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od in Arlington Park and Brick Lane
1
作者 吴雨婷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期170-173,共4页
While food tropes abound in Rachel Cusk's Arlington Park and Monica Ali's Brick Lane,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 in the two novels.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difference of f... While food tropes abound in Rachel Cusk's Arlington Park and Monica Ali's Brick Lane,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 in the two novels.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difference of food narratives argues that food intersects significantly with gender, class and race/ethnicity in both no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narratives Brick Lane monica ali contemporary British women s writing contemporary British fiction
下载PDF
《砖巷》中伦敦城市的分群形态与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建构
2
作者 赵晶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伦敦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机体功能正在消失。在城市空间中,不同居民群体或占据不同的区域,或被隔离在特定的地区,城市发展及其持续筛选与分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群形态。同质性的都市共同体瓦解之后,引发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伦敦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机体功能正在消失。在城市空间中,不同居民群体或占据不同的区域,或被隔离在特定的地区,城市发展及其持续筛选与分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群形态。同质性的都市共同体瓦解之后,引发了作为隐性的城市文化系统的社会成员的构成方式、种群关系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在《砖巷》中,莫妮卡·阿里从孟加拉裔移民视角出发,描写生活在聚居区移民面临的经济、身份、宗教和种族等方面的冲突问题。本文分析《砖巷》中伦敦城市由迁徙飘零的孟加拉人结成的社区共同纽带和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共同记忆,聚焦《砖巷》特定的落脚聚居空间、隐匿的社会秩序、社会流动的通道等方面,展现城市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妮卡·阿里 《砖巷》 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 分群形态
原文传递
回家:心灵的归宿——《砖巷》的“第三空间”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艾庆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0-93,98,共5页
《砖巷》是英国孟加拉裔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该作品使阿里一炮走红而且为她赢得了多个奖项。运用"第三空间"理论来解读该作品中查努、卡里姆和纳兹尼恩对"回家"的不同理解,认为,"第三空间"... 《砖巷》是英国孟加拉裔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该作品使阿里一炮走红而且为她赢得了多个奖项。运用"第三空间"理论来解读该作品中查努、卡里姆和纳兹尼恩对"回家"的不同理解,认为,"第三空间"理论为少数族裔找寻并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指出了该理论在少数族裔找寻并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妮卡·阿里 《砖巷》 “第三空间” 流散 杂糅 身份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