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宏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72,共2页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刻刻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当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就会让民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感伤,且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随即就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物哀"等日本文学的审美范畴,为日本古典文学奠定了悲情的审美基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物哀"的文学内涵再着重结合日本文学传统介绍了"物哀"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物哀”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日本文学作品中“物哀”的美学意义刍议 被引量:6
2
作者 吕汝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66-68,共3页
日本文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尽管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在日本文学作品中,仍能发现大量的"物哀"现象,"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国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在日本文学美学文化中... 日本文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尽管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在日本文学作品中,仍能发现大量的"物哀"现象,"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国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在日本文学美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物哀 文化互溶 美学意义 精神境界
下载PDF
浅析荒木经惟的艺术色彩风格表现
3
作者 郑璧珍 《色彩》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荒木经惟的艺术色彩风格表现。本文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尤其是色彩运用方面的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荒木经惟作品中“浓烈的红”等显著色彩元素的运用,以及这些色彩如何隐喻他对生死... 本文深入探讨了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荒木经惟的艺术色彩风格表现。本文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尤其是色彩运用方面的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荒木经惟作品中“浓烈的红”等显著色彩元素的运用,以及这些色彩如何隐喻他对生死、性、美、欲的深刻见解。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回顾、图像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对荒木经惟的摄影作品进行图像分析,特别是对其色彩运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其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分析荒木经惟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色彩来表达其独特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木经惟 摄影 艺术风格 色彩 物哀
下载PDF
物哀美学在日本动画中的体现——以镜头与色彩为例
4
作者 李健玮 《流行色》 2023年第2期81-83,共3页
“物哀美学”是一种植根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形态,在这样独特的审美条件下也孕育了十分与众不同的日本动画。在日本动画的创作中,蒙太奇手法与色彩的娴熟运用,不仅提升了动画的审美价值,也将“物哀美学”这种审美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物哀美学”是一种植根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形态,在这样独特的审美条件下也孕育了十分与众不同的日本动画。在日本动画的创作中,蒙太奇手法与色彩的娴熟运用,不仅提升了动画的审美价值,也将“物哀美学”这种审美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着重探讨日本动画中的蒙太奇与色彩应用于其表现物哀美学的分析,解析日本动画中的蒙太奇与色彩表现物哀美这种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动画 物哀美学 蒙太奇 色彩
下载PDF
百合现象与“物哀”文化——日本动漫文化精神新探 被引量:4
5
作者 万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2,共5页
百合系指女性之间的纯精神性爱恋,是日本动漫独有的题材,其渊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与"知物哀"传统中。百合现象对"物哀"的契合与发扬可以从三方面论之:百合之爱是一种"本然的人情",虽... 百合系指女性之间的纯精神性爱恋,是日本动漫独有的题材,其渊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与"知物哀"传统中。百合现象对"物哀"的契合与发扬可以从三方面论之:百合之爱是一种"本然的人情",虽有悖德之嫌,但符合"物哀"对自然本真感情的认可;百合之爱是纯精神性的灵之爱,发扬了"物哀"中重精神、轻肉体的一面;百合之爱既体现了"物之哀",也体现了"事之哀",符合"物哀"理论所提倡的双重审美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 百合 日本动漫
