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京女高师四位女作家的母爱歌颂
1
作者 王英 王睿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94-95,共2页
冯沅君、苏雪林、庐隐和石评梅都曾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她们都在对母爱的歌颂中实现了自己的诗意安居。但是由于她们不同的个性特征、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的差异,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故乡 母爱 诗意 安居
下载PDF
安武林:多维视景的儿童文学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利芳 《阴山学刊》 2013年第3期52-56,共5页
陕西作家安武林已在多维视景内开掘出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话语空间。童话、小说、童诗、散文,各文体的感性书写都印刻了其在童年境域内强烈的诗意追寻。其创作辐射到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涉及、思考的儿童文学命题广泛而深刻,系统关注分析其创... 陕西作家安武林已在多维视景内开掘出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话语空间。童话、小说、童诗、散文,各文体的感性书写都印刻了其在童年境域内强烈的诗意追寻。其创作辐射到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涉及、思考的儿童文学命题广泛而深刻,系统关注分析其创作,彰显其深层的童年精神世界,对于推进当下儿童文学的本体认知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武林 童话理想 儿童主体性 生命幻想 母爱
下载PDF
爱的体验,爱的创作——论池莉的亲子小说
3
作者 代利梅 瞿姣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池莉是当代文坛上不断追求艺术个性、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尤其是她的亲子小说,以骨肉亲情为载体,以伦理意识为骨,以爱为底色,以爱的能力和方式为突破点,通过对家庭基本关系的细致描述和深刻分析,将爱的激情经验性地爆发在"母爱"... 池莉是当代文坛上不断追求艺术个性、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尤其是她的亲子小说,以骨肉亲情为载体,以伦理意识为骨,以爱为底色,以爱的能力和方式为突破点,通过对家庭基本关系的细致描述和深刻分析,将爱的激情经验性地爆发在"母爱"与"母爱神话"的主题中,开创并成就了她的母性化的书写方式,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当代小说的理论和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亲子小说 亲子关系 母爱
下载PDF
母爱的经典——比较孟郊《游子吟》和黄仲则《别老母》
4
作者 刘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9-91,100,共4页
孟郊《游子吟》和黄仲则《别老母》都是抒写别母情结的经典。两首经典诗歌通过离别时的真实情景展现母子情,同时抒发久别在外的游子对母爱无法回报的赤子之心。二者的个人遭遇具有一致性,但抒情方式别有天地;结合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可... 孟郊《游子吟》和黄仲则《别老母》都是抒写别母情结的经典。两首经典诗歌通过离别时的真实情景展现母子情,同时抒发久别在外的游子对母爱无法回报的赤子之心。二者的个人遭遇具有一致性,但抒情方式别有天地;结合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其中的差距。在比较的过程中,探究当代中华民族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郊 《游子吟》 黄仲则 《别老母》 母爱
下载PDF
苦难遭遇对幸福现实的反弹——试论长篇小说《疯祭》的现实意义
5
作者 孙家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3-86,共4页
《疯祭》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由不和谐走向和谐的过程,呼唤爱心和孝道,并触及如何增进家庭成员沟通理解的社会问题。该小说紧紧抓住"亲情"这一触动人心灵的题材,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光辉。同时小说把守住... 《疯祭》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由不和谐走向和谐的过程,呼唤爱心和孝道,并触及如何增进家庭成员沟通理解的社会问题。该小说紧紧抓住"亲情"这一触动人心灵的题材,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光辉。同时小说把守住幸福所要付出的代价和尽孝道中遇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展现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祭》 母爱 孝道 老年痴呆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折翅的亲情,缺席的母爱——《金锁记》中曹七巧母爱裂变的悲剧心理分析
6
作者 李仕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圣洁的母爱本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却被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冷峻地解构了。作者以悲悯的情怀阐释了母爱缺席、亲情沦丧的残忍,更深刻地透视出人性裂变的因由。这不仅是叙述视角的转移,也是女性真挚的呼吁和呐喊。留下解读不尽的苍凉与... 圣洁的母爱本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却被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冷峻地解构了。作者以悲悯的情怀阐释了母爱缺席、亲情沦丧的残忍,更深刻地透视出人性裂变的因由。这不仅是叙述视角的转移,也是女性真挚的呼吁和呐喊。留下解读不尽的苍凉与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七巧 母爱 变态 悲剧 分析
下载PDF
崇高与悲壮的美——探张承志小说《黑骏马》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66-68,共3页
