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sibility Evaluation of Integrating UsabilityEngineering Issues in a Design for Multi-XCollaborative Framework
1
作者 Stefano Filippi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1年第1期32-41,共10页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design for assembly, and, in general, design for X, are methods helping an effective genera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s. In parall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ethods, the research about u...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design for assembly, and, in general, design for X, are methods helping an effective genera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s. In parall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ethods, the research about usability engineering has generated many important results, both from the design, and the evaluation and testing points of view. 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ims at evalu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wo new usability methods, the design for innovative usability - DFIU -, and the integrated method for usability evaluation and testing - IMUET -, in an existing design for X named design guidelines collaborative framework - DGLs-CF -. Indeed, the DGLs-CF is a design for multi-X method, given that it covers both the manufacturing and the verification phases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 lifecycle. All these methods are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 by the author’s research group. To evaluate this feasibility, the first task of the research aims at describing and classifyi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three methods. Next, these components are semantical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Finally, the last activity verifies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the two usability methods and the data structures of the DGLs-CF to check the feasibility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point of view.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ill consist of precise indications bo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design for multi-X collaborative framework covering homogeneously the design, manufacturing, verification, and use phases of the industrial product lifecycle, and t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considering the integration of usability issues in their design tools, methods, an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for multi-x USABILITY DESIGN USABILITY EVALUATION and Testing Product LIFECYCLE DESIGN Guidelines
下载PDF
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主动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铁军 陈玉强 +3 位作者 黄金娥 刘志刚 李玩幽 左振雷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7,2-3,共4页
本文针对双层隔振系统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的特性 ,设计了以IIR滤波器为基本组成单元的多输入多输出 (MIMO)自适应控制器。推导出相应的自适应算法—多误差x RLMS算法 ,并进行了双层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主动控制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控制算... 本文针对双层隔振系统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的特性 ,设计了以IIR滤波器为基本组成单元的多输入多输出 (MIMO)自适应控制器。推导出相应的自适应算法—多误差x RLMS算法 ,并进行了双层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主动控制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控制算法有较好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隔振 耦合振动 自适应控制器 多误差x-RLMS算法 柴油机 仿真 船舶
下载PDF
煤质在线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忠辉 方全国 《煤质技术》 2017年第4期18-21,共4页
针对煤质在线检测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日益广泛和迫切的现状,介绍了以瞬发γ中子活化分析和双能γ射线等为代表的7种典型常规和以多能X射线吸收法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LIBS)等为代表的3种新兴的基于无放射源的煤质在线检测技术,着... 针对煤质在线检测技术在煤炭行业应用日益广泛和迫切的现状,介绍了以瞬发γ中子活化分析和双能γ射线等为代表的7种典型常规和以多能X射线吸收法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LIBS)等为代表的3种新兴的基于无放射源的煤质在线检测技术,着重分析了其基本原理、技术特点、技术成熟度与适用范围。通过分析可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煤中硫分的检测需求将日益凸显,基于无放射源的综合煤质在线检测技术将成为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在线检测 瞬发γ中子活化 双能γ射线透射法 多能x射线吸收法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无源的煤质在线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忠辉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312-315,共4页
