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清平 薛敦松 +1 位作者 朱宏武 李宗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本文借鉴单相泵和压缩机中相关部件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兼顾避免泵内相态分离过程的发生和多相增压两 个方面的要求,针对泵内多相流动的特点,提出螺旋轴流式多相泵样机及其主要过流部件的基本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给 出了主要设计参数... 本文借鉴单相泵和压缩机中相关部件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兼顾避免泵内相态分离过程的发生和多相增压两 个方面的要求,针对泵内多相流动的特点,提出螺旋轴流式多相泵样机及其主要过流部件的基本结构形式和设计方法,给 出了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和范围,并给出目前样机实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开发研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泵 多相流动 设计方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油气多相混输泵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清平 薛敦松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0年第1期47-51,56,共6页
总结国内外油气多相混输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目前国内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双螺杆式多相泵的开发研制及试验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和阐明其中急待或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油气集输 混输泵 油气混输 多相混输
下载PDF
同步回转式混输泵的工作原理与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旭 屈宗长 吴裕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65,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同步回转式混输泵,介绍了该混输泵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在对其关键运动部件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混输泵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对泵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样机进行了功率特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同步回转式混输泵,介绍了该混输泵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在对其关键运动部件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混输泵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对泵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样机进行了功率特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同步回转式混输泵具有结构简单、运转平稳、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转子和油缸之间的相对角速度低于转子角速度的10%;滑板受力随相对偏心距和长径比的减小而减小,转子轴承与油缸轴承的载荷随相对偏心距的增大和长径比的减小而减小;在0.5~2.5MPa的工作压力范围内,样机的实测功率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偏差为17.3%~35.1%,其中摩擦功耗所占比例较大,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回转 混输泵 动力特性 相对偏心距 长径比
下载PDF
多相混输泵的数值模拟及与实验结果对比 被引量:17
4
作者 苗长山 李增亮 +1 位作者 赵新学 李继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80,共4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多相混输泵的内部流场及相应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过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在三维时均N-S方程的基础上,应用标准κ-ε方程对混输泵内部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多相混输泵的内部流场及相应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过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在三维时均N-S方程的基础上,应用标准κ-ε方程对混输泵内部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气液两相在泵内的流动状况,并对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设计工况时,数值计算得到的外特性与实验值吻合。远离设计工况时,预测的准确性下降,尤其在小流量工况下差别较大,原因是计算过程中残差出现振荡,很难达到收敛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轴流式 多相混输泵 外特性 数值模拟 CFD
下载PDF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实验研究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清平 薛敦松 +2 位作者 李忠芳 朱宏武 班耀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2-964,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及所在课题组成员在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研制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包括多相泵原理机、多台中、高速样机的实验研究及改进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参数和结构的优化,为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改进设计和最终实...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及所在课题组成员在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研制方面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包括多相泵原理机、多台中、高速样机的实验研究及改进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参数和结构的优化,为螺旋轴流式多相泵的改进设计和最终实现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泵 实验研究 改进设计
下载PDF
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外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清平 薛敦松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1-455,共5页
本文在建立多相混输泵实验装置的基础上,以自行设计的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原理机为实验研究对象,分别以纯水、空气—水为实验介质,系统地研究了多相泵的泵轴转速、进口压力、混合物特性等对多相输送性能的影响,为多相泵的进一步开发研... 本文在建立多相混输泵实验装置的基础上,以自行设计的螺旋轴流式多相泵原理机为实验研究对象,分别以纯水、空气—水为实验介质,系统地研究了多相泵的泵轴转速、进口压力、混合物特性等对多相输送性能的影响,为多相泵的进一步开发研制及完善设计提供了试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泵 实验研究 螺旋轴流式
下载PDF
油气混输泵静叶内部流场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希金 刘晓睿 张耘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26,共6页
