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2
1
作者 吴庆梅 张胜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1期12-16,共5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观象台风廓线雷达资料及污染资料,分析了2005年11月2-5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中低空扰动、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对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对中低空的扰动很敏感,且扰动越靠近地...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观象台风廓线雷达资料及污染资料,分析了2005年11月2-5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中低空扰动、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对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对中低空的扰动很敏感,且扰动越靠近地面,层次越厚,污染指数下降越明显;城区PM10浓度明显高于清洁对照站定陵,但北京地方性山谷风对城郊浓度日变化有明显影响,当谷风加强时,定陵站浓度接近城区并有可能高于城区浓度,谷风有对城区重污染向郊区输送的作用;雾霾天气下热岛效应显著,热岛对PM10浓度的影响相对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来说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PM10 风廓线雷达 山谷风 热岛
下载PDF
非均匀下垫面局地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6
2
作者 高艳红 吕世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61,共8页
使用美国NCAR非静力平衡模式MM 5V3,模拟了黑河地区非均匀下垫面局地小气候效应 ,再现了山谷风环流及夏季“绿洲效应”、沙漠上的“逆湿”和由于地表热力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绿洲—沙漠垂直环流等绿洲—沙漠相互作用的典型特征 ,较全面地... 使用美国NCAR非静力平衡模式MM 5V3,模拟了黑河地区非均匀下垫面局地小气候效应 ,再现了山谷风环流及夏季“绿洲效应”、沙漠上的“逆湿”和由于地表热力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绿洲—沙漠垂直环流等绿洲—沙漠相互作用的典型特征 ,较全面地揭示了非均匀地表大气边界层内的风、温、湿度场与陆面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绿洲效应 逆湿 山谷风 局地气候效应 下垫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乌鲁木齐气象要素对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4-488,共5页
利用2002年4月-2003年3月CE 318太阳光度计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乌鲁木齐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冬季高湿的条件下,各时次相对湿度和AOD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335。春夏季比较干燥时,相对湿度的影响... 利用2002年4月-2003年3月CE 318太阳光度计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乌鲁木齐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冬季高湿的条件下,各时次相对湿度和AOD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335。春夏季比较干燥时,相对湿度的影响不大;风速和AOD的变化趋势总体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风速越大,AOD则越小,在发生东南大风或山谷风时,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全年中偏北风和偏南风对乌鲁木齐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光学厚度 相对湿度 东南大风 山谷风 风向 乌鲁木齐
原文传递
延庆-张家口地区复杂地形冬季山谷风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贾春晖 窦晶晶 +1 位作者 苗世光 王迎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488,共14页
基于2016年12月—2017年2月和2017年12月—2018年2月两年冬季的近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数据以及张家口探空数据分析延庆-张家口一带(包括张家口崇礼、赤城、海坨、小五台山区,延怀、怀涿、洋河、蔚县盆地以及北京延庆、昌平、怀柔部... 基于2016年12月—2017年2月和2017年12月—2018年2月两年冬季的近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数据以及张家口探空数据分析延庆-张家口一带(包括张家口崇礼、赤城、海坨、小五台山区,延怀、怀涿、洋河、蔚县盆地以及北京延庆、昌平、怀柔部分平原地区)复杂地形的风场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不同复杂地形下局地风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加深对复杂地形动力、热力作用对近地面风场影响的认识,为冬季山区风场预报以及复杂地形数值模式改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晴朗小风天风持续性作为矢量平均风速和标量平均风速的比值,可以作为研究风场变化规律的重要参数。根据风持续性的日变化特征,可以将研究区域内所有站点分为10种类型,分别代表不同局地地形特征的影响,风持续与风向变化的相关也很强。研究区域主要有3种类型的地形风:斜坡风、峡谷风以及较大尺度的山区平原风。不同地形特征下的风场、风持续性存在明显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山风和谷风相互转化的时间也不同,山区最早,盆地次之,平原区最晚;山风时段持续时间较谷风时段长,风速小;晴朗小风天实测风反映了实际风场的特征,而排除环境背景风场,弱化地形动力作用后整个冬季的局地风作为理论山谷风,更能反映热力作用下的山谷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风 复杂地形 风持续性 冬季小风天 局地风
