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规则毛霉感染引起的皮肤毛霉病20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夏志宽 刘畅 +5 位作者 丛林 陈卫 张德全 田艳丽 王文岭 杨蓉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规则毛霉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规则毛霉感染引起皮肤毛霉病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检索到的20例不规则毛霉感染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不规则毛霉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规则毛霉感染引起皮肤毛霉病的流行病学、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检索到的20例不规则毛霉感染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例不规则毛霉感染患者均表现为皮肤毛霉病,仅1例同时伴有肺部感染。15例来自中国,1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白血病史,10例有外伤、手术或叮咬史。皮损几乎均出现在暴露部位,其中鼻面部13例,四肢7例,病程多呈慢性。早期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后期可发展成溃疡、坏死、黑痂及骨质破坏。经真菌镜检、培养、组织病理、ITS区测序等检查证实为不规则毛霉。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单独或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预后好。结论不规则毛霉感染多发生于免疫正常者,外伤、烧伤、手术及叮咬是最主要诱发因素。感染主要累及鼻面部及四肢皮肤暴露部位,以红斑、坏死为主要表现,极少累及内脏。真菌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该病,ITS区测序可明确鉴定到种。及早诊断并给予清创及两性霉素B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毛霉 毛霉病 皮肤毛霉病
下载PDF
黄颡鱼体表溃烂症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移斌 姜兰 +3 位作者 宋怿 董靖 胥宁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5,共5页
实验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病灶分离纯化病原菌,经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筛选。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SZJ01为本次引发黄颡鱼病害的致病菌,菌株HSZJ01的ITS序列与不规则毛霉(... 实验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病灶分离纯化病原菌,经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筛选。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SZJ01为本次引发黄颡鱼病害的致病菌,菌株HSZJ01的ITS序列与不规则毛霉(Mucor irregularis)同源性最高。结果显示,抗生素中两性霉素对HSZJ01抑菌效果最好,而消毒剂中硫酸铜抑菌效果最佳。菌株HSZJ01是黄颡鱼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两性霉素及硫酸铜等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不规则毛霉(mucor irregularis) 分离鉴定 药物筛选
下载PDF
河南不规则毛霉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一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丽娜 张守民 +8 位作者 冉玉平 康道现 李敏 陈静 李振鲁 王豫平 李建国 高丽 王国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患者女,50岁。右上肢皮肤结节、斑块、红肿、溃烂6年,右臀部斑块2年,右面颊斑块1年。曾单独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无效。右上肢及臀部皮损组织病理及PAS染色均可见真皮内宽大呈直角分支菌丝。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不规则... 患者女,50岁。右上肢皮肤结节、斑块、红肿、溃烂6年,右臀部斑块2年,右面颊斑块1年。曾单独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无效。右上肢及臀部皮损组织病理及PAS染色均可见真皮内宽大呈直角分支菌丝。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不规则毛霉。联合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2个月仍无效,改为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总量1 060 mg)治疗,患者右面颊、右臀部斑块肿胀逐渐消退,右上肢包括右手背斑块、红肿、坏死、黑痂消退,皮损愈合成瘢痕,取右上肢皮肤组织再次行真菌培养阴性。随访1年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毛霉 多变根毛霉 两性霉素B 原发性皮肤毛霉病
原文传递
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一例
4
作者 李倩 张勇 +2 位作者 尹斌 陈涛 涂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884-886,共3页
患者,女,65岁。反复左上肢结节、斑块、流脓伴疼痛7年,累及右上肢1年。2型糖尿病病史3年。左手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肥厚伴角化不全,真皮全层多灶肉芽肿形成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变性,并累及皮下脂肪;真菌培养示白色绒... 患者,女,65岁。反复左上肢结节、斑块、流脓伴疼痛7年,累及右上肢1年。2型糖尿病病史3年。左手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肥厚伴角化不全,真皮全层多灶肉芽肿形成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变性,并累及皮下脂肪;真菌培养示白色绒毛状菌落生长,镜下表现为粗大、无分隔菌丝,可见圆形孢子囊;宏基因组测序示不规则毛霉。诊断为不规则毛霉致皮肤型毛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毛霉 皮肤型毛霉病 菌种鉴定
下载PDF
急性发病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娟 戚东卫 +1 位作者 吕静 刘娟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1-313,共3页
患者女,71岁。左小腿血疱、溃疡、坏死伴疼痛20余天。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及真皮全层坏死,真皮感染性肉芽肿改变,其中见粗大无分隔的菌丝。经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不规则毛霉。经伊曲康唑胶囊抗真菌治疗后好转。
关键词 原发性 皮肤毛霉病 不规则毛霉
下载PDF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分离的不规则毛霉与米根霉致小鼠非典型增生研究(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杰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4-1322,共9页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我们因此推测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可能参与诱导非典型增生及CD-56和Ki-67抗原表达。为论证上述推测,我们用ICR小鼠设计了一项观察研究。方法为小鼠背部皮下接种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3周、4周和5周进行皮肤标本培养和组织学分析,包括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成功诱发感染并形成溃疡,病理表现为多形细胞浸润性炎症、血管侵入。此外,一些区域出现非典型增生、CD-56和Ki-67抗原表达,其中Ki-67高表达围绕真菌菌丝周围。上述研究表明不规则毛霉PUTH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参与了诱导非典型增生及NK细胞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毛霉 米根霉 毛霉菌病 小鼠模型 非典型增生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鼻眶脑真菌病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N-钙黏蛋白抗体对毛霉菌丝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何伟 徐升强 +4 位作者 刘少平 王永涛 王月芹 苏斌涛 胡志敏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毛霉菌丝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分泌凝血因子的影响及N-钙黏蛋白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增殖期HPMVEC,分为毛霉菌丝感染模型组(毛霉菌丝组,用1×104 CFU毛霉菌丝与HPMVEC在37℃、5%CO_2饱和湿度下共培养12h)、人N... 目的:观察毛霉菌丝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分泌凝血因子的影响及N-钙黏蛋白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增殖期HPMVEC,分为毛霉菌丝感染模型组(毛霉菌丝组,用1×104 CFU毛霉菌丝与HPMVEC在37℃、5%CO_2饱和湿度下共培养12h)、人N-钙黏蛋白单克隆抗体干预组[N-钙黏蛋白抗体组,在HPMVEC与毛霉菌丝共培养前,先用该抗体(1mg/ml)与HPMVEC室温作用1h,之后按毛霉菌丝组操作]和空白对照组(用无菌去离子水代替毛霉菌丝悬液,且不行N-钙黏蛋白抗体作用,按毛霉菌丝组方法平行实验)。分别于0h、1h、2h、6h、12h收集各组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其组织因子(T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组内比较,毛霉菌丝组TF和vWF水平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均P<0.05或P<0.01);组间比较,毛霉菌丝组各时相TF和vWF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而N-钙黏蛋白抗体组各时相TF和vWF水平均较毛霉菌丝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毛霉菌丝感染HPMVEC所致TF、vWF水平升高可被N-钙黏蛋白单克隆抗体有效下调,或可用于防治由毛霉菌丝感染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钙黏蛋白 不规则毛霉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