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I型1例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欧瑞明 王玲 +3 位作者 郑丽玲 姚孟冬 蒋卫桃 周长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粘多糖病I型是一种进行性多器官受累的遗传代谢性疾病,Hurler综合征是粘多糖病I型的最严重类型,常导致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和早期死亡。该研究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该病的初步尝试,探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 目的粘多糖病I型是一种进行性多器官受累的遗传代谢性疾病,Hurler综合征是粘多糖病I型的最严重类型,常导致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和早期死亡。该研究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该病的初步尝试,探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的疗效。方法1例男性粘多糖病I型Hurler综合征患者,2岁1个月,供者为其胞姐,HLA配型一个HLA-B位点不合。预处理方案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BuCy方案马利兰(BU)每日3.7mg/kg,-9^-6d;环磷酰胺(Cy)每日42.8mg/kg,-5^-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每日3.5mg/kg,-7,-5,-3,-1d。输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供者CD34+细胞(12.8×106/kg),以环孢素A、骁悉、赛呢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氨甲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14d,短串联重复序列结合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11d和+19d。仅出现肝、胃肠Ⅰ级预处理相关毒性,无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衰竭,移植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认知能力持续增加。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I型疗效肯定,减低剂量的预处理方案有利于降低预处理相关毒性;移植前后加强免疫抑制治疗,适当增加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数量,有利于促进植入,减少移植物衰竭以及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诊治进展
2
作者 戴阳丽 傅君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0-815,共6页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是一种由于溶酶体α-L-艾杜糖苷酶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肤素在体内蓄积,而造成多器官进行性损害的致死性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黏多糖测定、酶活性检...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是一种由于溶酶体α-L-艾杜糖苷酶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肤素在体内蓄积,而造成多器官进行性损害的致死性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黏多糖测定、酶活性检测及基因检测进行。新生儿筛查对于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酶替代治疗及对症治疗,基因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拉罗尼酶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Ⅰ型药品潜在不良事件的挖掘与分析
3
作者 纵尚尚 杨小娟 +1 位作者 高茂威 陈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共挖掘出拉罗尼酶不良事件2795例,男性占1272例(45.5%)与女性1242例(44.4%),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数据上报人员主要是医护工作者(1455例,占52.1%)和消费者(1314例,占47.0%);AE报告中病人年龄2岁以下445例(12.3%),2~17岁1191例(42.6%),>17~64岁638例(22.8%);全部AE事件中死亡病例526例(18.9%)。共挖掘不良事件信号61个,映射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发热、肺炎、呕吐、呼吸困难、咳嗽、不适、荨麻疹及呼吸衰竭等为主要首选术语(PT)信号。结论基于FARES数据库的挖掘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依据;拉罗尼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要进行长期研究,以确定其对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罗尼酶 黏脂质累积病 黏多糖贮积症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风险信号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IDUA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被引量:3
4
作者 窦薇 彭超 +1 位作者 郑俊克 顾学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MPS Ⅰ)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的α-L-艾杜糖醛酸酶(alpha-L-iduronidase,IDUA)基因(仍删)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对... 目的研究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MPS Ⅰ)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理。方法采用聚合酶链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的α-L-艾杜糖醛酸酶(alpha-L-iduronidase,IDUA)基因(仍删)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发现的突变进行限制性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分析验证;同时,采集50名健康体检者血样,针对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位点的可能性。结果患者/DUA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6外显子分别出现杂合突变Q60X(178C〉T)和D203N(607G〉A),前者为已报道的无义突变,后者为新发现的错义突变。限制性酶切分析证实患者母亲是Q60X突变携带者,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分析证实患者父亲是D203N突变携带者。另外,在对50名正常人的测序分析中,未检测到D203N突变。结论筛查所得的两个点突变可能是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α-L-艾杜糖醛酸酶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11例中国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宁 施惠平 +4 位作者 张为民 邱正庆 孟岩 姚凤霞 魏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对经酶学确诊的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进行α-L-艾杜糖苷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PCR扩增技术及直接测序技术对11例中国北方地区经酶学确诊的... 目的 对经酶学确诊的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进行α-L-艾杜糖苷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PCR扩增技术及直接测序技术对11例中国北方地区经酶学确诊的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IDUA基因14个外显子及相邻区域进行突变筛查,同时进行亲本来源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检测出7种基因突变:A79V、R89Q、R89w、E178K、G197S、L346R和W626X.7种突变均为已报道过子,11例中6例患者为纯合改变,1例为无义突变杂合子;发现了9种已知多态性位点.结论 中国北方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轻型患者IDUA基因的突变特点可能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基因突变 α-L-艾杜糖苷酸酶基因
