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罗家柳
唐良晟
+14 位作者
陈登
邓海
杨净植
常特定
程晶
徐化强
何苗勃
万冬丽
张飞宇
吴梦帆
刘青云
隗世波
汪文国
殷刚
唐朝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于多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入选年龄>18岁多发伤患者;排除受伤到入组时间>48 h,及有恶性肿瘤史,慢性消耗性、代谢性或免疫性...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于多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入选年龄>18岁多发伤患者;排除受伤到入组时间>48 h,及有恶性肿瘤史,慢性消耗性、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史者。伤后48 h内为伤后早期,伤后48 h至14 d内为伤后中期。收集患者疾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损伤严重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资料,依据各休克类型的诊断标准,观察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的发生类型及特征。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多发伤后早期、中期休克发生率分别为73.1%、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后早期、中期两组中,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HS)患者(83.6%vs.28.4%)、分布性休克(distributed shock,DS)患者(13.7%vs.80.9%)、心源性休克患者(3.5%vs.6.6%)的占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OS)患者占比(8.4%vs.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不明型休克占比分别为1.6%、1.2%。多因型休克在伤后早期、中期占比分别为9.5%与14.4%。伤后不同时期多因型休克共观察到7种病因组合,伤后早期以HS+DS最为常见(42.3%),其次为HS+OS(28.8%);伤后中期以HS+DS最为常见(48.6%),其次为DS+OS(24.3%)。结论多发伤后休克发生率高,患者不同类型的休克可能同时存在或序贯发生,在制定休克复苏策略时应更加全面,以期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休克
休克类型
多因型休克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多发伤患者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罗家柳
唐朝晖
+8 位作者
张聪
陈顺尧
林智强
陈登
常特定
徐化强
汪文国
殷刚
董黎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79-585,共7页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在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3月收治于3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1 493例。收集入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依据各...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在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3月收治于3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1 493例。收集入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依据各休克类型的诊断标准,观察多发伤患者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入组多发伤患者ISS为(24.52±7.28)分。69.86%(1043/1493,95%CI:67.5%~72.2%)的多发伤患者伴发休克,其中单因型休克占比90.89%(948/1043,95%CI:89.1%~92.6%),多因型休克占比9.11%(95/1043,95%CI:7.4%~10.9%)。共观察到6种不同病因组合的多因型休克,分别为低血容量性休克(HS)+分布性休克(DS),HS+梗阻性休克(OS),HS+心源性休克(CS),OS+CS,HS+DS+OS,HS+DS+CS,分别占41.05%、23.16%、14.74%、3.16%、11.58%、6.32%。与单因型休克患者相比,多因型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比例(77.89%vs. 34.6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87.37%vs. 58.86%)、ICU住院时间[(15.7±6.5)dvs.(7.2±3.1)d]、病死率(37.89%vs. 9.60%)显著更多,P均<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伴发多因型休克并不罕见,该类患者伤情危重、预后不佳、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休克
多因型休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视严重多发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临床诊治
3
作者
董黎明
罗家柳
唐朝晖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61-565,共5页
多因型休克指患者伴发的休克可归因于两种及以上的不同休克类型,其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并不罕见。目前对多因型休克的认识严重不足,一旦漏诊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严重多发伤后伴发多因型休克的综合救治极其复杂,目前仍缺乏相应的诊疗规...
