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土壤形成特点与系统分类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健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7-101,共5页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 6个代表性剖面 ,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随海拔由低到高 ,依次为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 6个代表性剖面 ,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随海拔由低到高 ,依次为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等亚纲 ;并与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W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山地土壤 武夷山
原文传递
福建山地土壤的系统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健飞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福建山地土壤在我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 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 ,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CST)、美国... 福建山地土壤在我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 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 ,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CST)、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WRB)之间的分类参比 ,同时阐明基于土壤系统分类制的福建主要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亚热带山地丘陵区的应用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土壤系统分类 垂直分布 福建
下载PDF
福建主要山地土壤分类参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健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8-103,共6页
福建山地土壤在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该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美国土壤... 福建山地土壤在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该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美国土壤系统分类(USST)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分类参比,同时阐明基于不同土壤分类制的福建主要山地土壤基本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 成土条件 福建 山地 土壤 分类参比
下载PDF
甘肃河西山地土壤系统分类 被引量:7
4
作者 齐善忠 肖洪浪 罗芳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763-774,共12页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以甘肃河西地区土壤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数据和已有的土壤资源研究资料,在原有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山地土壤分为5个土...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以甘肃河西地区土壤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数据和已有的土壤资源研究资料,在原有土壤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山地土壤分为5个土纲(干旱土、钙层土、半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8个亚纲,10个土类和26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系统分类 甘肃河西地区
下载PDF
武夷山脉土壤磁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梅菊 吕镔 +2 位作者 王姗姗 郑兴芬 陈梓炫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9-661,共13页
中亚热带的武夷山脉山地土壤具有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对该地的研究有助于弥补当前亚热带地区以及垂直地带性土壤磁学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武夷山脉北段为研究区,在不同海拔采集三个土壤剖面样品,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并结合色度指标,探讨... 中亚热带的武夷山脉山地土壤具有典型的垂直地带性,对该地的研究有助于弥补当前亚热带地区以及垂直地带性土壤磁学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武夷山脉北段为研究区,在不同海拔采集三个土壤剖面样品,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并结合色度指标,探讨武夷山脉不同海拔山地土壤磁学特征差异和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剖面所含磁性种类大体相同,主要为强磁性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弱磁性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及顺磁性矿物.不同剖面、同一剖面的不同层位,磁性矿物含量比例不同.(2)随着海拔升高,剖面磁颗粒变粗,这是由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磁性矿物转化途径不同.(3)降水和气温的配置控制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及相对比例,湿冷条件下,针铁矿相对比例更高而使土体呈黄色.(4)亚铁磁性矿物对气候的响应比反铁磁性矿物更为复杂,局部小环境对磁性矿物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色度指标b*/a*(黄度/红度)是具有明确意义的气候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环境磁学 磁性矿物 色度 武夷山脉
下载PDF
贵州山区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是能源物质碳流动的源与汇 被引量:14
6
