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间隙铰的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1
1
作者 阎绍泽 陈鹿民 +2 位作者 季林红 俞武勇 金德闻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对四类间隙铰模型(连续接触模型、有限元模型、经典碰撞模型和接触变形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了经典碰撞和接触变形模式的含间隙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经典碰撞模式的动力学模型着重考察系统动力学的整体行为,不能预测碰撞过程中铰关节... 对四类间隙铰模型(连续接触模型、有限元模型、经典碰撞模型和接触变形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给出了经典碰撞和接触变形模式的含间隙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经典碰撞模式的动力学模型着重考察系统动力学的整体行为,不能预测碰撞过程中铰关节局部接触力的变化历程。接触变形模式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了碰撞体间的法向和切向接触力,以及阻力矩,能够求解系统运动过程中间隙铰轴销与孔体的碰撞力。采用间隙铰的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研究了重力场及其方向性对空间可展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重力与有重力环境时含间隙可展机构动力学行为有较大地差别,重力作用使间隙铰内碰撞减弱。为了保证在地面试验中可靠地预测在太空展开性能,可展机构在地面试验时应采取重力补偿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间隙铰 结构动力学 多体系统 动力学模型 重力场 机械系统 碰撞
下载PDF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芮筱亭 戎保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7,共14页
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由于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和快速计算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舰炮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线性多体系统传递... 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由于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和快速计算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舰炮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二维系统传递矩阵法、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通常动力学方法的混合方法等,给出了该方法解决自行火炮、多管火箭武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大工程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动力学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发射动力学 控制
下载PDF
有争议的碰撞恢复系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3
作者 姚文莉 岳嵘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3-48,共6页
碰撞恢复系数是研究碰撞问题的重要且颇具争议的参数,对于该参数争议的焦点在于:1哪一个碰撞恢复系数的定义更合理;2碰撞恢复系数是否只与材料相关;3可否表达为其他变量的函数;4是否还存在其他更稳定的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5不同类型的... 碰撞恢复系数是研究碰撞问题的重要且颇具争议的参数,对于该参数争议的焦点在于:1哪一个碰撞恢复系数的定义更合理;2碰撞恢复系数是否只与材料相关;3可否表达为其他变量的函数;4是否还存在其他更稳定的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5不同类型的碰撞恢复系数如何应用。围绕上述焦点问题,从定义等价性、优劣、研究方法以及应用方式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利用碰撞恢复系数来解决碰撞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恢复系数 斜碰撞 多体系统 摩擦 瞬时冲量法
下载PDF
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琪 庄方方 +2 位作者 郭易圆 章杰 房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是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含摩擦与碰撞的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库仑摩擦模型和修正的库仑摩擦模型,以及具有单边和双边约束的多体系统... 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是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含摩擦与碰撞的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库仑摩擦模型和修正的库仑摩擦模型,以及具有单边和双边约束的多体系统中法向约束力的特点.其次,回顾了基于连续模型和非连续模型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互补概念的非光滑多体系统动力学的事件驱动法和时间步进法,分析比较了相关的数值算法.最后,指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碰撞 非光滑 多体系统
下载PDF
多体系统Lagrange方程数值算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琪 陆启韶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7,共9页
Lagrange方法是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普遍方法之一,其方程的形式为常微分方程组或微分一代数方程组,数值计算与数值分析是研究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第一、二类Lagran... Lagrange方法是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普遍方法之一,其方程的形式为常微分方程组或微分一代数方程组,数值计算与数值分析是研究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的重要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第一、二类Lagrange方程和修正的Laglange方程的基本形式及这些方程的正则形式,着重介绍了正则方程在数值计算中的特点,就多体系统Lagrange方程的隐式算法、辛算法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数值分析方法(包括数值仿真、Poincax6映射和LyaPunov指数的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LAGRANGE方程 数值方法 非线性动力学
下载PDF
树形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隐式数值算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琪 黄克累 陆启韶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17-725,共9页
