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improves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6
1
作者 Yan Hu Tie-Cheng Guo +2 位作者 Xiang-Yu Zhang Jun Tian Yin-Shan L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968-1976,共9页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is a relatively new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 that combine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is a relatively new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 that combine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on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cerebral cortex can vary according to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We established a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via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e administered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with a frequency of 0.05 Hz 90 times over 4 weeks. We then evaluated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using the Morris water maze. Changes in the cerebral ultra-structure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were assessed vi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 64-channel multi-electrode array. We measured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 in the hippocampus using a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ssay.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subjected to cerebral ischemia. The ultra-structures of synapses in the CA1 area of the hippocampus in rats subjected to cerebral ischemia were restored by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Long-term potentiation at synapses in the CA3 and CA1 regions of the hippocampus was enhanced as well. The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 increased after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treatment.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can protect cog-ni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The observed effect may be mediated by increases in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 and by enhanced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CA1 area of the hippocampus. The animal experiments were approved by the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ap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paired associative stimulation cognitive function long-term POTENTIATION SYNAPTIC plasticity MORRIS water maze SYNAPTIC structure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multi-electrode arra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培养神经元网络自发放电序列的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文娟 李向宁 +2 位作者 蒲江波 朱耿 骆清铭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4,共8页
神经自发放电活动对于神经发育、神经系统基本功能及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神经自发放电序列的动力学特征,我们利用多电极阵列系统长时间、连续记录了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的自发活动.在发育过程中网络的放... 神经自发放电活动对于神经发育、神经系统基本功能及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神经自发放电序列的动力学特征,我们利用多电极阵列系统长时间、连续记录了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的自发活动.在发育过程中网络的放电模式复杂多变,峰峰间隔序列中出现分岔现象.为深入分析其非线性特征,引入锋电位序列密度函数、非线性预测和替代数据等多种方法分析锋电位序列,结果显示培养神经元网络的自发放电活动中存在混沌这一重要非线性现象.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神经系统的动力学特征,进一步推动人们对神经编码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网络 自发放电序列 分岔 混沌 多电极阵列
