呈独立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室球形度 附壁血栓
下载PDF
血管狭窄处易发生附壁血栓的流变学解释 被引量:4
6
作者 巴燕燕 苗秀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10-212,共3页
附壁血栓的危害性众所周知,其临床中的诊断、治疗手段已经日趋先进、完善.现就如何预防,从流变学的角度对附壁血栓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血管狭窄 附壁血栓 流变学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溶解左房附壁血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开诚 苏海 +2 位作者 李菊香 吴延庆 李萍 《江西医药》 CAS 2001年第6期420-421,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附壁血栓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1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合并左房附壁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先以尿激酶10万U/d静脉点滴,依血栓缩小情况,部分患者用量加至20万U/d,疗...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附壁血栓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1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合并左房附壁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先以尿激酶10万U/d静脉点滴,依血栓缩小情况,部分患者用量加至20万U/d,疗程10~20d。结果10例病人血栓完全溶解,其中6例以尿激酶10万U/d静脉点滴,10d内完全溶解。8例无效。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能安全溶解部分病人的左房附壁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壁血栓 尿激酶 溶解 疗效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附壁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波涛 张婷 +1 位作者 马萍 徐清斌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近5年扩张型心肌病所致慢性心衰患者附壁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9例扩张型心肌病所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附壁血栓分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附壁血栓组30例与未合并血栓组39例,将2组患... 目的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近5年扩张型心肌病所致慢性心衰患者附壁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9例扩张型心肌病所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附壁血栓分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附壁血栓组30例与未合并血栓组39例,将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在血红蛋白、血小板、大血小板比率、红细胞分布宽度、谷丙转氨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左室射血分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扩张型心肌病左室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室射血分数、红细胞分布宽度为扩张型心肌病附壁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附壁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左心室憩室合并胸痛及附壁血栓1例
9
作者 范媛媛 徐伟仙 +3 位作者 王新宇 冯新恒 张永珍 高炜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9岁,主因"间断活动时胸痛1年,加重2个月,发现左心室附壁血栓6 d"入院。1年前患者从事农务劳动时间断出现胸痛,休息20 min左右可缓解。近2周一般家务劳动时胸痛症状反复发作,自觉活动耐力较前下降。6 d前...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9岁,主因"间断活动时胸痛1年,加重2个月,发现左心室附壁血栓6 d"入院。1年前患者从事农务劳动时间断出现胸痛,休息20 min左右可缓解。近2周一般家务劳动时胸痛症状反复发作,自觉活动耐力较前下降。6 d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室心尖部运动减弱、局部变薄,可探及10.2 mm×10.5 mm的团块影,拟诊左心室附壁血栓,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达肝素钠抗凝治疗。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憩室 胸痛 附壁血栓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伟民 刘金来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其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提出问题,搜索PubMed(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OVID(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09年7...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其可行性。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提出问题,搜索PubMed(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OVID(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和CNKI(1994年至2009年7月)中文数据库中有关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加用抗凝药物(华法林)的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纳入评价了25篇相关文献,分析后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制订出三联疗法方案,经过10个月的随访证实该方案对患者安全有效。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在充分衡量获益及出血风险后,再按个体化原则给予三联疗法能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附壁血栓 抗凝治疗 三联疗法 循证治疗
下载PDF
腔内治疗原发性主动脉血栓10例
11
作者 张强 李晓光 +4 位作者 游国超 徐化静 孔祥翔 杨殿滨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0-337,共8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主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CTA检查明确主动脉血栓分型并进行抗凝治疗。对Ⅱ型病变行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术,Ⅳ型和Ⅲ+...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主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CTA检查明确主动脉血栓分型并进行抗凝治疗。对Ⅱ型病变行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术,Ⅳ型和Ⅲ+Ⅳ型病变行局部麻醉下取栓或支架植入术。采用双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入路,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动脉远端栓塞。周围血管栓塞治疗中仅对下肢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腔内治疗,其余部位抗凝治疗。取出的血栓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主动脉CTA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血栓分型Ⅳ型5例,Ⅲ+Ⅳ型2例,Ⅱb型1例,Ⅱa+Ⅱb型2例。取栓4例,直接裸支架治疗2例,直接覆膜支架治疗4例。4例取栓手术应用Fogarty球囊保护,术中未发生血栓异位栓塞;支架植入患者中2例行Wallstent支架保护,其中1例成功抓捕脱落的血栓。周围血管栓塞病变保守治疗4例,腔内手术6例,其中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Fogarty球囊取栓3例(2例复发,共5次手术),大腔导管取栓1例。术后随访1~43个月,平均16.4个月,取栓患者中3例血栓消失,1例复发,二次植入覆膜支架;支架植入患者支架通畅。