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障碍儿童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情况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玲 焦云 黄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了解运动障碍儿童的智力低下发生率和智力结构特点。方法对157例运动障碍儿童(脑瘫103例,精神发育迟滞54例)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发育商<75为智力低下。结果脑瘫患儿智力低下发生率92.2%,其中痉挛型为91.2%,不随意型、混... 目的了解运动障碍儿童的智力低下发生率和智力结构特点。方法对157例运动障碍儿童(脑瘫103例,精神发育迟滞54例)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发育商<75为智力低下。结果脑瘫患儿智力低下发生率92.2%,其中痉挛型为91.2%,不随意型、混合型和肌张力低下型均为100%。痉挛型脑瘫患儿大运动发育落后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不随意型脑瘫患儿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均落后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结论运动障碍儿童,特别是不随意型脑瘫患儿的智力评估和康复值得注意。Gesell发育量表用于运动障碍儿童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 发育商 智力低下 脑性瘫痪 儿童 GESELL发育量表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崇 武自力 +2 位作者 张颖 霍芳 孙红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0期1906-1908,191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发育量表(PDMS)、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表(Barthel)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GMFM评分、PDMS评分及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能显著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针灸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梁艳桂 吴海科 +3 位作者 谭峰 陈景梅 张明霞 黎力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电针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电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再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治疗,14 d为1个疗程...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患者63例,随机分成两组。电针组给予常规药物及电针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再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治疗,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F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CNFDS降低,FMA、MBI及BBS升高(P<0.05);与电针组相比,联合组CNFDS较低,FMA、MBI及BBS较高,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能有效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电针 运动障碍
下载PDF
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洋 张琳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并进行... 目的 探讨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并进行网络平台的交流,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护理,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及疼痛项目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在各个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分分别为(140.83±14.28),(114.79±1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79.95±1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97±1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有79例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可以增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康复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计算机通信网络
原文传递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月华 杨艳玲 +2 位作者 王爽 秦炯 吴希如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总结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MM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晚发型MM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发病年龄3岁5个月~14岁, 表现发作性呕吐、嗜睡者5例;惊厥8例;智力损害9例;运动障碍10例,其中... 目的总结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MM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晚发型MM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发病年龄3岁5个月~14岁, 表现发作性呕吐、嗜睡者5例;惊厥8例;智力损害9例;运动障碍10例,其中6例双下肢无力,2例四肢无力,1例走路姿势异常,1例小脑共济失调;伴构音不清、肢体震颤各2例,遗尿3例, 贫血、肝脏大各2例.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3例血尿、蛋白尿, 4例肝功能异常,6例血乳酸升高.11例患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结果显示尿甲基丙二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3例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10例EEG检查,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8例异常,其中6例有脑萎缩.9例治疗初期进行了大剂量维生素B12(VB12)试验性治疗,证实均为VB12反应型.结论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可表现为多系统损害,但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智力低下、惊厥;确诊依靠GC-MS尿有机酸分析;多数患儿为VB12反应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 升高 惊厥 运动障碍 患儿 临床 实验室检查 结论 血乳酸 甲基
下载PDF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爱霞 贾革红 +2 位作者 左月仙 杨花芳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70-417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分配,分为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20例、中医手法按摩组20例和综合治疗组(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20例。训练前后对3组患儿进行口运动检查评分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语言科制定的构音障碍检查和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定。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综合治疗组的口运动评分、最长发音时间和言语清晰度均优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和中医手法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 中医手法按摩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病27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宇清 李勇杰 +3 位作者 李建宇 张晓华 马敬红 庄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4-607,共4页
