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创伤合并ARD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观察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玉权 黄显凯 +1 位作者 梁华平 费军 《创伤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创伤性ARDS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2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分为创伤后并发ARDS组13例(ARDS组)与创伤后未并发ARDS组39例(非ARDS组),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半随机对照...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创伤性ARDS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2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分为创伤后并发ARDS组13例(ARDS组)与创伤后未并发ARDS组39例(非ARDS组),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半随机对照实验。分别于伤后第1、2、3、7天收集外周血。运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CRP水平在各时相点变化不明显,而非ARDS组CR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ARDS组CRP水平持续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ARDS组血清CRP水平升高了10倍多,而ARDS组的CRP水平升高了30多倍;与非ARDS组相比,ARDS组的CRP水平升高了2倍多。结论创伤后急性期CRP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性ARDS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急性期外周血血清CRP浓度对预测创伤性ARDS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289例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寰波 韦睿 +1 位作者 李骅 魏芳远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07年2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结果RTS评分2分185例,RTS评分1分86例,RTS评分0分18例.治愈143例,好转98例,重残19例,死亡29例.结论重视院前急救、正确的创伤评估、早期救治...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07年2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结果RTS评分2分185例,RTS评分1分86例,RTS评分0分18例.治愈143例,好转98例,重残19例,死亡29例.结论重视院前急救、正确的创伤评估、早期救治与合理手术及重要脏器的有效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创伤RTS评分 救治
下载PDF
环太军演-2016医院船海上救援演练中多发伤的急救配合与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雪 秦臻臻 段荣荣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23-625,共3页
目的对医院船参加海上救援演练中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急救配合与护理进行总结,更好的提高救援时伤员的生命存活率。方法对2016环太军演医院船10次海上救援演练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演练时的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急救配合及护理效果。结果不断总... 目的对医院船参加海上救援演练中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急救配合与护理进行总结,更好的提高救援时伤员的生命存活率。方法对2016环太军演医院船10次海上救援演练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演练时的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急救配合及护理效果。结果不断总结改进,及时采取科学、有 、规范的急救配合与护理措施,不但为伤员急诊手术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有利于后期治疗和预后。结论多发伤伤员病情严重,病况复杂,有效配合急救,科学进行护理,是减少伤员并发症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医院船海上救援严重多发伤伤员时需要更加规范化的急救配合,科学、有效的医疗及护理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船 多发伤 护理 急救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在严重创伤患者延迟诊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仁杰 胡耑 +1 位作者 白祥军 李占飞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严重创伤患者中诊断延迟的原因,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7-01-2012-06我科收治多发伤患者5074例,其中发生FES患者25例,其中10例出现早期漏诊导致诊断延迟,发生率为40%。总结了该组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在严重创伤患者中诊断延迟的原因,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7-01-2012-06我科收治多发伤患者5074例,其中发生FES患者25例,其中10例出现早期漏诊导致诊断延迟,发生率为40%。总结了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治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10例并发长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均为严重创伤(ISS≥16),伤后来我院就诊得到4~13 d明确诊断。最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和重物砸伤。10例患者中,7例治愈出院。2例转当地医院治疗,1例死亡,病死率10%。结论:提高对多发伤患者FES的认识,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骨折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内固定手术方式有助于改善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长骨骨折 腹腔室隔综合征
原文传递
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浆F_(1+2)、D-二聚体、FIB的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金密 胡波 陈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F1+2、FIB浓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3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凝血酶原裂解片段(F1+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动态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 目的研究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F1+2、FIB浓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3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凝血酶原裂解片段(F1+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动态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4天静脉血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DIC组)9例,未并发DIC组者(非DIC组)23例。