多因型休克指患者伴发的休克可归因于两种及以上的不同休克类型,其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并不罕见。目前对多因型休克的认识严重不足,一旦漏诊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严重多发伤后伴发多因型休克的综合救治极其复杂,目前仍缺乏相应的诊疗规范与指南,各类处置措施也常相互矛盾,临床决策充满风险与挑战。本文回顾近年多因型休克的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最近的相关临床研究,对多因型休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多因型休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罗家柳
唐良晟
陈登
邓海
杨净植
常特定
程晶
徐化强
何苗勃
万冬丽
张飞宇
吴梦帆
刘青云
隗世波
汪文国
殷刚
唐朝晖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外科
随州市中心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重症医学科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外科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870)。
文摘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于多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入选年龄>18岁多发伤患者;排除受伤到入组时间>48 h,及有恶性肿瘤史,慢性消耗性、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史者。伤后48 h内为伤后早期,伤后48 h至14 d内为伤后中期。收集患者疾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损伤严重度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资料,依据各休克类型的诊断标准,观察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的发生类型及特征。通过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多发伤后早期、中期休克发生率分别为73.1%、3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伤后早期、中期两组中,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HS)患者(83.6%vs.28.4%)、分布性休克(distributed shock,DS)患者(13.7%vs.80.9%)、心源性休克患者(3.5%vs.6.6%)的占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阻性休克(obstructive shock,OS)患者占比(8.4%vs.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不明型休克占比分别为1.6%、1.2%。多因型休克在伤后早期、中期占比分别为9.5%与14.4%。伤后不同时期多因型休克共观察到7种病因组合,伤后早期以HS+DS最为常见(42.3%),其次为HS+OS(28.8%);伤后中期以HS+DS最为常见(48.6%),其次为DS+OS(24.3%)。结论多发伤后休克发生率高,患者不同类型的休克可能同时存在或序贯发生,在制定休克复苏策略时应更加全面,以期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休克
休克类型
多因型休克
回顾性研究
Keywords
Polytrauma
shock
shock
type
multifactorial
shock
Retrospective
Study
分类号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多发伤患者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罗家柳
唐朝晖
张聪
陈顺尧
林智强
陈登
常特定
徐化强
汪文国
殷刚
董黎明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随州市中心医院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外科
出处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79-58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870)。
文摘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在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3月收治于3家创伤中心的多发伤患者1 493例。收集入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依据各休克类型的诊断标准,观察多发伤患者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发生情况及特征。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入组多发伤患者ISS为(24.52±7.28)分。69.86%(1043/1493,95%CI:67.5%~72.2%)的多发伤患者伴发休克,其中单因型休克占比90.89%(948/1043,95%CI:89.1%~92.6%),多因型休克占比9.11%(95/1043,95%CI:7.4%~10.9%)。共观察到6种不同病因组合的多因型休克,分别为低血容量性休克(HS)+分布性休克(DS),HS+梗阻性休克(OS),HS+心源性休克(CS),OS+CS,HS+DS+OS,HS+DS+CS,分别占41.05%、23.16%、14.74%、3.16%、11.58%、6.32%。与单因型休克患者相比,多因型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比例(77.89%vs. 34.6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87.37%vs. 58.86%)、ICU住院时间[(15.7±6.5)dvs.(7.2±3.1)d]、病死率(37.89%vs. 9.60%)显著更多,P均<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伴发多因型休克并不罕见,该类患者伤情危重、预后不佳、病死率高。
关键词
多发伤
休克
多因型休克
Keywords
Polytrauma
shock
multifactorial
shock
分类号
R605.971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视严重多发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临床诊治
3
作者
董黎明
罗家柳
唐朝晖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出处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561-56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3870)。
文摘
多因型休克指患者伴发的休克可归因于两种及以上的不同休克类型,其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并不罕见。目前对多因型休克的认识严重不足,一旦漏诊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严重多发伤后伴发多因型休克的综合救治极其复杂,目前仍缺乏相应的诊疗规范与指南,各类处置措施也常相互矛盾,临床决策充满风险与挑战。本文回顾近年多因型休克的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最近的相关临床研究,对多因型休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阐述,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多发伤
多因型休克
诊断
治疗
Keywords
Polytrauma
multifactorial
shock
Diagnosis
Management
分类号
R605.971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发伤后不同时期休克发生类型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罗家柳
唐良晟
陈登
邓海
杨净植
常特定
程晶
徐化强
何苗勃
万冬丽
张飞宇
吴梦帆
刘青云
隗世波
汪文国
殷刚
唐朝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2
多发伤患者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临床研究
罗家柳
唐朝晖
张聪
陈顺尧
林智强
陈登
常特定
徐化强
汪文国
殷刚
董黎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视严重多发伤后早期多因型休克的临床诊治
董黎明
罗家柳
唐朝晖
《创伤外科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