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婴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杨宏徽 朱田凤 +5 位作者 杨进 李义怀 刘彦 孟军 王海涛 雷芝樱 《中国计划免疫》 1998年第1期19-24,共6页
在南宁市检测了319对母亲及1~8月龄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的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发现婴儿母传抗体水平及其消退情况,与其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比其母亲低20%,... 在南宁市检测了319对母亲及1~8月龄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的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发现婴儿母传抗体水平及其消退情况,与其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比其母亲低20%,GMT相当于母亲的1/2.5,母亲HI抗体≤1∶2组,1月龄婴儿HI抗体全为阴性;母亲HI抗体1∶4组,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为43%,4月龄全部阴性;母亲HI抗体1∶8组,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78%,4月龄23%,8月龄8%;母亲HI抗体1∶16组,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88%~100%,6月龄33%,8月龄13%;母亲HI抗体≥1∶32组,1~5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100%,8月龄80%。这与母传麻疹抗体(主要为IgG)在婴儿体内的半衰期有关。如将麻疹疫苗(MV)初种起始年龄提前至5月龄,15~23月龄再复种1剂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婴儿 麻疹 血凝抑制抗体 GMT
原文传递
NICU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张雨亭 王培红 +2 位作者 程湘玮 彭银群 沈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NICU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FM)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80例NICU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总分(98.71±11.... 目的了解NICU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FM)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80例NICU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总分(98.71±11.50)分,社会支持总分(38.95±6.68)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可预测性、不明确性及复杂性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NICU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水平相关;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早产儿的同时,应该重视其母亲的心理需求,帮助她们寻求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可利用资源,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母亲 疾病不确定感 社会支持 调查分析
下载PDF
产妇年龄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杨旻 汪吉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怀孕年龄单胎妊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截取产科和新生儿科电子病例资料,获得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单胎妊娠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 目的探讨不同怀孕年龄单胎妊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截取产科和新生儿科电子病例资料,获得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单胎妊娠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按照分娩年龄不同将产妇分为低龄(<20岁)、适龄(~34岁)和高龄组(≥35岁)。分析各年龄组产妇相关特征的基线和妊娠的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产妇亚组分析,以~34岁组为参考组,对<20、≥35岁组产妇,通过比值比(Crude OR)、调整比值比(Adjusted OR)和95%CI表示各产妇亚组相关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结果2006至2014年高龄产妇比例6.9%~9.9%,2015、2016、2017和2018高龄产妇的比例分别为13.1%、13.8%、17.6%和19.6%。低龄组、高龄组在流动人口、初产妇、剖宫产比例方面与适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龄组较适龄组胎产式为非头位者、不良孕产史、男性新生儿比例增加(P<0.05)。校正后低龄组和高龄组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88倍(95%CI:1.34~2.65)和1.31倍(95%CI:1.21~1.42)。低龄组和高龄组中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83倍(95%CI:1.45~5.54)和1.34倍(95%CI:1.13~1.60),低龄组和高龄组晚期早产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1.75倍(95%CI:1.22~2.51)和1.27倍(95%CI:1.17~1.36)。低龄组和高龄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是适龄组的2.35倍(95%CI:1.66~3.33)和1.26倍(95%CI:1.16~1.37)。高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适龄组的1.39倍(95%CI:1.20~1.62)。结论与适龄组相比,高龄组和低龄组产妇增加了早产、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对低龄产妇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定期产检。对高龄产妇,应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积极处理妊娠期并发症,加强孕中后期监护,预防围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孕年龄 母亲 新生儿 不良结局
下载PDF
青少年和母亲知觉的差异及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4
4
作者 方晓义 张锦涛 +1 位作者 徐洁 杨阿丽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从辽宁辽阳市选取 60 5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及其母亲为被试 ,探讨青少年与其母亲对父母冲突知觉的差异 ,以及这种知觉差异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要求青少年和其母亲分别报告父母过去一年中在1 0个... 从辽宁辽阳市选取 60 5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及其母亲为被试 ,探讨青少年与其母亲对父母冲突知觉的差异 ,以及这种知觉差异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要求青少年和其母亲分别报告父母过去一年中在1 0个方面的冲突频率 ,同时要求青少年报告自己在过去一年中 2 0种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研究发现 :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知觉明显比母亲消极 ,但是到了高中 ,两者知觉的差异不再明显 ;青少年与母亲在指向父母自身冲突方面的知觉差异大于指向孩子的父母冲突方面两者的知觉差异 ;青少年知觉到的父母冲突多于母亲知觉到的父母冲突的人数比例高于青少年知觉到的父母冲突少于母亲知觉到的父母冲突的人数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母亲 知觉差异 问题行为 父母冲突