作者 朴河春 洪业汤 袁芷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the living fraction of organic matter,contains energy material organic carbon compounds,which is derived from plant residue generated soil organic matter.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the living fraction of organic matter,contains energy material organic carbon compounds,which is derived from plant residue generated soil organic matter.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organic C with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soils,and converts easily to available organic C compounds,and acts as source and sink of energy material C flow.Therefore,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The turnover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土壤 微生物 生物量 碳流动 能源物质
下载PDF
南五台山地土壤的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先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45-447,共3页
根据我国新的土壤分类和实地调查,论述了在南五台成土条件的综合作用下,通过粘化、钙积等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山地钙积褐土、山地粘淀棕壤等五亚类、相关亚类所构成的土壤垂直地带谱,以及各亚类主要的性态特征。
关键词 山地土壤 土壤分类学 陕西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土壤的黏化作用及黏化层的鉴定问题讨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53-57,共5页
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土壤黏化作用可分为淀积黏化、残积黏化和次生黏化等3种,但淋溶土鉴定的诊断层——黏化层的形成只涉及淀积黏化作用和次生黏化作用2种。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壤脱硅富铁铝化明显、土壤铝饱和度高、黏粒矿物中有较多的... 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土壤黏化作用可分为淀积黏化、残积黏化和次生黏化等3种,但淋溶土鉴定的诊断层——黏化层的形成只涉及淀积黏化作用和次生黏化作用2种。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壤脱硅富铁铝化明显、土壤铝饱和度高、黏粒矿物中有较多的1:1型矿物,多数情况下难以发生淀积黏化作用。而次生黏化作用一般发生在温带地区,其气候条件主要为半干润。因此,除一些石灰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外,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一般不具备淋溶土形成的成土环境。而该区某些土壤上下层质地的差异常常是漫长历史时期表蚀的结果,把这类上下质地差异的土壤划归为淋溶土不符合土壤发生分类原则。建议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的黏化层定义中参照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黏化层的定义,把盐基饱和(即盐基饱和度大于50%)作为鉴定黏化层的一个指标,避免在土壤调查中夸大南方山地丘陵地区淋溶土的出现范围,以解决南方山地淋溶土与雏形土鉴定上的不确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土 黏化作用 黏化层 南方丘陵山地土壤
下载PDF
井冈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冯跃华 张杨珠 +5 位作者 邹应斌 胡胜 黄运湘 周清 胡瑞芝 王翠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0-729,共10页
为推广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了解井冈山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对位于湘赣边境的井冈山的山地土壤进行系统分类研究。调查采集的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井冈山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依照... 为推广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了解井冈山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对位于湘赣边境的井冈山的山地土壤进行系统分类研究。调查采集的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井冈山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该区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湿润富铁土(<500 m),湿润淋溶土(500-1 000 m),常湿淋溶土(1 000-1 500 m),正常新成土(1 500 -1 9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 山地土壤 系统分类 发生特性 垂直带谱
下载PDF
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蒲玉琳 龙高飞 +2 位作者 刘世全 卢昌泰 康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3-757,共5页
综述了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包括土壤生物积累和盐基淋溶的坡向差异,以及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结构的影响。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坡向分异,可将其归纳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和阴、阳坡分异两种主要情况。同时,针... 综述了山地土壤坡向性分异的研究概况,包括土壤生物积累和盐基淋溶的坡向差异,以及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结构的影响。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坡向分异,可将其归纳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和阴、阳坡分异两种主要情况。同时,针对目前有关山地土壤坡向性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从山体不同坡向的对应高度出发,运用现代地理研究方法,研究山地土壤多种属性的坡向性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坡向性分异 生物积累 盐基淋溶 垂直带谱
原文传递
三峡山地不同垂直带土壤层的水文功能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向富 刘目兴 +3 位作者 易军 吴四平 杨叶 娄淑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09-1818,共10页
