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od动态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谢雁春 项良碧 +2 位作者 刘军 于海龙 陈语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内固定术,通过分析手术前后Oswes... 目的探讨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接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内固定术,通过分析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腰背痛改善率、术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腰椎ROM值(腰椎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评估该技术近期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背痛改善率为(87.0±2.0)%、平均手术时问为(99.6±16.2)min,平均失血量为(70.5±31.5)mL,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1.2±2.6)d。结论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 多节段 融合 非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肖运祥 陈海丹 刘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采用PVP一期治疗的68例3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1采用PVP一期治疗的68例3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70±5.60)min,骨水泥注入量(7.43±1.35)ml。31个手术节段出现骨水泥渗漏,根据Yeom等的标准分类:B型渗漏2个椎体,C型渗漏27个椎体,S型渗漏2个椎体。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14例新发单节段椎体骨折。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酸痛症状,改善运动功能,但无法恢复骨折节段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多节段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一期手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小锋 金伟 陈俊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10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术前不能准确定位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71例,行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后明确责任间隙及责任神经... 目的探讨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2010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术前不能准确定位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71例,行改良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后明确责任间隙及责任神经根之后行相应处理。随访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依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按照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定:本组71患者中,优53例、良13例、差3例,无效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改良方法操作对术前不能准确定位的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具有诊断率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影像学检查的有益补充,对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腰椎 神经阻滞 定位诊断
下载PDF
K-Rod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融合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雁春 刘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的5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 K-Rod 组(融合辅助以相邻退变节段非融合)28... 目的:比较分析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的5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 K-Rod 组(融合辅助以相邻退变节段非融合)28例和融合组28例,分析比较 K-Rod 组和融合组手术前后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术后腰椎 X 射线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2种手术方式近期临床疗效。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K-Rod 组和融合组术后12个月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K-Rod 组和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Rod 组优于融合组。结论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前者具有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对腰椎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 椎弓根动态固定稳定系统 多节段
下载PDF
一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增辉 朱勇 +4 位作者 罗伟 杜兴 李剑箫 欧云生 权正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3-1079,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37.4岁。病变节段3~8个,其中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9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37.4岁。病变节段3~8个,其中3个节段者6例,4~6个节段者17例,7~8个节段者6例。中心病灶位于胸椎8例,腰椎10例,胸腰段6例,胸、腰椎跳跃性病灶5例。合并椎旁脓肿7例,腰大肌脓肿6例,骶棘肌脓肿7例,髂窝及臀部脓肿1例,椎管内脓肿2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8例,E级17例。病程6~48个月,平均19.3个月。采用一期后路经单侧椎弓根或关节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矢状位Cobb角,采用Bridwell等的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根据病变节段数目及中心病灶部位分析钛网安置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个月。发生脑脊液漏3例、肋间神经痛2例、切口不愈合并窦道形成1例、髂窝脓肿复发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按Bridwell等的分级标准,病灶区植骨于术后4~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1,P=0.002)。6个节段以上病变者未安置钛网比例(6/6,100%)明显高于6个节段以下病变者(4/23,17.4%)(χ2=14.374,P=0.000);在不同中心病灶部位未安置钛网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4,P=0.863)。结论对于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取一期后路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可减少脊柱后方结构破坏,减少手术创伤,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柱结核 单侧入路病灶清除 后路手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外固定架治疗复杂开放性骨折的应用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文 李红芹 李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探讨半环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复杂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设计理念和装置技术。[方法]选取胫腓骨、肱骨、尺桡骨等骨折共156例,损伤程度按Gustilo分类均为2~3度开放性骨折,手术采用小切口、内外联合固定技术,术后分别随访6~18个月... [目的]探讨半环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复杂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设计理念和装置技术。[方法]选取胫腓骨、肱骨、尺桡骨等骨折共156例,损伤程度按Gustilo分类均为2~3度开放性骨折,手术采用小切口、内外联合固定技术,术后分别随访6~18个月。[结果]术后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率达97.07%,骨延迟愈合3例,骨折未愈2例。[结论]外固定架在治疗复杂开放性骨折方面有其特殊优势,只要技术应用合理,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架治疗 技术探讨 复杂 骨延迟愈合 设计理念 临床应用 损伤程度 固定技术 效果满意 半环式 胫腓骨 尺桡骨 小切口 愈合率 术后
下载PDF
