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慎选编《雪山诗选》版本及价值新探
1
作者 杨林军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5-85,共11页
杨慎在滇三十余年,广交文友,以诗文唱和。其间,与木公相交有年,过往甚密。杨慎以木公六部诗集选编而成《雪山诗选》,对后世影响很大。《雪山诗选》共选录诗作141首,序文2篇,目前存世版本为明嘉靖年间江浙刻本,而非天启年间刻本。杨慎为... 杨慎在滇三十余年,广交文友,以诗文唱和。其间,与木公相交有年,过往甚密。杨慎以木公六部诗集选编而成《雪山诗选》,对后世影响很大。《雪山诗选》共选录诗作141首,序文2篇,目前存世版本为明嘉靖年间江浙刻本,而非天启年间刻本。杨慎为《雪山诗选》作“点”“校”“批”百余处,词句之间真情流露,文采殊渥。《雪山诗选》体现了杨慎对云南各民族汉文创作和传播的突出贡献,也反映出云南本土文化群体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高度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木公 《雪山诗选》 版本价值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木公年谱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秋克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2-33,共12页
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个时期的纳西族诗人、丽江第八世土司木公,在治理地方、推动汉文化传播及民族文化融合、汉语诗歌创作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与当时著名文士多有交往唱和,张志淳、杨慎、张含、李元阳等曾为其诗集作序或作评点,杨... 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个时期的纳西族诗人、丽江第八世土司木公,在治理地方、推动汉文化传播及民族文化融合、汉语诗歌创作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与当时著名文士多有交往唱和,张志淳、杨慎、张含、李元阳等曾为其诗集作序或作评点,杨慎还为之编辑了《雪山诗选》,《列朝诗集》《明诗综》《御选明诗》《滇南诗略》《滇诗丛录》等总集亦有其传、其诗。由此可见木公在当时和后世的地位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文学家 木公 年谱
下载PDF
木公与张志淳的文字交对木氏宗杜诗风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卢劲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1-94,共4页
木公是一位集文章与事功于一身的明代丽江府土司,作为纳西族史上著名诗人,其诗法门径始于唐、宗于杜、成于自运,追踪中原复古诗风且能体现鲜明的地域与个性特色。木公与金昌张志淳的文字交对他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甚大,张志淳是木公... 木公是一位集文章与事功于一身的明代丽江府土司,作为纳西族史上著名诗人,其诗法门径始于唐、宗于杜、成于自运,追踪中原复古诗风且能体现鲜明的地域与个性特色。木公与金昌张志淳的文字交对他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甚大,张志淳是木公诗歌创作的引路人。张氏诗论宗杜倾向影响木公至深,使得木公诗作技法成熟、主题深刻、内容丰富、情感浓郁,达到明代木氏土司作家诗歌创作的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公 张志淳 文字交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强秦之言(三):秦穆公的“听”——读魏禧《兵谋》札记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同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7-46,共10页
语言在强秦之路上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正如魏禧《兵谋》所说的"左氏之兵,为谋三十有二",其中之一"曰听"。即倾听部众贤能的意见,集思广益,正确决策。秦穆公听于百里,险胜于韩,不听蹇叔,大败于崤,倾听由余,遂... 语言在强秦之路上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正如魏禧《兵谋》所说的"左氏之兵,为谋三十有二",其中之一"曰听"。即倾听部众贤能的意见,集思广益,正确决策。秦穆公听于百里,险胜于韩,不听蹇叔,大败于崤,倾听由余,遂霸西戎。"国将兴,听于民","胜天下者用天下",听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秦穆公 崤(殽)之战 兵谋
下载PDF
“共和行政”摄政者不应是卫武公
5
作者 樊荣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1期31-34,共4页
西周王朝的"共和行政",就是西周重臣召穆公、周定公二相辅佐太子姬静十四年的行政过程。在"共和行政"过程中,召穆公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共和行政"与共伯和,即卫武公没有关系。后人误会西晋束皙在整理... 西周王朝的"共和行政",就是西周重臣召穆公、周定公二相辅佐太子姬静十四年的行政过程。在"共和行政"过程中,召穆公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共和行政"与共伯和,即卫武公没有关系。后人误会西晋束皙在整理魏国编年史《纪年》十三篇时的辨正,导致了以讹传讹现象的发生。卫武公与周宣王、周幽王、周平王为同时代人,比"共和行政"要晚数十年之久,"共和行政"摄政者不应是卫武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行政” 召穆公 束皙 周幽王 卫武公
下载PDF
论历史上的“三良观”
6
作者 刘冬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4,共4页
历史上对"三良"从死穆公一事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三良"被迫从死,"三良"之死罪在穆公;第二种观点认为"三良"主动从死以追随明君;第三种观点认为"三良"从死罪在康公。三种... 历史上对"三良"从死穆公一事形成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三良"被迫从死,"三良"之死罪在穆公;第二种观点认为"三良"主动从死以追随明君;第三种观点认为"三良"从死罪在康公。三种观点中,"三良"主动从死穆公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良”从死 穆公 《诗经·黄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