下载PDF
新生儿ICU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蒋盘华 陶亚琴 凌慧 《护理学报》 2017年第17期43-47,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ICU住院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ICU抢救存活的100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 目的了解新生儿ICU住院早产儿母亲焦虑、抑郁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ICU抢救存活的100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ICU住院早产儿母亲的焦虑总分为(43.36±13.03)分、抑郁总分为(60.74±16.8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母亲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亲年龄、家庭月均收入和接受信息支持(P<0.05);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母婴分离时间、接受信息支持和疾病不确定感(P<0.05)。结论新生儿ICU早产儿母亲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抑郁。母亲年龄越大、家庭月均收入越低、并无法接受到相关信息支持,则早产儿母亲的焦虑程度越严重。母婴分离时间越长、接受信息支持越少、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则早产儿母亲的抑郁程度越严重。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早产儿的抢救与护理,而且要关注其母亲的心理反应,正确评估其焦虑、抑郁情况。尽可能满足其探视早产儿的心理需求,增强母婴互动,促进角色适应,提供相关信息支持,注意信息反馈,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以缓解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婴儿 早产 母亲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对早产儿18月龄生长发育及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杨莎 徐慧 +1 位作者 凌园园 胡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1期969-972,977,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Family integrate care,FIC)对早产儿18月龄生长发育及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出生采用FIC的6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对其进行18月龄生长发育随访;另取同期我院出生... 目的探讨研究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Family integrate care,FIC)对早产儿18月龄生长发育及母亲紧张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出生采用FIC的6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对其进行18月龄生长发育随访;另取同期我院出生的65例未采用FIC护理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在选择时根据FIC组入组的早产儿的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随访时日龄等进行随机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社会分层(SES)、婴儿家庭环境测评(HOME)量表评分、婴幼儿智力行为发育贝利量表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等,并由专职护士在早产儿母亲参与FIC护理前及完成FIC护理出院当天采用标准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父母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早产儿18月龄时体质量和体长、SES评分、HOM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18月龄MDI和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早产儿的MDI、PDI均值与胎龄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1,0.273,但是两组之间比较,MDI和PDI的均值之差和胎龄分层均无相关性(P>0.05)。干预后两组早产儿母亲的PSS∶NICU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PSS∶NICU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ICU中早产儿的母亲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允许早产儿的母亲进入NICU并参与FIC模式护理过程,不仅可有效改善早产儿母亲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还能促进早产儿18月龄的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 早产儿 母亲 紧张焦虑评分 生长发育 18月龄
下载PDF
流动儿童母亲预防接种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胡昱 徐旭卿 +1 位作者 凌罗亚 何寒青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748,共2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现阶段流动儿童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3000名流动儿童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996份,90.8%的人知道预防接种,86.3%的人表示愿意了解预防接种知识,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电视宣... 目的了解浙江省现阶段流动儿童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对3000名流动儿童母亲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996份,90.8%的人知道预防接种,86.3%的人表示愿意了解预防接种知识,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为电视宣传和医生介绍等方面。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收入和儿童出生地点等因素影响预防接种知晓率。结论针对流动儿童母亲特点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提高预防接种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 知晓率 母亲
下载PDF