研究了树形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隐式算法.用矩阵形式给出了多体系统的正则方程及其右端函数的Jacobi矩阵,并给出该矩阵的分块算法和对角隐式Runge-Kuta法(DIRKM)以及隐式辛Runge-Kuta法(ISRKM)... 研究了树形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隐式算法.用矩阵形式给出了多体系统的正则方程及其右端函数的Jacobi矩阵,并给出该矩阵的分块算法和对角隐式Runge-Kuta法(DIRKM)以及隐式辛Runge-Kuta法(ISRKM).该算法便于编程计算,能提高计算效率,保持长期计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正则方程 隐式算法 分析力学
下载PDF
计及铰链间隙的机械臂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柏岩 高峰 王树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5-799,共5页
工程中的机械多体系统都存在铰链间隙问题,铰链间隙使系统的约束条件、自由度数目和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根据Hertz接触定律和Coulomb摩擦定律,建立了含间隙平面旋转铰的力学模型;采用几何变形约束法和模态缩聚技术描述了柔性机械臂的非线... 工程中的机械多体系统都存在铰链间隙问题,铰链间隙使系统的约束条件、自由度数目和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根据Hertz接触定律和Coulomb摩擦定律,建立了含间隙平面旋转铰的力学模型;采用几何变形约束法和模态缩聚技术描述了柔性机械臂的非线性变形;同时考虑两个旋转铰的间隙特性和柔性臂的弹性,最终采用Kane方程建立了含铰链间隙的刚-柔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以Mathematica软件为编程工具.对含两个铰链间隙的双刚性臂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更加真实的动力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铰链间隙 KANE方程 机械臂
下载PDF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被引量:14
8
作者 Xiaoting Rui Jianshu Zhang +3 位作者 Xun Wang Bao Rong Bin He Zhan J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2022年第1期3-26,共24页
The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MSTMM),a novel dynamics approach developed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has several advantag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dynamics methods.Some of these advantages include av... The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MSTMM),a novel dynamics approach developed during the past three decades,has several advantag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dynamics methods.Some of these advantages include avoiding global dynamics equations with a system inertia matrix,utilizing low‐order matrices independent of system degree of freedom,high computational speed,and simplicity of computer implementation.MSTM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omputer modeling,simulations,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pproximately 150 different complex mechanical systems.In this paper,the following aspects regarding MSTMM are reviewed:basic theory,algorithms,simulation and design software,and applications.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generalization to more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of science,technology,and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transfer matrix transfer equation automatic assembly theorem reduced multibody system transfer matrix method theory SOFTWARE applications acoustic system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fluid system
原文传递
含摩擦滑移铰平面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算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晓军 吕敬 王琪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9-217,共9页
基于LuGre摩擦模型和线性互补问题(LCP)的数值算法,给出了具有双边约束含摩擦滑移铰平面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算法.首先,根据滑移铰的特点,当间隙充分小时,将其视为双边约束,给出了滑移铰中滑道作用于滑块上的法向接触力的互补关系;LuGr... 基于LuGre摩擦模型和线性互补问题(LCP)的数值算法,给出了具有双边约束含摩擦滑移铰平面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算法.首先,根据滑移铰的特点,当间隙充分小时,将其视为双边约束,给出了滑移铰中滑道作用于滑块上的法向接触力的互补关系;LuGre摩擦模型能有效地描述机械系统中的黏滞与滑移运动,将该模型用于描述滑块与滑道间的摩擦力.其次,结合Baumgarte约束稳定化方法,应用第一类Lagrange方程,建立了该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给出了Lagrange乘子与滑移铰中作用于滑块上的法向接触力的关系式.然后,将滑块与滑道间多种接触状态的判断以及作用于滑块上的法向接触力的计算转换为线性互补问题的求解,并用常微分方程的数值算法求解该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算例揭示了滑移铰中滑块的黏滞与滑移现象,以及滑块在滑道内的多种接触状态;另外,在文中分别采用Coulomb干摩擦模型和LuGre摩擦模型,对算例中的某些工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并且分别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已有方法得到的数值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了本文给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Gre摩擦模型 滑移铰 多体系统 线性互补问题 数值算法
下载PDF
引信发射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芮筱亭 张薇 陆毓琪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17,共6页
从炮、弹、药、引信全系统的角度 ,建立了引信发射环境与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为研究引信机构的响应 ,实现引信系统的仿真和动态设计 。
关键词 引信 多体系统 传递矩阵法 动力学
下载PDF
