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结节中TPO mRNA表达与Ret、半乳糖苷凝集素3及黏蛋白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的表达及与Ret、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3)和黏蛋白1(MUC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甲状腺结节组织的TPOmRNA表达进行了定性检查。用光密度扫描...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的表达及与Ret、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3)和黏蛋白1(MUC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甲状腺结节组织的TPOmRNA表达进行了定性检查。用光密度扫描仪测定并计算样品的TPO/β-actin比值,代表TPO mRNA丰度的相对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同步进行了Ret、Gal-3和MUC1蛋白的检测。结果55例中,恶性肿瘤TPO mRNA的表达率低于良性病变(P<0.05)。有表达的43例TPO RT-PCR产物的光密度值,良性病变组TPO mRNA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1)。Ret、Gal-3和MUC1在良恶性病变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均为0.000),恶性病变组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TPO mRNA定性、半定量结果与Ret、Gal-3和MUC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或P<0.05);Ret、Gal-3、MUC1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在甲状腺结节的高表达可视为良性病变的标记之一,Ret、Gal-3、MUC1在甲状腺癌有较高的表达率,4种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半乳糖苷凝集素3 黏蛋白1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和黏蛋白-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张心武 马双余 张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0,114,共4页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黏蛋白-1(mucin-1,MUC1)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标本45例,另取癌旁非肿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黏蛋白-1(mucin-1,MUC1)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标本45例,另取癌旁非肿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3和MU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Gal-3在癌旁组织、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73.3%,大肠癌中Gal-3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Gal-3的阳性表达率为61.5%(16/26);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89.5%(1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3)。MUC1在癌旁组织、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4.5%,大肠癌中MUC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MUC1的阳性表达率为34.6%(9/26);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84.2%(16/1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结论大肠癌中Gal-3和MUC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Gal-3和MUC1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其可能与大肠癌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半乳糖凝集素-3(Gal-3) 黏蛋白-1(muc1)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转移
下载PDF
钼靶和超声多普勒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乳腺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霞 宋倩 +1 位作者 郑国红 曹钢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多普勒和血清肿瘤标志物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黏蛋白1(MUC1)、人类生长分化因子3(GDF3)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多普勒和血清肿瘤标志物中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黏蛋白1(MUC1)、人类生长分化因子3(GDF3)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96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同期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病灶组)以及同时选取在本院体检健康的50名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钼靶、超声多普勒检查以及血清PSA、CA153、MUC1、GDF3单独及6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9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78例乳腺超声诊断为恶性,阳性检出率为81.3%;80例钼靶X射线检查诊断为恶性,阳性检出率为83.1%;乳腺癌组的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良性病灶组)=8.783、10.361、11.258、18.965;t_(健康对照组)=9.564、12.658、12.688、20.163,P<0.05);以乳腺癌作为因变量,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OR=1.165、1.168、1.472、1.248,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应用时:乳腺超声、钼靶,血清PSA、CA153、MUC1及GDF3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3(0.595~0.851)、82.56%和67.32%,0.761(0.636~0.886)、85.79%和65.36%,0.833(0.726~0.941)、81.48%和85.73%,0.837(0.738~0.926)、61.25%和70.17%,0.768(0.648~0.889)、71.49%和80.87%,0.613(0.469~0.758)、52.94%和50.57%;而6项联合应用时AUC(95%CI)、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8(0.905~0.999)、96.37%和84.83%,其诊断效能更高。结论:钼靶、超声多普勒和血清PSA、CA153、MUC1、GDF3联合检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和诊断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射线摄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糖类抗原153(CA153) 黏蛋白1(muc1) 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
下载PDF
MUC1在HER2阳性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成志 邓华云 +1 位作者 庞智 黄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9-848,共10页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 1,MUC1)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病毒感染技术构建MT2/MUC1诱导表达细胞株和MT2/Vec及MT2/CD...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 1,MUC1)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病毒感染技术构建MT2/MUC1诱导表达细胞株和MT2/Vec及MT2/CD过表达细胞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MUC1和MUC1-CD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1-dehydrogenase,G6P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肿瘤细胞成球实验,研究MUC1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MT2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成球的影响;使用GP6D的抑制剂6-AN抑制酶活性,CCK-8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采用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HER2、MUC1和G6P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过表达MUC1或MUC1-CD促进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MT2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成球,并且提高G6P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抑制G6PD活性显著降低MUC1和MUC1-CD诱导的细胞增殖。G6PD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相关。结论·MUC1可能通过调控G6PD的表达促进HER2阳性乳腺癌的进程,提示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可能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黏蛋白1 磷酸戊糖途径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下载PDF