基于无源的测量技术已成为煤质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天然γ射线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多能X射线吸收法、X射线荧光法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等5种代表性无放射源的煤质检测技术,在分析各自的基本原理的同时通过对无源检测... 基于无源的测量技术已成为煤质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天然γ射线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多能X射线吸收法、X射线荧光法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等5种代表性无放射源的煤质检测技术,在分析各自的基本原理的同时通过对无源检测技术的对比分析,以多能X射线吸收法、X射线荧光法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等为代表的3种新兴的无源或准无源的检测技术在煤质在线检测领域具有应用可行性和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在线检测 无源 多能x射线 x射线荧光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
下载PDF
TD-LTE高铁覆盖方案研究与测试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方森 李寿鹏 +1 位作者 李方村 杨传祥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5年第2期25-29,共5页
本文针对TD-LTE网络在高铁覆盖场景下的组网,分析了其对TD-LTE系统产生的影响及网络覆盖要求。针对高铁覆盖场景下的多普勒频移、小区频繁切换、高穿透损耗三大难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频偏补偿克服多普勒频移、合理站址布局克服车体高穿... 本文针对TD-LTE网络在高铁覆盖场景下的组网,分析了其对TD-LTE系统产生的影响及网络覆盖要求。针对高铁覆盖场景下的多普勒频移、小区频繁切换、高穿透损耗三大难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频偏补偿克服多普勒频移、合理站址布局克服车体高穿透损耗、多CP组网方式克服小区间频繁切换。文章最后介绍了高铁专网测试中开启9:3:2特殊时隙配比提升业务下载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频移 穿透损耗 小区合并 93:2特殊时隙配置
下载PDF
多能光子计数X-CT能量加权图像重建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余子丽 周正东 +1 位作者 张雯雯 陈元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多能光子计数X-CT能量加权图像重建方法及其重建性能。方法:运用Geant4软件模拟140 keV下X射线真空管,以及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多能X线探测系统,对各能量段的滤波反投影图像进行能量加权重建。结果:获得了出射X射线连续能谱... 目的:研究多能光子计数X-CT能量加权图像重建方法及其重建性能。方法:运用Geant4软件模拟140 keV下X射线真空管,以及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多能X线探测系统,对各能量段的滤波反投影图像进行能量加权重建。结果:获得了出射X射线连续能谱以及多能CT各能量段的光子计数,能量加权重建图像的噪声水平和对比噪声比分别为0.108和3.8415,与不分能量收集光子重建的图像相比,噪声水平减少了9.1%,对比噪声比增加了13.64%。结论:与不分能量收集光子重建的图像相比,能量加权重建获得的图像噪声更低、对比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x-CT 光子计数探测器 能量加权 图像重建 GEANT4
下载PDF
具有七个焦点的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华平 陈志强 +2 位作者 秦占峰 张庆辉 李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6-413,共8页
介绍一种具有七个焦点的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具有多焦点集成和可编程脉冲发射的特点,基于该X射线源的辐射成像系统能够快速实现7个不同视角的静态层析成像。碳纳米管阴极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单个阴极产生的最大电流可达14 mA,具... 介绍一种具有七个焦点的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具有多焦点集成和可编程脉冲发射的特点,基于该X射线源的辐射成像系统能够快速实现7个不同视角的静态层析成像。碳纳米管阴极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单个阴极产生的最大电流可达14 mA,具有很好的大电流发射稳定性和一致性。设计的阳极电压为70 kV,通过模拟仿真计算对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了电子束的有效聚焦,平均焦点尺寸小至0.60 mm*0.95 mm,且展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整个腔体采用精密加工封装工艺和超高真空排气工艺,获得并保持稳定的超高真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阴极 分布式x射线源 静态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平面扫描方式的双能静态CT系统 被引量:5
8
作者 金鑫 张思远 +1 位作者 李亮 陈志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静态CT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螺旋CT,在扫描速度上有着革命性的优势,这使得其在行李安检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要实现静态CT系统的实际应用,需要解决几何尺寸误差标定、有限角重建、双能投影数据匹配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 静态CT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螺旋CT,在扫描速度上有着革命性的优势,这使得其在行李安检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要实现静态CT系统的实际应用,需要解决几何尺寸误差标定、有限角重建、双能投影数据匹配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X射线源和双平面扫描方式的双能静态CT系统。该系统采用碳纳米管冷阴极射线管,实现X射线源的高速启停;并采用双平面扫描方式,提高投影数据的覆盖角度以减小伪影,并通过采集双能投影数据实现物质识别。本文详细介绍该静态CT系统的系统设计、几何校正及成像方法等内容。实际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对箱包及其内部物体进行三维成像,获得较为理想的形状及材料信息,在行李安检领域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x射线源 双能静态CT 物质识别 行李安检
下载PDF
多色稀土有机配合物闪烁体的合成及X射线成像应用
9
作者 唐亮 倪京飞 +1 位作者 肖康 刘湘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2-1902,共11页