下载PDF
中国地区山谷风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田越 苗峻峰 《气象科技》 2019年第1期41-51,共11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在山区附近或山谷之中。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山谷风特征各不相同。山谷风对局地风场、气候特征有着重要作用,与逆温和污染物浓度变化也具有良好相关。本文从山谷风研究的主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在山区附近或山谷之中。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各地山谷风特征各不相同。山谷风对局地风场、气候特征有着重要作用,与逆温和污染物浓度变化也具有良好相关。本文从山谷风研究的主要手段—观测、理论和数值模拟出发,重点回顾了国内山谷风研究成果,并讨论了与其他中尺度环流(海陆风、湖陆风、城市热岛、植被风、冰川风环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包括山谷风在内的山地环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最后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风 山地-平原风 山地环流 地形效应 土地覆盖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复杂地形下山谷风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6
作者 席世平 寿绍文 +1 位作者 郑世林 谷秀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3期41-44,共4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选用NCEP全球客观分析资料(1°×1°)和国内高空地面资料为初始场,采用张驰逼近边界条件和单一冰相水汽方案,模拟了河南省西部山区的复杂地形对2006年6月19日局地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山的南麓...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选用NCEP全球客观分析资料(1°×1°)和国内高空地面资料为初始场,采用张驰逼近边界条件和单一冰相水汽方案,模拟了河南省西部山区的复杂地形对2006年6月19日局地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山的南麓和熊耳山的东侧都有因地形热力作用而形成的山谷风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数值模武MM5 地形 山谷风 局地环流
下载PDF
湟水河谷夏季云和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蓉娜 张国庆 +1 位作者 肖宏斌 周万福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利用青海省湟水河谷地西宁、平安、乐都、民和4站2005-2007年夏季(6~8月)的逐日逐时云状、云量、降水、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湟水河谷地云和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河谷局地环流特征进一步分析山谷风对地形云和降水的作用。结果表... 利用青海省湟水河谷地西宁、平安、乐都、民和4站2005-2007年夏季(6~8月)的逐日逐时云状、云量、降水、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湟水河谷地云和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并结合河谷局地环流特征进一步分析山谷风对地形云和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湟水河谷降水量、各级降水频次都表现为夜间多于白天,降水峰值出现在下午、前半夜和清晨,谷值出现在12:00~14:00时和18:00时左右。湟水河谷总云量、低云量均表现为白天比夜间多。层积云大部分在后半夜生成,5:00时开始逐渐增多;对流云的日变化表现为午后对流活动的加强和云量的增加。谷风风速峰值出现时次与对流云峰值出现的时次非常吻合,两者呈线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河谷 夏季 降水 地形云 山谷风 青海
原文传递
不同地形边界层风场特性及山谷风污染气象个例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邓家铨 朱赛霞 郑敏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46-353,共8页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对不同地形下的近地层风场及污染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下部风场与地形关系密切;在山区,低层大气风速随高度的分布,往往不服从指数规律,垂直风场与温度场关系密切;底层大气水平流场与地形、大气层结...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对不同地形下的近地层风场及污染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下部风场与地形关系密切;在山区,低层大气风速随高度的分布,往往不服从指数规律,垂直风场与温度场关系密切;底层大气水平流场与地形、大气层结下垫面属性有关;地形风是影响山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各高度风的切变,进行污染气象分析,可作为工厂选址及烟囱高度设计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边界层 风场 山谷风 污染气象
下载PDF
山谷风环流控制下的大气污染物输送和扩散过程: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邱崇践 蒲朝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2-370,共9页
