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人工智能治理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伟光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0期48-55,共8页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占据前沿科技主导权的重大战略。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提升综合实力和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产物。然而,人工智能又是一...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其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占据前沿科技主导权的重大战略。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是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提升综合实力和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产物。然而,人工智能又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我们要对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充分预估,构筑人工智能多层次治理体系。人工智能治理既是其技术和运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又是对其研究、开发、生产和运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公共安全、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协调、处理、监管和规范的过程。中国作为人工智能大国,应抓住未来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人工智能规则和标准设计,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以"善治"谋求人工智能的"善智"而造福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道德伦理 规则标准 全球治理
下载PDF
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泽泉 钟金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互联网在高校的发展和应用,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道德意志、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方面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新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网络... 互联网在高校的发展和应用,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道德意志、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方面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新的对策和措施,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伦理道德 影响 网络道德教育 对策思路
下载PDF
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向度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少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5,共6页
忍与不忍是两种相关的心理现象。忍可分为四种:修养之忍、车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其中的修养之忍(忍己)与不忍人是一体之两面,但前者是独善其身,后者则能兼济天下,属德性伦理的范畴。儒家把不忍人之心作为首善之端加以强调,讲... 忍与不忍是两种相关的心理现象。忍可分为四种:修养之忍、车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其中的修养之忍(忍己)与不忍人是一体之两面,但前者是独善其身,后者则能兼济天下,属德性伦理的范畴。儒家把不忍人之心作为首善之端加以强调,讲求的爱是对弱者的怜爱而非对崇敬者的热爱。孟子的“不忍”之说是其心性论的核心,而宋明儒者关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说,则是对孟子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两者均显示了“不忍”在儒家价值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忍”的道德修养与功夫之学是德性伦理学的重要课题,是人性的光辉体现,展现出儒家的道德责任与仁爱的生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不忍 德性伦理学
原文传递
食品安全舆情视阈下的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被引量:12
4
作者 言靖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网络在成为新的舆情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隐患。从食品安全舆情引导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食品安全问题网络传播道德失范现象和网络传播...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网络在成为新的舆情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隐患。从食品安全舆情引导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食品安全问题网络传播道德失范现象和网络传播主体相应的道德伦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舆情网络 道德伦理
下载PDF
