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与王夫之的道德心理哲学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纪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主张,我们会发现,张载比较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道德情感出发。两种理论的比较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王夫之 道德心理学 道德理性论 道德情感论
下载PDF
道德计算主义:情绪主义与理性主义之外的第三种径路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梦雅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2,共8页
道德情绪主义(moral sentimentalism)与理性主义(moral rationalism)是道德哲学中的一对经典观念。历史上曾有许多哲学家执笔为各自支持的一方进行辩护。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经验研究与哲学理论的互动趋势也影响了道德哲学领域。在这种... 道德情绪主义(moral sentimentalism)与理性主义(moral rationalism)是道德哲学中的一对经典观念。历史上曾有许多哲学家执笔为各自支持的一方进行辩护。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经验研究与哲学理论的互动趋势也影响了道德哲学领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情绪主义与理性主义在不同的心理学阵营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而道德计算主义(moral computationalism)或道德的计算理论(computational theory of morality)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径路,跳出了教条的对立框架,提出内隐的操作原则(operative principles)才是道德认知的核心。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是情绪还是有意识的推理都仅仅是内隐计算的伴随,或衍生过程。狭义的道德计算主义是关于道德认知的一种科学理论,广义的道德计算主义则代表了道德情绪主义,理性主义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径路。道德计算主义提倡深入道德认知的腹心,在最深层的心智机制水平对普遍的道德直觉与多样化的道德体系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绪主义 理性主义 道德计算主义 道德认知 内隐操作原则
原文传递
略析休谟道德起源论的情感主义特征
3
作者 郭智勇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文章试图对休谟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的情感主义方法做一分析 ,认为休谟在运用同情或情感类推这一实验推理方法上有其独有的理性和机制上的特征 ,休谟以个人价值构成的社会化即情感类推的理性功利机制来阐明道德的形成 ,并以此消解个人与社... 文章试图对休谟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的情感主义方法做一分析 ,认为休谟在运用同情或情感类推这一实验推理方法上有其独有的理性和机制上的特征 ,休谟以个人价值构成的社会化即情感类推的理性功利机制来阐明道德的形成 ,并以此消解个人与社会及阶级矛盾 ,这一情感类推、泛化的情感主义方法为后来之功利主义者继承与光大 ,并对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道德起源论 情感主义 推理方法 功利主义 道德建设
下载PDF
重审心理变态研究对道德情感主义的经验支持 被引量:1
4
作者 蔡蓁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59,共6页
随着经验科学和伦理学的交叉互动日益增多,古典道德情感主义所重视的经验维度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和推进。其核心主张之一是情感对道德判断来说是必要的。关于心理变态的心理学研究由于揭示出情感缺陷和道德判断的缺陷之间的密切关联,因... 随着经验科学和伦理学的交叉互动日益增多,古典道德情感主义所重视的经验维度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和推进。其核心主张之一是情感对道德判断来说是必要的。关于心理变态的心理学研究由于揭示出情感缺陷和道德判断的缺陷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受到当代情感主义哲学家的关注,并被援引为重要的支持性证据。但是,最近十年间,这些经验证据正在遭受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情感主义者可以在重新审视相关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一方面对相冲突的实验结果给出和情感主义相容的解释,另一方面揭示出实验研究的限度,以及情感在现实条件下的道德判断中,在感知处境、引导推理上发挥的必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变态 道德情感主义 情感 道德判断
原文传递
斯洛特的道德情感论及其当代的德育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彦华 《理论界》 2013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美德伦理学家,他在继承休谟同情思想的基础上,深受霍夫曼移情关怀伦理的影响,借鉴当代道德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移情——作为人性的基础和道德的根本,开创性地构建了道德... 迈克尔·斯洛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美德伦理学家,他在继承休谟同情思想的基础上,深受霍夫曼移情关怀伦理的影响,借鉴当代道德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移情——作为人性的基础和道德的根本,开创性地构建了道德情感主义理论体系,为当代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在新的道德语境下的解释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洛特 道德情感论 德育
原文传递
利他之爱何以可能——来自道德情感主义的回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郦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115,共7页
道德哲学最本质的问题涉及“利他之爱”何以可能。伦理理性主义提出我们要负有“利他”义务,却未证明抛开道德命令或后果计算的“利他之爱”何以可能。基于道德情感主义哲学家关于移情的最新诠释,从移情范畴、移情类型、移情水平等维度... 道德哲学最本质的问题涉及“利他之爱”何以可能。伦理理性主义提出我们要负有“利他”义务,却未证明抛开道德命令或后果计算的“利他之爱”何以可能。基于道德情感主义哲学家关于移情的最新诠释,从移情范畴、移情类型、移情水平等维度,勾画出一种哲学上的移情类型学,以此回应三大伦理难题,即“利他之爱”是否存在、为何可能、如何实现,可为“利他之爱”何以可能提供一种自然主义情感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之爱 移情类型学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超越逻辑实证主义:迈克尔·斯洛特的情感主义道德知识学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德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1-86,共6页
