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道德接受的主体心理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强 《青海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86-87,共2页
道德接受是由传导者、道德接受客体、道德接受媒介、道德接受主体组成的结构系统。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道德接受的主体心理机制:道德需要是道德接受的动力机制;内化和建构是道德接受的运行机制;情绪体验是道德接受的催化机制。
关键词 道德接受 主体心理机制 道德需要 情绪体验 文从心理学 动力机制 道德内化 道德建构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现路径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谈娅 李洪普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42-145,共4页
荣辱观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因此,要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遵循道德形成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必须坚持道德接受的"知"、"情"、&... 荣辱观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因此,要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遵循道德形成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必须坚持道德接受的"知"、"情"、"意"、"信"、"行"五要素的有机统一。从强化认知、提升情感、坚定信念、磨炼意志、注重养成等环节入手,使大学生真正实现明荣知耻、好荣恶耻、趋荣避耻、扬荣抑耻、践荣弃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接受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试论道德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冬梅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道德接受是发生在道德领域中的特殊的接受活动。道德接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道德需要是道德接受的动力,道德选择是道德接受的前提,道德内化是道德接受的关键,道德环境是道德接受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道德接受 道德需要 道德选择 道德内化 道德环境
下载PDF
道德判断的从众性与前在性对道德接受的作用
4
作者 张宜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5-48,共4页
道德判断中的积极从众心理及学生在接受正式的道德教育之前已具备的前在性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会促进道德接受,而盲目从众心理及前在性道德中的消极因素则会阻碍道德接受。在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两个心理动因对于道德接受... 道德判断中的积极从众心理及学生在接受正式的道德教育之前已具备的前在性道德中的积极因素会促进道德接受,而盲目从众心理及前在性道德中的消极因素则会阻碍道德接受。在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两个心理动因对于道德接受的影响作用,正确引导盲目从众心理,建设积极的从众氛围,同时,要合理利用有效的前在性道德,辨明并矫正错误的道德接受图式,提高学生的道德接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从众性 前在性 道德接受
下载PDF
宋诗话视域下的白居易宋代接受论
5
作者 殷海卫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4-120,共7页
从宋代诗话这一宏观视野来看,白居易接受群体庞大而复杂,接受状况全面而具体。传统的伦理批评与宋代崇德尚贤的社会风尚使白居易的品格赢得各阶层的尊重。君主的嘉奖、批评家的赞誉、藏书家的传布、文人群体的追贤、民众的敬爱等,共同... 从宋代诗话这一宏观视野来看,白居易接受群体庞大而复杂,接受状况全面而具体。传统的伦理批评与宋代崇德尚贤的社会风尚使白居易的品格赢得各阶层的尊重。君主的嘉奖、批评家的赞誉、藏书家的传布、文人群体的追贤、民众的敬爱等,共同营造了浓郁的接受氛围。文人群体的影响接受论、不同阶层的文本接受论、道德及文学批评论等,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白居易接受体系。此接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反映出社会文风改革、政治教化、怡情悦性的多重需求,显示出宋人的思辨精神和理性批判,转法华而不为法华转,最终塑成一种新型内省人格和平民气质,召唤着后世的接受与再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宋代诗话 道德认同 多维接受 文化品格
下载PDF
父母心理控制与中职生网上偏差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梁晓燕 刘晓飞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7,共7页
从发展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构造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探讨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同伴接纳、道德推脱与网上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自陈式量表进行数据采集,有效数据共1437份。研究结论如下:(1)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其网... 从发展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构造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探讨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同伴接纳、道德推脱与网上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自陈式量表进行数据采集,有效数据共1437份。研究结论如下:(1)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其网上偏差行为;(2)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可以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其网上偏差行为;(3)该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即中职生父母心理控制对其道德推脱的直接效应受到同伴接纳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偏差行为 父母心理控制 道德推脱 同伴接纳 中职生
原文传递
公民道德建设机制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范虹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需要 ,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使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道德灌输机制、注错习俗机制和道德接受机制。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 重要性 灌输机制 注错习俗机制 道德接受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