保留双侧半棘肌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安忠诚 盛伟斌 +1 位作者 梁卫东 盛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 目的 :比较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颈椎单开门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科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6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3~C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按手术方式分为保留C2、C7双侧半棘肌止点的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36例和保留双侧半棘肌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颈椎总活动度(ranges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及术后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40.49±36.57min,改良组为122.35±46.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中出血量为233.66±165.39ml,改良组为281.18±208.1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2例、改良组1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脊髓损伤、门轴断裂、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无内置物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传统组随访时间为17.10±3.57个月,改良组为16.40±2.5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1.36±8.14)%,改良组为(72.95±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脊髓压迫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志民 石伟发 +4 位作者 上官天丞 张国民 石玲玲 陈智彪 林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870-874,共5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胫骨多节段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6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胫骨多节段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6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4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8~66周。手术时间锁定钢板组短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锁定钢板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各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锁定钢板组有1例出现钢板内置物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89.1%,锁定钢板组优良率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均能达到治愈胫骨多节段骨折的目的,交锁髓内钉固定具有中轴固定、不占据软组织容量的优点,锁定钢板固定具有操作相对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多节段骨折 锁定钢板 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陶裕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颈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双开组和单开组。双开组采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比较颈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进行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双开组和单开组。双开组采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方式,而单开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方式。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双开组;但单开组出血量较双开组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单开组优于双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更优,在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压迫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在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成飞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22期3430-3432,共3页
目的:了解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在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为该病提供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13例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被随机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多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了解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在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为该病提供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13例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被随机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多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术后对两组进行随访,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0.1±3.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7±4.6)d(t =6.560,P <0.05)。术后3~6周观察组结石残留率7.69%(9/1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9,P <0.05)。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1.2±3.9)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9.74%(105/117),高于对照组(χ2=9.154,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0%(22/1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7,P <0.05)。结论在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具有更好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肝段切除术 胆道镜取石术 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经皮微创治疗胫骨多段骨折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海洋 祝仁兵 +2 位作者 马俊 王琪 谢陆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0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对2006年10月~2009年5月对37例多段胫骨或胫腓骨骨折患者行经皮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及骨不连情况发生。结论微创经皮钢...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对2006年10月~2009年5月对37例多段胫骨或胫腓骨骨折患者行经皮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及骨不连情况发生。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易愈合、瘢痕小等优点,用于治疗胫骨多段闭合骨折和GustiloⅠ、Ⅱ型开放骨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 胫骨多段骨折 锁定钢板 疗效
下载PDF
K-Rod 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中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雁春 刘军 +1 位作者 于海龙 陈语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年第2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 K-Rod 组和 Dynesys 组,各30例。K-Rod 组患者行 K-R... 目的:探讨比较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 K-Rod 组和 Dynesys 组,各30例。K-Rod 组患者行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采用责任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辅助退变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Dynesys 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探查、Dynesys 非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术后腰椎动力位 X 线片、腰椎 ROM 值(腰椎屈伸活动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评估两种术式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K-Rod组和 Dynesys 组术后12个月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术后12个月 Oswestry 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Rod 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与 Dynesys 非融合系统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两者均具有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对腰椎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 椎弓根动态固定稳定系统 DYNESYS 非融合系统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2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潼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性脊柱骨折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致伤原因最多见的是交通事故伤93例(46.5%);损伤节段279个,其中腰椎最多... 目的分析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创伤性脊柱骨折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致伤原因最多见的是交通事故伤93例(46.5%);损伤节段279个,其中腰椎最多117个(41.9%);多节段脊柱骨折33例(16.5%);合并伤59例(29.5%);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分级,术前E级患者占40.5%(81/200),术后E级患者占59.5%(119/200)。结论创伤性脊柱骨折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易引起多节段脊柱骨折和合并伤,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柱骨折 神经功能 多节段脊柱骨折