渗透性能和持水能力是土壤重要的水力学性质,是土壤调节径流、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等水文功能的基础。以三峡库首的夷陵-大老岭山地为对象,采集亚高山棕壤针叶林地、中山黄棕壤针阔混交林与茶园地和低山黄壤针叶林地等4个样点剖面的土壤... 渗透性能和持水能力是土壤重要的水力学性质,是土壤调节径流、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等水文功能的基础。以三峡库首的夷陵-大老岭山地为对象,采集亚高山棕壤针叶林地、中山黄棕壤针阔混交林与茶园地和低山黄壤针叶林地等4个样点剖面的土壤样品,在室内进行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和理化性质测定,量化了不同样地土壤渗透性能、持水能力和水分库容等水文功能参数,并明确了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山地土壤饱和导水率在0.06~14.78 mm/min之间,亚高山棕壤和中山黄棕壤林地土壤渗透性能较好,其平均饱和导水率在7.15~14.78 mm/min之间,低山黄壤次之(1.3 9 mm/min),中山黄棕壤茶园土壤渗透能力最差(1.17 mm/min)。不同类型土壤的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存在较大差异,凋萎含水量差异较小。同一类型土壤的不同发生层内,土壤饱和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波动上升。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总库容差异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水分总库容增加。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饱和导水率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与土壤总孔隙度、粘粒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含水量与根系重量呈显著正相关;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山茶园地和低山黄壤林地相比,亚高山棕壤和中山黄棕壤林地渗透性能较好且持水性更强,具有更好的调蓄径流和涵养水源的水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土壤孔隙度 饱和导水率 持水能力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山地土壤发生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成敏 龚子同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93-200,共8页
对地处热带的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山地土壤的发生和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因母岩因素以及较弱的成土作用和较强的侵蚀作用 ,土壤质地普遍较粗 ,石砾含量高。由于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的发生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高海拔地... 对地处热带的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山地土壤的发生和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因母岩因素以及较弱的成土作用和较强的侵蚀作用 ,土壤质地普遍较粗 ,石砾含量高。由于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 ,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的发生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高海拔地区土壤易风化矿物含量高 ,低海拔地区土壤中抗风化能力强的锆石含量高 ;高海拔区土壤中粘土矿物以三水铝石和埃洛石为主 ,含有一定量的铝蛭石 ,低海拔土壤以高岭石为主 ,有一定量的水云母。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阳离子交换量 (CEC7)、盐基总量、盐基饱和度、pH下降 ,而代换性酸H+ 、Al3+ 却逐渐增多。高海拔区湿润的水分状况和酸性成土环境导致粘粒的硅铝率、硅铁铝率较低海拔土壤小。尖峰岭地区土壤类型以雏形土为主 ,山麓分布有淋溶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峰岭 山地土壤 土壤发生学 土壤发育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土壤的坡向性分异研究——以二郎山、大相岭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蒲玉琳 刘世全 +1 位作者 陈远学 李怡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19-324,共6页
以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和大相岭为例,探讨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在山地迎风坡(WS),由于雨水充沛,植被繁茂,以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为主要标志的生物积累旺盛,土壤盐基风化淋溶强烈,酸化明显。而在背风坡(LS),因... 以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和大相岭为例,探讨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分异及其生产、生态意义。在山地迎风坡(WS),由于雨水充沛,植被繁茂,以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为主要标志的生物积累旺盛,土壤盐基风化淋溶强烈,酸化明显。而在背风坡(LS),因雨水急剧减少,土壤生物积累和盐基淋溶及酸化作用明显减弱,基带土壤甚至出现有CaCO3聚积的钙化特征。山地土壤及其环境的这种坡向分异,导致了不同坡向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在迎风坡,耕地分布高度低,以水田为主,生态环境建设方式简单;背风坡则是耕地分布上限高,以旱地为主,生态环境建设方式相对复杂,难度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迎风坡(WS) 背风坡(LS) 坡向性分异
下载PDF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中的1. 4nm 过渡矿物(英文)
14
作者 徐凤琳 李学垣 +1 位作者 刘凡 贺纪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4-280,共7页
本文讨论了我国南方不同纬度(北纬32°-19°)、不同母质、不同海拔高度的酸性土壤中1. 4nm 过渡矿物的分布、形成条件及其存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1) 分布特点是:①黄棕壤中的1. 4nm 矿物主要是蛭石,只有淋溶作用较强的酸性黄棕... 本文讨论了我国南方不同纬度(北纬32°-19°)、不同母质、不同海拔高度的酸性土壤中1. 4nm 过渡矿物的分布、形成条件及其存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1) 分布特点是:①黄棕壤中的1. 4nm 矿物主要是蛭石,只有淋溶作用较强的酸性黄棕壤中才含有1. 4nm 过渡矿物。北亚热带山地、山麓土壤中的1. 4nm 矿物主要是蛭石,但随海拔升高,蛭石含量迅速减少,1. 4nm 过渡矿物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②红壤、赤红壤中的1. 4nm 矿物主要是1. 4nm 过渡矿物,第四纪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中常伴生有少量蛭石,中-南亚热带山地土壤,随海拔升高,土壤中1. 4nm 过渡矿物含量增高、热稳性增强。③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中不含1,4nm 矿物,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中含有1. 4nm 过渡矿物,热带山地,山麓土壤中一般不含1. 4nm 矿物,五指山海拔1200米以上才出现1. 4nm 过渡矿物。2) 1. 4nm 过渡矿物的形成条件,可归纳为:①适宜的土壤矿物风化强度,土壤中含有2:1型膨胀性矿物。②土壤呈酸性反应。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是太高。④其形成随地区气候和母质不同而不同。3) 含1. 4nm 过渡矿物的土壤粘粒的硅铝率、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等都比含蛭石的土壤低,而土壤的交换性铝的含量、固磷量和土壤可变负电荷量占负电荷总量的比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土壤 黄棕壤 红壤 过渡矿物