民俗体育塑造乡民“家国一体”认同的地方实践及个案启思—基于边城龙舟赛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松诺 涂传飞 +1 位作者 谭志刚 郭振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32,共11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从中国乡村社会独特的道德伦理体系出发,基于边城龙舟赛这一具体文化事项的考察,探讨民俗体育塑造乡民“家国一体”认同的逻辑理路。认为:“家”文化对乡村民俗体育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家”...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从中国乡村社会独特的道德伦理体系出发,基于边城龙舟赛这一具体文化事项的考察,探讨民俗体育塑造乡民“家国一体”认同的逻辑理路。认为:“家”文化对乡村民俗体育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家”是个人参与民俗体育事项的根柢,乡民在民俗体育的仪式实践中实现从个人情感到集体情感的转化,由“家”文化衍生出的道德伦理规约是地方民俗体育治理遵循的社会关系秩序基础。乡民“家国一体”认同主要是通过民俗体育文化符号的共享与互动、民俗体育活动中国家意志的表达、民俗体育展演场域的情感联结与升华过程塑造的。因此,地方民俗体育活动运行所遵循的“非正式制度”与国家“正式制度”治理应同向而行,在国家层面重视民俗体育活动的社会动员和道德教化功能,积极引导乡民由内至外地建立民俗体育的“文化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乡村社会 “家”文化 道德伦理 “家国一体”认同
下载PDF
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被引量:7
6
作者 秦薇敏 赵小燕 申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教育的关键,近几年,随着研究生入学人数的逐年增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需要分别重视研究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高校工作者应当在实践中注重研究生科研素... 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教育的关键,近几年,随着研究生入学人数的逐年增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需要分别重视研究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高校工作者应当在实践中注重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提高,培养具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自主和团队创新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能思考、能动手、能创新、能运用的多方面发展的优秀研究生。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应当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提高导师责任意识与指导职责,为研究生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科研素养 研究生教育 思想道德素养
下载PDF
新时代公职人员道德操守:规范意蕴、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喻少如 许柯 《党内法规研究》 2023年第2期109-128,共20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反腐的重大创新,对公职人员道德操守提出了新的要求。公职人员道德操守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在公共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公职人员所应遵守的、与其职业特质相符合的良好品行...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反腐的重大创新,对公职人员道德操守提出了新的要求。公职人员道德操守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在公共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公职人员所应遵守的、与其职业特质相符合的良好品行与个人修养,是一种融资格型道德操守、履职型道德操守与模范型道德操守于一体的特殊形态的道德操守。新时代公职人员道德操守蕴含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公职人员道德治理的现实逻辑、使命型政党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实现机理的理论逻辑、借由法律的强制实施机制增进道德操守实效性与强制力的实践逻辑。推进新时代公职人员道德操守的实现需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从立法路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处分原则与监督保障等方面构建严密的道德操守制度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职人员 道德操守 制度规范体系 道德治理 监察法
下载PDF
德性伦理何以可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戴兆国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7-52,共6页
生存本体论的建立为德性伦理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生命存在在德化的过程中 ,体证着德性—规范—德行在生命过程中的统一 ,在德化的切己存在样式中 ,德性伦理化解了善与恶、善与善、生与死的冲突 ,最终在个性人格的不断完满... 生存本体论的建立为德性伦理提供了本体论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生命存在在德化的过程中 ,体证着德性—规范—德行在生命过程中的统一 ,在德化的切己存在样式中 ,德性伦理化解了善与恶、善与善、生与死的冲突 ,最终在个性人格的不断完满自足过程中 ,为德性伦理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德化 悖论 个性人格
下载PDF
医改的首要问题是经济问题,还是哲学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国利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56,共3页
通过回顾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医改实践经验,提出医改的首要问题是哲学问题而非经济问题;没有哲学上的突破,医疗活动很难走出现实困境;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为医改在哲学上的突破提供新思想与可能性,而且能为医改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即建构... 通过回顾与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医改实践经验,提出医改的首要问题是哲学问题而非经济问题;没有哲学上的突破,医疗活动很难走出现实困境;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为医改在哲学上的突破提供新思想与可能性,而且能为医改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即建构一种拥有公共品与商品双市场的医疗卫生保健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政策 道德伦理 公平 理性人 儒学
下载PDF
论西部地区新型旅游文化构建的紧迫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实 康立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39-41,共3页
