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季风气候地貌研究──以中国东部湿热季风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万晔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4,共5页
通过分析气候地貌学的国际国内现状,给出了气候地貌学的定义,并认为中国特色的气候地貌学是季风气候地貌学,最后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的湿热季风地貌。
关键词 中国 季风区 气候地貌 研究 湿热气候地貌 季风
下载PDF
中国季风沙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及其变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保生 吴正 +8 位作者 David Dian ZHANG 范安康 阎满存 孙武 靳鹤龄 董光荣 祝一志 高全洲 张甲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演了该时期中国季风区沙漠沙地曾经历的27个沙漠扩缩的周期性变化,并认为该剖面风砂沉积是过去地质时代季风沙区乃至整个中国沙区类似由现代这种冬春季西伯利亚—蒙古反气旋风系即冬季风向南伸展导致的若干风沙风尘动态过程的结果,而河湖相和古土壤的发育则主要与季风沙区受惠于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季风区 晚更新世-全新世 湾地层剖面 沙漠期 气候波动 季风沙区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中国历史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钢 孔冬艳 +2 位作者 李丰庆 刘倩 王会娟 《热带地理》 2017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蝗区是孕育和发生蝗灾的地理空间载体,是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一类自然生态地理单位。中国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及其毗邻地区是历史蝗灾研究的焦点区域。围绕"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的主线,重点回顾了飞蝗与蝗区的研究背景... 蝗区是孕育和发生蝗灾的地理空间载体,是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一类自然生态地理单位。中国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及其毗邻地区是历史蝗灾研究的焦点区域。围绕"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的主线,重点回顾了飞蝗与蝗区的研究背景,梳理了历史蝗灾与历史蝗区、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等相关研究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亟需关注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意义,包括历史蝗灾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地图集的编绘,"面―线―点"聚焦解析与"气―水―蝗"集成研究,蝗灾的社会影响及未来风险等方面,认为尤其要挖掘蝗区显著的"水缘性"特征,在东部季风区开展河泛、滨湖、沿海、内涝4类蝗区演化历史及其相互转化的格局、过程与机制的研究,进而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的响应过程与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区演化 水系变迁 历史时期 东部季风区
下载PDF
1470年以来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变化规律及趋势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艳丽 华悦 +4 位作者 周惠成 叶磊 王国庆 金君良 鲍振鑫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共14页
超长系列的降水资料是分析气候变化和预估未来区域水安全形势的重要支撑,但目前观测资料只有几十年时间尺度,利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系列重建是延长现有观测资料的主要手段。基于《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和1959年以来实测降水资... 超长系列的降水资料是分析气候变化和预估未来区域水安全形势的重要支撑,但目前观测资料只有几十年时间尺度,利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系列重建是延长现有观测资料的主要手段。基于《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和1959年以来实测降水资料,重建1470—2019年中国东部季风区的长序列降水数据,分析近550 a以来区域降水变化规律,剖析气候自然变异规律和人为气候变化对历史降水的影响,并通过CMIP6中等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下的4种情景降水数据预估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研究表明:①东部季风区降水年际分布不均,有明显的丰枯变化,1470—1691年整体处于枯水期,1692—1924年处于丰水期,1925年至今处于枯水期,存在准181 a周期;②1991年后人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现,海河、黄河下游和长江流域部分降水倾向率发生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总体降水增加趋势加快;③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基准期(1961—1990年)显著增加,季节性变化加大,区域旱涝风险加剧。由于未来气候情景的不确定性,未来降水趋势预测的可信度尚未可知,需要进一步增强风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系列重建 变化特征 趋势预估 人为气候变化 气候自然变异 中国东部季风区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分布特征及其地理解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勇 韩芳 +3 位作者 李传荣 李坤 穆豪祥 王哲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8,共19页
落叶阔叶林是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典型植被。本文利用复合高程信息的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数据,提取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构建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分布高度云模型及其影响因子云模型,探讨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及其影响因子的分布特征;构建多... 落叶阔叶林是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典型植被。本文利用复合高程信息的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数据,提取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构建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分布高度云模型及其影响因子云模型,探讨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及其影响因子的分布特征;构建多尺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影响因子权系数云模型,比较分析影响因子对落叶阔叶林上线作用的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异,尝试探讨各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对气候因子作用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如下:①中国东部季风区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自北向南先升高后降低,分布高度的期望、熵和超熵分别为965.77~1993.52 m、132.80~514.09 m和27.58~205.34 m。②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的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异:区域尺度上,非气候林线和气候林线的主导因子均为山体基面高度,贡献率分别为71.36%和44.06%,气候林线受温度影响高于降水,而非气候林线受降水影响高于温度;山系尺度上,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主要受1月均温和年降水量影响,且大部分山地1月均温的作用高于年降水量;局地尺度上,除大别山外,山顶效应对各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作用权重的期望最大,年降水量作用权重的期望均高于1月均温。③大别山和太行山落叶阔叶林上线对年降水量最敏感,吕梁山落叶阔叶林上线对1月均温最敏感。探讨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可以推动垂直带对气候变化响应差异的研究,并为区域生态安全监测体系的部署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 影响因子 云模型 空间分异 中国东部季风区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