原文传递
海马脑片癫痫样放电时空特性的多电极记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建盛 宫新伟 +3 位作者 龚海庆 张溥明 梁培基 陆钦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为了探索离体条件下癫痫样放电的时空特性,本研究采用多电极记录系统记录高钾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诱导的幼年大鼠海马脑片的自发放电活动。在成功诱导出癫痫样的簇样放电后,加入苯巴比妥钠以观察其对脑片... 为了探索离体条件下癫痫样放电的时空特性,本研究采用多电极记录系统记录高钾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诱导的幼年大鼠海马脑片的自发放电活动。在成功诱导出癫痫样的簇样放电后,加入苯巴比妥钠以观察其对脑片各区域放电的压抑作用。结果显示:(1)高钾ACSF持续灌流脑片15min左右,多电极阵列上可记录到海马CA3(a^c)和CA1区反复出现同步节律的癫痫样簇样放电,与脑电信号中的发作间期痫性放电相似;定量分析结果提示,CA区各个亚区锥体细胞的活动特性无明显差异(P>0.05),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颗粒细胞层没有出现簇样放电,仅有少量动作电位发放,发放频率远低于CA区(P<0.05);(2)在持续高钾灌流下,稳定的簇样放电一旦建立即可至少持续40min;(3)簇样放电发放稳定后给予60μmol/L苯巴比妥钠,发现同步化放电的区域逐渐缩小,CA1和CA3c区的放电活动首先被压抑,而CA3a和b区的部分锥体细胞在加药10min后仍有较强的簇样放电。以上结果提示,多电极阵列能够有效地用于研究离体条件下癫痫样放电的时空特性,并可探索抗癫痫药对脑片不同区域癫痫样活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多电极阵列 海马 簇样放电
原文传递
基于阵列式电极与非线性动力学探讨腧穴电敏特征的体表分布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齐诗仪 黄紫娟 +5 位作者 陈建国 涂娟 林丽莉 倪友聪 杜欣 林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章通过分析经穴电学检测仪器的特点及其测量干扰因素,并结合当前电信号分析多采用简单的线性规律对比方法,以探讨目前经穴电学特征研究的困境,进而梳理近年腧穴电敏检测技术改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穴位动态性特征的敏化概念... 文章通过分析经穴电学检测仪器的特点及其测量干扰因素,并结合当前电信号分析多采用简单的线性规律对比方法,以探讨目前经穴电学特征研究的困境,进而梳理近年腧穴电敏检测技术改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穴位动态性特征的敏化概念以及针灸临床干预体系的理念,提出基于经穴电学特征的电敏研究应表征体表刺激的远端响应亦或疾病状态的体表反映。进而提出采用阵列式电极联合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研究腧穴电敏体表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穴位分布规律的科学表述提供研究策略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特性 穴位敏化 非线性动力学 阵列式电极 分布规律 针灸干预体系
原文传递
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艳玲 李向宁 +3 位作者 周炜 曾绍群 刘曼 骆清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对于培养的神经元网络而言,学习是外界刺激与网络响应之间联系建立和调控的过程.为构建合适的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型,采用闭环低频(1Hz)成对电极的电刺激模拟认知任务,在多通道微电极阵列系统中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发生网... 对于培养的神经元网络而言,学习是外界刺激与网络响应之间联系建立和调控的过程.为构建合适的神经元网络学习模型,采用闭环低频(1Hz)成对电极的电刺激模拟认知任务,在多通道微电极阵列系统中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进行训练,使其发生网络层次上的学习行为.经过训练后,神经元网络在刺激后20~80ms内的早期突触后响应明显增加,响应/刺激比(在闭环训练中,电极上任一阶段连续10次刺激的早期突触后响应的个数/10)增大,响应时延减小,并且响应具有选择性,即表明,神经元网络与外界刺激之间已建立可调控的联系,该可调控联系是通过网络的响应来表现的,建立神经元网络与外界刺激之间的可调控联系即网络层次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网络 学习模型 低频电刺激 微电极阵列
下载PDF
多通道神经电生理刺激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蒲江波 李向宁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目的 设计并实现一种通用的多通道神经电生理刺激实验平台软件.方法 从逻辑架构上采取软硬件分层的设计,避免了对具体硬件的过度依赖.在保证与现有设备兼容的前提下,基于.NET Frameworks平台开发可扩展的控制算法,实现多通道、可反馈的... 目的 设计并实现一种通用的多通道神经电生理刺激实验平台软件.方法 从逻辑架构上采取软硬件分层的设计,避免了对具体硬件的过度依赖.在保证与现有设备兼容的前提下,基于.NET Frameworks平台开发可扩展的控制算法,实现多通道、可反馈的程控刺激输出.软件具有刺激/记录功能,可在实验过程中动态改变刺激程序与切换电极,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可稳定控制刺激器,并根据用户提供的参数(选定电极、幅值、间隔等)生成随机刺激序列和同步控制信号;在刺激序列中各电极切换时延为600 ms级.结论 该软件对现有设备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针对多导联神经电生理刺激研究的特性和需求实现多通道、实时 、可反馈的程控刺激输出,允许在运行时动态改变刺激程序并切换电极,为网络层级神经网络反馈回路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微电极阵列 程控刺激输出 动态电极切换 神经元网络 网络响应
原文传递
一种多电极阵列腐蚀微电流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选择 王科 +1 位作者 洪潭 周向东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88-91,99,共5页