原文传递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二例基因突变检测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宁 魏珉 +4 位作者 施惠平 邱正庆 姚凤霞 孟岩 张为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对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病例进行基因检测,对再孕母亲进行产前诊断。方法用酶学检测方法确诊2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先证者;采用PCR扩增技术结合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2例先证者血液及其再孕母亲羊水细胞中IDUA基因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 目的对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病例进行基因检测,对再孕母亲进行产前诊断。方法用酶学检测方法确诊2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先证者;采用PCR扩增技术结合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2例先证者血液及其再孕母亲羊水细胞中IDUA基因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结果在2例经酶学检测确诊的先证者中共检测出4种基因突变:P.L238R、c.883InsC、c.531InsT、P.L346R,2种为插入突变,2种为错义突变。在先证者1母亲羊水细胞IDUA基因中未发现致病基因突变,羊水细胞中[DUA酶活性为9.0nmol/(h·mg蛋白);在先证者2母亲羊水细胞IDUA基因中检测到与先证者相同的两个致病突变,羊水细胞中IDUA酶活性为0.5nmol/(h·mg蛋白)。结论从黏多糖贮积症Ⅰ型先证者发现的4种突变中,P.L346R为已知突变,P.L238R,e.883Insc,c.531InsT为首次发现的新突变。胎儿1未获得与先证者相同致病基因,为正常胎儿。胎儿2获得与先证者相同致病基因,为受累胎儿。产前基因诊断结果与酶学产前诊断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产前诊断 基因 突变 IDUA基因
原文传递
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家系IDUA基因的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欣雨 梅世月 +5 位作者 孔祥东 赵振华 蔡奥捷 姚佳梦 李奕颖 秦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对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 ,MPS Ⅰ)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中的高危胎儿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分别对两个粘多糖... 目的对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 ,MPS Ⅰ)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中的高危胎儿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分别对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家系的先证者及其父母IDUA基因的14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确定后,抽取绒毛样本对家系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存在IDUA基因第1外显子c.46-57delTCGCTCCTGGCC(p.Ser16_Ala19del)和第8外显子c.1147delC(p.Arg383Alafs*57)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为c.46—57delTCGCTCCTGGCC杂合突变携带者,先证者母亲为c.1147delC杂合突变携带者,先证者两个突变分别来自父母,前者为已知突变、后者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产前诊断显示胎儿携带c.46—57delTcGcTccTGGc杂合缺失突变。家系2先证者存在IDUA基因第6外显子c.721T〉C(p.Cys241Arg)和第10外显子c.1491delG(p.Thr497fs27)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母亲为c.721T〉C错义杂合突变携带者,父亲为c.1491delG缺失杂合突变携带者,先证者的两个突变分别来自父母,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产前诊断显示胎儿携带c.721T〉C杂合错义突变。结论IDUA基因突变是2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家系的致病原因,我们的结果丰富了IDUA基因突变谱,为家系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IDUA基因 基因突变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α-L-艾杜糖苷酶活性测定诊断粘多糖贮积症型
8
作者 孙鲁宁 宓真 +3 位作者 王旸 徐岩 董贵章 李秀玲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 :用二种酶活性测定方法诊断粘多糖贮积症 型 (MPS )患者及杂合子。方法 :用 4MU- α- L-iduronide及 phenyl- α- L- iduronide二种底物测定临床疑似 MPS 型的患者及杂合子的白细胞 α- L-艾杜糖苷酶活性 ,与正常人对照做出诊断... 目的 :用二种酶活性测定方法诊断粘多糖贮积症 型 (MPS )患者及杂合子。方法 :用 4MU- α- L-iduronide及 phenyl- α- L- iduronide二种底物测定临床疑似 MPS 型的患者及杂合子的白细胞 α- L-艾杜糖苷酶活性 ,与正常人对照做出诊断。结果 :用 4MU- α- L- iduronide做为底物 ,α- L-艾杜糖苷酶活性正常人均值为 1h14.98nmol/ mg蛋白 ,杂合子 7.0 1,患者范围 0~ 0 .0 9。用 phenyl- α- L- iduronide做为底物 ,正常人均值为 18h2 2 5 nm ol/mg蛋白 ,杂合子均值为 12 5 ,患者范围 0~ 7.7。结论 :二种方法均可以应用于 MPS 型诊断 ,以荧光法为优。phenyl- α- L- iduronide法诊断杂合子宜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贮积症 α-L-艾杜糖苷酶 活性测定
下载PDF
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黏多糖贮积症Ⅰ型1例报告
9
作者 熊道学 成艳 姜建渝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7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 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分析l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9月13天。5个月时出现双眼无神,眼科检查发现双眼角膜混浊。临床表型及外周血α-L-艾杜糖苷酶(IDUA)活性检测符合黏多糖... 目的 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分析l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9月13天。5个月时出现双眼无神,眼科检查发现双眼角膜混浊。临床表型及外周血α-L-艾杜糖苷酶(IDUA)活性检测符合黏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全外显子测序发现:在4p16.3区域存在大片段杂合缺失,缺失段为(980784-985463)×1;在c.911delT和c.76G>A存在1个杂合突变和一个半合子突变,均来源于母亲。结论 本例患儿为IDU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黏多糖贮积症I型发病,临床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IDUA基因 高通量测序 复合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