本文以兰州地区的实际地形为背景,建立了一个二维小尺度数值模式,并用它对山谷之间热力差异造成的山谷风环流及其控制下山谷中高架源排放的污染物输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谷风环流控制下,造成山谷内高污染浓度的主... 本文以兰州地区的实际地形为背景,建立了一个二维小尺度数值模式,并用它对山谷之间热力差异造成的山谷风环流及其控制下山谷中高架源排放的污染物输送和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谷风环流控制下,造成山谷内高污染浓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日出前和日落后山谷风的转换;二是在白天由于山谷风环流所造成的山谷上空较强的下沉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大气 污染物 输送 模拟
下载PDF
峡谷复杂地形风场空间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玥 唐金旺 +1 位作者 周敉 高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40,49,共7页
山区峡谷地貌复杂,风场参数确定是桥梁设计面临的突出问题,而现有桥梁抗风规范缺乏对此类地形条件的描述;以某实桥作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桥址区峡谷地形风洞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峡谷复杂地形下不同风向的平均风和脉动风特性,并... 山区峡谷地貌复杂,风场参数确定是桥梁设计面临的突出问题,而现有桥梁抗风规范缺乏对此类地形条件的描述;以某实桥作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桥址区峡谷地形风洞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峡谷复杂地形下不同风向的平均风和脉动风特性,并基于气象站历史风速记录和规范风速标准,总结了以梯度风高度及基本风压推算桥址区基本风速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桥址峡谷地带,无明显峡谷风效应,平均风剖面分布不能依据统一形式描述;拟合得到桥址桥面高度处风速剖面指数α=0.20,地表类型归为C类;顺着峡谷中心来流,湍流强度值明显小于其它来流;与理论曲线相比,实测风速功率谱在低频段偏低而高频段略微偏高;随着风向角增大,水平脉动风速谱向高频段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峡谷 桥梁工程 风特性参数 地形模型 风洞试验 基本风速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河谷地面风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舒坡 周立波 王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2006年5-6月,“2006珠峰野外观测实验”在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北坡绒布河谷中进行,沿河谷设立了3个站点,对河谷中的大气环流状况、热力和辐射状况等进行了观测。利用绒布河谷中平均地面风场资料,研究了该河谷中地面风场的日... 2006年5-6月,“2006珠峰野外观测实验”在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北坡绒布河谷中进行,沿河谷设立了3个站点,对河谷中的大气环流状况、热力和辐射状况等进行了观测。利用绒布河谷中平均地面风场资料,研究了该河谷中地面风场的日变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珠峰北坡绒布河谷中地面风场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自上午12:00(北京时间)左右至午夜该河谷地区为来自珠峰方向的偏南风控制,该风场日变化与普通山区的山谷风环流日变化存在很大差别。从3个站点风场日变化来看,偏南风首先在河谷南部开始,然后沿河谷向北发展。沿河谷轴线方向不同地点风场日变化有较大差异:偏南风出现时间随距珠峰的距离依次滞后,距珠峰最近的站点观测到的偏南风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而距离珠峰最远的站点偏南风最弱且持续时间最短,甚至出现长时间的偏北风。研究表明,由于珠峰北坡地区地形复杂,地形高度落差大,地表状况分布不均,因此绒布河谷中的主导风是山谷风、坡风以及冰川风等多种局地风系统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布河谷 局地风系统 冰川风 山谷风
下载PDF
Observation and Simulation of Near-Surface Wind and Its Variation with Topography in Urumqi,West China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莉莉 李振杰 +3 位作者 何清 缪启龙 张虎强 杨兴华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961-982,共22页
Near-surface wind measurements obtained with five 100-m meteorology towers, 39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s, and simulations by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st... Near-surface wind measurements obtained with five 100-m meteorology towers, 39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s, and simulations by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pography-driven flows in the complex urban terrain of Urumqi,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nd directions were mainly northerly and southerly within the reach of 100 m above ground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urban area, and northern suburb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orm of the Urumqi gorge. Strong winds were observed in southern suburbs, whereas the winds in the urban, northern suburbs, and northern rural areas were weak. Static wind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urban and northern rural areas than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wind speed was relatively high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average annual wind speed in this region varied among 1.9-5.5, 1.1-3.6, 1.2 4.3, 1.2 4.3, and 1.1 3.5 m s-1 within the reach of 100 m above ground at Yannanlijiao, Shuitashan, Liyushan, Hongguangshan, and Midong, respectively.