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 ,重新界定了旅游文化的概念 。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旅游文化 道德伦理 旅游产业 旅游企业 旅游市场 管理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产品
下载PDF
儒家的分配正义思想及其现代反思 被引量:6
11
作者 敦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4,共13页
古代中国对分配正义思想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群体基于人的尊严,主张每个人的生存需求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在儒家的分配理念中,承认平等与不平等并存,并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要求职位与... 古代中国对分配正义思想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群体基于人的尊严,主张每个人的生存需求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在儒家的分配理念中,承认平等与不平等并存,并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要求职位与俸禄应当按照人的贤能与贡献程度来进行分配,旨在以相对机会开放的形式使有德行的君子占据高位,以有利于民众的方式实施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尽管儒家分配正义思想对当时各等级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儒家的正义观与现代分配正义观存在明显不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和现代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甚至还存在矛盾和对立,有必要对其进行现代的反思和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图儒家 分配正义 道德伦理 平等原则 差等原则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伦理目标演变及启示——从道德论走向德性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国动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8,共5页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历程史,改革的方向集中体现在政策伦理目标上。基于伦理学视角,政策伦理目标演变经历了从道德伦理学走向德性伦理学的历程。无论是从契约走向康德主义直至自由,仰或是从后果主义走向德性论,都表明我国高等...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历程史,改革的方向集中体现在政策伦理目标上。基于伦理学视角,政策伦理目标演变经历了从道德伦理学走向德性伦理学的历程。无论是从契约走向康德主义直至自由,仰或是从后果主义走向德性论,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伦理目标在教育负功能的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反思、演进和趋向生活本源以及人性关怀。从关注机会、程序公平走向关注过程、实质公平,不断重塑政府、社会和大学的角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政策伦理目标 道德伦理学 德性伦理学
下载PDF
检察官伦理的养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文嘉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70,170,共10页
检察官伦理是检察官处理因履行职责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时应当遵循的人伦准则。检察官履行职责的过程实质是形成相关社会关系并决定责任的过程,因此检察官伦理的本质内容是责任伦理。检察官又是社会正义的化身,检察官的德性修养必须是社会... 检察官伦理是检察官处理因履行职责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时应当遵循的人伦准则。检察官履行职责的过程实质是形成相关社会关系并决定责任的过程,因此检察官伦理的本质内容是责任伦理。检察官又是社会正义的化身,检察官的德性修养必须是社会的楷模,并且要充满对法治的向往和崇尚,因此德性伦理和信仰伦理也属于检察官伦理的内容。正规的法学教育和职业培训、较高的物质待遇、检察官在检察机关的主体地位、职业伦理规范的引领,以及对检察人员遵守职业伦理情况的评价、监督和奖惩,是检察官伦理得以养成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官伦理 责任伦理 德性伦理 信仰伦理 养成路径
原文传递
试论清代不应得为律的适用——以规则分析和案例实证为中心 被引量:4
14
作者 管伟 《政法论丛》 2008年第4期74-79,共6页
有清一代,统治者通过不断修例赋予不应为律条新的功能,在其固有的"庶补遗阙"、"以德礼坊民"的功能基础之上,更使不应为律承担了不断加强对基层社会有效管理的任务。其意图也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得以完全展现。清代法... 有清一代,统治者通过不断修例赋予不应为律条新的功能,在其固有的"庶补遗阙"、"以德礼坊民"的功能基础之上,更使不应为律承担了不断加强对基层社会有效管理的任务。其意图也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得以完全展现。清代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引用不应为律科断,正是建立在对情罪相符、社会有效控制及澄清吏治等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应为 伦理 社会控制 情罪相符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统一论:争论与回应
15
作者 林晓娴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5期33-44,共12页
在德性伦理学的当代复兴中,德性统一论一直为人们聚讼不已。它最早由苏格拉底提出,亚里士多德在修正苏格拉底观点的基础上,强调任何一种德性都蕴含明智,如果一个人拥有了明智,那么他将拥有全部德性。然而,这一命题在当代面临“德性非统... 在德性伦理学的当代复兴中,德性统一论一直为人们聚讼不已。它最早由苏格拉底提出,亚里士多德在修正苏格拉底观点的基础上,强调任何一种德性都蕴含明智,如果一个人拥有了明智,那么他将拥有全部德性。然而,这一命题在当代面临“德性非统一”或“有限统一”观点的挑战,前者试图否定诸德性之间的关联,消解德性之间的统一,后者易陷入情境主义的泥沼,解构德性的实在性,无法捍卫德性统一论的正确性。事实上,无论是德性非统一论还是德性有限统一论,都严重背离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概念、诸德性统一论问题的理解。重新回顾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统一论命题,对于重新思考德性伦理的当代复兴与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统一论 亚里士多德 德性 德性伦理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从规则视域走向伦理视域——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秀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8年第3期25-29,共5页