《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个富有浪漫主义悲剧的故事中塑造了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爱情意识、母爱意识、生命意识来分析《黑骏马》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大男子主义视角下女性形象的伟大,展现出女性美的崇高... 《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个富有浪漫主义悲剧的故事中塑造了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爱情意识、母爱意识、生命意识来分析《黑骏马》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大男子主义视角下女性形象的伟大,展现出女性美的崇高与悲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意识 母爱意识 生命意识 崇高 悲壮
下载PDF
人民教育家斯霞的教育大爱及其形成研究
8
作者 王莉欣 《林区教学》 2020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斯霞是我国著名的初等教育专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她的教育教学实践无不体现着她的教育大爱,对斯霞教育大爱的解读以及对其形成轨迹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斯霞教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斯霞 童心母爱 教育大爱
下载PDF
论毕淑敏母爱散文的精神内涵
9
作者 李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94-98,共5页
毕淑敏写母爱的散文,以敏锐、深刻、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多姿多彩的母爱,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母爱的真谛,既对真情母爱发出由衷的赞美,也对提升母爱的境界发出深情的呼唤,特别注意以进步的母爱观去观照种种不同的母爱,表达作者对儿童健... 毕淑敏写母爱的散文,以敏锐、深刻、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多姿多彩的母爱,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母爱的真谛,既对真情母爱发出由衷的赞美,也对提升母爱的境界发出深情的呼唤,特别注意以进步的母爱观去观照种种不同的母爱,表达作者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出母爱的精神内涵。透过她的散文,我们可以体验到母爱的博大与深沉,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爱真谛 由衷赞美 深情呼唤 精神内涵
下载PDF
寂寞生存下的母爱观照——解读毕飞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清生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0-74,共5页
童年是美好的 ,缺乏母爱的童年是苦涩的。在与现代文明交替的乡土社会 ,依然存在着对自我生存状态和自我命运的无知。在毕飞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中 ,缺乏母爱的孩子旺旺的艰辛和寂苦 。
关键词 毕飞宇 小说 《哺乳期的女人》 母爱
下载PDF
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亮静 《龙岩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58-59,67,共3页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关键词 动物小说 狼形象 母爱
下载PDF
论缺失性人生体验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阎建国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6-90,共5页
体验是人的一种情感,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心理活动。它以经验内容为对象,是对经验的理性反思和人生价值的领悟与评判。人生有困厄,随之而有精神的或物质的缺失,进而产生对缺失的体验。作家巴尔扎克有两大缺失贯穿一生,首先是缺母爱,... 体验是人的一种情感,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心理活动。它以经验内容为对象,是对经验的理性反思和人生价值的领悟与评判。人生有困厄,随之而有精神的或物质的缺失,进而产生对缺失的体验。作家巴尔扎克有两大缺失贯穿一生,首先是缺母爱,其次是缺金钱。这对他的创作发生了深远影响。巴尔扎克的缺失与普通人的缺失没有什么不同,难能可贵处在于,他超越了自身具体的缺失,感悟到普遍的社会的缺失。因此,进入作品的个人缺失性体验注入了社会的、时代的内容,作品中所表现的就不再是一己私情,而是具有了普遍意义的社会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母爱 金钱 缺失性体验
下载PDF
丽塔·达夫《冥河酒馆》的陌生化书写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巍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5期93-103,共11页
美国当代非裔女诗人丽塔·达夫的诗集《母爱》中的诗《冥河酒馆》,描写了一对母女在巴黎一家酒馆里会面的场景。诗歌是古希腊罗马德墨忒耳—珀耳塞福涅神话与现实生活的交织文本。通过空间换置,故事中的人物被置于异乡环境之中,在... 美国当代非裔女诗人丽塔·达夫的诗集《母爱》中的诗《冥河酒馆》,描写了一对母女在巴黎一家酒馆里会面的场景。诗歌是古希腊罗马德墨忒耳—珀耳塞福涅神话与现实生活的交织文本。通过空间换置,故事中的人物被置于异乡环境之中,在异质文化中探索个人的不断变动的社会空间;而二人面对面的近距离交谈却展现出情感的疏离过程,戏剧化的母女关系偏离了读者期待。诗人以新奇、高超的技巧,将形象压缩为能指,使其在滑向所指的运动过程中再一次分化出多种形象,从而在读者的认知与感受之间造成了距离,其富有张力的语言形式,拓宽了诗歌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塔·达夫 《母爱》 《冥河酒馆》 陌生化 间离
下载PDF
莫言童年生活中的情感支撑与信仰追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瑞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2期37-42,共6页