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comprised more airflows around the mountain, where th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were dominated by the terrain in 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Urumqi.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ountain-valley wind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which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spring and summer for 10- 11 h in urban and northern suburbs. During daytime, there was a northerly valley wind, whereas at night there was a southerly mountain wind. The conversion time from the mountain wind to the valley wind was during 0800-1000 LST (Local Standard Time), while the conversion from the valley wind to the mountain wind was during 1900- 2100 LST. The influence of the mountain-valley wind in Urumqi City was most obvious at 850 hPa, according to the WRF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valley wind near-surface wind simulation TOPOGRAPHY URUMQI
原文传递
北京平原和延庆地区山谷风异同及对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进 李琛 +6 位作者 马志强 孙兆彬 韩婷婷 邱雨露 马小会 李颖若 朱晓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60-4668,共9页
在一定的地形与天气条件下,山谷风环流是影响山地和平原气溶胶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多源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北京平原和延庆地区山谷风异同,结合典型污染事件揭示了山谷风不同阶段... 在一定的地形与天气条件下,山谷风环流是影响山地和平原气溶胶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2015~2019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多源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北京平原和延庆地区山谷风异同,结合典型污染事件揭示了山谷风不同阶段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机制.经分析发现,观象台山谷风为偏西南风转偏东北风,延庆站为偏东南风转偏东北风,随着污染等级加重,山谷风强度减弱17.7%~32.4%;观象台风速2~6 m·s^(-1)时,最大为SE风向PM_(2.5)浓度83μg·m^(-3),东南风浓度高于西南;延庆站风速2~6 m·s^(-1)时,偏东南方向浓度高于其他风向20~40μg·m^(-3),谷风阶段PM_(2.5)浓度高于近5年均值10~12μg·m^(-3).以2015年3月5~8日重污染事件为例,山谷风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谷风时段东南风的高湿性及区域传输作用,延庆站3月6~7日谷风阶段PM_(2.5)浓度上升100~130μg·m^(-3);山风时段逆温发展至1000 m,观象台和延庆站露点先后抬升18℃左右,延庆站露点峰值滞后观象台2 h,高湿环境下PM_(2.5)浓度小幅上升.同时,3月6~7日延庆站400 m高度和玉渡山站热力梯度逐渐减小,山谷风分别减小8%和6%,局地环流减弱可能与边界层和高浓度气溶胶双向反馈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风环流 PM2.5 北京平原 延庆 边界层 双向反馈
原文传递
大别山地形对江淮飑线发展变化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瑾婷 丁治英 +1 位作者 赵向军 刘瑾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51,共13页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7月11—12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地形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研究了在经过大别山地形时飑线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地形对其发展的影响...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7月11—12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地形敏感性试验和对比分析,研究了在经过大别山地形时飑线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地形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飑线经过大别山主体时在山前加强以及过山后迅速减弱的主要原因与山前对流不稳定、上升运动大于山后有关;(2)大别山东部边缘对飑线的加强有增幅作用:当午后飑线移至大别山东部边缘时,东部边缘的谷风加强并强迫对流单体在飑线的前部新生,试验得出谷风可使低层风速最大增强6 m·s^(-1)左右,若无山谷存在时前向新生单体不再出现;(3)经地形敏感性试验得出:地形引发的大别山东部背风一侧的背风波扰动,有利于飑线内部对流单体的发展与加强,同时充沛的水汽补充,也是下山后飑线加强的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对流单体 谷风环流 背风波