下载PDF
“侘寂”美学发展溯源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维乐 李可 戴蕾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9期26-28,共3页
"侘寂"是日本审美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审美意识发展过程则可以深入对"侘寂"美学精神内核的理解。从绳文时代至室町文化时代,在日本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影响下,日本美学的发展历经了由原初审... "侘寂"是日本审美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审美意识发展过程则可以深入对"侘寂"美学精神内核的理解。从绳文时代至室町文化时代,在日本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影响下,日本美学的发展历经了由原初审美意识中无常观到平安朝时代"物哀"审美意识,再到室町文化时代"侘寂"审美意识的蜕变,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日本人对自然完全的接纳和依存。"侘寂"美学隶属于独特而宝贵的日本美学体系,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或许可以同样为我们所借鉴,去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崭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侘寂 物哀 日本美学 日本审美意识
下载PDF
日本“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义理与人情的博弈 被引量:3
7
作者 勾艳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4期84-88,共5页
本文以"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物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 本文以"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物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或无奈殉情的例子俯拾皆是,渗透着无常色彩的物哀之情油然而生。近世后期,义理与人情的冲突不再激烈到难以调和,物哀心绪变得缠绵而幽艳。可以说,源自生命本真需求的人情,在与封建义理的抗衡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 物哀 义理 人情 博弈
下载PDF
论“物哀”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抱抱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从"物"是什么,"物"的复杂内涵,"物"的两个层次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物";接着对"哀"进行词源学考察,梳理"阿波礼"的用例,分析了"哀"的两个层次;最后从"物... 从"物"是什么,"物"的复杂内涵,"物"的两个层次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物";接着对"哀"进行词源学考察,梳理"阿波礼"的用例,分析了"哀"的两个层次;最后从"物哀"悬置道德判断,"物哀"中的善恶好坏,"物哀"程度的深与浅,"物哀"的种类和倾向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物哀"的丰富意蕴。研究"物哀"无论在激活中国古代文论还是理解日本民族文化心理上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
下载PDF
石黑一雄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空景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安妮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对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极具物哀特点的"空景"手法的借鉴,使之与日本文学文化传统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空景被小说的叙述者用为一种帮助其脱离因自身问题所致的精神困苦的情感及心理策略。石黑由... 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对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极具物哀特点的"空景"手法的借鉴,使之与日本文学文化传统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空景被小说的叙述者用为一种帮助其脱离因自身问题所致的精神困苦的情感及心理策略。石黑由此揭示了其叙述者与过去的自己、他人及集体错误和解过程中回避责任的问题。通过小说与电影的关联,石黑一方面表达了与小津的《东京物语》源自相似历史文化语境而出于不同情感张力的、对新旧秩序更迭的感伤,一方面也督促读者去反思情感在个人及国家历史责究过程中所具有的推责性和混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远山淡影》 小津安二郎 《东京物语》 物哀
原文传递
山崎丰子文学中的反战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鲍同 姜毅然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72-80,共9页
日本社会小说作家山崎丰子的大部分作品中贯穿着反战思想,其中既包含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内容,又有对日本对外扩张行径的反思,深入挖掘了战争中日本国民的紧张与不安,探讨了人物内心深处对"归"的渴望,唤醒了人们对战争残... 日本社会小说作家山崎丰子的大部分作品中贯穿着反战思想,其中既包含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内容,又有对日本对外扩张行径的反思,深入挖掘了战争中日本国民的紧张与不安,探讨了人物内心深处对"归"的渴望,唤醒了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共识。本文以山崎的"战争三部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贯穿于山崎文学中的反战思想进行研究,详细剖析其"归"的主题和"哀"的基调,对日本是否具有"反战文学"进行深入讨论,了解事实真相,厘清文学概念,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崎丰子 反战思想 回归主题 物哀基调 历史反省
