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8”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蔡景就 伍志方 +3 位作者 陈晓庆 兰宇 郭姿佑 郭春迓 《暴雨灾害》 2019年第6期576-586,共11页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地面观测和广东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异常双脊形态、强盛的西南季...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地面观测和广东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广东季风低压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南亚高压稳定少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异常双脊形态、强盛的西南季风低空急流北抬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季风低压显著发生发展并缓慢偏西移,促使本次广东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2)季风低压的生命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波动加强阶段与减弱消亡阶段。季风低压强度演变与暴雨落区范围大小的逐日分布是同步,但与日最大降水量逐日演变不完全同步。在低压由强转弱并加速远离阶段(8月30日),处于季风低压外围倒槽区的粤东地区却发生了破纪录的极端暴雨。(3)粤东极端暴雨发生在边界层动力辐合及水汽辐合最强、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最不稳定阶段,中层南海高压与季风低压的相互作用为暴雨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来自海洋的偏南暖湿气流北推与前期MCS冷池出流相互作用导致粤东沿海地面辐合线的形成,辐合线西段受莲花山脉地形阻挡和抬升作用长时间停滞维持,致使极端强降水回波的触发和维持。(4)雷达回波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块状弱回波西移阶段、带状回波叠加强短雨带东北移阶段和回波减弱东南移阶段。强降水回波呈典型的低质心暖云对流降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低压 持续性特大暴雨 低空急流 地面辐合线 强短雨带
下载PDF
一次引发南亚大暴雨的季风低压结构、涡度与水汽收支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孔期 Ghulam Rasul 赵思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6-542,共17页
对2003年夏季风期间,7月24~28日印度季风槽内季风低压发展西移与阿拉伯海中尺度低压合并引发南亚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印度季风槽、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以及低压区域的涡度、水汽收支.揭示和确认了一些事实:1)印度季... 对2003年夏季风期间,7月24~28日印度季风槽内季风低压发展西移与阿拉伯海中尺度低压合并引发南亚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印度季风槽、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以及低压区域的涡度、水汽收支.揭示和确认了一些事实:1)印度季风槽区对流层中下层存在明显的风场切变,槽区高温高湿,为单一性质的热带气团,低层为对流不稳定,槽区对应正涡度区;2)季风低压是一较深厚系统.动力结构为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其西移速度约500 km·d.季风低压北侧整层为深厚的东风,南侧在对流层中低层为西风,在高层为东风.热力结构在低层(700~800 hPa)间存在弱冷区,而中高层几乎为暖心结构.低压对应高湿区,低压中心西侧整层为相对湿度大值区;3)季风低压的发展过程中,低层的辐合场制造正涡度,促进低压的发展;4)低压区水汽强烈辐合,西边界输入量最大.在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作者还比较了夏季风期间南亚印度季风槽和东亚梅雨锋系统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印度季风槽 季风低压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
下载PDF
“18.8”粤东暴雨中心极端强降水“列车效应”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明华 陈芳丽 +6 位作者 姜帅 甘泉 林汇丰 曾丹丹 李娇娇 马泽义 张子凡 《暴雨灾害》 2019年第4期329-337,共9页
2018年8月30-31日广东出现一次超历史记录的极端强降水过程,惠东高潭24 h雨量达1 056.7 mm,采用广东省区域雷达拼图产品、MICAPS实况、CFSR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5°×0.5°),以及广东省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 2018年8月30-31日广东出现一次超历史记录的极端强降水过程,惠东高潭24 h雨量达1 056.7 mm,采用广东省区域雷达拼图产品、MICAPS实况、CFSR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5°×0.5°),以及广东省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着重分析了此次过程中"列车效应"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列车效应"发生在缓慢移动的季风低压诱发的有利大气环流背景下,最显著的特点是水汽通量散度和假相当位温大值区主要存在于925 hPa及其以下的边界层中,且在强降水发生时段汕尾附近地区边界层风向由西南风逐渐逆时针转为偏南风,在汕尾中部附近地区形成气流辐合上升;MβCS中多单体对流风暴沿西南季风和莲花山山脉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传播;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低空西南-偏南暖湿气流的脉冲,以及惠东高潭附近的特殊地形分布触发了此次过程中"列车效应"的发生发展,从而引发了高潭创历史记录的极端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效应 季风低压 极端强降水 地形 惠东高潭
下载PDF
华南季风低压暴雨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建莹 江吉喜 +1 位作者 布亚林 刘年庆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7-549,共13页
文中对2005年夏季华南的一次季风低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了该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并将其与南亚季风低压和梅雨锋上低压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由华南季风低压直接引起,造成大暴雨的季风低压产生在... 文中对2005年夏季华南的一次季风低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了该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并将其与南亚季风低压和梅雨锋上低压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由华南季风低压直接引起,造成大暴雨的季风低压产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这次华南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特征为:在水平方向上,季风低压的南侧是一条对流云带,在对流层中低层,季风低压基本上处于对流不稳定并伴随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它对应中低层的湿舌、辐合区和很强的正涡度带。在垂直方向上,季风低压在对流层中低层有明显的气旋性环流,在300 hPa以上无反映。它对应低层辐合和气旋性涡度,高层辐散和反气旋性涡度。季风低压的上升气流可达对流层高层,主要上升运动区位于低压的西侧,主要下沉运动区位于低压的东侧。季风低压南侧有低空急流存在,但高层急流并不明显;季风低压的热力结构为上暖下冷。华南季风低压的轴线随高度向东南方向倾斜。这种种特征,与南亚季风低压和梅雨锋低压均有较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低压 暴雨 结构