下载PDF
2019年冬季北京海陀山局地环流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倩倩 权建农 +3 位作者 程志刚 张曼 薛海乐 伍永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7,共15页
海陀山作为北京冬(残)奥会的主要室外赛场之一,其复杂的地形对风场的精细化预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亟需开展加密的风场观测提高对复杂地形下局地环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的认识,并为提升赛区精细化预报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基于2019年度海... 海陀山作为北京冬(残)奥会的主要室外赛场之一,其复杂的地形对风场的精细化预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亟需开展加密的风场观测提高对复杂地形下局地环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的认识,并为提升赛区精细化预报与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基于2019年度海陀山观测试验,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激光测风雷达、涡动相关仪、云高仪等多源数据,对海陀山风场的水平分布、垂直结构、山谷风转换时间和不同背景风场影响下的局地环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地形动力、热力和背景风场三个方面探讨了海陀山局地环流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弱背景风场下,海陀山局地环流特征显著,以热力驱动的山谷风环流为主导,并叠加了背景气流过山的影响。低海拔(1650 m以下)站点,山风和谷风表现为近乎相反的方向;而在中(1650-1800 m)、高(1800 m以上)海拔的山脊或山峰附近的站点,山风和谷风均以偏西为主。中低海拔站点的谷风明显强于山风,高海拔站点则相反;而在强西北背景风影响下,海陀山局地环流特征消失,整个山谷风向趋于与背景风一致,昼夜风向的差异较小,山谷中风速随海拔高度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陀山 山谷风 动力热力因子 背景风场 局地环流概念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重空气污染天气类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月星 戴健 +1 位作者 王玮琦 李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5期44-52,共9页
利用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气象观测资料和PM_(2.5)大气成分监测资料,对朝阳区重空气污染的天气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重空气污染天气类型大致可分为均压场型、低压辐合型和高压型3种。均压场型... 利用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气象观测资料和PM_(2.5)大气成分监测资料,对朝阳区重空气污染的天气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重空气污染天气类型大致可分为均压场型、低压辐合型和高压型3种。均压场型重空气污染大气基本为静稳状态,地表风力小,污染物易在低层逐渐累积;同时,受北京市周边地形的影响,朝阳区受均压场控制,具有明显的山谷风风向转变的日变化。低压辐合场对应低压槽前的上升运动,使周边污染物向低压中心积聚,从而导致出现重污染天气。高压型重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朝阳区位于地面高压的后部或底部,受高压后部或底部的偏南或偏东气流的影响,污染物区域输送显著,从而导致污染物浓度上升。总体来看,均压场型、低压辐合型和高压型3种重空气污染天气类型交替出现时,朝阳区可出现持续性重空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空气污染 天气类型 山谷风
下载PDF
基于地基与星载激光雷达技术的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雍 张雪芬 +2 位作者 吴松华 吴雪菲 任斯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3-1214,共12页
山谷风是一种热力驱动产生的局地环流,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使得该地常年盛行山谷风。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边界层测风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卫星Aeolus数据研究了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出现山谷风日天数最多,... 山谷风是一种热力驱动产生的局地环流,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使得该地常年盛行山谷风。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边界层测风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卫星Aeolus数据研究了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出现山谷风日天数最多,山谷风日出现时大气日变化特征显著,表现为山风出现的时间段,以偏北风为主,风速较小,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较强,气流运动以下沉为主,垂直方向上形成环流圈;谷风阶段,以偏南风为主,较山风阶段风速有所增强,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减弱,以上升气流为主;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风廓线可见,武夷山非山谷风日常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盛行偏南风的天气形势下,偏南风将水汽输送至当地,使得当地低空被较厚云层覆盖或出现降水过程,从而削弱了山地与谷地的热力差异,局地环流被打破,山谷风环流无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Aeolus卫星 山谷风 资料融合