针对多电极阵列腐蚀电流十分微小很难准确测量的问题,文中结合STM32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多路电子开关切换实时比对测量的方法,获取较高精度的测量。在选用偏置电流极小的运算放大器的基础上,通过DAC自动调压、开关悬空与接地的切... 针对多电极阵列腐蚀电流十分微小很难准确测量的问题,文中结合STM32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多路电子开关切换实时比对测量的方法,获取较高精度的测量。在选用偏置电流极小的运算放大器的基础上,通过DAC自动调压、开关悬空与接地的切换方式,消除运放失调电压的影响;运用开关分别接地与腐蚀电极的切换方式,消除低频电流噪声的干扰,提高各阵列微电流的测量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完成腐蚀电极0.1μA级精度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阵列 腐蚀微电流 失调电压 STM32
下载PDF
基于光学标测技术和MEA技术的植物电研究概述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东杰 黄岚 +3 位作者 刘安 薛琳 秦杨 王忠义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3年第5期812-821,共10页
植物电信号的研究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微电极等测量技术而言,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同时测量2个以上细胞的电活动基本无法实现,因此对植物群体细胞电活动规律的研究进展较小。本文介绍了2种可以同时对植物群体... 植物电信号的研究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量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微电极等测量技术而言,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同时测量2个以上细胞的电活动基本无法实现,因此对植物群体细胞电活动规律的研究进展较小。本文介绍了2种可以同时对植物群体细胞电活动进行测量并具有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技术—依赖于电压敏感染料的光学标测技术和微电极阵列技术。分别介绍了光学标测技术的测量原理、电压敏感染料的特性、系统构成、信号提取方法等内容,并列举了在植物细胞电信号测量方面的应用实例,概述了影响植物电信号光学标测的因素;阐述了微电极阵列技术的系统组成、阵列微电极的特征、测量依据及模型、影响测量的因素,并对阵列微电极在玉米幼根测量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这2种测量技术在植物电信号测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电信号 光学标测技术 微电极阵列技术
下载PDF
集成化金膜阵列电极的制作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亚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以聚乙烯不干胶掩膜版法结合金属溅射沉积技术在FR-4玻璃纤维版上制作了由6个金膜工作电极(1 mm×2 mm)、1个大面积金膜对电极(2 mm×13 mm)和1个厚膜Ag/AgCl参比电极构成的集成化金膜阵列电极系统,并利用电化学手段对阵列电极... 以聚乙烯不干胶掩膜版法结合金属溅射沉积技术在FR-4玻璃纤维版上制作了由6个金膜工作电极(1 mm×2 mm)、1个大面积金膜对电极(2 mm×13 mm)和1个厚膜Ag/AgCl参比电极构成的集成化金膜阵列电极系统,并利用电化学手段对阵列电极系统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K3Fe(CN)6在厚膜Ag/AgCl/1.0 mol/L NaCl参比电极上的式电位与商业Ag/AgCl/3.0 mol/L NaCl参比电极相差0.067 V;参比电极放置1个月后,测量电位未发生明显变化。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对工作电极表面平整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工作电极表面具有较好的平整度。通过测量H2SO4还原峰面积评价了工作电极电化学面积的批内、批间一致性;通过K3Fe(CN)6在电极上的Ipa/Ipc比值评价了工作电极电化学特性的批内、批间一致性。结果表明,阵列电极面积和电化学特性具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一致性。对集成化金膜阵列电极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不干胶掩膜版法结合金属溅射沉积技术制作的阵列电极能够满足电化学电极的要求,可作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干胶掩膜 溅射沉积 阵列电极 电化学
下载PDF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Neural Activities of Acute Mouse Hippocampal Slices Using Multi-Electrode Array System and Laser Confocal Calcium Imaging
10
作者 Yuuta Hamasaki Natsumi Haba +2 位作者 Naoki Iwata Yoshiki Uno Minoru Saito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7年第2期68-78,共11页
Recently, non-invasive, real-time and multi-point measurement of neural activities has become possible by using a multi-electrode array (MEA). Another method for multi-point measurement is the fluorescent imaging tech... Recently, non-invasive, real-time and multi-point measurement of neural activities has become possible by using a multi-electrode array (MEA). Another method for multi-point measurement is the fluorescent imaging technique using voltage indicator dyes or calcium indicator dyes. Especially, calcium imaging using fluorescent calcium indicator dyes is often more useful, because they exhibit larger changes i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han voltage indicator dyes and their fluorescence changes can be detect easily. Additionally, calcium signals play key roles in the brain function, such as the 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in the hippocampus, and calcium imaging can be a powerful tool to elucidate the brain function.