2例周围血管栓塞术后症状复发,末次治疗后加强健康教育,随访无复发。2例术后遗留下肢间歇性跛行,1例术后3个月因食管癌化疗诱发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 原发性主动脉血栓少见,抗凝联合取栓或支架植入可快速清除血栓或固定血栓,降低再次栓塞风险。腔内治疗仅需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膜血栓 血栓栓塞 抗凝治疗 血栓切除术 血管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卒中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莹 唐鸿漪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3-50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 3 2 4例老年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于左室前壁的心肌梗死 19例。心律失常组 15 6例中 ,发生脑卒中 17例 ;而对照组 168例心律基本正常者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 3 2 4例老年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于左室前壁的心肌梗死 19例。心律失常组 15 6例中 ,发生脑卒中 17例 ;而对照组 168例心律基本正常者 ,发生脑卒中 5例。 18例患者收缩压持续低于 90 mm Hg(12 k Pa)超过 2 4小时 ,其中 4例发生了脑血栓形成。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的 2 68例患者中发现有附壁血栓 48例 ,其中 8例发生了脑栓塞。结论老年 AMI并发急性脑卒中与心肌梗死部位、是否有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脏附壁血栓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卒中 临床分析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可获取新型口服抗凝药前后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晴 梁岩 +3 位作者 权欣 郎欣月 杨艳敏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了解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案,并分析在引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前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栓消退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病历系统中诊断为心室附壁血栓的患者599例,根据引入NOAC的时... 目的:了解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案,并分析在引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前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栓消退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病历系统中诊断为心室附壁血栓的患者599例,根据引入NOAC的时间将患者分为NOAC引入前组(n=237例)和NOAC引入后组(n=36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出院诊断和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有12周影像学随访记录患者的血栓消退情况。结果:共入选599例住院患者,其中298例(49.7%)患者出院时给予口服抗凝药治疗,引入NOAC后,出院给予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上升[NOAC引入前组35.9%(85例),NOAC引入后组58.8%(2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周,进一步分析264例(44.1%)有影像学资料患者的基线数据和血栓转归,其中162例(61.4%)患者为缺血性心脏病,143例(54.2%)患者的心室附壁血栓完全消退。分层分析发现,应用华法林、NOAC和未用任何口服抗凝药之间的血栓消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vs.81.2%vs.39.0%,P<0.001)。6周随访时,NOAC引入后组发生血栓消退的概率是NOAC引入前组的2.46倍(校正后OR=2.46,95%CI:1.18~5.14,P=0.015),12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随访12周,NOAC引入后组较NOAC引入前组血栓消退时间[46.0(33.2,67.0)d vs.57.0(36.0,75.0)d]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AC引入临床后,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抗凝率上升,短期(6周)随访血栓的消退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附壁血栓 新型口服抗凝药 口服抗凝药 抗凝
下载PDF
噻氯吡啶与华法林治疗心腔内附壁血栓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宗立庚 吴素华 +2 位作者 姜风琴 吕钰 贺树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观察噻氯吡啶与华法林在治疗心腔内附壁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心腔内附壁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噻氯吡啶与华法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查,对附壁血栓大小进行测定。结果噻氯吡啶组有效率... 目的观察噻氯吡啶与华法林在治疗心腔内附壁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心腔内附壁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噻氯吡啶与华法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查,对附壁血栓大小进行测定。结果噻氯吡啶组有效率为92.0%,华法林组为88.0%。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噻氯吡啶、华法林在治疗心腔内附壁血栓中效果均满意,但应用噻氯吡啶不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值),应用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血栓 噻氯吡啶 华法林 心脏彩色超声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寿岐 李俊秋 +5 位作者 张剑梅 潘国忠 王佳 张琦 吴晓星 王春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8期576-57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LvT)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方法收集煤炭总医院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并行PCI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LvT)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方法收集煤炭总医院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并行PCI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9例(7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共7例(58%),冠脉造影检查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7例(58%)。6例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2例给予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随访期间血栓均消失。4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者l例发生脑梗死后加用华法林,3例患者血栓消失,1例血栓机化。1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现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并接受PCI治疗患者,充分衡量获益及出血风险,按照个体化原则给予抗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附壁血栓 抗凝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室附壁血栓形成的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晴 梁岩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3期198-201,206,共5页