激光陀螺捷联惯导减振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富锋 芮筱亭 马蕾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由于激光陀螺固有机抖频率的存在,以及导弹运输、装卸、发射与飞行过程经历的动态环境中振动、冲击、过载等激励,导致激光陀螺在导弹上使用输出精度差。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减振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由于激光陀螺固有机抖频率的存在,以及导弹运输、装卸、发射与飞行过程经历的动态环境中振动、冲击、过载等激励,导致激光陀螺在导弹上使用输出精度差。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减振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激光陀螺固有抖动和导弹振动冲击对激光陀螺输出精度的影响。通过对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获得了激光陀螺抖动和导弹冲击环境下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减振系统动态响应。该仿真结果为激光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分析方法为激光陀螺捷联惯组在导弹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陀螺 传递矩阵法 减振 多体系统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键合图的多体系统耦合动力学的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中双 陆念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137-2141,共5页
介绍了键合图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概况,阐述了键合图理论在多能域耦合系统全局动力学的研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详细地阐述了基于键合图理论的多体系统耦合动力学的发展及现状,包括多体系统键合图模型的建立方法、多体系统键合图模型中微... 介绍了键合图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概况,阐述了键合图理论在多能域耦合系统全局动力学的研究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详细地阐述了基于键合图理论的多体系统耦合动力学的发展及现状,包括多体系统键合图模型的建立方法、多体系统键合图模型中微分因果环的解耦策略、系统状态方程及运动副约束反力方程的计算机辅助建立方法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合图 多体系统 耦合动力学 因果关系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479Q发动机连杆载荷与强度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柏岩 陈寺专 +2 位作者 裴毅强 刘翾 董正身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5,共7页
以479Q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曲轴、连杆和活塞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载荷边界条件采用真实示功图和负载数据,得到了做功行程中作用于连杆两端的载荷谱。采用惯性释放技术计及惯性力对连杆应力的影响,计算得到了做功行程... 以479Q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曲轴、连杆和活塞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载荷边界条件采用真实示功图和负载数据,得到了做功行程中作用于连杆两端的载荷谱。采用惯性释放技术计及惯性力对连杆应力的影响,计算得到了做功行程中任意时刻连杆的动态应力场。对静力计算方法和惯性释放方法进行了对比,后者得到的动态应力场更加接近真实情况。根据曲轴转速为2 000 r/min时的气缸压力测试曲线(最高燃烧压力4.6 MPa)和对应的发动机扭矩(165 N.m),计算得到连杆最大轴向载荷为26 kN,最大工作应力为259MPa。根据局部应力应变法,该工况下的寿命为2.941×1016转,连杆近似为无限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多体系统 连杆 惯性释放 强度
下载PDF
单磁铁电磁悬浮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鲍佳 张昆仑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3年第11期863-865,869,共4页
从增强悬浮稳定性的目的出发 ,在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 ,提出了采用气隙变化、磁铁垂向位移变化速度和磁铁垂向位移变化加速度作为反馈控制量的具体控制方法 ,并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中建立真实模型时考虑现实控制... 从增强悬浮稳定性的目的出发 ,在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 ,提出了采用气隙变化、磁铁垂向位移变化速度和磁铁垂向位移变化加速度作为反馈控制量的具体控制方法 ,并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中建立真实模型时考虑现实控制系统中轨道的激扰和控制器本身的干扰 ,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得到控制的各项性能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磁铁电磁悬浮系统 磁悬浮列车 数学模型 电磁铁
下载PDF
含接触碰撞的变拓扑系统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2
15
作者 盛秋峰 洪嘉振 +1 位作者 刘铸永 李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33-1237,共5页
利用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变拓扑系统进行建模,引入拓扑切换条件解决以接触碰撞为特征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变拓扑问题,实现变拓扑系统的连续仿真.同时,考虑到复杂机械系统中存在着多处的机构干涉和限制,提出了多体系统的接触碰撞模... 利用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变拓扑系统进行建模,引入拓扑切换条件解决以接触碰撞为特征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变拓扑问题,实现变拓扑系统的连续仿真.同时,考虑到复杂机械系统中存在着多处的机构干涉和限制,提出了多体系统的接触碰撞模型,研究了多体系统接触碰撞的处理方法,得出了一种有效碰撞点的近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变拓扑 接触碰撞
下载PDF
圆弧足被动行走器非光滑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段文杰 王琪 王天舒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5-774,共10页
传统的被动行走器动力学研究方法是将被动行走器模型视为双足轮流铰接于地面(或纯滚动)的倒立摆模型,并应用角动量守恒假设计算支撑腿转换时足地碰撞后的系统运动状态.但该方法不能分析足地之间的滑动现象、足地之间的非完全塑性碰撞现... 传统的被动行走器动力学研究方法是将被动行走器模型视为双足轮流铰接于地面(或纯滚动)的倒立摆模型,并应用角动量守恒假设计算支撑腿转换时足地碰撞后的系统运动状态.但该方法不能分析足地之间的滑动现象、足地之间的非完全塑性碰撞现象和两足同时着地的情况.采用基于线性互补的非光滑动力学方法,给出了一种基于中点格式积分一步的时间步进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足地间的摩擦和碰撞现象,应用该方法对被动行走器进行数值仿真,发现了两种新的周期性步态,一种是带摩擦滑动现象的步态,另一种是支撑足转换时发生多次碰撞现象的步态,数值仿真结果还表明,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小的法向恢复系数更有利于被动行走器实现稳定周期步态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 线性互补 被动行走器 库伦摩擦 牛顿碰撞 多体系统 动力学