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 measurement apparatus combining the MEA system and laser confocal calcium imaging and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electric signals and calcium signals in acute mouse hippocampal slices.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pres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electrode array LASER CONFOCAL Calcium Imaging Hippocampus ACUTE SLICE Long-Term POTENTIATION
下载PDF
微笔-激光直写组合加工制备多电极阵列系统
11
作者 曹宇 刘建国 曾晓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4-1007,1033,共5页
针对传统的硅基微加工技术因依赖掩模光刻技术而柔性化程度低的不足,以石英玻璃为基底、金为微电极材料体系,利用微笔-激光直写组合加工技术制作了带有微区温控特性的多电极阵列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金电极导体线宽44μm,膜厚12μm,平均... 针对传统的硅基微加工技术因依赖掩模光刻技术而柔性化程度低的不足,以石英玻璃为基底、金为微电极材料体系,利用微笔-激光直写组合加工技术制作了带有微区温控特性的多电极阵列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金电极导体线宽44μm,膜厚12μm,平均电阻率1.2×10-6Ω.cm,电极阻抗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在低频时表现为容抗特性,具有较好的阻抗重复精度;用于微区温控的环形加热电阻在15~28V,通电电压对微区加热温度的关系具有较好的线性控制能力,环形热敏电阻在15.0~80.0℃范围内的电阻温度系数值为2 805×10-6/℃,温度响应性能满足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阵列 微笔 激光 直写 电子浆料
下载PDF
一种去除多通道记录刺激伪迹的新方法
12
作者 朱耿 孙洪福 +1 位作者 蒲江波 李向宁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9年第8期5-8,2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计算方法来去除多微电极技术记录到的刺激伪迹。利用多项式的方法对电荷饱和结束后的伪迹进行局部曲线拟合,建立模型之后减去伪迹,并且将刺激后放大器电荷饱和时的数据归零,最终得到去伪迹的信号。此方法具有检测不应期小... 提出了一种新计算方法来去除多微电极技术记录到的刺激伪迹。利用多项式的方法对电荷饱和结束后的伪迹进行局部曲线拟合,建立模型之后减去伪迹,并且将刺激后放大器电荷饱和时的数据归零,最终得到去伪迹的信号。此方法具有检测不应期小、锋电位检测率高、噪声低以及信号保真度高的优点。文章利用MATLAB编写可视化软件实现了该算法,并对响应信号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的刺激实验数据分析进一步证明:局部曲线拟合伪迹减法能够自动处理多个通道的伪迹,去除刺激伪迹后的数据能够方便地利用阈值检测法提取锋电位,并可进行响应规律的快速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微电极阵列 刺激伪迹 局部曲线拟合 神经元网络 编码
下载PDF
一种基于工作流的神经元信号处理软件包
13
作者 张维安 黄钰 +1 位作者 黄丹 曾绍群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在基于工作流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平台上编写的可视化软件包(neural signal process tools),该软件包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统计学算法,可实现多通道锋电位信号的并行处理,并将结果有效可视化,为在网络层次上研究神经元的功能和动力学特... 介绍了在基于工作流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平台上编写的可视化软件包(neural signal process tools),该软件包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统计学算法,可实现多通道锋电位信号的并行处理,并将结果有效可视化,为在网络层次上研究神经元的功能和动力学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微电极阵列 神经元网络 工作流 可视化 网络层次
下载PDF
A 16-channel high-voltage reconfigurable and flexible-controlled implantable wireless closed-loop system for SCI repair
14
作者 Yan Hanbing Zhang Xu +3 位作者 Liu Ming Yuan Fang Wang Sikai Chen Hongda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20年第1期79-84,共6页