MUC1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粘附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鲁藜 邓华瑜 范维珂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94-1296,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膜上粘液型糖蛋白的大量形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糖基化抑制剂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对粘蛋白-1(mucin1,MUC1)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认为,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膜上粘液型糖蛋白的大量形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糖基化抑制剂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对粘蛋白-1(mucin1,MUC1)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UC1表达,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能力,明胶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MDA-MB-231细胞MMP-2、MMP-9的分泌变化。结果:经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去糖基化处理后的肿瘤细胞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MUC1表达降低,对基底膜的粘附力明显降低(P<0.01),同时细胞中MMP-2和MMP-9的分泌量显著下降。结论:MUC1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相关,MUC1的抑制使乳腺癌MDA-MB-231细胞粘附能力,分泌Ⅳ型胶原酶能力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蛋白1 苯甲基-α-N-乙酰半乳糖胺 乳腺肿瘤 MDA-MB-231细胞株 粘附 侵袭转移
下载PDF
黏蛋白1多肽对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及其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吉春 赵小霞 +5 位作者 高航 方芳 周静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多肽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UC1多肽与Jurkat细胞共同培养,锥虫蓝染色法观察MUC1多肽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生长周期及其细胞表面MUC1的表达;Anne...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多肽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UC1多肽与Jurkat细胞共同培养,锥虫蓝染色法观察MUC1多肽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生长周期及其细胞表面MUC1的表达;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Jurkat细胞的凋亡;应用抗体封闭实验检测MUC1多肽在Jurkat细胞表面作用的位点。结果:10、20、40μg/ml MUC1多肽作用使Jurkat细胞生长抑制分别达(32±4)%、(37±2)%、(46±5)%,未见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MUC1多肽可诱导Jurkat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在Jurkat细胞表面有MUC1蛋白的表达。采用5μg/ml和25μg/ml抗MUC1抗体封闭Jurkat细胞表面MUC1表位后,MUC1多肽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几乎全部消失。结论:MUC1多肽能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生长,其机制与该多肽通过和Jurkat细胞表面MUC1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多肽 JURKAT细胞 生长抑制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与MUC1共同调控肿瘤化疗耐药的MUCIN家族成员的筛选 被引量:2
7
作者 汤开然 吴琼 +4 位作者 黄思佳 邱旭东 李文彦 邓华云 黄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8-1295,共8页
目的·在黏蛋白(MUCIN)家族成员中,筛选与黏蛋白1(mucin 1,MUC1)协同调控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化疗)耐药的蛋白。方法·利用2对细胞系(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CasCTL和MUC1敲除细胞HeLa229/TR-CasMUC1,母本细胞HeLa229/P和紫杉... 目的·在黏蛋白(MUCIN)家族成员中,筛选与黏蛋白1(mucin 1,MUC1)协同调控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化疗)耐药的蛋白。方法·利用2对细胞系(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CasCTL和MUC1敲除细胞HeLa229/TR-CasMUC1,母本细胞HeLa229/P和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检测MUCIN家族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UC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出的MUCIN家族成员的蛋白表达水平,以筛选出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MUC1表达存在相关性的靶蛋白;通过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方法沉默靶基因,利用药物半抑制浓度(half-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实验检测细胞耐药性的变化;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和MUC13的平均表达水平;采用R2数据库分析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组织中MUC1与MUC13表达的线性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UC1和MUC1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UCIN家族成员中,与MUC1在mRNA水平存在相关性的有MUC13和MUC18;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只有MUC13随着MUC1的上调而上调,随着MUC1的敲除而下调;IC^(50)实验结果显示,随着MUC13的沉默,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明显下降。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与MUC13存在同时高表达或低表达的特点;通过R2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和MUC13的表达量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肿瘤组织中呈正相关;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和MUC13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MUC1与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与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联合抑制MUC1和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治疗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家族 黏蛋白1 协同作用 化学治疗耐药
下载PDF