下载PDF
南海季风低压的活动及其降水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必骐 雷从华 欧阳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3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对1973~1986年在南海生成的季风低压的时空分布、路径及其降水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天气学研究。选择1986年6月下旬和1985年8月中旬两个季风低压过程,对其物理量作了计算,讨论了季风低压登陆后各物理量对降水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南海 季风低压 活动 降水
下载PDF
季风低压诱发2018年8月广东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玉蓉 黄绮君 +2 位作者 郭炳瑶 葛旭阳 陈明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7,共13页
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季风低压环境下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的形成成因。利用扰动天气图方法分析发现,季风低压和西南急流为此次广东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熵变零线位置... 利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2018年8月27日—9月1日季风低压环境下广东特大暴雨过程的形成成因。利用扰动天气图方法分析发现,季风低压和西南急流为此次广东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熵变零线位置与降水落区位置有较好的对应,零线处能量有最大累积,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对预报暴雨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为进一步验证季风低压的影响机制,构建不同季风低压尺度的敏感性试验,即通过滤去季风低压环流中的扰动分量来改变季风低压的强度。结果表明:暴雨强度与季风低压尺度和强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当季风低压强度较强时,暴雨过程总雨量强;当季风低压强度较弱时,降水大为减少甚至无降水。诊断分析指出,能量螺旋度指数能够较好反映出不同情形下降水发生发展,在季风低压背景下,暴雨区能量螺旋度指数较大,降水强度较强。反之,随着季风低压强度减弱,能量螺旋度指数减小,降水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低压 暴雨 能量螺旋度 水汽条件
下载PDF
南海季风低压的扰动动能收支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四臣 梁必骐 《热带海洋》 CSCD 1993年第1期1-8,共8页
根据FGGE-ⅡB资料,利用有限区域中准Lagrange坐标的扰动动能方程计算了发生在1979年的两个南海季风低压的扰动动能收支。结果表明,南海季风低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扰动动能主要来自气压梯度力在边界作功和扰动动能的水平通量辐合,尤以边... 根据FGGE-ⅡB资料,利用有限区域中准Lagrange坐标的扰动动能方程计算了发生在1979年的两个南海季风低压的扰动动能收支。结果表明,南海季风低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扰动动能主要来自气压梯度力在边界作功和扰动动能的水平通量辐合,尤以边界做功制造动能对低压的发展和加强贡献最大。斜压能量转换对低压动能的增加起一定作用,但贡献很小。正压能量转换在低压发生发展阶段主要是损耗扰动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季风 气压 低压 扰动动能
下载PDF
初夏南海季风低压发展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容广埙 谭锐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9-86,共8页
本文用热带有限区域σ—坐标六层初始方程数值预报模式对1979年6月下旬一次南海季风低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例南海季风低压的发展对大地形不敏感,与南海台风的数值试验结果不同.削减湿度场的试验表明,季风低压的... 本文用热带有限区域σ—坐标六层初始方程数值预报模式对1979年6月下旬一次南海季风低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例南海季风低压的发展对大地形不敏感,与南海台风的数值试验结果不同.削减湿度场的试验表明,季风低压的发展与大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湿度减小,季风低压发展缓慢甚至发展不起来.积云对流过程及其潜热的释放对季风低压发展有显著影响,它使得低压区的上升运动加强.改变低压南侧的西南风强度,导致水汽及能量输送的减小,不利于低压的发展.低压的发展主要由积云对流所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季风 气旋 积云对流 试验
下载PDF
Heavy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a Monsoon Depression in South China:Structure Analysis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建莹 江吉喜 +1 位作者 布亚林 刘年庆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8年第1期51-65,共15页
A heavy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a monsoon depression happened in the summer of 2005. This process was first diagno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was discussed~ then ... A heavy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the deepening of a monsoon depression happened in the summer of 2005. This process was first diagno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was discussed~ then this structure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in South Asia and the low vortex in the Meiyu fro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vy rainfall directly resulted from a monsoon depression in South China~ and the large-scale environment provided a favorable background for the deepening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was as follows.