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燕燕 桑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考查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方法:53位儿童和他们的母亲参加了实验。儿童完成4个心理理论任务,母亲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他们一起参加亲子互动游戏。亲子互动游戏被拍摄并编码。结果:母亲教养方式问卷的结果表明... 目的:考查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方法:53位儿童和他们的母亲参加了实验。儿童完成4个心理理论任务,母亲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他们一起参加亲子互动游戏。亲子互动游戏被拍摄并编码。结果:母亲教养方式问卷的结果表明,母亲的严厉惩罚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r=0·39,P<0·01);通过亲子互动游戏观察得到的结果表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r=0·40,P<0·01)。结论:母亲教养方式中的严厉惩罚和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亲子互动游戏 母亲 教养方式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与亲职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钱小芳 苏晓娟 +2 位作者 刘桂华 李国凯 欧萍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亲职压力状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89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症状自...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亲职压力状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89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1.65±0.21)分,短式亲职压力量表总分为(92.11±8.46)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短式亲职压力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后窒息、两个月总发育智商和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可预测症状自评量表总分56.8%的变异量,母亲文化程度、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和两个月总发育月龄可预测焦虑因子60.4%的变异量;短式亲职压力量表总分、出生后窒息和神经运动检查结果可预测抑郁因子44.8%的变异量。结论关注亲子互动问题,减少早产儿母亲亲职压力,从而改善早产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 早产儿 母亲 心理状态 亲职压力
下载PDF
巨大儿与母亲体重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董淑筠 伍晓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 :探讨巨大儿与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的关系。方法 :将 10 2例出生体重≥ 40 0 0 g作为巨大儿 ,110例出生体重为 3999~ 2 5 0 0 g新生儿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母亲孕前体质指数的分布、孕期体重增加及分娩结局。结果 :巨大儿组... 目的 :探讨巨大儿与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的关系。方法 :将 10 2例出生体重≥ 40 0 0 g作为巨大儿 ,110例出生体重为 3999~ 2 5 0 0 g新生儿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母亲孕前体质指数的分布、孕期体重增加及分娩结局。结果 :巨大儿组母亲孕前高体重 (BMI>2 2 )的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 (P<0 .0 2 5 ) ,低体重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0 5 ) ;孕期体重增加均大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1) ;巨大儿孕妇的剖宫产率及产时出血量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5 )。结论 :巨大儿发生与母亲孕前高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有关 ,巨大儿的母儿并发症较高 ,孕前控制体重及孕期合理营养有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母亲 BMI 体重
下载PDF
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及其关系 被引量:19
11
作者 梁凌寒 侯志瑾 田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39-64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青少年与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状况。方法:采用Armsden和Green- berg编制的父亲、母亲及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北京地区830名青少年与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1)IPPA三个分问卷的Cronbachα系...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青少年与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状况。方法:采用Armsden和Green- berg编制的父亲、母亲及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北京地区830名青少年与父亲、母亲及同伴的依恋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1)IPPA三个分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0.93;验证性因素分析NNFI和CFI结果均在0.95以上。(2)男生对母亲依恋(3.8±0.8)和同伴依恋(3.8±0.6)的得分高于对父亲依恋(3.6±0.7)的得分(F=9.2,P<0.01);女生对同伴依恋得分最高(3.9±0.6),对母亲依恋得分其次(3.7±0.8),对父亲依恋得分最低(3.4±0.8)(F=61.0,P<0.01)。(3)男生对父亲依恋得分高于女生(3.6±0.7/3.4±0.8,F=8.6,P<0.01);女生对同伴依恋得分高于男生(3.9±0.6/3.8±0.6.F=11.7.P<0.01)。(4)初一年级青少年对父亲(3.7±0.7)和母亲(3.9±0.8)的依恋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父亲: 3.3-3.5±0.8-0.9;母亲:3.5-3.7±0.7-0.8)。(5)同伴依恋在信任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F=2.72,P<0.05)。女生对同伴的信任维度分数随年级变化不大(4.1-4.2±0.6-0.7),但是男生在初一(4.1±0.8)和高一(4.1±0.7)对同伴的信任较高,初二(3.8±0.8)和高二(3.8±0.7)对同伴的信任较低。(6)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和同伴的依恋维度间呈正相关(r=0.20-0.47,P<0.01)。结论:IPPA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考察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和同伴的依恋关系;北京市青少年对父亲、母亲和同伴的依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依恋关系 横断面调查 IPPA 父亲 母亲 同伴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皓瑾 彭明琦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因为羊水污染、围生期窒息和妊娠并发症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意识障碍、生理反射异常、肢...