结果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结果比较F1+2、D-二聚体、FIB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1+2和D-二聚体手术后第4天与手术后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手术后第4天与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手术后第1天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4天比明显增高(P<0.05)。DIC组的F1+2、D-二聚体、FIB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结论F1+2、D-二聚体、FIB可作为监测严重创伤患者凝血纤溶状态的相当有价值的指标,对DIC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DIC 凝血酶原裂解片段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渝军 黄显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45例,再把重伤患者分为并发DIC组(12例)与未并发D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其余组分别于伤后1、3、7d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TM浓度。结果轻伤与重伤组血浆TM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IC组伤后TM水平迅速降低,DIC组TM水平先升高后降低,DIC组的TM水平显著高于非DIC组。结论创伤后急性期TM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IC的发生显著正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TM水平变化对预测创伤后DIC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水平的变化及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渝军 黄显凯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45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 IC组(12例)与未并...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F1+2)水平变化及与创伤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45例),再把重伤组分为并发D IC组(12例)与未并发D IC组(33例),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对66例多发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F1+2浓度。结果轻伤组与重伤组血浆F1+2水平伤后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伤组又明显高于轻伤组。非D IC组伤后F1+2水平逐渐降低,D IC组伤后F1+2水平持续升高,D IC组F1+2水平显著高于非D IC组。结论创伤后急性期F1+2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后D IC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浆F1+2水平变化对预测创伤后D IC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原片断1+2(F1+2)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8
作者 莫必华 叶劲 +2 位作者 刘艳秀 权学良 邓石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24期3042-304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特点,并对VAP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对云浮市人民医院综合ICU于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48h的134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和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特点,并对VAP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提出防治策略。方法对云浮市人民医院综合ICU于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48h的13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4例患者并发VAP有60例,发病率为44.8%,其中早发性VAP20例、晚发性VAP40例,6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0株,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金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杆菌、大肠阴沟杆菌、鲍氏不动杆菌。35例检出≥2种病原菌,25例单检出1种病原菌。患者创伤评分、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失血严重程度等因素与VAP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多发伤患者VAP发病率高,且直接影响预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易患因素,降低V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观察
9
作者 王静恩 王志华 +2 位作者 蔡金芳 瞿炜 朱念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9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16分的多发性创伤患者60例,排除伤前有慢性肝病、血液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16分的多发性创伤患者60例,排除伤前有慢性肝病、血液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多发性创伤常规治疗,包括液体复苏、手术、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及必要时呼吸机支持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第1d起用血必净注射液80ml,静脉点滴,1次/12h,连用7d。分别于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1、3、5、7d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后原(FIB)。结果:治疗组第3d起PT、TT、APTT延长和PLT、FIB下降即有改善,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治疗组也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菪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能拮抗炎性递质,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干预血小板活化和微血栓形成,从而稳定凝血系统改善多发性创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血必净注射液 凝血系统 影响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龚四堂 肖作源 +2 位作者 陈惠芹 区文玑 潘瑞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 HRV肠炎患儿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 ,对 12 0例 HRV肠炎患儿呼吸、心、肝、肾、脑及胰的临床损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1个器官... 