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诊断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为民 施惠平 +4 位作者 李贝特 赵时敏 戚庆炜 孙念怙 黄尚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4-647,共4页
目的建立用荧光底物测定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活性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病例进行临床鉴别诊断,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荧光底物4-甲基伞形酮-α-艾杜糖苷-2-硫酸,测定 MPSⅡ疑似患... 目的建立用荧光底物测定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活性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病例进行临床鉴别诊断,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人工合成的荧光底物4-甲基伞形酮-α-艾杜糖苷-2-硫酸,测定 MPSⅡ疑似患儿血浆中 IDS 活性,并用绒毛或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为检材,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同时观察孕妇血浆 IDS 活性变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测胎儿性别。结果获得中国正常人 IDS 活性正常值:血浆中为240.2~668.2nmol/(4 h·ml),绒毛组织为37.2~54.9 nmol/(4 h·mg 蛋白),经培养的羊水细胞为21.4~74.4nmol/(4 h·mg 蛋白);患者血浆的 IDS 活性为0.3~18.6 nmol/(4 h·ml),肯定杂合子的血浆酶活性为88.7~547.9 nmol/(4 h·ml)。在50例疑似患儿中确诊了46例 MPSⅡ患者。10例产前诊断中检出4例男性胎儿患病,5例为女性胎儿。结论荧光法测定 IDS 活性是敏感、可靠、快速的方法,可用于病例鉴别诊断及孕早期 MPSⅡ高危妊娠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Hunt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遗传学特征及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
2
作者 李本昌 车凤玉 +3 位作者 莫丽党芝 张李钰 王国霞 杨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916-924,共9页
目的探讨1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并为其构建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系。方法选取2022年7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1例Hunter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成员(2代共6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 目的探讨1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并为其构建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系。方法选取2022年7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1例Hunter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成员(2代共6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软件分析。通过EB病毒转染构建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并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患儿为5岁7月龄男性,表现为手足关节不能伸直、四肢关节大,3月龄出现疝气、舟状头、桶状胸等。患儿的舅舅表现为四肢关节不能伸直、听力差、失明、右侧腹股沟斜疝等。基因检测显示患儿及其舅舅均携带IDS基因(NM_000202.8)c.823G>A(p.D275N)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275是一个具有高度保守性的位点,D275N变异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稳定性,从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患儿及其父母的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系在构建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呈不规则形状,周围存在毛刺状结构和聚团生长。患儿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的IDS酶活值低于检测限。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IDS:c.823G>A(p.D275N)被评级为可能致病变异(PS3+PM2_Supporting+PM5+PP1+PP3)。结论IDS:c.823G>A考虑为该Hunter综合征患儿手足关节不能伸直、四肢关节大的遗传学病因。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变异对IDS功能的影响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HUNTER综合征 IDS基因 永生化类淋巴母细胞
原文传递
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结合DNA测序法快速产前诊断黏多糖贮积症Ⅱ型高危胎儿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奕斌 潘宏达 +5 位作者 孟亚仙 潘敬新 钟燕芳 赵燕 蒋玮莹 杜传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病胎的出生。方法在阐明先证者病因及其父母基因型的基础上,采用已建立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特异引物直接鉴定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对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病胎的出生。方法在阐明先证者病因及其父母基因型的基础上,采用已建立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特异引物直接鉴定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快速筛检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对已孕20周的高危胎儿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基因相应突变位点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由于MPSⅡ为XR病,故又用SRY引物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母血污染而导致的误诊。结果所怀胎儿未获得母源性的c.1344delA突变,是1例基因型完全正常的女胎。后经随访和复检,证实所生小孩的基因型、表现型都与产前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ARMS特异引物直接鉴定法、DHPLC快速筛检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是快速、准确产前诊断MPSⅡ高危胎儿的有效方法。其中,所建立的ARMS和DHPLC方法,既快速特异,又简便经济,可在一天之内送报结果 ,特别适用于已明确病因的高危胎儿的早期诊断以及正常组和患者试验组的快速鉴别。这一产前基因诊断工作的成功实施为今后继续开展本病以及其他相关遗传病的遗传咨询、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开展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打下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产前诊断 艾杜糖-2-硫酸酯酶 IDS基因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IDS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宁 史惠蓉 +2 位作者 孔祥东 吴庆华 江淼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对1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家系的IDS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2012年3月收集1例MPSⅡ先证者,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技术对其MPSⅡ家系中的2例患者(包括先证者)及其母亲和5例表型... 