下载PDF
郁达夫的小说与日本文学“物哀”美学传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蒙雨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自然景物的优雅描绘,形成作品细腻动人的悲哀美。郁达夫的创作在美学上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而与日本文学的"物哀"美理念相近,是郁达夫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悲剧 日本文学 “物哀”
下载PDF
石黑一雄《别让我走》:电影反照下的物哀与留白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安妮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0-67,102,共9页
石黑一雄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于其笔墨间难以捉摸的隐性深度。与其他西方作家以语言的隐喻性制造隐性深度不同,石黑文本的深度得益于他从日本电影中借鉴的物哀与留白技法,这使他完成了一个协调现实主义情感与现代主义客观与自由的任务,... 石黑一雄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于其笔墨间难以捉摸的隐性深度。与其他西方作家以语言的隐喻性制造隐性深度不同,石黑文本的深度得益于他从日本电影中借鉴的物哀与留白技法,这使他完成了一个协调现实主义情感与现代主义客观与自由的任务,在从原意上最大地还原了读者阐释自由的同时,又维持了强烈情感、秩序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别让我走》 物哀论 留白 小津安二郎电影
下载PDF
日本室町时代的庭园美学转向——从物哀到侘寂 被引量:1
13
作者 普昊 胡昂 邬文洁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室町时代是日本庭园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所传达的美学特质不止影响着建筑与庭园领域,并且在宏观层面的设计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室町时代前期和后期的的庭园案例——金阁寺和龙安寺为中心,探寻这两个庭园所传达的以&q... 室町时代是日本庭园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所传达的美学特质不止影响着建筑与庭园领域,并且在宏观层面的设计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室町时代前期和后期的的庭园案例——金阁寺和龙安寺为中心,探寻这两个庭园所传达的以"物哀"为主体和以"侘寂"为主体的庭园美学,并研究审美演变发展的脉络,最后从时代背景、政治倾向、经济发展和禅宗文化等多个层面总结出日本室町时代的庭园美学转向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町时代 庭园美学 禅宗 物哀 侘寂 金阁寺 龙安寺
下载PDF
“物哀”视域下贾瑞形象的变异——岛崎藤村的《红楼梦》摘译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丹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100,共20页
岛崎藤村于20岁时,在日本明治时代的《红楼梦》风潮中,受森槐南的启发,选择摘译《红楼梦》。但他并未选择中国读者喜爱或感动的红楼故事,而是选择了比较不受中国读者欢迎的次要人物贾瑞正照风月宝鉴的故事。因为他从贾瑞故事中感受到了... 岛崎藤村于20岁时,在日本明治时代的《红楼梦》风潮中,受森槐南的启发,选择摘译《红楼梦》。但他并未选择中国读者喜爱或感动的红楼故事,而是选择了比较不受中国读者欢迎的次要人物贾瑞正照风月宝鉴的故事。因为他从贾瑞故事中感受到了日本传统的"物哀";而且他与贾瑞同处于难以把控自身觉醒的情欲的年龄,对贾瑞有着了解之同情。加之当时以北村透谷为先锋、以《女学杂志》为阵地所掀起的纯爱之风的影响,使他在翻译时,淡化了原作"戒淫"的主题,而凸显了"物哀"的主题,使得贾瑞从贪淫好色的形象转变成一个痴情者的形象。而这种转变又是通过他对原文的取舍增删的处理以及物语风格的译笔来实现的。他在翻译时的"创造性叛逆"给译文的读者北村透谷带来了创造的刺激,从而产生了《宿魂镜》中"古镜"的构思,而这又反过来刺激到他自己在《春》里设计了"怀剑"的构思。可见贾瑞故事在日本经历了三度创造性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崎藤村 贾瑞 “物哀” 变异 创造性叛逆
原文传递
日本动画片中的物哀思想与死亡赞歌
15
作者 周来 袁禹慧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35-37,共3页
日本动画片中洋溢的浓郁民族性一直是日本动画的显著特点,其中,物哀思想和对死亡的赞美充斥其中。日本动画片中体现物哀思想的唯美、颓废,死亡场面充满绝艳,美到让人窒息。这些带有病态特点的审美却成为吸引众多青少年的"亮点&quo... 日本动画片中洋溢的浓郁民族性一直是日本动画的显著特点,其中,物哀思想和对死亡的赞美充斥其中。日本动画片中体现物哀思想的唯美、颓废,死亡场面充满绝艳,美到让人窒息。这些带有病态特点的审美却成为吸引众多青少年的"亮点",引人深思。如何批判的看待这一现象与如何借鉴日本动画片中民族性的表达对于我们当下的动画创作同样具有启迪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动画片 物哀 死亡
下载PDF
中日闺怨诗的宏观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米丽萍 米丽英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6-41,91,共6页