目的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 目的分析276例运动障碍病(MD)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276例MD患者接受421侧DBS植入手术治疗。其中含帕金森病(PD)232例,原发性震颤(ET)7例,肌张力障碍(DT)2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TS)5例,Meige综合征等其他病例7例。结果PD患者UPDRS运动功能评分(关状态)平均改善率45.6%。手术后非运动症状(NMS)出现频数明显下降的是:疼痛、感觉异常、失眠、多梦、不安腿、体质量下降。ET患者双上肢震颤完全停止(单侧DBS手术者除外)。DT患者BFM改善率22.0%~95.8%,个体间差异较大。TS患者YGTSS综合评分改善率43.2%。强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DBS是有肯定疗效的MD治疗手段,但许多问题值得探讨。DBS可以使PD患者一部分NMS症状和TS患者强迫症状得到改善,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有借鉴意义。DBS对于原发性DT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继发性和不同分布特点的DT,缺乏预实验确定手术适应证,也没有对照研究确定最佳DBS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 肌张力障碍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海燕 赵志军 蒋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178-2181,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均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肌肉注射(2~4mL/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镜像疗法。治疗4周后,专人采用盲法评定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手法测试(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升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升高(P<0.01),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MA、BBS、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股四头肌、腘绳肌MMT分级标准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显著较高(P<0.01),步长、步频、步速显著较高(P<0.01),FAC步行能力分级显著较高(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镜像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伴下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丹红注射液 镜像疗法 运动障碍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异质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中霖 王丽敏 陶恩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7-448,共2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方法依据主要运动障碍类型将98例PD分为震颤为主型(23例)、混合型(29例)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为主型(46例)三组,并比较他们的临床异质性。结果震颤为主型PD多以震颤为首发症状,而PIG...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异质性。方法依据主要运动障碍类型将98例PD分为震颤为主型(23例)、混合型(29例)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为主型(46例)三组,并比较他们的临床异质性。结果震颤为主型PD多以震颤为首发症状,而PIGD为主型PD以强直、运动迟缓及步态障碍等为首发症状多见,且以左侧肢体首先受累较常见;震颤为主型P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PIGD为主型(P<0.01);震颤为主型PD改良Hoehn-Yahr病情分级较轻(P=0.04);各型PD在性别、家族史与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震颤为主型与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患者在首发与典型症状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临床异质性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晓琳 任艳 +5 位作者 李松柏 张志强 张洧蓝 李晓红 刘娜 娄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4,37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检查评价患者的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VP组与PD组比较存在严重的双下肢运动障碍(冻结步态、起步困难等)。VP组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与双侧额叶纤维束相关(P=0.008)。PD组双下肢运动障碍与黑质纤维束相关(P=0.030)。2组在黑质、双侧额叶各项异性值,额叶、黑质致密部及网状部表观弥散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VP患者较PD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下肢运动障碍;DTI为鉴别VP与PD提供了新的方法;VP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形成可能与额叶纤维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弥散张量成像 步态障碍 运动障碍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宜新 孙伯民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650-656,共7页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近20年来神经外科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技术。DBS是通过刺激发生器发出的高频电脉冲信号刺激脑神经核团或神经传导束来调节异常的神经环路。DBS已经成为治疗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近20年来神经外科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技术。DBS是通过刺激发生器发出的高频电脉冲信号刺激脑神经核团或神经传导束来调节异常的神经环路。DBS已经成为治疗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病的常规手术方法。自1997年深部脑刺激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以来,已有超过数万名运动障碍患者接受该疗法,而国内脑深部电刺激最早在1999年应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迄今也有数千例患者接受了植入手术。近年,脑起搏器的临床适应症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运动障碍病逐渐发展到治疗其他神经和精神疾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难治性疼痛、癫痫、植物状态和阿尔茨海默病等,虽然DBS的治疗机理还不很清楚,但可以预见未来DBS将成为众多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运动障碍病 神经精神疾病 癫痫 难治性疼痛 植物状态 阿尔茨海默病
原文传递