针对某一典型的油气混输泵,以设计工况下泵的增压和效率提升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SIMPLEC算法对装配不同静叶的单级油气混输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静叶区域内的压力分布,并分析... 针对某一典型的油气混输泵,以设计工况下泵的增压和效率提升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SIMPLEC算法对装配不同静叶的单级油气混输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静叶区域内的压力分布,并分析出不同含气率下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叶型和混输泵增压及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静叶进口安放角的增大,混输泵的增压能力和气液混合能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片背面产生低速脱流区的起始点逐渐向进口方向移动;较小的进口安放角使得动静叶交界处流速和压力的不均匀性增加。研究结果对混输泵静叶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静叶 进口安放角 气液混合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方法的混输泵叶轮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金亚 朱宏武 +1 位作者 李艳 杨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以自主研发并取得外特性试验数据的第三代混输泵叶轮为基础,应用L9(34)正交表,以混输泵增压和效率为考查指标,对混输泵叶轮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获得9组参数组合。采用雷诺平均数值模拟方法,对正交设计中每种组合进行性能预测,分... 以自主研发并取得外特性试验数据的第三代混输泵叶轮为基础,应用L9(34)正交表,以混输泵增压和效率为考查指标,对混输泵叶轮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获得9组参数组合。采用雷诺平均数值模拟方法,对正交设计中每种组合进行性能预测,分析得到一组最佳的参数组合作为优化后的叶轮参数,然后设计出与优化后叶轮配套的导叶,即得到一套优化后的增压单元设计参数。分别建立优化前后混输泵增压单元的计算流场,并对二者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增压单元内流场特性相比优化前得到明显改善,增压提高约14.97%,效率增加约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方法 数值模拟 叶片式混输泵 叶轮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多相混输泵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压力脉动特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史广泰 刘宗库 +1 位作者 李和林 杨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了探究含气率对多相混输泵内部流场结构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CFX在进口含气率IGVF分别为5%,10%和15%时对多相混输泵内流场和压力脉动特性进行数值计算,进而分析和归纳多... 为了探究含气率对多相混输泵内部流场结构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Standard k-ε湍流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CFX在进口含气率IGVF分别为5%,10%和15%时对多相混输泵内流场和压力脉动特性进行数值计算,进而分析和归纳多相混输泵内部流场结构、频域和压力脉动系数随含气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气率在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削弱混输泵内的压力脉动,同时主频幅值对压力脉动的影响较大;在气液两相下动静干涉作用仍是引起混输泵内压力脉动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叶轮和导叶内的主频分别是11倍和3倍转频,并且最大主频幅值和压力脉动系数均出现在动静交接面附近.该研究结果可为多相混输泵的结构优化、水力设计和疲劳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气液两相流动 压力脉动 动静干涉 主频幅值
下载PDF
多相混输泵叶轮不同区域增压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史广泰 王志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了改善多相混输泵叶轮域的增压性能,提高混输泵叶轮的做功能力,选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分别在纯水条件不同流量下和设计流量不同含气率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多相混输泵叶轮不同区域的增压性能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叶轮进口到出口,... 为了改善多相混输泵叶轮域的增压性能,提高混输泵叶轮的做功能力,选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分别在纯水条件不同流量下和设计流量不同含气率下进行了数值计算,对多相混输泵叶轮不同区域的增压性能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叶轮进口到出口,各级叶轮叶片工作面和吸力面压差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叶轮的前半段,且在叶轮前半段,越靠近轮缘,叶轮的增压性能越强,越靠近轮毂,叶轮的增压性能越弱,在叶轮后半段,越靠近轮缘,叶轮的增压性能越差,越靠近轮毂,叶轮的增压性能越强;在不同流量下,随着流量的增大,叶片工作面和吸力面的压差逐渐减小,流量对叶轮前半段叶轮叶片工作面和吸力面压差的影响先增大后减小,流量对叶轮后半段叶轮叶片工作面和吸力面压差的影响逐渐减小;在不同含气率下,含气率越高,对混输泵叶轮的增压性能影响越大,且随着含气率的升高,叶片工作面和吸力面压差下降越快.研究结果对多相混输泵叶轮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多工况 增压性能 旋涡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叶片式气液混输泵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
11
作者 肖文扬 谭磊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120,共13页
气液混输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的核心技术,叶片式混输泵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工况宽、耐磨损等优点。我国叶片式混输泵的研究起步晚,发展较慢,系统深入的研究相对较少,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叶片式气液混输泵的能量特性受入口含气率、转速... 气液混输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的核心技术,叶片式混输泵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工况宽、耐磨损等优点。我国叶片式混输泵的研究起步晚,发展较慢,系统深入的研究相对较少,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叶片式气液混输泵的能量特性受入口含气率、转速及介质黏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叶片式混输泵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混输性能,介绍了叶片式混输泵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叶片式混输泵的设计方法和性能优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叶片式混输泵内部的两相流态发展规律、气液相间力作用机理及压力脉动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并对叶片式混输泵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气液两相 混输性能 设计及优化 两相流态 相间作用力
原文传递
连续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工作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永军 刘道平 +2 位作者 王东昱 陆引哲 赵荣祥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4,10,共5页