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因为羊水污染、围生期窒息和妊娠并发症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意识障碍、生理反射异常、肢体肌张力改变等。HIE是最常见的造成围产期脑损伤和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中重度HIE的病死率高,即便是存活的患儿也会形成不可逆性脑损伤。目前对HIE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显示,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在减轻HIE患儿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促进患儿远期学习记忆功能恢复方面有突出的疗效;早期对HIE患儿应用HBO治疗能明显提高和改善患儿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降低致残率,促进患儿智能康复。临床常用的传统护理模式多关注HIE疾病本身,忽略了疾病转归所受到的患儿自身因素的影响。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适用于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模式,目前其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新生儿呼吸、循环、能量代谢、睡眠、体温等生理状况方面,具有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及改善母婴关系的作用。本研究则将HBO和KMC护理模式联合应用于中重度HIE患儿的治疗中,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儿童神经系统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呼吸 生理反射 意识障碍 羊水污染 mother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前母亲共同参与护理的体验 被引量:24
13
作者 金玉梅 徐敏娟 +2 位作者 顾薇薇 俞昔琴 王丽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前母亲共同参与护理的真实体验,为开展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访谈,对15名出院前共同参与护理方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进行访谈,按现象学研究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母亲对出院前共同参与...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前母亲共同参与护理的真实体验,为开展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访谈,对15名出院前共同参与护理方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进行访谈,按现象学研究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母亲对出院前共同参与护理方案持肯定态度。分析提炼出5个主题:找回做母亲的真实感觉,促进母亲角色的形成;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念;增强照护自信心;决心为孩子提供最佳的照顾;希望出院后能继续获得照护信息和专业咨询。结论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提供母婴互动接触机会,满足母亲的亲子需求,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教会母亲居家护理基本技能,出院后继续给予专业指导,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顺利出院和母亲适应照顾角色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亲 共同参与式护理 出院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新菊 辛翠娟 +1 位作者 王影 武晨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18期2313-2315,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1—9月,选择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儿父亲或母亲200名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1—9月,选择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儿父亲或母亲2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感知脆弱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185名先心病患儿家属父母感知脆弱量表总分为(5.59±2.66)分。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是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的影响因素(P<0.05)。父母年龄、与患儿关系、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社会支持度是先心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年龄、与患儿关系、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社会支持度是影响患儿父母感知脆弱水平的因素,医护人员应对上述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焦虑 先天性心脏病 感知脆弱 父亲 母亲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丽娟 黄海香 +4 位作者 骆建梅 招伟英 邵亚 黄敏 廖少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7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育儿胜任感量表效能分量表对160名住院早产儿的母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平均得分(84.53±12.48)分...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育儿胜任感量表效能分量表对160名住院早产儿的母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平均得分(84.53±12.48)分,处于中等水平;育儿自我效能平均得分(31.17±0.54)分;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410,P〈0.01)。结论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相关,护理人员应根据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情况,提供信息支持,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育儿自我效能,促进母亲角色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早产儿 疾病不确定感 育儿自我效能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初产妇自我效能与母亲角色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姚微 胡盛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20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 了解初产妇自我效能与母亲角色适应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对186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产妇自我效能得分为(28.21 ±5.74)分;母亲角色适应总分为(59.61 ... 目的 了解初产妇自我效能与母亲角色适应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对186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产妇自我效能得分为(28.21 ±5.74)分;母亲角色适应总分为(59.61 ±5.86)分;自我效能与母亲角色适应呈正相关(r=0.511,P<0.05).结论 初产妇自我效能与母亲角色适应均处于中等水平,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 适应 心理学 母亲 自我效能 初产妇