目的 探讨婴幼儿 HRV肠炎患儿肠道外多器官损害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 ,对 12 0例 HRV肠炎患儿呼吸、心、肝、肾、脑及胰的临床损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1个器官损害发生率为 18.33% (2 2 / 12 0 ) ,2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 45 .83% (5 5 / 12 0 ) ,3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 12 .5 0 % (15 / 12 0 ) ,4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为 11.6 6 % (14/ 12 0 ) ;2 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以呼吸系统最多 ,占 88.33% (10 6 / 12 0 ) ,其次是心脏 ,占 6 5 .83% (79/ 12 0 )。肝、肾分别为 2 4.16 % (2 9/ 12 0 )和 12 .5 0 % (15 / 12 0 ) ,胰、脑占的比例最少 ,分别为 3.33% (4 / 12 0 )和 2 .5 0 % (3/ 12 0 ) ;3肠道外器官损害多随腹泻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1HRV肠炎的肠道外多器官损害在临床上比较多见 ,并以 2个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最多 ;2 HRV肠炎的肠道外器官损害中 ,以呼吸系统最多 ,提示 HRV肠炎患儿可能先有呼吸系统感染 ,后经血行播散到肠道及身体其他器官 ;3HRV腹泻患儿的肠道外损害多数症状轻微 ,为一过性损害 ,很少引起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损害 诊断 婴幼儿 轮状病毒肠炎
下载PDF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2
11
作者 罗颖丽 何晓红 +2 位作者 成江容 徐筱清 陈卯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1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一期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和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行膝关节镜下多韧带损伤重建术,根据手术方法、患者个体差异性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一期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和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行膝关节镜下多韧带损伤重建术,根据手术方法、患者个体差异性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康复护理,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活动范围来评估疗效。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2个月,患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伸0°〈==〉屈120°~140°。膝关节IKDC评分:术前(21.7±4.3)分,末次随访时(73.2±6.0)分;Lysholm评分术前(26.6±5.2)分,末次随访时(77.1±10.5)分;患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5.5±5.5)°,末次随访时(125.0±8.9)°,手术前、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多发韧带损伤特点,制订系统化、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对促进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关节功能的全面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多韧带损伤 联合重建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12
作者 郭其勇 李华德 +1 位作者 李明 贾庆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2-896,共5页
[目的]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3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2∽57岁,其中四条韧带均损伤者2例,ACL、PCL和MCL损伤者16例,ACL、PCL和LCL损伤者5例。根据患者受伤情况分期手术治疗与一... [目的]评估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3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2∽57岁,其中四条韧带均损伤者2例,ACL、PCL和MCL损伤者16例,ACL、PCL和LCL损伤者5例。根据患者受伤情况分期手术治疗与一期手术治疗相结合,2例四条韧带均损伤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先行内外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功能锻炼8∽12周膝关节屈曲〉90°后,二期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其余3条韧带损伤者一期行韧带修复和重建,术中先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然后修复内侧或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于关节镜下行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行带线铆钉修补。手术前后行Lachman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及IKDC 2000评分,重建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分级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带线铆钉修补内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多韧带损伤 分期治疗 关节镜 修复和重建
原文传递
严重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多器官损伤机制中的氧自由基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红明 盛志勇 +3 位作者 郭振荣 陆江阳 常国友 马诺山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将66只悉生大鼠分为伤前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和治疗组,采用ESR技术结合传统间接检测手段,观察了伤后8、24、48及72 h心、肝、肾及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OFR)含量变化,同时还对脏器病理形态、动脉血气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 将66只悉生大鼠分为伤前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和治疗组,采用ESR技术结合传统间接检测手段,观察了伤后8、24、48及72 h心、肝、肾及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OFR)含量变化,同时还对脏器病理形态、动脉血气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氧酶(LDH)、ALT(曾用GPT)、AST(曾用GOT)、BUN和肌酐(Cr)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各脏器均有OFR含量增加,同时均发生了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动脉血气、血清学指标的异常,且延迟组的上述改变明显重于早期组,经抗氧化剂治疗后改善。提示延迟复苏是脏器OFR产生的重要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延迟复苏 烧伤
原文传递