作为当代西方活跃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家,斯洛特巧妙地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语义)分析和经验实证的双重原则,将人的"移情"体验作为道德命题的经验参照,使道德命题获得了客观指称意义和真值条件,由此诠释一种情感主义视域... 作为当代西方活跃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家,斯洛特巧妙地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语义)分析和经验实证的双重原则,将人的"移情"体验作为道德命题的经验参照,使道德命题获得了客观指称意义和真值条件,由此诠释一种情感主义视域下的道德知识(元伦理)学——移情-关怀伦理学,试图实现对逻辑实证主义-(情感表达主义)元伦理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实证主义 迈克尔·斯洛特 情感主义 道德知识学
下载PDF
试论西方伦理思想中的“自爱”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62-68,共7页
在古代理性主义德性论语境中"自爱"的概念有着形而上学的区分,为了感性快乐的自爱与为了德性自身之故的自爱拉开了距离,好生活和真正的自爱是统一的。在原子主义语境下"自爱"获得了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为解释其他诸... 在古代理性主义德性论语境中"自爱"的概念有着形而上学的区分,为了感性快乐的自爱与为了德性自身之故的自爱拉开了距离,好生活和真正的自爱是统一的。在原子主义语境下"自爱"获得了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为解释其他诸情感的基石。在启蒙语境下情感主义论者提出了无利害与仁爱情感概念,将自爱限制在一定范围,通过与高级情感保持一致的情感结构,建立新的心灵秩序。"自爱"含义的演变以及对待自爱的态度是与时代语境、人学理解以及自我观念是不可割裂的。同时自爱与仁爱的争执为推动功利主义思想发展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爱 仁爱 原子主义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儒家道德情感主义的根本原则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显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5-59,共5页
儒家的道德情感主义主张"恻隐之心",或者说,"恻隐之心"所产生的移情反应,而不是西方哲人所说的理性,是我们评价道德是非、建立伦理规范体系的最终来源与根据,亦即衡量一切道德是非的根本原则或最终标准。儒家道德... 儒家的道德情感主义主张"恻隐之心",或者说,"恻隐之心"所产生的移情反应,而不是西方哲人所说的理性,是我们评价道德是非、建立伦理规范体系的最终来源与根据,亦即衡量一切道德是非的根本原则或最终标准。儒家道德情感主义的这一道德判定的最终标准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它符合当代道德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类利他主义道德产生的心理事实;它也符合我们日常道德判断形成的实际心理过程;它还可以说明为何我们道德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由否定性的义务所组成;在人类的道德生活实践中,它往往比某些理性的标准(如功利主义的标准)更为可靠,更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主义 恻隐之心 道德的根本原则 道德的最终标准
下载PDF
斯洛特的美德伦理学及其心理学预设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义天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5,共5页
作为当代美德伦理学界的重要思想者,迈克尔.斯洛特的美德理论典型地代表了美德伦理学对道德心理问题的重视。依据斯洛特的新近作品与思想发展,本文对斯洛特的两种理论,即,常识美德伦理学和基于行为者的美德伦理学分别予以分析和评论,并... 作为当代美德伦理学界的重要思想者,迈克尔.斯洛特的美德理论典型地代表了美德伦理学对道德心理问题的重视。依据斯洛特的新近作品与思想发展,本文对斯洛特的两种理论,即,常识美德伦理学和基于行为者的美德伦理学分别予以分析和评论,并具体揭示了其背后的心理学预设及叙述。斯洛特的美德理论及其心理学基础向我们突出了道德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展示了美德伦理学关注人的内在品质和动机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识美德伦理学 基于行为者的美德伦理学 道德情感主义 道德心理
下载PDF
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19
11
作者 樊浩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10,共8页
道德精神有“理论道德精神”与“实践道德精神”两个结构和两种形态。前者是道德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即“知”的结构;后者是意志和冲动,即“行”的结构。在广义上,作为“行为一般”的意志有客观意志(狭义的意志)和主观意志(情感)之分。中... 道德精神有“理论道德精神”与“实践道德精神”两个结构和两种形态。前者是道德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即“知”的结构;后者是意志和冲动,即“行”的结构。在广义上,作为“行为一般”的意志有客观意志(狭义的意志)和主观意志(情感)之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传统以“理性+情感”为精神结构,以情感为“实践道德精神”的精神哲学基础。据此,伦理感与道德感就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发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伦理感”以“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感、实体感、精神感为基本规定,道德感以得道感、敬重情感、义务感为基本规定。现代道德教育哲学应当由对“理论道德精神”的偏执,转向对“实践道德精神”的深切关注,实现道德教育的精神哲学范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道德精神 伦理感 道德感 精神哲学
原文传递
同情在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聂文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斯密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伦理思想 道德情操 “亚当·斯密问题” 德性
下载PDF
言语行为与制度的生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韦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依照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以言行事哲学的分析理路,本文初步探讨了人的言语行为与制度生成的内在关系。第1节简要介绍了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分析视角研究人类社会制度现象的一般意义。第2节则讨论了以言创生制度的基本哲学思路。第3节... 依照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以言行事哲学的分析理路,本文初步探讨了人的言语行为与制度生成的内在关系。第1节简要介绍了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分析视角研究人类社会制度现象的一般意义。第2节则讨论了以言创生制度的基本哲学思路。第3节对以言创生制度的施事话语的形式条件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第4节则探讨了以言创生制度事实和制度规则的道德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制度生成 施事话语 以言施事力 许诺 道德情感
原文传递
道德提升感:一种提升道德情操的积极道德情绪 被引量:18
14
作者 黄玺 梁宏宇 +4 位作者 李放 陈世民 王巍欣 林妙莲 郑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3-1263,共11页
