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辉 卓海华 刘云兵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结合流域及区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编制工作实践,针对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中的站网规划和能力建设规划这两项主要规划内容,从规划技术路线、内容、原则、现状调查分析和规划方案选择等方面,探讨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重点考虑... 结合流域及区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编制工作实践,针对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中的站网规划和能力建设规划这两项主要规划内容,从规划技术路线、内容、原则、现状调查分析和规划方案选择等方面,探讨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监测 监测规划 规划编制 监测站网规划 能力建设规划
下载PDF
基于多信息的吉林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及编码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波 张敬东 +3 位作者 范春旭 钟诚 赵红玲 李鸿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67-372,共6页
基于多信息开展吉林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及编码研究对揭示全省和地方农业旱情,全面、真实地反映监测区的土壤水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土壤墒情站网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农业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农业灌溉和易旱程度等特... 基于多信息开展吉林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及编码研究对揭示全省和地方农业旱情,全面、真实地反映监测区的土壤水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土壤墒情站网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农业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农业灌溉和易旱程度等特点,规划吉林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并提出一种反映多信息的墒情站网编码方式。结果表明:(1)考虑农业气候、地形,以及雨养和灌溉农业特点,进行全省墒情监测站网一级分区,共划分187个单元。(2)考虑全省主要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共划分352个基本单元(最少方案);(3)通过粮食主产区,易旱区、西部平原乡镇加密,获得三级分区的471单元。(4)构建的各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分区编码形式为: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灌区条件+农业气候区划+土壤类型+粮食主产区+易旱区。除行政区划采用6位邮编编码外,其余属性类别若大于10,则采用两位数字进行编码,若属性类别小于10,则采用1位数字进行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站网规划 分区编码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的山西省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规划布局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迪 张亮亮 +1 位作者 翟家齐 冯保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1-208,共8页
综合考虑全省地形地貌、农业气候、土壤类型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灌溉和雨养农业区、粮食主产区、易旱区等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的土壤墒情站网规划布设原则和方法,运用Arc GIS技术实现空间信息的叠加、提取和融合;并在已有... 综合考虑全省地形地貌、农业气候、土壤类型等自然属性信息,以及灌溉和雨养农业区、粮食主产区、易旱区等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的土壤墒情站网规划布设原则和方法,运用Arc GIS技术实现空间信息的叠加、提取和融合;并在已有站网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壤墒情监测站网进行了规划布局。全省共规划土壤墒情监测站392个,其中已有墒情站71个,新增墒情站321个;规划墒情站平均代表面积399.49km2,站网密度每县3.92个。该方法可为抗旱管理部门墒情站网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多源信息 ARC GIS 站网规划 山西省
原文传递
土壤碳通量监测网络中的移动数据收集策略
4
作者 刘鑫 胡军国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35,71,共8页
针对使用多台土壤呼吸测量仪建立监测网络时遇到的数据收集问题,提出一种移动数据收集策略并给出其实现方案。该策略使用了多色栅格图环境建模方法,提高了同类研究中障碍物的建模精度;使用了最大均值聚类算法,延长了监测网络的寿命并减... 针对使用多台土壤呼吸测量仪建立监测网络时遇到的数据收集问题,提出一种移动数据收集策略并给出其实现方案。该策略使用了多色栅格图环境建模方法,提高了同类研究中障碍物的建模精度;使用了最大均值聚类算法,延长了监测网络的寿命并减少了数据收集点的数量;使用了最短避障遍历路径规划策略,可快速计算出访问所有数据收集点一次且仅一次的移动数据收集路径。仿真实验表明,该移动数据收集策略运行稳定、高效,符合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通量 监测网络 移动数据收集器 障碍物 聚类 路径规划
下载PDF
中国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明强 罗阿蓉 +16 位作者 周青松 DOUGLAS Chesters 陈婧婷 郭士琨 杨娟娟 郭鹏飞 李逸 张峰 彭艳琼 罗世孝 葛斯琴 白明 肖治术 陈军 周红章 余建平 朱朝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2-1204,共13页
昆虫在生态系统过程和服务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监测昆虫多样性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应用不同的技术来提高昆虫监测的效率。围绕昆虫多样性和昆虫介导的生态系统过程,本文对国内外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昆虫在生态系统过程和服务功能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监测昆虫多样性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应用不同的技术来提高昆虫监测的效率。围绕昆虫多样性和昆虫介导的生态系统过程,本文对国内外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中国昆虫多样性监测网(Sino BON–昆虫网)的规划和进展。考虑到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趋势和成本,建议中国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规划长期监测硬件系统主要使用被动收集装置。研究人员将在这个平台上,评估昆虫多样性现状、分析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变化趋势,并开展昆虫多样性或生态学相关研究工作。我们在Sino BON–昆虫网内,结合主要生态区、森林类型和当地组份设立取样点,针对目标功能类群设计监测流程,进而执行短期和长期昆虫多样性研究和监测项目。为有效监测昆虫多样性,我们考虑了不同仪器装备。该平台将用于科学分析和评价我国昆虫多样性特点、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包括栖息生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提出昆虫多样性保护、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决策建议,为中国国家与地方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 规划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继东 韩凤翔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18,28,共3页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依托水利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在建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依托水利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在建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以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为主要对象,建立覆盖全流域水土流失区的、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必将大大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总体目标 规划布局 信息化研究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