下载PDF
高黎贡山复杂地形下局地环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雯雯 孙绩华 +1 位作者 刘辉志 许鲁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6-758,共13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拟了2016年干季和湿季高黎贡山南段(腾冲—保山地区)山谷风环流,分析YSU、MYJ、MYNN3、ACM2和BouLac五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高黎贡山复杂下垫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YSU方...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拟了2016年干季和湿季高黎贡山南段(腾冲—保山地区)山谷风环流,分析YSU、MYJ、MYNN3、ACM2和BouLac五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高黎贡山复杂下垫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YSU方案对温度模拟的效果最好;ACM2模拟的风速平均绝对误差最小;MYNN3方案模拟的风向绝对误差最小,YSU方案和MYJ方案模拟的风向日变化趋势与观测更加一致。高黎贡山南段地区上午09时(北京时,下同)出现谷风环流,夜间19时转为山风环流。白天多为偏南风,夜间为偏北风和偏西风。白天山顶气流辐合而山谷气流辐散,夜间相反。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干季西风风力较弱,有利于低层局地环流的发展;而湿季受较强的偏东背景风影响时,局地环流的发展受到抑制,边界层高度也就低于干季。干季西风遇到高黎贡山,在西坡下沉并形成涡旋,西侧湍流混合充分,边界层高度高;湿季偏东风使高黎贡山西侧谷风减弱,腾冲与保山的边界层高度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高黎贡山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山谷风 局地环流
下载PDF
延庆地区山谷风对PM_(2.5)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进 李琛 +4 位作者 马志强 马小会 孙兆彬 韩婷婷 朱晓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基于2015~2019年北京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延庆地区山谷风对PM_(2.5)浓度的影响,揭示了含山谷风环流污染过程(事件1)与未有山谷风污染过程(事件2)初始阶段的异同及其气象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延庆持续性污染过程集中在9月~次年3... 基于2015~2019年北京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延庆地区山谷风对PM_(2.5)浓度的影响,揭示了含山谷风环流污染过程(事件1)与未有山谷风污染过程(事件2)初始阶段的异同及其气象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延庆持续性污染过程集中在9月~次年3月,共计63次,其中27次(43%)伴随1d或多天的山谷风日,39d山谷风中有32d(82%)出现在污染过程的初始阶段,18%出现在峰值阶段;36次过程未出现山谷风日.山谷风日逐时PM_(2.5)浓度大于非山谷风日4.5~15.4μg/m^(3),全日差值最大时段为谷风阶段(15:00~19:00)均大于13μg/m^(3),山谷风日存在SSE-ESE风频中心0.59%,15:00~16:00风速3.3m/s左右,非山谷风日风频中心在WSW-SW和SE-ESE,最大值为0.41%,风速较山谷风日小.事件1和2初始阶段PM_(2.5)浓度变化关键期为15:00~19:00,事件1风向E-SSE风速2~4m/s,PM_(2.5)增长速率大于事件2,与露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3:00事件1PM_(2.5)浓度显著高于事件220μg/m^(3)左右,污染过程发展初期出现的山谷风环流谷风阶段的偏东南风形成气溶胶和绝对水汽的区域传输,对PM_(2.5)浓度的升高有正贡献.平原空气污染过程(延庆未出现)特殊污染型占比20%,该类污染型白天风频中心分布分散,NNW-WNW、SW-SSW和ENE-NNE均有0.7%左右的风频中心,未出现S-ESE的风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风环流 PM_(2.5) 延庆 污染过程 风频 区域输送
下载PDF
青龙县山谷风特征及其对污染物的影响
20
作者 郭鸿鸣 毛智政 +1 位作者 高畅 曹靖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227-229,共3页
利用2010—2022年秦皇岛市青龙县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青龙县山谷风及其对污染物影响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青龙县地处山谷中,具有明显的山谷风气象特征;2021年9月10—11日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说明,青龙县城山谷风在白... 利用2010—2022年秦皇岛市青龙县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青龙县山谷风及其对污染物影响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青龙县地处山谷中,具有明显的山谷风气象特征;2021年9月10—11日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说明,青龙县城山谷风在白天表现为谷底吹向山顶的“谷风”,将污染物扩散至县城外,造成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夜间则表现为山顶到谷底的“山风”,造成污染物不断的堆积,污染物浓度逐渐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县 山谷风 污染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