以2,5⁃二氟苯甲酸(HDFBA)为第一配体,2,2'∶6',2″⁃三联吡啶(terpy)、1,10⁃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成功合成4种稀土有机配合物闪烁体:[Tb(DFBA)3(terpy)(H_(2)O)](1)、[Eu(DFBA)3(terpy)(H_(2)O)](2)、[Tb(DFBA)3(phen)](3)、[... 以2,5⁃二氟苯甲酸(HDFBA)为第一配体,2,2'∶6',2″⁃三联吡啶(terpy)、1,10⁃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成功合成4种稀土有机配合物闪烁体:[Tb(DFBA)3(terpy)(H_(2)O)](1)、[Eu(DFBA)3(terpy)(H_(2)O)](2)、[Tb(DFBA)3(phen)](3)、[Eu(DFBA)3(phen)](4)。这些稀土有机配合物闪烁体展现出优异的X射线剂量响应性、光稳定性以及高达(25100±2000)photons·MeV-1的稳态X射线激发的相对光产额。通过调节配合物中Eu^(3+)和Tb^(3+)的物质的量之比,实现了从绿色到红色的多色发光。将它们以一定的比例掺入聚乙烯醇(PVA)基质中获得均匀闪烁体薄膜,实现了高分辨(11.2 lp·mm^(-1))X射线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有机配合物 闪烁体 x射线成像 多色x射线激发发光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与DWL Multi-Dop X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梁红岩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6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在实施脑梗死患者诊断的过程中颈部血管超声联合DWL Multi-Dop X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实验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在实施脑梗死患者诊断的过程中颈部血管超声联合DWL Multi-Dop X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实验对象,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颈部血管超声与DWLMulti-DopX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单独颈部血管超声、DWL Multi-Dop X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联合检查所获得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后的脑梗死检出率以及检查特异性、灵敏度、准确率更高,误诊率和漏诊率则相对较低,与单独检查相比差异显著,P<0.05。单独运用两种检查方法的上述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脑梗死患者诊断的过程中联合运用颈部血管超声与DWLMulti-DopX经颅多普勒超声获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诊断效果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DWLmulti-Dopx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水泥生产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伸 李国会 《分析测试仪器通讯》 199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经不同方法定值的工厂原料制备的样品作为标准,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水泥生料、熟料、成品等样品中的Na、Mg、Al、Si、S、Cl、K、Ca和Fe等9个元素进行测定,其分析结果与化学法定值符合较... 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用经不同方法定值的工厂原料制备的样品作为标准,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水泥生料、熟料、成品等样品中的Na、Mg、Al、Si、S、Cl、K、Ca和Fe等9个元素进行测定,其分析结果与化学法定值符合较好,方法的精密度好(RSD<2.70%,n=10,Cl除外),能满足水泥生产质量监控的快速、准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粉末样品 质量监控 x射线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基于多t-x域联合的多震源地震数据混叠噪声分离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岱 黄德智 +1 位作者 孙渊 杨文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9-219,共11页
随着多震源同时激发采集方法在地震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加,许多学者对其关键技术多震源地震数据混叠噪声分离进行了研究,就目前为止,仍需开展保真度更高的方法研究。基于以下设想:对多震源地震数据做正常时差校正(NMO),可以加强反... 随着多震源同时激发采集方法在地震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逐年增加,许多学者对其关键技术多震源地震数据混叠噪声分离进行了研究,就目前为止,仍需开展保真度更高的方法研究。基于以下设想:对多震源地震数据做正常时差校正(NMO),可以加强反射信号的线性分布程度(尤其在共中心点CMP道集内),并扩大反射信号和混叠噪声的分布差异;单域分离混叠噪声,仅针对混叠噪声和反射信号的某一分布特性差异进行分离,多t-x域联合分离可综合利用各t-x域内混叠噪声和反射信号在各域内的分布差异,其分离效果更好。首先,通过对多震源数据CMP道集做NMO以强化反射信号的线性程度、扩大随机分布混叠噪声的离散程度,利用中值滤波分离大部分混叠噪声,再在其他t-x域内(如共炮点CSG道集、共检波点CRG道集和共偏移距COG道集等)根据残余混叠噪声分布特征利用随机噪声衰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并在整个分离处理中使用保幅处理方法。提出的多t-x域联合分离混叠噪声方法,经理论数据验证,相较于单域分离方法可以有效且保真分离多震源数据中的混叠噪声,并对其他噪声和横波有一定的压制作用;实际数据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比单域方法分离效果较好,叠后成像效果品质较高。多t-x域联合分离混叠噪声方法,能够稳定、可靠和保真地分离多震源地震数据中的混叠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震源地震采集 混叠噪声分离 多t-x域联合 噪声离散化
下载PDF
基于多类支持向量机的X射线焊缝图像缺陷类型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亚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9期5653-5655,5659,共4页
压力容器的焊缝结构多变,纹路复杂,增加了压力容器检测焊缝缺陷时定级的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类支持向量机的X射线焊缝图像缺陷类型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对X射线焊缝图像进行预处理及缺陷轮廓检测,提取表征焊缝缺陷的状态特征,以构造特征... 压力容器的焊缝结构多变,纹路复杂,增加了压力容器检测焊缝缺陷时定级的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类支持向量机的X射线焊缝图像缺陷类型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对X射线焊缝图像进行预处理及缺陷轮廓检测,提取表征焊缝缺陷的状态特征,以构造特征向量;然后基于多类支持向量机建立焊缝缺陷识别模型,对产品的焊缝缺陷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支持向量机 x射线焊缝图像 图像处理 缺陷识别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阴极的多光束X射线源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垚 陈婷 +3 位作者 桂建保 胡战利 Peter Z.Wu 郑海荣 《集成技术》 2013年第5期64-66,共3页
以碳纳米管材料作为场致发射电子源的X射线源是近几年国际上的研究前沿。相比传统热电子发射X射线源而言,碳纳米管X射线源具有结构紧凑、高时间分辨、可编程发射等优势。面向静态扫描成像系统的多光束X射线源是碳纳米管X射线源的重要发... 以碳纳米管材料作为场致发射电子源的X射线源是近几年国际上的研究前沿。相比传统热电子发射X射线源而言,碳纳米管X射线源具有结构紧凑、高时间分辨、可编程发射等优势。面向静态扫描成像系统的多光束X射线源是碳纳米管X射线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将介绍基于碳纳米管阴极的多光束X射线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束x射线源 静态CT 碳纳米管 场致发射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Bare Soil Semi-Empirical Radar Backscattering Models (Oh and Dubois) with SAR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Data (X-, C- and L-Bands)
15
