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0年西安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基于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米瑞华 石英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基于西安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乡级人口普查数据,在ArcGIS10.0环境下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分别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建立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基于不同的主副中心依存关系假设建立多中心人口密度模型。人口密度模型揭示西安市正处于城市快速成... 基于西安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乡级人口普查数据,在ArcGIS10.0环境下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分别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建立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基于不同的主副中心依存关系假设建立多中心人口密度模型。人口密度模型揭示西安市正处于城市快速成长阶段,中心区局地正增长与负增长交替,主城区人口虹吸力强大,近郊区人口快速增加,偏远地区人口逐渐减少。2000年西安市人口分布以钟楼为中心呈现单中心集聚形态,2010年人口分布已呈现显著的多中心形态,并以康复路和土门人口集聚中心的离散效应较大,其他人口集聚中心的极化效应较大。钟楼主中心的重要性依然强大,但已随着若干城市副中心的快速发育而影响力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模型 单中心 多中心 西安市
下载PDF
城郊居住分层理论的拓展:基于市场摩擦的角度
2
作者 杨小忠 熊鹰 罗乐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4,共14页
为了研究异质性收入居民的空间分层,在一个单中心模型中融入公共服务根据有无住房实施差异性分配,以及房子有最小面积这种市场摩擦,发现存在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为零的刚性需求者,得到完全分层和混合分层两种模式.数值模拟表明,完全分层模... 为了研究异质性收入居民的空间分层,在一个单中心模型中融入公共服务根据有无住房实施差异性分配,以及房子有最小面积这种市场摩擦,发现存在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为零的刚性需求者,得到完全分层和混合分层两种模式.数值模拟表明,完全分层模式下,城区公共服务优势能够减少郊区的穷人数量,增加所有居民的福利;混合分层模式下,城区公共服务能够增加郊区的穷人数量,并使得城区刚性需求者的福利受损.郊区土地供给增加,在完全分层模式下会吸引低收入者流向郊区,但在混合分层下,会减少郊区的低收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分层 市场摩擦 单中心模型 混合分层
下载PDF
向心化抑或离心化?2000—2020年中国城市内部人口分布的演进与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延吉 池胡洁 林胜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本文利用2000、2020年World Pop数据,揭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的人口密度分布、演进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表明:(1)单中心模型对人口密度分布的拟合优度在离心化城市有所降低,在向心化城市保持稳定,大城市大多适用指数函数,中小城市更... 本文利用2000、2020年World Pop数据,揭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的人口密度分布、演进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表明:(1)单中心模型对人口密度分布的拟合优度在离心化城市有所降低,在向心化城市保持稳定,大城市大多适用指数函数,中小城市更适用幂函数。(2)2000—2020年理论上的市中心人口密度整体上升,70%、30%的城市分别经历向心化和离心化,东部及高等级城市的向心化趋势强烈,西南城市则易发生离心化。(3)人口规模扩张、居住条件改善、家庭小型化促使人口密度梯度下降,城市化率和居民收入提高令人口向中心汇聚,道路建设和公交优先政策则会助推人口离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梯度 单中心模型 向心化 离心化 城市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与人口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邹旭鑫 宋顺锋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 CSSCI 2018年第3期33-59,共27页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城市的发展战略也应势而变。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控制大城市的规模扩张,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方针,以及在9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国家随之放松了对大城市规模的控制,逐渐形成...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城市的发展战略也应势而变。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控制大城市的规模扩张,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的发展方针,以及在9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国家随之放松了对大城市规模的控制,逐渐形成由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趋势。城市发展战略不仅影响城市化总体进程,促进了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速度,同时也改变着中国城市人口空间的结构。根据现有文献可知,已有大量学者对城市发展战略如何影响城市化总体进程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作用。而人口密度梯度作为研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反映的是城市人口从中心到边界的变化速率。本文首先估算了中国地级市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4年的人口密度梯度,结果显示从1990至2014年受中国城市发展政策的影响,平均人口密度梯度呈现正'U'形的变化规律。同时,市中心人口密度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城市的逆城市化和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然后文章用四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对人口密度梯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越发达、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越小,人口密度梯度越小。中国收入水平与人口密度梯度呈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在中国富人优先选择在市区居住的现象。本文还将户籍人口数据和常住人口数据分别进行回归,两组数据的差异揭示了人口向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地区聚集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梯度 单中心城市模型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原文传递