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re existed a convective cloud band to the south of the monsoon depression, which lay in a convectively instable area, with a relatively strong ascending motion in the mid and low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ascending motion matched well with a moist tongue, a convergence area, and a band of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mid and low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depression had an obviously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mid and low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but no circulation from above 300 hPa. The monsoon depression corresponded to convergence and positive vorticity in the low levels, but to divergence and negative vorticity in the upper levels. The upward draft of the depression could reach the upper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in the west of the depression, while the descending motion lay in the east. There was a low-level jet to the south of the depression, while the upper-level jet was not obvious. The depression was vertically warm in the upper levels and cold in the low levels, and the axis of the depression tilted southeastward with height, whose characteristics were different not only from the monsoon depression in South Asia but also from the low vortex in the Meiyu fro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soon depression STRUCTURE heavy rainfall
原文传递
季风低压对台风生成影响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文玉 吴立广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选取2007年和2009年发生的4个季风低压个例,利用FNL资料和CMORPH卫星反演的降水资料,采用多尺度环流分析法,对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的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季风低压对台风生成的可能影响。分析发现:季风低压生成于季风槽中,其天气尺... 选取2007年和2009年发生的4个季风低压个例,利用FNL资料和CMORPH卫星反演的降水资料,采用多尺度环流分析法,对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的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季风低压对台风生成的可能影响。分析发现:季风低压生成于季风槽中,其天气尺度波列的气旋性环流中。虽然以季风槽为特点的低频环流为台风生成提供大尺度气候条件,但是季风低压通过进一步提供较大的正相对涡度,可以有效减小Rossby变形半径,促进热带低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合并,有利于台风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季风低压 季风槽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Forecast Performance of an Economical Explicit Time Integration Scheme in a Limited Area Model over Indian Region
11
作者 A. Bandyopadhyay (1) S. S. Singh (1)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An economical explicit scheme of time integration is implemented in a regional model over Indian region to achieve computational economy. The model is also integrated by explicit Leap-Frog Scheme. The performance of e... An economical explicit scheme of time integration is implemented in a regional model over Indian region to achieve computational economy. The model is also integrated by explicit Leap-Frog Scheme. The performance of economical explicit scheme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forecast results with those produced by leap-frog sche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al explicit scheme produces more or less similar forecasts as compared to those produced with leap-frog scheme. However, application of the economical explicit scheme saves substantial amount of computer time. The scheme is found nearly four times economical as compared to explicit leap-frog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al-explicit SEMI-IMPLICIT Split-explicit Leap-frog monsoon depression Numerical model
下载PDF
VARIATION IN THERMODYNAMIC STRUCTURE OF PBL AS A MONSOON DEPRESSION PASSES——A CASE STUDY
12
作者 G.Rakumar R.S.Saraswat B.Chakravarty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Vertical profiles of virtual potential temperature,specific humidity,temperature at saturation points,moist static energies along with parcel condensing levels using minisonde data are analysed for two stations throug... Vertical profiles of virtual potential temperature,specific humidity,temperature at saturation points,moist static energies along with parcel condensing levels using minisonde data are analysed for two stations through which a mon- soon depression passed.The height of the cloud base came down as low as 910 hPa level from 835 hPa.Equivalent po- tential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 the vertical profile as well as in the conserved variable diagram as the depression ap- proached the station.Parcel condensing levels showed clearly inversion top and cloud top but not in all cases.Moist stat- ic energy showed an increase upto 10 kJ/kg as the depression approac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PBL) thermodynamic variables monsoon depression conserved variable diagram