目的 对1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家系的IDS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2012年3月收集1例MPSⅡ先证者,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技术对其MPSⅡ家系中的2例患者(包括先证者)及其母亲和5例表型正常家系成员的IDS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确定后,对家系中的孕11周胎儿抽取绒毛标本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家系中的2例患者均检测出IDS基因第344碱基对缺失了A(c.344delA)缺失突变,患者母亲携带IDS基因c.344delA杂合缺失突变;正常表型家系成员未检出此突变.胎儿携带IDS基因c.344delA杂合缺失突变,为女性携带者.结论 IDS基因c.344delA缺失突变是该MPSⅡ家系的致病原因,通过产前诊断避免此类患儿出生是目前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突变 产前诊断 系谱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一家系IDS基因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蓓 薛晋杰 +1 位作者 梁德生 邬玲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确定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Ⅱ,MPSⅡ)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胎儿及部分家系成员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 目的确定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Ⅱ,MPSⅡ)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胎儿及部分家系成员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序列进行检测;对测序发现的性质未知的碱基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r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在正常人群中进行筛查。结果检测到先证者/DS基因3个碱基改变:5号外显子c.684A〉G,6号外显子c.851C〉T,7号外显子c.892C〉T;先证者母亲和外祖母的/DS基因存在c.684A〉G杂合改变,c.851C〉T杂合改变及c.892C〉T杂合改变;100例家系外正常男性未发现/DS基因5号外显子c.684A〉G和6号外显子c.851C〉T的碱基改变;胎儿基因型与先证者相同。结论/DS基因c.892C〉T突变是该MPSⅡ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产前诊断证明胎儿为男性患病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累积病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基因 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粘多糖贮积症Ⅱ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敏 谭建强 +1 位作者 潘莉珍 蔡稔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1期110-110,63,共2页
目的提高对粘多糖贮积症(MPS)Ⅱ型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分析临床确诊的1例MPS Ⅱ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MPS Ⅱ型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器官系统受累、多发性骨发育不良、多关节活动受限等。确诊及临... 目的提高对粘多糖贮积症(MPS)Ⅱ型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分析临床确诊的1例MPS Ⅱ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MPS Ⅱ型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器官系统受累、多发性骨发育不良、多关节活动受限等。确诊及临床分型需通过酶活性检测。结论 MPS Ⅱ型目前暂无根治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家系基因突变已知者可通过产前诊断进行婚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代谢指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仲琳 高晓岚 +4 位作者 张惠文 邱文娟 叶军 韩连书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从实验室代谢指标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男性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活性、尿黏多糖(GAG)定性和电泳结果... 目的从实验室代谢指标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男性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活性、尿黏多糖(GAG)定性和电泳结果变化。结果23例男性患儿,移植中位年龄为4.5岁(1.75~12岁)。移植前23例患儿IDS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值;移植后100天,90.9%(20/22)患儿IDS活性达到正常值;至移植后2年,100%(9/9)患儿IDS活性达到正常值;移植2年后,患儿IDS活性稳定于正常值范围。移植后2年内患儿IDS活性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00天即有53.3%(8/15)患儿尿GAG含量较移植前下降。截止到资料收集时间,75.0%(15/20)患儿移植后尿GAG含量较移植前下降,但仅2例(10.0%,2/20)患儿移植后尿GAG完全转阴。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恢复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IDS活性至正常值,但对于降低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尿GAG含量作用有限,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GAG含量但大多未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病 黏多糖贮积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Growth patterns in children with mucopolysaccharidosis Ⅰ and Ⅱ
8
作者 Agnieszka Rózdzynska-Swiatkowska Agnieszka Jurecka +1 位作者 Joachim Cieslik Anna Tylki-Szymanska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226-231,共6页