以冻结步态为首发症状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分析和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克忠 万琪 +1 位作者 宋春杰 陈伟贤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以冻结步态为首发症状的一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早期出现冻结步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8例患者经过1~3年的临床随访,2例临床诊断为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PSP),1例为路易体痴呆(DLB),1例为帕金森综合... 目的:探讨以冻结步态为首发症状的一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例早期出现冻结步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8例患者经过1~3年的临床随访,2例临床诊断为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PSP),1例为路易体痴呆(DLB),1例为帕金森综合征(PS),1例为正常压力脑积水(NPH),3例为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PFG)。结论:冻结步态可以是多种运动障碍疾病的早期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步态 运动障碍 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 路易体痴呆 帕金森综合征 脑积水
原文传递
远近配穴针刺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思斌 李正祥 +3 位作者 李秀彬 王海梁 易文静 袁绘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0期131-134,139,共5页
目的探讨远近配穴针刺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手法组及治疗组,针刺组行单纯远近配穴针刺治疗,手法组行单纯脊柱微调手法... 目的探讨远近配穴针刺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手法组及治疗组,针刺组行单纯远近配穴针刺治疗,手法组行单纯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治疗组行远近配穴针刺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比较三组斜方肌肌张力、疼痛程度、颈椎曲度、颈部残障指数、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斜方肌肌张力Rauc水平及Aauc水平、颈椎曲度均显著高于手法组及针刺组(P<0.05),VAS评分及颈部残障指数均显著低于手法组及针刺组(P<0.05);三组患者CAS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ASC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及手法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远近配穴针刺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及颈部、上肢活动障碍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远近配穴针刺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疼痛程度 活动障碍
下载PDF
基于引导式教育训练的综合康复护理在学龄期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萌 纪凡 +5 位作者 徐翠萍 王惠娟 遇涛 马艳辉 王惠琴 刘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12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引导式教育训练的综合康复护理在学龄期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学龄期药物难治性癫痫病灶切除术后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引导式教育训练的综合康复护理在学龄期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收治的学龄期药物难治性癫痫病灶切除术后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为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癫痫术后常规护理与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术后进行基于引导式教育训练的综合康复护理。评估2组患儿术后3 d及出院当日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 d与出院当日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7.0±6.8)、(73.0±5.4)分,对照组分别为(55.0±5.6)、(65.6±5.9)分,2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6.48,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与出院当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5.2±5.9)、(74.2±8.3)分,对照组分别为(44.0±5.8)、(60.2±7.6)分,2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3、-8.51,均P<0.05);2组出院当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6.25,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6.0%(24/25)、72.0%(1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P<0.05)。结论基于引导式教育训练的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学龄期药物难治性癫痫病灶切除术后肢体运动障碍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儿术后康复,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药物难治性癫痫 儿童 运动障碍 引导式教育训练
原文传递
体针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与运动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志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23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与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肢...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与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及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2.34%低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9.36%(P<0.05);研究组治疗后FMA、MBI、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能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及运动功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法 益气活血通络汤 中风恢复期 肢体功能 运动障碍
下载PDF
Brain network markers of abnormal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blood flow in 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7
16
作者 Shichun Peng David Eidelberg Yilong Ma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23-837,共15页