道德思维与道德素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道德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德育的理解。基于规则视域开展的德育以规则为核心,忽视学生心灵的成长,易让学生形成功利人格;基于伦理视域的德育注重让学生体会规则背后的伦理价值,激发学... 道德思维与道德素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道德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德育的理解。基于规则视域开展的德育以规则为核心,忽视学生心灵的成长,易让学生形成功利人格;基于伦理视域的德育注重让学生体会规则背后的伦理价值,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以及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注重学生内生性道德品质的生成。从规则视域走向伦理视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伦理视角思考问题,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视域 伦理视域 道德教育 道德素养
下载PDF
富兰克林道德伦理观的中国渊源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吉民 章以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52-457,共6页
富兰克林的道德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富兰克林自传》和《穷查理年鉴》中,它为美国实用主义道德伦理观的形成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富兰克林在创造探索自己的道德艺术中善于吸收各教各派之所长,实据表明他汲取了中国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形成... 富兰克林的道德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富兰克林自传》和《穷查理年鉴》中,它为美国实用主义道德伦理观的形成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富兰克林在创造探索自己的道德艺术中善于吸收各教各派之所长,实据表明他汲取了中国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形成了虽具清教特色但却实用的道德伦理观。本文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相关方法来探析富兰克林道德伦理观与中国儒家道德伦理观之间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兰克林 孔子儒家文化 道德伦理观
下载PDF
赫斯特豪斯对“德性利己”命题的客观性论证路径
18
作者 缪一天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9期72-75,80,共5页
“德性利己”命题源自赫斯特豪斯使用该命题与“德性使其拥有者成为好的人”以及“德性的上述两种特征是彼此关联的”建构自己的规范德性伦理客观性论证框架。赫斯特豪斯将这一命题的歧义性分为“特殊问题”与“一般问题”,并采用归谬... “德性利己”命题源自赫斯特豪斯使用该命题与“德性使其拥有者成为好的人”以及“德性的上述两种特征是彼此关联的”建构自己的规范德性伦理客观性论证框架。赫斯特豪斯将这一命题的歧义性分为“特殊问题”与“一般问题”,并采用归谬论证在不同语境中为德性有利于其拥有者的主张辩护。同时,她指出德性者与恶德者虽有不同的伦理视域,但在死亡、损伤和享受等情感的触发上有共通性。赫斯特豪斯对“德性利己”命题的论证为其伦理思想客观性的证明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利己 德性伦理 客观性
下载PDF
《没有过不去的年》:现实主义的锐度和温度——尹力访谈 被引量:4
19
作者 尹力(受访) 李镇(采访)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1,共6页
尹力导演新作《没有过不去的年》讲述了一家人在春节之前的几天生活,故事在几条叙事线索之间平行展开,以辛辣甚至近乎残酷的笔触,描摹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作品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精神世界中的一些迷茫和道德的某些失序,同时也强... 尹力导演新作《没有过不去的年》讲述了一家人在春节之前的几天生活,故事在几条叙事线索之间平行展开,以辛辣甚至近乎残酷的笔触,描摹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作品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精神世界中的一些迷茫和道德的某些失序,同时也强调了传统文化和伦理秩序的现代价值。本次访谈从主题、人物、表演、视听语言等几个角度进行,同时披露一部分未实现的构思,深入讨论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生态、艺术创新和个性化表达等重要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过不去的年》 现实主义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关怀伦理:缓解“儿童虐待”问题的伦理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明月 蒋思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3-77,共5页
如何对待儿童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之一。当前儿童虐待的发生率极高、严重程度很大、危害深远,亟待有识之士共襄义举。以关怀伦理重构儿童教育有可能缓解儿童虐待现象。这一论断主要依据于关怀伦理的特质恰好能够满足儿童教育的价... 如何对待儿童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之一。当前儿童虐待的发生率极高、严重程度很大、危害深远,亟待有识之士共襄义举。以关怀伦理重构儿童教育有可能缓解儿童虐待现象。这一论断主要依据于关怀伦理的特质恰好能够满足儿童教育的价值诉求。以关怀伦理为指导的儿童教育应当遵循两个原则,满足三个要求:原则:以责任伦理弥补信念偏执;以"儿童为本"超越"成人优先"。要求:克服文化糟粕;克服意志之战;克服情绪之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虐待 关怀伦理 信念伦理 责任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