Background:Mucopolysaccharidosis(MPS)diseases lead to a profound disruption in normal mechanism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general growth of children with MPS I and II.Method... Background:Mucopolysaccharidosis(MPS)diseases lead to a profound disruption in normal mechanism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general growth of children with MPS I and II.Methods:The anthropometric data of patients with MPS I and II(n=76)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growth pattern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plotted onto Polish reference charts.Longitudin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stimate age-related changes.Results:At the time of birth,the body length was greater than reference charts for all MPS groups(Hurler syndrome,P=0.006;attenuated MPS II,P=0.011;severe MPS II,P<0.001).The mean z-score values for every MPS group showed that until the 30th month of life,the growth patterns for all patients were similar.Afterwards,these growth patterns start to differ for individual groups.The body height below the 3rd percentile was achieved around the 30th month for boys with Hurler syndrome,between the 4th and 5th year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MPS H and between the 7th and 8th year for patients with attenuated MPS H.Conclusions:The growth pattern diffe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MPS I and H.It reflects the clinical severity of MPS and may assist in the evalu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available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opometric features longitudinal study mucopolysaccharidosis mucopolysaccharidosis
原文传递
有关粘多糖病Ⅱ型B临床X线表现探讨
9
作者 蓝琦 马玉峰 +6 位作者 刘庆伟 于富华 李长勤 王永栋 宋光江 李桂信 刘存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5-10,共6页
粘多糖病(MPs)Ⅱ型(Hunter Syndrome)与I型(Hurler Syndrome)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承溜侏儒,常易混淆,但粘多糖病Ⅱ型系X连锁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本组5例同属一个母系的三个家庭,经10年观察,无角膜混浊及驼背现象,智力低下不明显。X线征... 粘多糖病(MPs)Ⅱ型(Hunter Syndrome)与I型(Hurler Syndrome)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承溜侏儒,常易混淆,但粘多糖病Ⅱ型系X连锁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本组5例同属一个母系的三个家庭,经10年观察,无角膜混浊及驼背现象,智力低下不明显。X线征虽与Ⅰ型有共同之处,但毕竟有区别,其中鲳鱼状椎骨、肱骨近端外翻、指骨比掌骨粗、跟骨腰部增粗,腕舟、跗舟骨细小呈三角状变形及软组织结节影等都是Ⅱ型的特征,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病 承溜侏儒 鲳鱼状椎骨
下载PDF
粘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IDS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春芽 李麓芸 +2 位作者 刘上峰 傅俊江 卢光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 研究粘多糖贮积症 型 (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MPS )患者的艾杜糖 - 2 -硫酸酯酶 ( iduronate- 2 - sulfatase,IDS)基因的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 目的 研究粘多糖贮积症 型 (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MPS )患者的艾杜糖 - 2 -硫酸酯酶 ( iduronate- 2 - sulfatase,IDS)基因的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 SSCP)对患者的 IDS基因可能的常见突变第 2、3、5、7~ 9外显子进行检测 ,并对 PCR- SSCP检出的突变进行直接测序 ,测序发现的突变进行 PCR-限制性酶切分析验证。结果 经 PCR- SSCP和 DNA序列分析发现该患者的第 7外显子发生新的点突变 ( G12 5 3T)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PCR- RFL P)电泳检测示患者和母亲出现突变导致的酶切位点 ,进一步验证了序列分析结果。结论 筛查所得的点突变 G12 5 3T可能是该 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IDS基因 艾杜糖-2-硫酸酯酶基因 基因突变 PCR-SSCP
原文传递
粘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艾杜糖-2-硫酸酯酶基因常见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上峰 李麓芸 +2 位作者 傅俊江 钟昌高 卢光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并建立粘多糖贮积症 型 (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 )患者艾杜糖 - 2 -硫酸酯酶 (iduronate- 2 - sulphatase,IDS)基因常见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 目的 探讨并建立粘多糖贮积症 型 (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 )患者艾杜糖 - 2 -硫酸酯酶 (iduronate- 2 - sulphatase,IDS)基因常见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 SSCP)对 IDS基因突变热点外显子 3、8和 9进行点突变检测 ;应用 DNA测序对 PCR- SSCP检出的突变进行序列分析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 P)对 DNA测序的结果进行检测。结果 经 PCR- SSCP发现该患者的 IDS基因外显子 9有明显异常泳动的条带 ;DNA测序发现患儿的外显子 9发生点突变 (C16 72 T) ,从而导致患者艾杜糖 - 2 -硫酸酯酶蛋白发生氨基酸替换 (R46 8W) ;PCR- RFL P电泳检测结果显示粘多糖贮积症 型患者仅出现 5 5 4bp 1条带 ,而患儿父母出现 2 5 7bp和 2 97bp 2条带 ,进一步验证了序列分析的结果。结论  PCR- SSCP分析、DNA序列分析和 PCR- RFL P分析是诊断 MPS 的有效方法 ,三者联合使用可以相互验证、互为补充 ,提高基因诊断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杜糖-2-硫酸酯酶 粘多糖贮积症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粘多糖贮积症Ⅱ型IDS基因的1343-TT新突变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奕斌 杜传书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的基因突变,为产前基因诊断打下基础。方法应用尿粘多糖含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对1例MPSⅡ患儿及其父母的IDS基因的突变热点exons 9,3,8,进行... 目的研究中国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的基因突变,为产前基因诊断打下基础。方法应用尿粘多糖含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对1例MPSⅡ患儿及其父母的IDS基因的突变热点exons 9,3,8,进行突变检测,并对PCR-DHPLC检出的突变样品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经PCR-DHPLC分析,发现患儿的IDS基因exon 9有明显异常峰形;DNA序列分析进一步发现,患儿IDS基因的exon 9发生1343-TT新移码突变,突变部位在第407位密码子(TTT)内,即IDS基因cDNA第1343 bp的T后缺失了2个T,并在第429位提前遇上终止密码TGA,导致肽链从550个氨基酸缩短至428个。患儿为这一突变的半合子,而其母为这一突变的杂合子。结论新发现的移码突变(1343-TT)导致肽链比正常的少了122个氨基酸,极可能引起酶活性大大降低,因此可能是该MPSⅡ患儿发病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序列分析 DNA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基因诊疗