作者 Rémy Fieuzal Frédéric Baup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2016年第4期296-314,共20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emi-empirical radar backscatter models, which are mainly used in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h 1992, Oh 2004 and Dubois). The study is based on satellite a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emi-empirical radar backscatter models, which are mainly used in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h 1992, Oh 2004 and Dubois). The study is based on satellite and ground data collected on bare soil surfaces during the Multispectral Crop Monitoring experimental campaign of the CESBIO laboratory in 2010 over an agricultural region in southwestern France. The datase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soil (viewing top soil moisture, surface roughness and texture) and satellite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X-, C- and L-bands, and different incidence angles: 24.3° to 53.3°) configuration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onsists in identifying and correcting the residues of the models, depending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roughness, moisture, texture) and/or sensor characteristics (frequency, incidence angle). Finally, one model has been retained for each frequency doma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hancements of the mode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imulation performances.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increases of 23% in mean and the simulation errors (RMSE) are reduced to below 2 dB (at the X and C-bands) and to 1 dB at the L-band,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models. At the X- and C-bands, the best performances of the modified models are provided by Dubois, whereas Oh 2004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L-band (r is equal to 0.69, 0.65 and 0.85). Moreover, the modified models of Oh 1992 and 2004 and Dubo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offer a wider domain of validity than the initial formalism and increase the capabilities of retrieving the backscattering signal in view of applications of such approaches to stronglycontrasted agricultural surface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Empirical Backscatters Model Oh Model Dubois Model multi-Frequency (x- C- L-Band) Microwave TerraSAR-x Radarsat-2 Alos-PALSAR
下载PDF
骨密度量值溯源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明亮 李成伟 +1 位作者 万国庆 刘文丽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11期7-10,29,共5页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获得的骨密度值是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国际金标准,但不同品牌DEXA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骨密度值的准确性及溯源方法尚未获得足够关注。为统一DEXA的测量结果,同时为骨质疏...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获得的骨密度值是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国际金标准,但不同品牌DEXA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骨密度值的准确性及溯源方法尚未获得足够关注。为统一DEXA的测量结果,同时为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结果互认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拟设计并搭建一套多能量X射线骨密度模体校准装置,研究DEXA骨密度模体计量检测和溯源方法,解决DEXA测量骨密度的量值统一和溯源问题。目前,该校准装置已完成设计与加工,经试验验证其辐射剂量等稳定性指标优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骨密度值 多能量x射线骨密度模体校准装置 溯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胆囊腺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莫鸿忠 周泽清 +1 位作者 郑飞武 周慧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8期104-106,1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胆囊腺瘤(AG)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AG患者及35例AG伴癌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SCT、MRI检查,观察AG和AG伴癌变的MSCT、MRI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胆囊腺瘤(AG)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AG患者及35例AG伴癌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SCT、MRI检查,观察AG和AG伴癌变的MSCT、MRI表现,评估不同影像学征象对胆囊腺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并绘制ROC曲线。结果①MRI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SCT,ROC曲线显示:MRI、MSCT诊断胆囊腺瘤的AUC分为0.905、0.880;②AG伴癌变者病灶最大直径大于AG(P<0.05)。AG中病灶乳头状比例高于AG伴癌变者(P<0.05),AG病灶菜花状、表面不光滑比例低于AG伴癌变者(P<0.05);③48例AG患者均为窄基底,35例AG伴癌变患者15例为窄基底,20例为宽基底,11例患者附着胆囊处囊壁出现囊壁局限性增厚;④MSCT平扫,48例AG患者中有36例患者可清晰显示病灶,发现桑葚征32例;平扫后35例AG伴癌变均可清晰显示病灶,发现桑葚征15例;AG伴癌变者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平均CT值均高于AG者(P<0.05);⑤MRI平扫,48例AG患者均可清晰显示病灶,发现桑葚征37例;MRI平扫,35例AG伴癌变患者均可清晰显示病灶,发现桑葚征17例。结论MSCT与MRI均可用于AG的诊断,MRI诊断效能高于M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腺瘤 多层螺旋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bgroup Size on the X-Bar Control Chart Using Forensic Science Laboratory Sample Influx Data