原文传递
“母亲”之法律再构建——以代孕为视角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吕群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4,共6页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法律的冲击日益明显,法律意义上的"母亲"本指有血缘关系或拟制血缘关系子女的上一代唯一女性直系亲属,但随着现代生殖技术的发展,此含义已经不能使子女具有唯一的上一代女性直系亲属。为应对现代生殖技术的冲...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法律的冲击日益明显,法律意义上的"母亲"本指有血缘关系或拟制血缘关系子女的上一代唯一女性直系亲属,但随着现代生殖技术的发展,此含义已经不能使子女具有唯一的上一代女性直系亲属。为应对现代生殖技术的冲击,一般情况下认为生者为母。在代孕的情况下,法律上应当首先推定委托人为母亲,当代孕人主张代孕子女的监护权时,代孕人为母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代孕 子女 血缘关系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母亲感知脆弱与亲职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淑琴 邹鑫蓓 +1 位作者 夏阿丽 潘国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6期3356-3359,共4页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程度与亲职压力的现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浙江省3所三甲医院就诊的176名CHD患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 目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母亲感知脆弱程度与亲职压力的现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浙江省3所三甲医院就诊的176名CHD患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CVS)、亲职压力简表(PSI-SF)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176份问卷,回收176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问卷有效率95.45%。患儿168名CHD母亲CVS得分为(8.77±3.59)分,PSI-SF得分为(100.74±10.5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D患儿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的PSI-SF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总分与PSI-SF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62~0.569,P<0.05);受教育程度、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CVS总得分是亲职压力的影响因素,除一般资料的影响,CVS总得分能够解释总变异的17%。结论感知脆弱程度与亲职压力呈正相关,医护工作者可通过降低其感知脆弱水平,改善亲职压力,从而为CHD患儿提供更好的家庭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母亲 感知脆弱 亲职压力
原文传递
母体HBV传染性与宫内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越波 李小毛 +3 位作者 侯红瑛 沈慧敏 滕奔琦 马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2期52-53,57,共3页
目的 探讨母体HBV传染性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于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6月 ,将我院HBsAg阳性孕妇 12 2例 ,分为 3组 :HBIG组 4 9例 ;拉米夫定组 4 5例 ;对照组 2 8例。HBIG组孕妇自孕 2 8w起肌内注射HBIG 2 0 0U ,每4w一次至分... 目的 探讨母体HBV传染性与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于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6月 ,将我院HBsAg阳性孕妇 12 2例 ,分为 3组 :HBIG组 4 9例 ;拉米夫定组 4 5例 ;对照组 2 8例。HBIG组孕妇自孕 2 8w起肌内注射HBIG 2 0 0U ,每4w一次至分娩 ;拉米夫定组自孕 2 8w始每日口服拉米夫定 10 0mg直至分娩后 4w ;对照组未予用药。三组孕妇均于孕 2 8w用药前及分娩前行血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检测 ,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予HBIG 10 0U注射 ,并予HBVac 0 ,1,6方案接种 ,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免疫接种前采静脉血检测血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结果 孕 2 8w时孕妇不同的HBVDNA水平其宫内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1) ;而胎儿宫内感染率随着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的增加呈增高趋势 (P<0 .0 1)。结论 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孕妇孕期HBV传染性相关 ,孕期高病毒血症 (即HBVDNA≥ 10 8copies/ml)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体 HBV DNA水平 宫内感染
下载PDF
在讲故事背后——莫言《讲故事的人》读解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思和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中国作家莫言在其被称为诺贝尔讲演的《讲故事的人》一文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及制度与个人的种种问题。文章由一系列故事组成,其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母亲,里面的五个故事,揭示出莫言的作家人格,是在母亲给... 中国作家莫言在其被称为诺贝尔讲演的《讲故事的人》一文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及制度与个人的种种问题。文章由一系列故事组成,其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母亲,里面的五个故事,揭示出莫言的作家人格,是在母亲给以的向上(向善)的血缘力量与现实影响中向下堕落的人性力量的持久较量之中成就的。第二部分则表现了莫言创作所代表的理想倾向,乃是有异于诺贝尔文学"正统"的来自生命本原和民间大地的理想,它延续了拉伯雷、左拉、马尔克斯等一系列优秀作家的传统,亦为中国作家的生存智慧和岗位意识所决定。第三部分的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人如何求真、求善、求美,体现了莫言对于个人与集体、个人的价值和宗教的思考,是一种自我"故事"与道德担当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讲故事的人》 母亲 民间 理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