搭建了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装置试验台,采用无量纲方法定义气泡泵效率,分析加热功率,沉浸比对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提升性能的影响,并与等量管径(d=10mm)直管形气泡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沉浸比下,随着加热功率增加液体提升率... 搭建了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装置试验台,采用无量纲方法定义气泡泵效率,分析加热功率,沉浸比对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提升性能的影响,并与等量管径(d=10mm)直管形气泡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沉浸比下,随着加热功率增加液体提升率先增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同样气泡泵效率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不同趋势在于气泡泵效率存在峰值,且峰值随沉浸比的减小逐渐向右移动,最大率值从0.49降低到0.16;而与等量管径直管气泡泵对比中,在沉浸比0.5加热功率P=350W时,变截面直立管气泡泵提升优势明显,效率高出等量管径直管气泡泵效率9.2%。本文研究成果为变截面提升管气泡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拓宽了气泡泵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 多相流 气泡泵 特性研究
下载PDF
叶片式气液混输泵径向力与流态的相关性规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肖文扬 谭磊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101,共12页
气液混输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中的核心技术,叶片式混输泵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工况宽、耐磨损等优点。本文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4种进口含气率(0%,5%,10%,15%)下,混输泵叶轮和导叶的径向力与气相流态的相关性规律。在进口液相下,叶轮和导... 气液混输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运输中的核心技术,叶片式混输泵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工况宽、耐磨损等优点。本文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4种进口含气率(0%,5%,10%,15%)下,混输泵叶轮和导叶的径向力与气相流态的相关性规律。在进口液相下,叶轮和导叶径向力中心位于坐标原点,随着进口含气率增加,叶轮和导叶径向力的偏心程度不断增大。叶轮和导叶径向力的主频跟叶轮转频和叶片数相关,随着进口含气率增加,叶轮和导叶径向力的主频幅值增大。混输泵各流道内流体分布不均匀,气体主要聚集在轮毂处,叶轮尾缘处的"气带"进入导叶流道发展形成"气囊",其发展周期与径向力的主频相关。不同流道之间的气体体积流量变化存在相位差,同一时刻各流道中的气体含量不相等,使得各叶片的受力不均匀产生了径向力。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加,气团的发展周期变短,主频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径向力 含气率 气相流态 相关性规律
原文传递
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叶轮域的能量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史广泰 罗琨 +1 位作者 刘宗库 王志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0-676,共7页
为了定量分析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叶轮各区域的能量转换特性,在清水介质和气液两相介质下分别对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叶轮域的能量变化规律来揭示流量和混输泵进口气体体积分数对多相混输泵叶轮各区域做功的... 为了定量分析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叶轮各区域的能量转换特性,在清水介质和气液两相介质下分别对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分析叶轮域的能量变化规律来揭示流量和混输泵进口气体体积分数对多相混输泵叶轮各区域做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轮所携带的机械能主要在叶轮中部传递给流体介质,大部分转换成了流体介质的静压能,且从叶轮进口到出口做功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在清水介质下,随着流量的增大,叶轮前半部分做功能力逐渐增强,后半部分做功能力逐渐减弱;在气液两相介质下,随着进口含气率的增大,叶轮做功能力逐渐减弱,且进口含气率主要影响叶轮前半部分做功能力,而对后半部分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过流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能量特性 做功能力 功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中气泡粒径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范欣 何利民 +2 位作者 王鑫 崔月红 张东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59-1162,共4页
本文通过多相流泵溶气气浮装置制备气泡,对气浮过程中气泡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显微摄像法和激光衍射法对气泡粒径进行了测量;其次,通过激光衍射法,对气浮过程中影响气泡粒径分布的因素如压力、气液比、矿化度、表面张力等... 本文通过多相流泵溶气气浮装置制备气泡,对气浮过程中气泡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显微摄像法和激光衍射法对气泡粒径进行了测量;其次,通过激光衍射法,对气浮过程中影响气泡粒径分布的因素如压力、气液比、矿化度、表面张力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气泡粒径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减小,当压力高于0.5 MPa时,继续提高压力已无明显作用;气液比升高导致气泡粒径减小,直至溶气水达到饱和;矿化度的升高使气泡从更多的气泡核位析出,从而降低了气泡粒径;表面张力的降低可以有效地抑制气泡间的相互聚并,从而使气泡粒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气浮 多相流泵 气泡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多相混输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学文 冯叔初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5年第3期61-66,共6页
近年来,多相混输技术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结合作者进行的研究工作,总结和回顾了这一领域的进展,其中包括:多相混输增压泵、多相流工艺计算、段塞流及段塞捕集器设计、水化物形成与防护、管道内壁腐蚀等。
关键词 多相混输 工艺 段塞流 海上油气田 采油泵
下载PDF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ultiphase pump impeller based on combin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boundary vortex flux diagnosis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金亚 蔡淑杰 +2 位作者 李泳江 周鑫 张永学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1023-1034,共12页