腺病毒5型和7型感染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蛋白1表达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梦雯 倪淑媛 李煜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为探讨人类呼吸道腺病毒感染自限性的分子机制,对人类常见呼吸道腺病毒5型(AdS)和7型(Ad7)感染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抑炎分子——黏蛋白1(MUC1)表达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两者差异性。方法分别用Ad7和AdS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 目的为探讨人类呼吸道腺病毒感染自限性的分子机制,对人类常见呼吸道腺病毒5型(AdS)和7型(Ad7)感染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抑炎分子——黏蛋白1(MUC1)表达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两者差异性。方法分别用Ad7和AdS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A549构建感染模型。q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MUC1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Ad5感染A549细胞后MUCImRNA转录水平及MUC1蛋白表达水平均可见上调,且呈一定的时间效应;而Ad7感染后未观察到此现象,延长Ad7感染时间后,仍未观察到MUC1mRNA转录上调。结论人类呼吸道AdS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初期,可诱导上调抑炎分子MUC1表达,提示MUC1全部或部分参与到Ad5感染的自限性过程。但Ad7感染不能诱导上调MUC1表达,其感染的自限性来源于其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5型 腺病毒7型 呼吸道上皮细胞 黏蛋白1 炎症调控
原文传递
黏蛋白1(MUC1)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标志物CD80、CD86。再应用Cp G作为免疫佐剂,MUC1作为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致敏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肿瘤靶细胞以5∶1、10∶1、20∶1的效靶比共孵育,MTT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 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致敏的DC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疫苗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其中DC+Cp G+MUC1组明显高于MUC1+DC或Cp G+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T细胞组或DC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效靶比增大,其杀伤作用呈逐渐增强。结论经Cp G和MUC1致敏的DC疫苗在体外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CpG(CpG ODN2006) 肿瘤疫苗
下载PDF
黏蛋白1与肿瘤相关蛋白的调控网络研究
10
作者 褚云开 廖春华 +1 位作者 邓华云 黄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4-1033,共10页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1,MUC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分析与MUC1存在相互作用的肿瘤相关蛋白的调控网络,预测MUC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GEPIA 2在线平台对MUC1在33种肿瘤中...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1,MUC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分析与MUC1存在相互作用的肿瘤相关蛋白的调控网络,预测MUC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GEPIA 2在线平台对MUC1在33种肿瘤中的mRNA水平,以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MUC1-HA质粒,用HA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对MUC1结合蛋白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使用String 11.5在线平台对MUC1结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子功能、涉及的疾病、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网络进行分析。结果·MUC1在乳腺癌、宫颈癌、弥漫性大B细胞瘤、多发性胶质细胞瘤、低级别脑胶质瘤、卵巢癌、胰腺癌、胸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9种肿瘤中高表达;对这9种肿瘤中MUC1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分析发现,MUC1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其中在乳腺癌、宫颈癌、多发性胶质细胞瘤、低级别脑胶质瘤、胰腺癌和胸腺癌等6种肿瘤中具有统计学意义。质谱分析共检测到526个MUC1结合蛋白,这些蛋白定位于细胞器、细胞质和膜结构最多;主要分子功能包括蛋白结合、离子结合和酶活性等;涉及的疾病有解剖实体性疾病、细胞增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应激、代谢、发育和生物合成等。MUC1结合蛋白主要参与代谢、癌症、cGMP-依赖cGMP的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深入分析后发现,MUC1结合蛋白一方面大量参与到Wnt/β-catenin、Notch和cAMP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另一方面通过调控代谢、凋亡和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结论·MUC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MUC1通过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 肿瘤 生存分析 蛋白质组 信号通路
下载PDF
CpG联合MUC1增强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Cp G联合黏蛋白1(MUC1)应用对树突状细胞(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标志物CD80、... 目的:观察Cp G联合黏蛋白1(MUC1)应用对树突状细胞(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标志物CD80、CD86。收获DC按如下分组:A:DC;B:DC+Cp G;C:DC+MUC1;D:DC+Cp G+MUC1;E:Cp G+MUC1,分别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与DC联合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Cp G+DC组和MUC1+DC组,分别较单纯DC组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明显增强(P<0.01),DC+Cp G+MUC1组又明显高于单用MUC1或Cp G+DC组,差别显著(P<0.01),单纯加Cp G和MUC1(无DC组)则基本无明显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结论:Cp G联合MUC1能明显提高DC促T细胞增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黏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下载PDF
黏蛋白1多肽通过small MUC1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12
作者 马吉春 台桂香 +5 位作者 赵小霞 方芳 张庆勇 窦蕊 陈文博 柳忠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多肽对上述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BABL/c小鼠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应用MUC1多肽进行治疗;采用GST免疫沉降实验鉴定与MUC1多肽结合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果:MUC1多肽对Jurkat、Raji、U937、MCF-7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活化的T细胞和小鼠RAW264.7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MUC1多肽对BABL/c小鼠皮下Jurkat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GST免疫沉降实验显示,Jurkat和MCF-7细胞裂解上清中与MUC1多肽结合的蛋白可与两种抗MUC1串联重复序列抗体(GP1.4和HMPV)及抗胞内段抗体(Ab5)发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大约115000,提示可能是MUC1新的同种型,命名为smallMUC1(sMUC1)。结论:MUC1多肽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smallMUC1蛋白的相互作用向细胞传导生长抑制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muc1) SMALL muc1 肿瘤细胞 生长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