在黑暗、恐怖、饥饿中长大,仅有小学学历的莫言,最终登上了中国人渴望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在这一过程中,母爱给予了莫言最大的情感支持,支撑他度过了童年的艰苦岁月。除了作家本身所应具有的创作天分之外,其大哥这一高密东北乡... 在黑暗、恐怖、饥饿中长大,仅有小学学历的莫言,最终登上了中国人渴望已久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在这一过程中,母爱给予了莫言最大的情感支持,支撑他度过了童年的艰苦岁月。除了作家本身所应具有的创作天分之外,其大哥这一高密东北乡第一个大学生形象给家庭带来的荣耀,以及父亲在村子里的十几年会计角色所赢得的村民的尊重,让莫言确立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价值观,知识成为莫言一生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支柱,支撑莫言最终成长为一个影响世界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童年生活 母爱 情感支撑 信仰追求
下载PDF
母爱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15
作者 宋淑媛 《怀化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母爱对鲁迅的影响 :一方面 ,母爱对鲁迅的成长有着正面的影响 ,母爱给了鲁迅幸福的童年 ,也给了他奋斗的力量 ;另一方面 ,母爱又束缚了鲁迅的行动 ,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物质上的双重重压。
关键词 鲁迅 母爱 文学创作 思想评论
下载PDF
《儿子与情人》中威廉的悲剧色彩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芳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8-80,共3页
劳伦斯的名作《儿子与情人》描写了由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给普通家庭所造成的悲剧。夫妻关系由爱生恨,妻子把对丈夫的失望,转向儿子寻求精神寄托;儿子成为母亲的精神支柱,过分的母爱阻碍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威廉就这样成为了这一畸... 劳伦斯的名作《儿子与情人》描写了由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给普通家庭所造成的悲剧。夫妻关系由爱生恨,妻子把对丈夫的失望,转向儿子寻求精神寄托;儿子成为母亲的精神支柱,过分的母爱阻碍了儿子的健康成长,威廉就这样成为了这一畸形关系的牺牲品,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 悲剧色彩 工业革命 畸形 母爱
下载PDF
论梅娘的小说创作
17
作者 李长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5,共3页
在1930-1940年代的东北沦陷区文坛上,梅娘的小说创作以女性的视角寻求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对母爱的渴求在梅娘的感情经历和小说创作上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一主题体现了梅娘对爱与生的渴望和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
关键词 梅娘 小说 母爱 女性视角 自我解放
下载PDF
割舍不断的情结——试析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主题
18
作者 沈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4-67,共4页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 :一是对母爱的误解 ,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 ,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 ,以冯沅君为代表 ;二是对母爱的夸饰 ,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 :一是对母爱的误解 ,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 ,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 ,以冯沅君为代表 ;二是对母爱的夸饰 ,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 ,以冰心为代表 ;三是畸形变态的母爱 ,母爱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 ,以张爱玲为代表。这样 ,母爱主题经过冯沅君的误解、冰心的神秘化和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披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母爱 女性 意识 冯沅君 冰心 张爱玲
下载PDF
缺失、占有与破坏——曹七巧与莫雷尔夫人作为母亲形象的畸变
19
作者 李玉英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曹七巧和莫雷尔夫人分别是中国作家张爱玲《金锁记》和英国作家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的共同特征是作为母亲形象的畸变。婚姻的不幸、情欲和情感要求的不满足,导致了她们心理的异常。她们试图通过占有儿子的身或心、... 曹七巧和莫雷尔夫人分别是中国作家张爱玲《金锁记》和英国作家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她们的共同特征是作为母亲形象的畸变。婚姻的不幸、情欲和情感要求的不满足,导致了她们心理的异常。她们试图通过占有儿子的身或心、破坏其婚恋图景获取心态的平衡。通过人物的塑造,批判扭曲的心态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表达追求自然健康生活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七巧 莫雷尔夫人 母亲形象 母爱 畸变
下载PDF
母爱,女儿的精神家园——分析《喜福会》母女关系
20
作者 李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6-79,共4页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详细地描述了母女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探寻了母亲为女儿未来的生活构建的一座精神家园,剖析两代人在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女儿对母爱的困惑以及最后走向和谐的过程。
关键词 母女关系 母爱 精神家园 《喜福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