宣肺化浊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东玲 王浩嘉 +8 位作者 任伟钰 苏敬 郑宜鋆 侯雯倩 靳晓杰 宁艳梅 李佳蔚 张志明 刘永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0-49,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现代药理学基础分析探讨宣肺化浊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搜索宣肺化浊方各中药的化合物及靶点,使用GeneCards,NCBI以及CT...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现代药理学基础分析探讨宣肺化浊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搜索宣肺化浊方各中药的化合物及靶点,使用GeneCards,NCBI以及CTD数据库检索COVID-19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3. 7. 0软件构建中药-归经网络图以及中药-化合物-关键靶点-疾病网络,利用Omicshare平台对共有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及基因本体(GO)分析。除此之外,检索多脏器损伤、免疫损伤以及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疾病靶点,将宣肺化浊方与之做映射,计算交集靶点占宣肺化浊方靶点的比例。结果:宣肺化浊方共10味中药,其中有6味归肺经,5味归脾经,5味归胃经。化合物共409个,相对应的靶标2 271个。宣肺化浊方的靶点与新冠肺炎有8个相同的炎症因子,每个炎症因子对应多个化合物。宣肺化浊方与COVID-19有135个交集靶点,筛选得到36个关键靶点。KEGG通信号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72条信号通路(P<0. 05),GO分析得到生物过程结果有4 000个,细胞组成有254个,分子功能有408个(P<0. 05)。宣肺化浊方与各脏器损伤靶点和免疫损伤靶点的共有靶点较多,且共有靶点/XFHZP靶点的比例在7. 6%~97. 8%,宣肺化浊方与SARS有173个交集靶点。结论:宣肺化浊方可能通过发挥抗炎、保护脏器损伤、免疫等作用治疗新冠肺炎,这将为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宣肺化浊方 生物信息学 多脏器损伤 细胞炎症因子风暴
原文传递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对其他脏器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进城 季锡清 +2 位作者 李朝龙 林建华 刘兴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 min末、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 目的了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5只,按阻断血流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分为5组,即肝血流阻断前、阻断30 min末、再灌注后30 min、再灌注后2 h及再灌注后6 h。各组分别活杀5只大鼠取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同时取心肌组织测ATPase活性;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后6 h取肾、肺、心、胰组织匀浆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再灌注后早期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淀粉酶、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血浆丙二醛呈上升趋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组织ATP酶活性在再灌注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后6 h,各组织丙二醛含量较缺血前明显升高,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缺血前明显下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早期可引起机体其他多脏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学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多脏器损伤
下载PDF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夏春 王少杰 +2 位作者 付日斌 林振忠 陈国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治疗51例单侧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其损伤类型:21例前交叉韧带(ACL)+内侧副韧带(MCL),1例ACL+后外侧复合体(PLC),4例后交叉韧带(PCL)+MCL,6例PCL+PLC,6例ACL+PCL+MCL,3例AC... 目的探讨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治疗51例单侧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其损伤类型:21例前交叉韧带(ACL)+内侧副韧带(MCL),1例ACL+后外侧复合体(PLC),4例后交叉韧带(PCL)+MCL,6例PCL+PLC,6例ACL+PCL+MCL,3例ACL+PCL+PLC,8例ACL+PCL,2例PCL+髌腱。14例急性Ⅲ度MCL和3例急性Ⅲ度PLC损伤行切开手术,原位缝合,外固定制动3周,再行关节镜下其他韧带手术。2例Ⅲ度慢性MCL和3例Ⅲ度慢性PLC损伤行切开韧带重建术,并同期行关节镜下ACL或PCL重建术。在总共39条ACL损伤中,20条行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腱ACL重建术,17条行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BPB)重建ACL术,2条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在总共29条PCL损伤中,19条行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腱PCL重建术,2条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PCL,另8条急性损伤经固定后由Ⅲ度变为<Ⅱ度损伤,故未特别治疗。其中,17例ACL+PCL损伤处理方法为:4例先行PCL重建,二期再行ACL的重建,7例同期自体Hamstring腱重建PCL、自体BPB重建ACL,2例为同种异体肌腱同期重建ACL和PCL,4例仅做ACL重建术。1例髌腱完全性断裂原位修复,另1例部分性髌腱损伤者未治疗。4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均未做特别治疗。结果平均随访2.4年(9个月~5年)。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为86.3(51~100),Tegner活动评分为5.2(2~8),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01)。1例外翻试验为2+,2例Lachman试验或轴移试验≥2+,6例应力后沉征或后抽屉试验2+,4例内翻试验或反轴移试验2+。其余的对应各种体格检查均为≤1+。4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术后3例自行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在多韧带损伤中,≤Ⅱ度的MCL或者PLC损伤应采用保守治疗,Ⅲ度损伤者应尽早手术原位修复内侧副韧带及其关节囊或PLC,以利于后期进行其他重要韧带的治疗。交叉韧带或关节内重要组织可二期在关节镜下重建或治疗。治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多韧带损伤 关节镜
下载PDF