Neuroimaging of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blood flow is ideally suited to assay widely-distributed brain circuits as a result of local molecular events and behavioral modulat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i... Neuroimaging of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and blood flow is ideally suited to assay widely-distributed brain circuits as a result of local molecular events and behavioral modulation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ith the progress in novel analytical methodology, this endeavor has succeeded in unravel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 wide spectrum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 particular, statistical brain mapping studies have made significant strides in describin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related disorders by providing signature biomarkers to determine the systemic abnormalities in brain function and evaluate disease progression, therapeutic responses,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in patient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relevant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patients in relation to healthy volunteers with a focus on the generation of unique spatial covariance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motor and cognitive symptoms underlying PD. These characteristic biomarkers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not only to improve patient recruitment but also to predict outcomes in clinical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METABOLISM blood flow PET SPECT movement disorder network analysis imaging biomarkers
原文传递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运动障碍患儿免疫功能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楠 尚清 +2 位作者 马彩云 李靖婕 张庆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运动障碍患儿免疫功能的相关因素,为降低运动障碍患儿康复期间RRI的发病率,更好地促进运动障碍患儿的综合康复。方法收集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运动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0例康复治疗期间RRI...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运动障碍患儿免疫功能的相关因素,为降低运动障碍患儿康复期间RRI的发病率,更好地促进运动障碍患儿的综合康复。方法收集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运动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0例康复治疗期间RRI的患儿为RRI组,40例为同期进行康复治疗的运动障碍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分别进行维生素A、25-(OH)D3、无机元素(铁、锌、钙、铜、镁、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测定。结果 RRI患儿其体内维生素A(0.92±0.38vs 1.24±0.35)、25-(OH)D3(24.7±5.2vs 28.1±6.8)、锌(28.96±6.06vs 44.68±8.70)、铁(7.09±0.87vs 8.25±1.14)、钙(1.31±0.12vs 1.83±0.26)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RRI患儿血清IgA(0.48±0.11vs1.32±0.25)、IgM(0.88±0.19vs 1.51±0.32)显著低于对照组,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障碍患儿康复治疗期间出现RRI,可能与维生素AD、锌、铁、钙的缺乏、体液免疫低下有关,定期加强相关因素的监测,适当给予相关因素异常的处理,能增强运动障碍患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RRI的发病率,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功能 运动障碍 儿童
原文传递
运动障碍病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宇清 李建宇 +3 位作者 李继平 王云鹏 刘畅 李勇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运动障碍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给615例运动障碍病患者进行了1008根DBS手术,行单侧DBS手术的患者222例,双侧手术者393例。其中帕金森病患者566例,原发性震颤患者18例,肌张力障碍... 目的分析运动障碍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给615例运动障碍病患者进行了1008根DBS手术,行单侧DBS手术的患者222例,双侧手术者393例。其中帕金森病患者566例,原发性震颤患者18例,肌张力障碍患者11例,痉挛性斜颈患者7例,抽动症患者9例,Meige综合征2例,其他2例。回顾性分析与手术操作或硬件故障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615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出现手术操作或硬件相关并发症的患者45例;其中出血4例,植入脉冲发生器(IPG)周围皮下积液10例,感染10例,电极位置不好9例,电极断裂10例,急性水肿1例,IPG不适重新植入1例。结论手术操作中诸多技术环节与术后并发症有关联。手术者经验的提高,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病 脑深部电刺激 并发症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综合征运动障碍特点和诊疗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姬辛娜 徐翠娟 +3 位作者 高志杰 陈述花 许克铭 陈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分析运动障碍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4例GLUT1-D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4例中男2例、女2例,起病年龄2~15个月。表现为运动障碍、癫癎发作...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分析运动障碍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4例GLUT1-D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随访情况。结果 4例中男2例、女2例,起病年龄2~15个月。表现为运动障碍、癫癎发作和发育迟缓,均以癫癎发作为首诊原因。4例均有持续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和构音障碍,2例有持续性震颤,发作性肢体瘫痪和眼球运动障碍各2例,劳累易诱发发作性症状。4例患儿的脑脊液葡萄糖及其与血糖的比值均降低。4例均检测到SLC2A1基因突变,均接受生酮饮食治疗,生酮比3:1~2:1,发作性症状5周内完全缓解。结论对于合并多样化运动障碍的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的癫癎患儿需考虑GLUT1-DS,生酮饮食的生酮比维持在3:1~2:1可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子1缺陷综合征 运动障碍 发育迟缓 癫癎 SLC2A1基因 儿童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长时程连续性监测与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备 阎俊 +1 位作者 刘卫国 章文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症状波动变化大。目前临床对帕金森病症状的评估主要依靠一些量表和日记,但是其都只是对症状的一个时间节点进行评估,无法进行持续的症状监测...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症状波动变化大。目前临床对帕金森病症状的评估主要依靠一些量表和日记,但是其都只是对症状的一个时间节点进行评估,无法进行持续的症状监测评估。长时程运动监测设备正是针对运动障碍症状缺乏客观持续测评方法而开发的运动症状监测工具。现结合近期的文献报道就长时程运动监测设备对PD的运动迟缓、震颤、运动波动、异动症等症状的监测与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长时程监测 客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