13
作者 陈国庆 张惠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酶替代治疗(ER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这两种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躯体症状恶化,但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有限,其主要局限在于血脑屏障(BBB)会阻止包括酶在内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从而... 酶替代治疗(ERT)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这两种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躯体症状恶化,但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有限,其主要局限在于血脑屏障(BBB)会阻止包括酶在内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MPSⅡ治疗方法。本文将阐述MPSⅡ基因治疗临床前研究现状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展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基因治疗 临床试验 腺相关病毒
下载PDF
中国广东Hunter综合征患者的T1140C新突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奕斌 杜传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1-524,共4页
应用尿黏多糖含量检测、干血滤纸片直接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患者及其父母等的IDS基因的突变热点exons 9,3,8进行突变检测。发现患儿IDS基因的exon 8发生一新的错义突变,突变部位在第339位密码子(CTA)内,即cDNA第1 140 bp的T突变... 应用尿黏多糖含量检测、干血滤纸片直接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患者及其父母等的IDS基因的突变热点exons 9,3,8进行突变检测。发现患儿IDS基因的exon 8发生一新的错义突变,突变部位在第339位密码子(CTA)内,即cDNA第1 140 bp的T突变为C,导致原339位的“亮氨酸CTA”突变为“脯氨酸CCA”。该患儿为这一突变的半合子,而其母为这一突变的杂合子。该错义突变改变了IDS酶的一级结构和三级空间结构,从而可能引起IDS酶活性大大降低,这可能是该Hunter综合征患者的真正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ER综合征 黏多糖贮积症 艾杜糖-2-硫酸酯酶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人Ⅱ型MPS家系IDS基因的一种新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奕斌 潘宏达 +2 位作者 郭春苗 李咏梅 陈路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01-1106,共6页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Ⅱ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以便为今后的产前基因诊断等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文章先采用尿糖胺聚糖(GAGs)定性检测法对疑似MPSⅡ的先证者进行初诊,然后采用PCR、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突变检测。在检出IDS基因c.876del2新突变后,对随机采集的120例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包括MPSⅠ,Ⅳ,Ⅵ三型的病人共15例的IDS基因exon6进行序列分析,同时采用不同物种突变点序列的保守性分析法,以及直接测定患儿及其家庭相关成员IDS酶活性的方法对该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尿检呈强阳性(GAGs+++);其IDS基因exon6编码区内存在c.876-877delTC新缺失突变,为半合子突变,而其母、其姐为杂合突变;正常对照和其他非II型MPS患者的IDS基因exon6的检测结果均未发现该突变;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显示:c.876-877delTC突变所在的位置即p.292-293的苯丙氨酸(F)谷氨酰胺(Q)高度保守;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先证者的IDS酶活性仅为2.3nmol/4h/mL,大大低于正常值,而其父的为641.9nmol/4h/mL,其母的血浆酶活性为95.8nmol/4h/mL,其姐的为103.2nmol/4h/mL。说明所发现的c.876-877delTC缺失移码突变是一种新的病理性突变,是该MPSⅡ患儿发病的根本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IDS基因 新突变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Detection of a new mutation (1467-A) for the pedigree with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 from a Chinese family 被引量:6
16
作者 GUO Yibin PAN Jingxin DU Chuansh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21期2534-2536,共3页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I is of high ge-netic heterogeneity. PCR-DNA sequencing was used to study the mutation hot spots in the IDS gene of a Chinese MPS II pedigree. A new mutation (1467-A) not yet reported world...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II is of high ge-netic heterogeneity. PCR-DNA sequencing was used to study the mutation hot spots in the IDS gene of a Chinese MPS II pedigree. A new mutation (1467-A) not yet reported world-wide was detected. This mutation located at 448th codon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exon 9 deletes one “A” at the end of 1467 bp (cDNA). The frame-shift mutation makes the peptide chain shorten from amino acids 550 to 459, probably alter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IDS enzyme protein remarkably and lowering the activation of IDS greatly. Therefore it is sup-posed to be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patient with MPS II and to be a necessary premise for prenatal gene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家庭 遗传疾病 黏多糖病 糖代谢疾病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Hunter综合征患者IDS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奕斌 林群娣 杜传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Hunter综合征患者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的突变情况,为产前基因诊断等打下基础。