下载PDF
苗儿山土壤的矿物组成
15
作者 曾维琪 殷细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67-76,共10页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 苗儿山海拔2142m,年降水量较高,植被繁茂,土壤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杂有砂页岩、千枚岩和板岩。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其相应的粘粒矿物为2:1型矿物逐渐增加,高岭石不断减少。所有土壤都出现埃洛石和三水铝石,后者在剖面中有由下往上减少的倾向。14A过渡矿物多分布在山的中部消下土壤中。混层矿物出现普遍。 花岗岩发育土壤原生产矿物的风化指数,从山脚到山顶逐渐变小。本文还讨论了三水铝石的转化条件,并对土壤富铝化与土壤风化、红壤化的关系提出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山地 三水铝石 矿物 红壤
下载PDF
试论重力和流水作用与山区土壤分布的特殊性
16
作者 罗汝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9-83,共5页
我国山区土壤是发展林业的主要土地资源。在山区,崩塌形成粗骨土,崩塌时的气垫搬运作用使粗骨土的分布复杂化。崩塌还可掩埋保存古土壤。坡面水流使坡地土壤厚薄不均,或形成异源剖面,并可使埋藏土壤因冲刷而出露。滑坡可使沉积层序错乱... 我国山区土壤是发展林业的主要土地资源。在山区,崩塌形成粗骨土,崩塌时的气垫搬运作用使粗骨土的分布复杂化。崩塌还可掩埋保存古土壤。坡面水流使坡地土壤厚薄不均,或形成异源剖面,并可使埋藏土壤因冲刷而出露。滑坡可使沉积层序错乱,形成异常剖面。山谷内最易承受和保留各种土壤物质,常出现土壤不同类型杂聚的局面。因此,在林业土壤调查工作中,应重视重力和流水作用对土壤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土壤 分布 地质作用
下载PDF
福建山地红壤磷酸离子(H_2PO_4^-)吸附与解吸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鼎华 叶章发 罗水发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福建山地红壤磷吸附和解吸状况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山地红壤磷吸附与解吸状况极显著地吻合了Langmuir方程 ,运用该方程可推算出最大吸附量和标准需磷量。福建山地红壤磷吸附量较大、解吸量较小 ,且磷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酸度、... 对福建山地红壤磷吸附和解吸状况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山地红壤磷吸附与解吸状况极显著地吻合了Langmuir方程 ,运用该方程可推算出最大吸附量和标准需磷量。福建山地红壤磷吸附量较大、解吸量较小 ,且磷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酸度、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红壤 磷吸附 土壤有机质 有效磷 解吸附 粘粒 LANGMUIR方程 福建 最大 初步研究
下载PDF
发生分类高山土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1 位作者 王洪杰 孙维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3-619,共7页
本文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高山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高山土总面积为197.8万km2,分布规律明显;高山土参比后分属于4个系统分类土... 本文利用最新建立的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研究了我国发生分类高山土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参比及其在系统分类下的空间分布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发生分类高山土总面积为197.8万km2,分布规律明显;高山土参比后分属于4个系统分类土纲,雏形土、干旱土、新成土、均腐土,它们分别占高山土总面积的50.2%、29.8%、15.1%、4.9%,其中包含了系统分类的11个土类和19个亚类,参比关系复杂,不是简单一对一的关系。分析高山土参比后分属的系统分类不同类型土壤面积比例及其标准偏差,表明土壤参比的单元级别越低,越易于参比和把握,进一步开展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发生分类到系统分类的参比关系复杂,参比难度大,原因在于它们的分类体系和划分标准是完全不同的。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类型的正确参比具有很好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类参比 土壤系统分类 高山土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长白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通用模型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锦盈 邵月红 +2 位作者 潘剑君 史学军 史学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针对土壤有机碳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呈现出前期快速分解和后期缓慢分解的特征,提出了建立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模型的思路:kc=a{1+[b(t/c)d-1]/et/c},其中a,b,c,d为待定参数,运用SAS9.0的非线性过程和研究样点培养数据可以确定不同处理的... 针对土壤有机碳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呈现出前期快速分解和后期缓慢分解的特征,提出了建立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模型的思路:kc=a{1+[b(t/c)d-1]/et/c},其中a,b,c,d为待定参数,运用SAS9.0的非线性过程和研究样点培养数据可以确定不同处理的对应参数值。对长白山森林土壤的研究表明:该通用模型可以有效表达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运用模型拟合速率计算出的土壤碳库大小和各碳库周转时间与实测速率计算的值具有较好相关性;在研究区参数a为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因子(R2=0.8479);参数b为土壤粘粒因子(R2=0.8549);参数c为土壤惰效性碳和pH因子(R2=0.8976);参数d为土壤惰效性碳因子(R2=0.5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森林土壤 土壤有机碳 分解动态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