18
作者 Samwel Victor Manyele 《Engineering(科研)》 2017年第5期434-456,共23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ubgroup size on the x-bar chart characteristics using sample influx (SIF) into forensic science laboratory (FSL).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ied include changes in out-or-control poi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subgroup size on the x-bar chart characteristics using sample influx (SIF) into forensic science laboratory (FSL).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ied include changes in out-or-control points (OCP), upper control limit UCLx, and zonal demarcations. Multi-rul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number of out-of-control-points, Nocp as violations using five control chart rules applied separatel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Nocp was applied for subgroup size, k, and number of sigma above the mean value to determine the upper control limit, UCLx. A computer code was implemented using a FORTRAN code to create x-bar control-charts and capture OCP and other control-chart characteristics with increasing k from 2 to 25. For each value of k, a complete series of average values, Q(p), of specific length, Nsg, was created from which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nd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SIF data, S(t). The variation of number of out-of-control points or violations, Nocp, for different control-charts rules with increasing k was determined to follow a decaying exponential function, Nocp = Ae–α, for which, the goodness of fit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R2 value approached unity for Rule #4 and #5 only. The goodness of fit was established to be the new criteria for rational subgroup-size range, for Rules #5 and #4 only, which involve a count of 6 consecutive points decreasing and 8 consecutive points above the selected control limit (σ/3 above the grand mean), respectively. Using this criterion, the rational subgroup range was established to be 4 ≤ k ≤ 20 for the two x-bar control chart r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nsic Science LABORATORY SAMPLE Influx Statistical Analysis x-bar Control CHART Sub-Group Size Control CHART Rules multi-Rules for x-Bar CHART Out-of-Control Points
下载PDF
基于电子束扫描阵列微焦点射线源的倒置结构Micro-CT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日峰 唐杰 +2 位作者 胡小龙 谢东洋 刘瑜川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74-2381,共8页
倒置几何结构CT成像系统理论上具有扫描视场大、图像信噪比好、锥束伪影小等优点,但其多焦点、稀疏角的扫描模式亦会带来投影数据截断、稀疏和局部数据冗余等问题。本文利用电子束扫描阵列微焦点射线源和高分辨率小面积探测器等构建了... 倒置几何结构CT成像系统理论上具有扫描视场大、图像信噪比好、锥束伪影小等优点,但其多焦点、稀疏角的扫描模式亦会带来投影数据截断、稀疏和局部数据冗余等问题。本文利用电子束扫描阵列微焦点射线源和高分辨率小面积探测器等构建了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大视场的倒置几何结构Micro-CT实验系统(IG-Micro-CT)。针对该系统多焦点、稀疏角扫描模式下的投影数据截断和稀疏等特点,提出一种图像先验约束的全变分正则化SART迭代CT图像重建算法。首先通过仿真实验对图像重建算法进行了验证,并对阵列微焦点数量、旋转扫描分度数量等扫描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在IG-Micro-CT实验系统上获得了高分辨的Micro-CT测试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适用于IG-Micro-CT系统,解决了投影数据截断、稀疏采样和局部数据冗余带来的条状等伪影问题,并验证了IG-Micro-CT这种新型成像方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倒置几何结构CT 电子束扫描阵列微焦点射线源 CT图像重建
下载PDF
三能段X射线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健 张国光 +2 位作者 唐利华 闫平 张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1-588,共8页
伴随着探测器技术以及电子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能段X射线图像采集技术在安检领域特别对提高物质分辨能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需求,文章基于多能量X射线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技术现状,介绍了利用光子计数型探测器来实现多能... 伴随着探测器技术以及电子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能段X射线图像采集技术在安检领域特别对提高物质分辨能力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需求,文章基于多能量X射线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技术现状,介绍了利用光子计数型探测器来实现多能段X射线成像的方法。并利用YSO晶体与硅光电倍增管给出一种基于该技术的三能段X射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设计方法,经初步实验可以满足成像需求,为后续采集卡的制作做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型x射线探测器 多能段x射线成像技术 数据采集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