环境法治多中心模式及其结构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雪梅 王子彦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0年第4期52-54,共3页
首先指出我国目前的环境法治行政单中心模式的弊端,进而分析了多中心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在对其进行修正的基础上,进行了环境法治多中心模式的框架设计。
关键词 环境法治 单中心模式 多中心模式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扩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30-34,41,共6页
传统城市理论假设城市空间规模是和人口规模、城市收入水平、交通成本以及农地租价4个因素有紧密的联系,我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进行分析,再次证实该假设并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继续通过聚类分析,可... 传统城市理论假设城市空间规模是和人口规模、城市收入水平、交通成本以及农地租价4个因素有紧密的联系,我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进行分析,再次证实该假设并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继续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我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空间规模分布划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较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4个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单中心城市模型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下的城市地价——中国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柯善咨 何鸣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文根据单中心城市模型和中国城市土地市场若干特点建立了城市地价检验模型,并对中国地级以及以上城市地价进行了截面分析。计量估计表明,城市人口和收入是地价的重要决定因素,郊区土地价值和城市交通条件也影响城市地价;估计还表明政... 本文根据单中心城市模型和中国城市土地市场若干特点建立了城市地价检验模型,并对中国地级以及以上城市地价进行了截面分析。计量估计表明,城市人口和收入是地价的重要决定因素,郊区土地价值和城市交通条件也影响城市地价;估计还表明政府通过控制城市土地供给和选择不同交易方式对城市地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特定交易方式的影响犹为显著。分析结果还显示地价上涨最大的推动力是旺盛的需求。Robust回归方程估计表明上述统计检验结果是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中心城市模型 城市一般均衡 土地市场 城市地价
下载PDF
自驾偏好、居民异质与居住选址——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的空间均衡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淑贤 刘天亮 +1 位作者 黄海军 刘蓉晖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9,共17页
基于线性单中心城市模型,研究了自驾偏好和居民拥有车辆异质性对双方式交通走廊沿线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居住区位选址均衡的影响.将有车居民对自驾出行的偏好集成到直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空间均衡模型.分析发现,当城市居民全部自驾出行时... 基于线性单中心城市模型,研究了自驾偏好和居民拥有车辆异质性对双方式交通走廊沿线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居住区位选址均衡的影响.将有车居民对自驾出行的偏好集成到直接效用函数中,建立了空间均衡模型.分析发现,当城市居民全部自驾出行时,租金-距离可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考虑只有部分居民拥有自驾车辆的一般情形,推导出了有车和无车居民在城市走廊沿线居住分布的不同均衡模式.通过理论解析,进一步考察了小汽车保有量和城市居民数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居民效用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中心城市 城市空间均衡 居住区位选址 小汽车拥有权
下载PDF
Muth-Mills Model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Cities in China 被引量:1
9
作者 Yaowu WANG Chuan DING +2 位作者 Yaoyu LIN Chao LIU Ting MA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4年第1期60-67,共8页
Give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Chinese citie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iability of some basic predictions of the Muth-Mills model of urban spatial str... Give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Chinese citie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iability of some basic predictions of the Muth-Mills model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for modern cities in China,using data for the year 2010. Chinese cities are experiencing rapid motorization and road construction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so we have tried to use different measurements for commuting cost in these cities to estimate the empirical model,and concluded that most results support the Muth-Mills assertion. The elasticities of the urban spatial size with respect to the signifi cant variables are discussed,comparing to those for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s we obtain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can further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model as a tool for a policy analysis on cit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monocentric urban model urban economics TRANSPOR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