日本古代诗歌是中日文化交融的结晶。比较中日闺怨诗的创作背景、题材范围、创作视角以及常用意象等,发现两者各有特色:中国闺怨诗集中反映了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日本闺怨诗则多囿于歌娱抒情。这些差异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 日本古代诗歌是中日文化交融的结晶。比较中日闺怨诗的创作背景、题材范围、创作视角以及常用意象等,发现两者各有特色:中国闺怨诗集中反映了皇权至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日本闺怨诗则多囿于歌娱抒情。这些差异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以及诗歌创作的审美理念关联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汉诗 闺怨诗 物哀 幽玄
下载PDF
渡边淳一《失乐园》的“物哀”绝唱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晓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2-81,158,共11页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一部"为情而死"的小说。这部作品既源于日本当今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东瀛传统的"物哀"情愫。男女主人公热衷于怦然心动的中年之爱,抛弃原有的家庭,陷入"不伦之恋"的纠结。为了把巅...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一部"为情而死"的小说。这部作品既源于日本当今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东瀛传统的"物哀"情愫。男女主人公热衷于怦然心动的中年之爱,抛弃原有的家庭,陷入"不伦之恋"的纠结。为了把巅峰时刻的爱情定格,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殉情"。如此决绝的爱情包含了日本式的"死亡"观念和"物哀"的审美追求。"乐园"之得失映射于婚姻内外,渡边淳一的思绪游移于"物哀"界边。这不仅是作家的笔触在摇曳,而且是日本精神文化在情与理之间的躁动,同时也是本居宣长以来"物哀"诗学在这部小说中的深邃反思。从这种意义上讲,《失乐园》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边淳一 《失乐园》 本居宣长 “物哀”论
下载PDF
物哀之美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光祖 张亭亭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11,22,共5页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多围绕家庭题材,深受日本物哀文化影响。他把自己称为"电影的小导演"。正是这样一位"小导演",用融融温情来展现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小津安二郎常常将"人性"这一抽象的主题转化为...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多围绕家庭题材,深受日本物哀文化影响。他把自己称为"电影的小导演"。正是这样一位"小导演",用融融温情来展现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小津安二郎常常将"人性"这一抽象的主题转化为具体的"情感",并赋予"物哀之情",在影片中以具体的形象和事件将其毫无保留地展现,以此来表达对于人生、亲情的独到见解。以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和《秋刀鱼之味》两部影片为例,来分析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所传达的物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津安二郎 物哀 电影
下载PDF
论佐藤春夫编译《车尘集》的文化意识和审美倾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66,共6页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中心论得到确认。实践证明,译者的文化意识、审美倾向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成为译者、原作者、原语篇、译语篇、读者之间发生交际和共鸣的"文化场"。这就使关注译者的文化意识、审美倾向成为解析原语和...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中心论得到确认。实践证明,译者的文化意识、审美倾向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成为译者、原作者、原语篇、译语篇、读者之间发生交际和共鸣的"文化场"。这就使关注译者的文化意识、审美倾向成为解析原语和译入语如何互文沟通的关键。佐藤春夫以中国古代女性所作诗歌为原语文本编译的《车尘集》集中体现了他在多元化文化意识下建构审美倾向的过程以及中日两国之于古典文化的互文顺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藤春夫 审美倾向 文化意识 车尘集 物哀 幽玄 风雅
原文传递
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的嬗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亚琴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5-99,共5页
“物哀”是日本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因“悲”与“美”相融的审美意识而具有深邃的艺术境界,经日本传统诗学、美学、文学的表现而成为国民性美学思想。“物哀”美学强调主观见于客观的真情流露,在世相万物中体味无常的美感,进而实现内... “物哀”是日本美学范畴中的重要概念,因“悲”与“美”相融的审美意识而具有深邃的艺术境界,经日本传统诗学、美学、文学的表现而成为国民性美学思想。“物哀”美学强调主观见于客观的真情流露,在世相万物中体味无常的美感,进而实现内在与外在的情感共鸣。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相互促进推动着日本文学中“物哀”美学的嬗变,随着社会格局和整体审美倾向的改变,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物哀”表达在感性与理性的博弈中偏离原有的方向,呈现出新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物哀 美学 嬗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