心室附壁血栓最常见于左心室,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对发生心室附壁血栓的患者,虽无明确的指南推荐抗凝药物的选择,在临床上仍普遍应用华法林治疗。然而,由于华法林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的依从性往往不佳。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 心室附壁血栓最常见于左心室,常发生于心肌梗死后。对发生心室附壁血栓的患者,虽无明确的指南推荐抗凝药物的选择,在临床上仍普遍应用华法林治疗。然而,由于华法林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的依从性往往不佳。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以起效快、不易受食物及药物的影响、具有较稳定的抗凝活性、无需频繁实验室监测的特点而被尝试作为治疗心室附壁血栓的替代药物。到目前为止,NOACs对心室附壁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尚无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现就NOACs治疗心室附壁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阐述。国内外研究和指南显示,应用NOACs治疗后血栓完全消退率高,血栓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故NOACs(包括Xa因子抑制剂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可能是治疗心室附壁血栓的不错选择,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指征地选择NOACs进行抗凝治疗,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附壁血栓 非维生素K拮抗剂 口服抗凝药物
下载PDF
主动脉原发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
17
作者 张强 游国超 +3 位作者 徐化静 孔祥翔 杨殿滨 刘岩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原发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血管科/介入中心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下肢疼痛11例,腹痛2例,同时伴有腹痛及下肢疼痛1例;Ⅱa+Ⅱb型1例,Ⅱb型2例,Ⅲ+Ⅳ型3... 目的探讨主动脉原发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血管科/介入中心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下肢疼痛11例,腹痛2例,同时伴有腹痛及下肢疼痛1例;Ⅱa+Ⅱb型1例,Ⅱb型2例,Ⅲ+Ⅳ型3例,Ⅳ型8例。主动脉血栓广基底附壁患者采取单纯抗凝治疗,窄基底附壁或漂浮患者采取抗凝+取栓或支架植入。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远端动脉栓塞。下肢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累及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余部位抗凝治疗。遗传性高危因素患者术后终身抗凝;可控高危因素患者基础病治疗后抗凝治疗1年,余患者抗凝治疗半年。术后1、3、6、12月复查主动脉CTA和下肢动脉彩超。结果对于主动脉血栓的治疗,14例患者中,单纯抗凝6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取栓3例,裸支架治疗2例,直接覆膜支架治疗3例。对于周围血管栓塞的治疗,2例抗凝治疗,余12例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随访期间,6例主动脉血栓抗凝治疗患者血栓消失1例,血栓明显减少5例。3例主动脉取栓患者,2例血栓消失,1例2个月后复发,予以覆膜支架植入。主动脉支架血流通畅。周围血管栓塞复发4例,足趾截趾1例,间歇性跛行症状3例,1例术后3个月因急性胰腺炎死亡。结论原发性主动脉血栓发病率低,抗凝需贯穿治疗全程;对于外科手术风险大或脱落风险低的患者,可采用单纯抗凝治疗;对于血栓脱落风险较大的患者,抗凝同时可联合取栓或支架植入;高危因素治疗及术后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主动脉内膜血栓 抗凝治疗 血栓切除术 支架 治疗
原文传递
华法林致肺、消化道出血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悦轩 刘子琦 +1 位作者 韩艳丽 郭煜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900-1904,共5页
目的总结1例左心室附壁血栓病人因服用华法林不当导致肺、消化道出血的诊疗过程,探讨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过程的个体化剂量、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因左心室附壁血... 目的总结1例左心室附壁血栓病人因服用华法林不当导致肺、消化道出血的诊疗过程,探讨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过程的个体化剂量、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因左心室附壁血栓过量服用华法林导致肺、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临床资料,探讨其安全性。结果给予该病人强心利尿、纠正贫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应用维生素K1注射液(VitK1)治疗3 d后,国际标准化比值由19.07降至1.04,病人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3月余,病人未再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华法林钠片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医务工作者应密切监测病人国际标准化比值,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保证抗凝治疗的效用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副作用 维生素K1 出血 左心室附壁血栓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合并继发性心肌梗死右室附壁血栓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兰 黄全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68,共2页
I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反复心悸、胸闷7个月余”人院。患者自诉从2012年7月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伴气促、乏力、头晕、黑噱,休息数分钟后缓解。2012—11—05患者运动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无胸痛,但数分钟后出现晕厥坠... I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反复心悸、胸闷7个月余”人院。患者自诉从2012年7月开始出现劳累后心悸、胸闷,伴气促、乏力、头晕、黑噱,休息数分钟后缓解。2012—11—05患者运动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无胸痛,但数分钟后出现晕厥坠地、意识丧失、口唇紫绀,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急诊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继发性心肌梗死 附壁血栓
原文传递
小儿心内血栓的诊断及治疗(附4例报告)
20
作者 王阳 杜忠东 高路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总结4例小儿心内血栓的临床特点,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心内附壁血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4例心腔内附壁血栓患儿给予低分子肝素5~7d,治疗前、中、后分别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对附壁血栓大小进行测定。结果4例患儿中,左室内附壁血... 目的总结4例小儿心内血栓的临床特点,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心内附壁血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4例心腔内附壁血栓患儿给予低分子肝素5~7d,治疗前、中、后分别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对附壁血栓大小进行测定。结果4例患儿中,左室内附壁血栓3例,右房内附壁血栓1例。原发病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心包炎、心肌炎、结缔组织疾病。肝素治疗后其中3例血栓消失,1例大小无变化,但结构略松散,追加尿激酶2万U溶栓后,血栓消失。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心腔内附壁血栓效果满意,应用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血栓 低分子肝素 心脏彩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