原文传递
双季风低压影响下的一次内陆山地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龙 刘宸钊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S01期1-6,共6页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风路径数据、FY-2G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7月攀西地区西部高海拔山区的一次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山地暴雨过程中,南海季风低压发展形成的热带风暴“木恩”与印度季...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风路径数据、FY-2G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7月攀西地区西部高海拔山区的一次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山地暴雨过程中,南海季风低压发展形成的热带风暴“木恩”与印度季风低压的低层外围气流在攀西地区西部交汇并显著辐合。同时,地形对低层的暖湿气流存在强迫抬升作用,低层中尺度辐合线的位置和强度与中尺度对流性云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层显著的水汽辐合、中层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低层不稳定能量的维持都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暴雨 季风低压 辐合 水汽 不稳定能量
下载PDF
2014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TC生成之原因分析
14
作者 李靓 胡啸 +1 位作者 王小光 康志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5-1334,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资料,对2014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TC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极地冷空气南侵,造成8月上中旬副热...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资料,对2014年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TC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极地冷空气南侵,造成8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南,下旬冷空气减弱,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致使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信风与赤道西风的汇合区位置异常偏南;马斯克林高压偏弱,导致索马里急流和东印度洋越赤道气流也弱,印度半岛中低层季风低压或季风槽极其不活跃。澳大利亚高压路径偏东或偏西和势力偏弱,则南海南部越赤道气流亦弱。8月上中旬台风主要源地的海表温度明显偏低,不能酿成低层高温高湿的大气;月内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大气的对流活动很弱,层结较稳定、风速垂直切变大,均不利于TC发生发展。在南海到菲律宾以东洋面低层为弱的正涡度区和负散度区,有辐合上升运动,但垂直速度很小,不能满足TC尺度的环流发生和发展;南亚高压和副高南侧东风扰动造成对流层高层为弱上升区,不能形成高空辐散机制,不利于上升气流维持和加强。故此,8月在异常偏南的ITCZ中生成的4个热带扰动最终均未能发展成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 环流形势特征 季风低压 OLR ITCZ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晚始新世古气候演化特征及其意义——以Hk1井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健 彭捷 +3 位作者 操应长 刘可禹 宋明水 刘惠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9-1072,共14页
始新世中晚期是东亚地区古近纪气候的关键转变期,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以往主要是依据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沉积资料对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进行研究,但是中国东部缺少广泛分布的沉积地层证据,使得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仍... 始新世中晚期是东亚地区古近纪气候的关键转变期,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以往主要是依据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沉积资料对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进行研究,但是中国东部缺少广泛分布的沉积地层证据,使得这一时期的古气候演化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位于中国东部的东营凹陷中晚始新世发育有一套连续的红层—膏盐层—湖相泥岩沉积序列,对古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以东营凹陷Hk1井沙四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沉积学资料和Na/Al比值、化学变化指数(CIW’)等地球化学指标,探讨了其中晚始新世古气候演化特征及其意义。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晚始新世气候演化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1~3阶段古气候变化与中国中西部古气候变化基本一致,即长周期的干冷趋势中出现一个短暂的急剧变暖过程(MECO);第4~5阶段古气候演化与中国中西部古气候变化趋势出现明显差异。第4阶段沉积时期,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得湿润,纬向分带古气候开始格局被打破;第5阶段时期,古气候整体转变为东湿西干的气候格局,东亚季风开始盛行并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气候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始新世 古气候演化 盐湖 东亚季风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小资料
16
《福建金融》 1994年第1期34-34,共1页
小资料世界上有哪些市场经济模式目前,世界上大体有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即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长处,如"社会公平"、"社会保险"等等,但它不搞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 小资料世界上有哪些市场经济模式目前,世界上大体有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即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长处,如"社会公平"、"社会保险"等等,但它不搞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社会主义保障、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al-explicit SEMI-IMPLICIT Split-explicit Leap-frog monsoon depression Numerical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