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关节镜下膝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亮 成文浩 +3 位作者 裴征 桂琦 赵峰 张星火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的方法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LMWH)对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的影响,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重建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的方法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LMWH)对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的影响,探讨利伐沙班在预防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重建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105例行关节镜下膝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利伐沙班组(A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mg,1次/d。经口服;LMWH组(B组):术后给予LMWH 100 u·kg^(-1),1次/d,皮下注射;对照组(C组):采用物理和机械预防。结果:105名患者中发生DVT13例,其中利伐沙班组2例,LMWH组2例,对照组9例。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3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DVT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DVT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没有死亡病例。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LMWH)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膝关节镜下多发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伐沙班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利伐沙班 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 关节镜
原文传递
肠淋巴再灌注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多器官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春晖 牛春雨 +3 位作者 赵自刚 张玉平 韩瑞 张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03-2107,共5页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血压、存活率以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血压、存活率以及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ham组,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ML)1h,再灌注2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h;MLR+SMAO:夹闭ML和SMA1h,再灌注2h。观察3h期间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化后,观察肺、肝、肾、心肌功能和形态学变化。记录24h存活率。结果:①sham、MLR、SMAO组大鼠24h存活率(分别为100%、83.3%、66.7%)显著高于MLR+SMAO组(0%)。②夹闭SMA或ML前10min,组间MAP无差异;SMAO组MAP在夹闭后多个时点显著高于MLR+SMAO和sham组;再灌注后,MLR和sham组MAP无明显变化,SMAO和MLR+SMAO组MAP迅速下降,后逐渐回升,SMAO组多个时点低于MLR和sham组,MLR+SMAO组在所有时点均低于MLR、sham和SMAO组。③MLR+SMAO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显著高于sham组、MLR组、SMAO组,且SMAO组的这些指标显著高于sham组、MLR组。形态学观察显示sham组与MLR组的肺、肝、心、肾结构基本正常,SMAO组各脏器有一定的组织学损伤,而MLR+SMAO组则可见炎症、出血、核浓缩、破碎等严重病变。结论:MLR可加剧SMAO休克多个器官损伤,肠淋巴途径在SMAO休克的发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再灌注 休克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血压 多器官损伤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江超雄 杨长青 +3 位作者 王慧 白卉 苏建华 许春娣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共5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脏器损害的状况,分析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多脏器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感染组)和同时期的65例非感染的急性腹泻患儿(...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脏器损害的状况,分析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多脏器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感染组)和同时期的65例非感染的急性腹泻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肠外脏器损害的情况;同时对轮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血清PCT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罹患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水平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明显高于未损害组以及仅有一个脏器损害组(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易引起肠道外的脏器损害;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的升高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外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多脏器损害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对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群华 倪泉兴 +7 位作者 蔡端 张延龄 姜永锋 吴树强 向阳 段保兵 张妞 侯兰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185-188,共4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防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其治疗策略.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35g/L牛磺胆酸钠2.5mL/kg建立鼠ANP模型.测定血清IL-8,IL-6,TNFα,淀粉酶、内毒...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联合应用防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其治疗策略.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35g/L牛磺胆酸钠2.5mL/kg建立鼠ANP模型.测定血清IL-8,IL-6,TNFα,淀粉酶、内毒素和清蛋白.胰腺、肝、心、肺和肾病理观察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TNFαmRNA分子转录水平的RT-PCR分析及TNFα的免疫组化原位观察,探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疗作用.结果ANP的发生和发展伴有炎性递质的明显升高,与ANP和MODS的发展呈正相关.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对抑制炎性递质的释放和TNFarnRNA过度表达有协同作用,同时亦表明肝脏在ANP中对预防宿主多器官衰竭有重要作用结论TNFαmRNA的高度表达在ANP的进展中至关重要,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的联合治疗时防治ANP的MODS的发生和防治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药物疗法 多器官损伤/药物疗法 急性病 生长抑素/治疗应用 生长激素/治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