A novel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the multiphase pump impeller is proposed through combining the quasi-3D hydraulic design(Q3DHD), the boundary vortex flux(BVF) diagnosis,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GA). The... A novel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the multiphase pump impeller is proposed through combining the quasi-3D hydraulic design(Q3DHD), the boundary vortex flux(BVF) diagnosis,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GA). The BVF diagnosis based on the Q3DH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objection fun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hydraulic performance tests a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impeller designed only by the Q3DHD method and that optimized by the presented method. The comparisons of both the flow fields simulat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show that(1)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optimized impeller is more reasonable and the gas-liquid separation is more efficiently inhibited,(2) the scales of the gas pocket and the vortex decrease remarkably for the optimized impeller,(3) the unevenness of the BVF distributions near the shroud of the original impeller is effectively eliminated in the optimized impell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ial pressure and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the optimized impeller are increased by 4% and 2.5%, respectively. Overall,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ization design multiphase pump genetic algorithm boundary vortex flux quasi-3D hydraulic design (Q3DHD)
原文传递
The simulation of multiphase flow field in implantable blood pump and analysis of hemolytic capability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铁岩 叶亮 +3 位作者 洪方文 刘登成 范慧敏 刘中民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xial flow impeller blood pump NIVADIII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CFD multiphase flow model.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pump and the flow field in the pump are analyzed, and 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axial flow impeller blood pump NIVADIII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CFD multiphase flow model.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pump and the flow field in the pump are analyzed, and the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is obtained. A hemolytic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shear stress is built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it can be used for qua- ntitative predictions of the hemolytic behavior of a blood pump. Hemolysis tests in vitro were performed 6 times with fresh bovine blood. At each time, the flow of the pump NIVADIII is 5 L/min and the outflow tract pressure is 100 mmHg. According to the tests, the plasma free hemoglobin (FHB) content and the hematocrit (HCT) are measured after 0 s, 0.5 s, 1 s, 1.5 s 4 s. At the end of each experiment Normal Index of Hemolysis (NIH) of NIVADIII is calculated. The average of NIH is 0.0055 g/100L, almost identi- cal with that obtained from the hemolytic prediction model.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in the selection stage of a blood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ump multiphase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HEMOLYTIC
原文传递
海底油气多相混输泵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松山 曹锋 邢子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4,51,共6页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国外各公司、科研机构等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海底油气多相混输技术。而研究其核心设备的多相混输泵更是发展海底多相混输技术的重中之重。分析了研究海底多相混输泵的意义,简要综述国内外螺旋轴流泵、双螺...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国外各公司、科研机构等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海底油气多相混输技术。而研究其核心设备的多相混输泵更是发展海底多相混输技术的重中之重。分析了研究海底多相混输泵的意义,简要综述国内外螺旋轴流泵、双螺杆泵等各种海底油气多相混输泵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描述了不同泵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混输泵 海底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混输泵扬程与流量特性曲线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苗长山 李增亮 李继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基于轴流泵的基本能量方程式和伯努利方程,提出了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的理论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泵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从而判断混输泵设计的优劣及对混输泵扬程特性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利用... 基于轴流泵的基本能量方程式和伯努利方程,提出了螺旋轴流式多相混输泵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的理论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泵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从而判断混输泵设计的优劣及对混输泵扬程特性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该方法,分别给出了实际混输泵样机在不同进口体积含气率、不同转速情况下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分析了进口体积含气率和转速对混输泵扬程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泵 扬程-流量特性曲线 理论分析 含气率 转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