6
作者 李涛辉 尹鹏飞 +4 位作者 吕爱锋 张文翔 尹继清 熊静 刘永毫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69,91,共9页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研究区域、植被气候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以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公布的气候变化数据库(CRU TS v.4.06)中0.5°×0.5°月尺度时空分辨率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集的气象数据(时间尺度为1981—2021年)、...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研究区域、植被气候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以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公布的气候变化数据库(CRU TS v.4.06)中0.5°×0.5°月尺度时空分辨率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集的气象数据(时间尺度为1981—2021年)、中山大学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组2013年开发的中国陆地表面土壤数据库的土壤数据为数据源,采用迈阿密模型(Miami)、桑斯威特纪念模型(Thomthwaite Memorial)分析1981—2021年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采用冗余分析(RDA)法分析植被气候生产潜力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结果表明:过去40a,中国东部季风区气温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蒸散生产潜力的时间演变,均分为2个阶段,气温生产潜力的第Ⅰ阶段为1981—2001年、第Ⅱ阶段为2002—2021年,降水生产潜力的第Ⅰ阶段为1981—2014年、第Ⅱ阶段为2014—2021年,蒸散生产潜力的第Ⅰ阶段为1981—2013年、第Ⅱ阶段为2013—2021年,2个阶段均呈现出生产潜力增加趋势,其中第Ⅱ阶段生产潜力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第Ⅰ阶段。气温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和蒸散生产潜力均存在1个22 a的显著周期转变,敏感性分析显示气温和降水均对蒸散生产潜力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在空间上,气温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蒸散生产潜力,都呈现出从华南地区往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且第Ⅱ阶段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增速显著高于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增速显著的区域多出现在高值区。冗余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季风区土壤表层理化性质对降水生产潜力、蒸散生产潜力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气温生产潜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季风区 植被气候生产潜力 陆地植被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对中国季风区径流深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夫星 陈东 +1 位作者 汤秋鸿 闫云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9-356,共8页
为揭示中国东部季风区径流深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变化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八大流域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以及应用了Mann-Kendall和局部加权回归分析(Locally Weighted Scatter Plot Smoothing,LOWESS)相关性检验方... 为揭示中国东部季风区径流深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变化的响应规律,建立了八大流域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以及应用了Mann-Kendall和局部加权回归分析(Locally Weighted Scatter Plot Smoothing,LOWESS)相关性检验方法,并分析了径流深系数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与径流深显著性相关范围要明显大于南亚夏季风,主要位于长江流域以北和松花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华南部分地区,并分别成正相关和负相关;而南亚夏季风与径流深显著性正负相关的区域则分别位于华南地区及长江流域上游部分地区。此外,季风区径流深系数空间差异明显,易产流区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而黄河及海河流域则产流较难。因此,对东亚及南亚夏季风的研究可为预测中国东部不同地区的水文过程及水资源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南亚夏季风 VIC模型 Mann-Kendall和LOWESS 中国东部季风区 径流深
下载PDF
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型的划分及其环流成因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孙林海 赵振国 +4 位作者 许力 陈国珍 李维京 王永光 刘海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56-62,共7页
在总结前人关于中国夏季雨型划分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对中国夏季雨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东部季风区夏季 ( 6~ 8月 )降水的客观气候规律及业务预报应用需要 ,利用经验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奇异值分解、聚... 在总结前人关于中国夏季雨型划分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对中国夏季雨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东部季风区夏季 ( 6~ 8月 )降水的客观气候规律及业务预报应用需要 ,利用经验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奇异值分解、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 ,结合经验分析 ,对中国东部季风区 1 880年以来 1 2 0多年夏季降水进行了客观分型 ,将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划分为两类四型 ,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雨型的大气环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部地区 季风区 夏季 雨型 大气环流 成因分析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