An adaptive closed-loop system for spinal cord injury(SCI) repair is designed. It integrates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on 16 pairs of electrodes. Two switches(SAS3 T16/SAS1 T16 X2) fabricated in high-voltage 0.8 μm p... An adaptive closed-loop system for spinal cord injury(SCI) repair is designed. It integrates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on 16 pairs of electrodes. Two switches(SAS3 T16/SAS1 T16 X2) fabricated in high-voltage 0.8 μm process with online re-configurable function are proposed. These two switches are combined with 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 electronics to implement the closed-loop implantable system in compact module. The system includes amplifier for recording neural signals, high-voltage stimula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and flexible implantable electrodes. Two customized switches route any electrode to amplifier or stimulator, and nerve stimulation and signal recording are performed through lead wire-driven channels. The entire system is able to operate at up to 28 V, and is a biocompatible package with a volume of 42 mm×35 mm×8 mm. This system solves sever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implantable devices: low flexibility, negative influence of stimulus artifacts on neural detection and low integration of electr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y(SCI)repai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multi-electrode array RECONFIGURABLE system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下载PDF
多同性源阵列电阻率法隧道超前探测方法与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术才 聂利超 +5 位作者 刘斌 田明禛 王传武 宋杰 刘征宇 王世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4-1446,共13页
直流电阻率法以其对含水构造响应敏感且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常用方法.针对目前定点源三极观测方式易受到测线附近旁侧异常干扰与聚焦观测方式探测距离过短无法三维成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同性源阵列电阻率... 直流电阻率法以其对含水构造响应敏感且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常用方法.针对目前定点源三极观测方式易受到测线附近旁侧异常干扰与聚焦观测方式探测距离过短无法三维成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同性源阵列电阻率的隧道超前探测新方法,利用环形布置的多同性源供电压制隧道掌子面后方的异常体的干扰,同时增强掌子面前方远处异常体的敏感度,阵列电极测量可为含水构造的三维反演成像提供三维数据.首先,开展了含水构造超前探测的数值正演模拟,发现多同性源方法的视电阻率纵向微分曲线极小值以及与横轴的交点位置可对异常体位置进行定性判断,探讨了多同性源方法对后方及侧向异常干扰的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其次,将电阻率光滑约束与轨迹光滑策略引入蚁群反演算法,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方法与改进蚁群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反演算法,反演数值算例表明混合反演算法能够实现含水构造的三维成像,较好地反演出不同距离的含水构造位置,并使其边界较为清晰.为了验证多同性源探测方法的探测效果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多同性源阵列电阻率法能较好的反映含水构造的存在,与实际含水构造的位置较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多同性源电极阵列 三维电阻率反演 改进蚁群算法 混合反演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纵向八电极阵列电导式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宁德 邢荣亮 赵鑫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84-487,共4页
以连续相导电的两相流为测量对象,提出了1种新的纵向八电极阵列电导式两相流测量方法。传感器阵列由8个内嵌管壁上的环形金属电极构成,其中包含1对激励电极、1对相含率测量电极以及2对截面相关电极。在对阵列电导式传感器几何结构优化... 以连续相导电的两相流为测量对象,提出了1种新的纵向八电极阵列电导式两相流测量方法。传感器阵列由8个内嵌管壁上的环形金属电极构成,其中包含1对激励电极、1对相含率测量电极以及2对截面相关电极。在对阵列电导式传感器几何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利用NI数据采集卡及LabVIEW编程语言实现了传感器阵列电导波动信号数据同步采集。在垂直上升管中气水两相流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对泡状流、段塞流及混状流均有较好测量响应特性。为开展基于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的测量信息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纵向多极阵列 测量系统 动态试验
下载PDF
基于针灸经典理论的闭环反馈穴位电刺激设备研发新思路 被引量:8
17
作者 母杰丹 马良宵 +4 位作者 张洲 于文颜 孙天祎 王俊翔 黄肖山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459,共5页