道德提升感,是指个体看到他人的道德行为时,欣赏他人的美德并感到自己的道德情操被提升,而产生的一种积极道德情绪。道德提升感具有情感、身体、认知和行为等四个成分。道德提升感可采用材料与情境进行诱发,采用标识词与量表进行测量。... 道德提升感,是指个体看到他人的道德行为时,欣赏他人的美德并感到自己的道德情操被提升,而产生的一种积极道德情绪。道德提升感具有情感、身体、认知和行为等四个成分。道德提升感可采用材料与情境进行诱发,采用标识词与量表进行测量。道德提升感的产生需要积极的内归因与积极的上行社会比较两个关键环节,还会受他人道德行为特点与个体自身特点的影响。道德提升感的产生还引起了脑神经、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反应。亲社会行为、积极的社会认知和对自身的积极作用是道德提升感所拥有的心理效应。未来对道德提升感的研究,可探讨它的神经与生理机制,探索它的扩展与建构效应,开展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并将它应用于道德教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提升感 道德情操 积极情绪 道德情绪
下载PDF
走向“整全人”的价值教育——兼论道德情感与价值的统一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79,共8页
道德情感与价值密切相关。道德情感并非完全、简单的非理性和主观情绪,它生发于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与人的存在相关。价值也不等同于社会事实,更非社会事实的对立面,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整合并关联外在事实与内在自我,对存在意义的探求... 道德情感与价值密切相关。道德情感并非完全、简单的非理性和主观情绪,它生发于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与人的存在相关。价值也不等同于社会事实,更非社会事实的对立面,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整合并关联外在事实与内在自我,对存在意义的探求中伴随着情感的升华。在人对自身存在境况的诗意追求中,道德情感与价值共同获得内涵并得以彰显。二者在人之存在以及一个融合认知与情感的、整全的生命体中达至统一。价值教育不仅关注价值规范的内化,更求取人心灵的解放,它要将人类存在的境况从单纯的外部世界牵引到人类的心灵深处,引导人听从自己内心的价值呼唤。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道德情感与价值教育在共同面对"整全人"上是一致的。二者相互交融,道德情感在价值教育实践中可以化为内在的道德力量;价值教育在根本上也体现为一种主体道德的评价;道德情感本身更是一种重要的价值教育力量。走向"整全人"的价值教育,对于价值教育实践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如何与情感教育融合贯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 整全人 价值教育 情感教育
原文传递
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西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5-80,共6页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 德育叙事是教育者对道德故事的叙述或重叙过程。对于同一则故事,叙的方式不同,德育效果则大相径庭。叙的方式是人类的价值、意义嵌入原生事件的重要渠道。那么,德育叙事究竟应该怎样"叙"?其方式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如何叙出事之"知":道德认知的澄明术;二是如何叙出事之"情":道德情感的催化剂;三是如何叙出事之"行":道德行动的图式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叙事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动 图式
下载PDF
道德情感形成的制约要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玉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58-60,共3页
对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而道德情感的形成 ,必然要受到个体的生理基础、道德认知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说 ,正是这三者的不断运动和交互作用规定了个体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 道德情感 制约要素 个体 生理基础 环境条件 道德教育
下载PDF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融合思政素质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琛 《湘南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将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素质教育进行融合,打造艺术教育和思政素质教育的融合体,构造创新的音乐与思政素质教育的联合教学模式,可使之成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在立足于公共音乐课程艺术培养的基础上,将思政素质... 将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与思政素质教育进行融合,打造艺术教育和思政素质教育的融合体,构造创新的音乐与思政素质教育的联合教学模式,可使之成为育人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在立足于公共音乐课程艺术培养的基础上,将思政素质教育融合到民族传统音乐学习、中外音乐欣赏课中,推动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促进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和思政教育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音乐课程 思政教育 创新教学模式 道德情操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关注情感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先伍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道德教育要想培养出行道德之事的道德高尚之人,就必须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情感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居的特殊群体,情感性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 道德教育要想培养出行道德之事的道德高尚之人,就必须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情感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居的特殊群体,情感性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应该关注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情感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教育哲学意蕴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修平 《教师教育学报》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讲话中深刻阐释了教师群体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其中,习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讲话中深刻阐释了教师群体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其中,习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标准,以简洁深刻的语言激励广大教师努力走好从人生存在到精神自由、从人生境界到价值使命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有"好老师标准对培育广大教师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老师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