下载PDF
LC-DCP经皮微创治疗胫骨多段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贤斌 卢小虎 +3 位作者 肖德明 裴志杰 吴力乐 黄顺龙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719-721,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 应用LC—DCP经皮微创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1例患者。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将钢板经隧道置于骨膜上,间接复位,低密度螺钉固定。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问2.9...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 应用LC—DCP经皮微创治疗胫骨多段骨折治疗胫骨多段骨折21例患者。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将钢板经隧道置于骨膜上,间接复位,低密度螺钉固定。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问2.9~4.5个月,平均3.2个月。治疗效果参照Mechant评分标准,优ll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达85.7%。结论 在胫骨多段骨折中,LC—DCP经皮微创内固定是一种能提供生物学固定,且并发症较少的新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DCP 胫骨 多段骨折 微创 经皮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胫骨多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谷韶平 倪海平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2期45-46,49,共3页
目的研究胫骨多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9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行交锁髓内钉术,对照组42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 目的研究胫骨多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90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行交锁髓内钉术,对照组42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7.74±9.63)m L、(37.21±4.68)d及(2.83±0.44)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疗效显著,临床应根据骨折情况,准确把握其适应症,选择恰当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多段骨折 内固定方法 疗效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锦波 杨炎 +2 位作者 杨惠林 许立 唐天驷 《实用骨科杂志》 2002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本组 2 7例胫骨多段骨折 ,采用单侧型 Hoff-mann外固定架固定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骨折愈合率为 88.9% ,平均愈合时间为 62个月 ,优良率为 88.89%。结论 :外固定架对各种胫骨... 目的 :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本组 2 7例胫骨多段骨折 ,采用单侧型 Hoff-mann外固定架固定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骨折愈合率为 88.9% ,平均愈合时间为 62个月 ,优良率为 88.89%。结论 :外固定架对各种胫骨多段骨折均适用 ,尤其是开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多段骨折 外固定架 开放性骨折 治疗
下载PDF
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饶义康 欧阳少明 +2 位作者 曾申娟 钟雪平 高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0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观...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开门"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与颈椎功能改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与颈椎活动度均好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与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轴性疼痛与C5神经根麻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板整块切除、选择性扩大减压结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显著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与颈椎功能,促进颈椎活动度改善,并积极抑制手术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改良椎板整块切除 选择性扩大减压 内固定术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多段胫腓骨骨折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克伟 张喜善 +2 位作者 徐栋 赵平厚 范锡海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对2002年6月~2004年10月对42例多段胫骨或胫腓骨骨折病人行闭合复位并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人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及骨不连情况发生。结论此种...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并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对2002年6月~2004年10月对42例多段胫骨或胫腓骨骨折病人行闭合复位并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人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及骨不连情况发生。结论此种方法疗效可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多段骨折 交锁髓内钉 预后
下载PDF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诊断及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文杰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0期19-20,共2页
目的:探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将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进而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以确保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 目的:探究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将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进而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以确保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结果: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经过诊断和治疗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明显优于诊断和治疗开展之前(P<0.05)。结论:诊断人员完成了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工作之后,还需要将有效的治疗措施运用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临床诊断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Ender钉在胫骨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霍雄涛 勘武生 +2 位作者 黄珩 王俊文 郑琼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介绍Ender钉在胫骨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胫骨多段骨折18例。以Ender钉撬拨间接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随访3~5个月,平均4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愈合,无感染,骨... 目的:介绍Ender钉在胫骨多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胫骨多段骨折18例。以Ender钉撬拨间接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随访3~5个月,平均4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临床愈合,无感染,骨不连,断钉等,膝,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Ender钉间接闭合复位在胫骨多段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术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ER钉 胫骨多段骨折 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