针灸电刺激设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医治疗设备之一,在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适应范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功能状态失衡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灸疗法具有调衡优势。针对目前各类针灸电刺激设备尚存在穴位局部... 针灸电刺激设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医治疗设备之一,在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适应范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功能状态失衡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灸疗法具有调衡优势。针对目前各类针灸电刺激设备尚存在穴位局部电刺激深度不够、范围模糊、缺乏闭环反馈、针灸理论融合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将针刺得气经典理论与现代生物电子技术、多模信号采集技术、实时反馈调节技术等相融合的新思路,以期研发出有效、安全、舒适的一体化闭环反馈穴位功能电刺激设备。多学科交叉,医理融合、医工融合、中西医融合将推动针灸诊疗设备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全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电刺激设备 多模信号采集 柔性阵列电极 闭环反馈穴位电刺激设备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纵向多极阵列电导式两相流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鑫 金宁德 +1 位作者 陈万鹏 孙爱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3-1257,共5页
针对优化后的纵向多极阵列电导式传感器,本文构建了基于DSP技术的两相流测量系统。整个测量系统包括激励信号发生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和基于DSP技术的数据采集卡及上位机软件,其中两相流流速测量采用基于DSP技术的频域直接相关方法来实现... 针对优化后的纵向多极阵列电导式传感器,本文构建了基于DSP技术的两相流测量系统。整个测量系统包括激励信号发生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和基于DSP技术的数据采集卡及上位机软件,其中两相流流速测量采用基于DSP技术的频域直接相关方法来实现,数据采集卡由MSP430F149单片机和DSP5402构成,由单片机负责数据采集,DSP负责频域内相关运算,采用双口RAM实现两种处理器间数据通信与共享,单片机通过串口与上位PC机通信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采集系统设置。该测量系统在气水两相流流动环中取得了满意的动态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量 两相流 电导式阵列传感器 DSP技术
下载PDF
基于ECT的航空复合材料缺陷检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季厌庸 刘亚楠 +2 位作者 邓晨肖 闫超奇 陈希远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2-957,共6页
针对航空复合材料制件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损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敏感原理的同面多电极阵列传感器无损检测方法。基于电容边缘效应,设计了一套同面电极阵列的胶粘缺陷检测系统,模拟航空复合材料缺陷的真实分布。电容层析成像... 针对航空复合材料制件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损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敏感原理的同面多电极阵列传感器无损检测方法。基于电容边缘效应,设计了一套同面电极阵列的胶粘缺陷检测系统,模拟航空复合材料缺陷的真实分布。电容层析成像(ECT)系统以单电极激励方式工作,根据缺陷材料介电特性变化引起的电容测量值的变化,采用共轭梯度成像算法复现缺陷位置和形状。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胶粘缺陷的位置和大小,能够对2 mm厚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内侧的8 mm胶粘结构缺陷进行可视化检测,ECT检测系统重建图像质量较高、边缘伪影较少,为航空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缺陷损伤 航空复合材料 同面多电极阵列传感器 电容层析成像 共轭梯度成像算法
下载PDF
老年小鼠海马离体脑片长时程增强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华 朱改只 +5 位作者 周珊 徐雅琪 崔秀玉 周岩 王仁喜 粟文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1-54,60,共5页
老年小鼠离体电生理技术的一个难点是保证实验动物脑片神经元的活性。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优化,摸索出能制备高质量活性的老年小鼠急性脑片的实验体系。在搭配无创的64通道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记... 老年小鼠离体电生理技术的一个难点是保证实验动物脑片神经元的活性。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优化,摸索出能制备高质量活性的老年小鼠急性脑片的实验体系。在搭配无创的64通道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记录老年小鼠离体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的方法和平台,为老年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验工具。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制备的急性脑片也适用于膜片钳记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老年小鼠急性脑片 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系统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