下载PDF
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计算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春明 芮筱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深入探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对平面、空间刚体 光滑铰多体系统运动响应的研究。提出提高该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的方法 ,导出相应的多端刚体传递矩阵。设计了角坐标的迭代循环 ,该变量不必采用近似形式 ,因而提高了计算精... 深入探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对平面、空间刚体 光滑铰多体系统运动响应的研究。提出提高该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的方法 ,导出相应的多端刚体传递矩阵。设计了角坐标的迭代循环 ,该变量不必采用近似形式 ,因而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其它方法有 :1)增加泰勒展开式的高阶项 ;2 )合理选择将速度、加速度表示为位移的线性函数的方法 (本文简称线性化方法 ) ;3)合理确定迭代循环的初值等。对 4种多体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计算精度 多端刚体 计算稳定性 角坐标迭代循环 泰勒展开式
下载PDF
Ride comfort evaluation for road vehicle based on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ultibody dynamics 被引量:11
18
作者 Guangqiang Wu Guodong Fan Jianbo Guo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wo different whole vehicle multibody models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including rigid and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ultibody vehicle models. The former is all composed by rigid bodies while...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two different whole vehicle multibody models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including rigid and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ultibody vehicle models. The former is all composed by rigid bodies while in the later model, the flexible rear suspension is built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mode superposition method, in which the deformations of the components are considered. The ride simul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eds are carried out on a 3D digitalized road, and the weighted root mean square (RMS) of accelerations on the seat surface,backrest and at the feet are calculat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ponses of the rigid and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ultibody models shows that the flexibility of the vehicle part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accelerations at each posi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flexibility effects into accou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ride comfort. C 2013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doi: 10.1063/2.1301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de comfort rigid-flexible coupling multibody system
下载PDF
一种建立多体系统计算模型的新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齐朝晖 唐立民 陆佑方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93-598,共6页
本文根据约束的数学力学性质提出了一种新的多体系统建模方法。同传统的缩并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 多体系统 计算模型 分析力学
下载PDF
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中接触力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庚祥 马道林 +1 位作者 刘洋 刘才山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39-3266,共28页
接触碰撞行为作为大自然与多体系统中的常见现象,其接触力模型对于多体系统的碰撞行为机理研究与性能预测至关重要.静态弹塑性接触模型与考虑能量耗散的连续接触力模型是研究接触碰撞行为的两类不同方法,在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中存在诸... 接触碰撞行为作为大自然与多体系统中的常见现象,其接触力模型对于多体系统的碰撞行为机理研究与性能预测至关重要.静态弹塑性接触模型与考虑能量耗散的连续接触力模型是研究接触碰撞行为的两类不同方法,在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中存在诸多共性与差异.本文分别从上述两类接触模型的发展历程入手,详细介绍了两类模型的区别与联系.首先,根据阻尼项分母中是否含有初始碰撞速度将连续接触力模型分为黏性接触力模型与迟滞接触力模型,讨论了能量指数与Hertz接触刚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现有连续接触力模型在计算弹塑性材料接触碰撞行为时存在的问题.其次,着重介绍了分段连续的准静态弹塑性接触力模型(可连续从完全弹性转换到完全塑性接触阶段),分析了利用此类弹塑性接触力模型计算碰撞行为的技术特点.同时,以恢复系数为桥梁和借助线性化的弹塑性接触刚度,避免了Hertz刚度对弹塑性接触刚度的计算误差,根据碰撞前后多体系统的能量与动能守恒推导了弹塑性接触模型等效的迟滞阻尼因子.探索了连续接触力模型与准静态弹塑性接触力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值计算结果定量说明了人为阻尼项代表的能量耗散与弹塑性接触力模型中加卸载路径代表的能量耗散具有等效性.另外,为了避免阻尼项分母中初始碰撞速度在计算颗粒物质动态性能时导致的数值奇异问题,通过求解等效的线性单自由度欠阻尼非受迫振动方程获得了阻尼项分母中不含初始碰撞速度的连续接触力模型,并以一维球链为例,证明了该模型相比EDEM软件使用的连续接触力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最后,本文分析了当前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并简要展望了多体系统碰撞动力学中接触力模型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碰撞 能量耗散 恢复系数 接触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