方法应用尿粘多糖含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perform... 目的研究Hunter综合征患者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的突变情况,为产前基因诊断等打下基础。方法应用尿粘多糖含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CR-DHPLC)分析对1例Hunter综合征患者及其父母的IDS基因的突变热点第9、3、8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对PCR-DHPLC检出的突变样品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经PCR-DHPLC分析发现该患者的IDS基因第9外显子有明显异常峰形;DNA序列分析进一步发现该外显子发生一新的移码突变,突变部位在第482位密码子(TTA)内,即cDNA第1569bp的T后插入了2个T,致使新肽链提前在第483位遇上终止密码TAA,导致新肽链从原来的550个氨基酸缩短至482个。该患儿为这一突变的半合子,而其母为这一突变的杂合子。结论PCR-DHPLC和DNA序列分析是诊断Hunter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发现的移码突变(1569+TT)导致肽链比正常的少了68个氨基酸,从而引起IDS酶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该Hunter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ER综合征 粘多糖贮积症 艾杜糖-2-硫酸酯酶 基因突变 变性高效液相 色谱 DNA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粘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IDS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奕颖 梅世月 +5 位作者 孔祥东 赵振华 朱晓帆 杨欣雨 秦智 吴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对一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typeⅡ,MPSⅡ)家系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对1个黏多糖... 目的对一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typeⅡ,MPSⅡ)家系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对1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中的先证者及其母亲的IDS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IDS基因C.709-IG〉A突变,先证者母亲携带IDS基因c.709-IG〉A杂合突变。结论IDS基因c.709—1G〉A剪接突变可能是该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的致病原因,产前诊断是避免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IDS基因 基因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例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顺乔 师晓东 +5 位作者 李君惠 刘嵘 张朝霞 曹静 胡涛 王宇阳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疗效及后置环磷酰胺在本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患儿,2例均为男性,移植时年龄分别为3岁8月和2岁11月,预处理方案采用减低强度的白消安(busulfex,Bu)+氟达拉...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疗效及后置环磷酰胺在本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例确诊为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患儿,2例均为男性,移植时年龄分别为3岁8月和2岁11月,预处理方案采用减低强度的白消安(busulfex,Bu)+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方案:Bu 1mg/(kg·次),每6小时1次,提前2~5天;Flu 40mg/m2,提前3~6天,抗胸腺球蛋白总量7.5mg/kg,分4天静脉滴注,提前2~5天。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方案:移植后3~4天予以40mg/kg环磷酰胺静脉滴注,予以短疗程甲氨蝶呤静脉滴注,移植后5天起予以环孢霉素A静脉滴注、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干细胞均来自半相合的父亲。结果 2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12~14天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L,移植后10~14天血小板植活,移植后14天短串联重复序列结合聚合酶链反应(short tandem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型嵌合。移植过程中无明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无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未发生GVHD。移植后1个月复查酶活性均达正常值,移植后患儿指端关节活动较前灵活,肝脾较前明显回缩,认知能力进步。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效果确切,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后置环磷酰胺可用于本病,并有效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后置环磷酰胺
下载PDF
粘多糖贮积症Ⅱ型患者IDS基因的2个新突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窦薇 彭超 +1 位作者 郑俊克 顾学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采用PCR扩增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基因突变热点区(外显子2、3、5、7、8和9)、DNA测序分析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的方法,对2个粘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进行了遗传突变... 为了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采用PCR扩增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基因突变热点区(外显子2、3、5、7、8和9)、DNA测序分析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的方法,对2个粘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进行了遗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2个家系患者的IDS基因分别出现IVS6-1g→a和c.1587~1588 ins T2个新突变。前者属于单碱基替换,位于内含子6的3’端剪接位点,导致跨外显子剪接;后者属于插入突变,插入点位于外显子9的cDNA1,587和1,588碱基之间,是迄今为止报道的人类IDS基因插入突变中最接近肽链末端的突变,导致移码突变和转录提前终止。经限制性酶切分析,证实2个家系中的患者母亲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符合该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另外,在对随机抽取的50名正常人及另外6名不相关的粘多糖病人的测序分析中,未检测到这2个突变,说明不是多态性。对于筛查所得的2个新突变是否是患者的致病原因,尚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MPS 艾杜糖-2-硫酸酯酶 IDS 家系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